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能源集團

第一卷 第 1412 節 地中海空戰 文 / 憂鬱的失戀人

    第1412節地中海空戰

    這個時候難題就不在李從跟美國人這邊了,反而在歐羅巴跟大俄羅斯那邊了,你不是要一口吃下我們的部隊嗎?我們給你這個機會叫你吃下去,但是吃下去以後的事情你們能不能承受的住呢?這可是一個要命的問題,現在兩大軍事集團已經把自己的軍事實力都調動起來了,尤其是能源集團,那個架勢就是你只要稍微的有點動作我就立刻跟你們拚命,美國人的戰略空軍也在媛媛不斷的把軍隊運送到西西里島,當然了他的洲際導彈也對準了這邊,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你敢開火,我也敢的,這樣也就把大家都給拉回去了,出動洲際導彈可是一個不明智的事情,況且歐洲人也不是想用那個的,價值上千億的導彈去打價值幾十億的戰略目標,只要是腦子沒有壞掉的人基本上都不會那麼做的。

    洲際彈道導彈(intercontinentalballisticmissile),通常指射程大於8000公里的遠程彈道式導彈。它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攻擊敵國領土上的重要軍事、政治和經濟目標。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比中程彈道導彈、短程彈道導彈和新命名的戰區彈道導彈更長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

    一般來說這些都是用來攜帶核武器的,跟這次似的攜帶了一堆的常規彈頭去打擊一個王牌部隊在全世界來說還是屬於首次的,其實歐羅巴的人也清楚,當那個基地射出洲際導彈的時候他的使命就已經走到了盡頭,就算是李從不破壞掉那裡的話,估計美國人的導彈也得把那裡給炸沒的,就算是美國人沒有動靜,歐洲人也是不會繼續發展那裡的,誰都看的出來,一個暴露了的基地可是不會有人去理睬的,不值得。

    一般來說,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至少應達到5500-8000公里(各國定義不一,不過能源集團的n`y-31a洲際導彈射程已達19200公里)。

    導彈一般(但並非一定)裝備1枚核或熱核彈頭,其典型構成為:液體或固體推進裝置,二級或多級助推火箭,慣性制導系統(並可加裝星座導航、衛星導航或末端制導系統),一個或多個載入飛行器,每個載入飛行器各含有一枚彈頭。在這個上能源集團跟其他國家的又是完全不一樣的,能源集團的助推火箭燃料跟他們的都不一樣,主要是能源集團有自己的濃縮燃料,其實要是射擊得當的話,就是繞地球一周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現在技術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

    在美國,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遠程轟炸機的地位大致相同,共同組成「三位一體」的戰略威懾力量。而在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是戰略打擊力量的主體。這主要也是因為大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不怎麼強大的原因。

    如今,已經擁有遠程彈道導彈的國家越來越多,主要有能源集團、歐羅巴、美國,大俄羅斯,當然了新近成立的伊斯蘭聯盟也是有的,這只是他們自己的說法,至於真正的實物就只有四大勢力才有了。

    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比中程彈道導彈、短程彈道導彈和新命名的戰區彈道導彈更長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然而以射程來區分導彈種類總是帶有主觀性和一定的隨意性,所以目前並沒有普遍接受的定義嚴格地區分上述各種類型的導彈,所有定義都只在一定的學術群體內部能夠達成共識。

    世界上試射成功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是蘇聯的p-7(蘇軍的暱稱是cemepka,意為「老七」),北約代號ss「白楊」洲際彈道導彈-6「警棍」。這枚導彈於1957年8月21日從位於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試射成功,飛行了6000公里。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來說,洲際導彈都是相當貴重的東西,所以在以後的戰爭中,出現的幾率應該不是很大的,當然了,要是有足夠的利益的話,相信應該不會有人吝嗇的。

    戰局的變化發生在美軍援助抵達的第三天,這天美軍的戰略空軍照例攜帶了大批的軍事物資前往西西里島,這次美軍的運輸部隊是龐大的,單是c130運輸機就有多達三十多架,加上護航的戰機足有七十多架,第一次的時候他們可能還會非常的緊張的,但是這都已經第三天了,十幾萬的部隊都暈過去了,也沒看見出什麼事情,所以大部分人的心情也就有點放鬆,只是今天對於美國人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就在飛機經過幾個空中加油進入地中海以後,從法國南部的空軍基地起飛了35架陣風-2型戰鬥機,這是陣風最新的改進型號了,雖然達索航空集團已經不在為歐羅巴服務了,但是跟他們的交易還是沒有中斷的,所以他們還是購買了不少這樣的飛機的,況且當時購買的時候李從跟歐羅巴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這僅僅是第一批次的飛機,在德國的漢莎空軍基地,上百架戰鬥機也已經準備起飛了,他們就是今天即將投入戰鬥的軍機,他們的任務也不是對美國人的飛機開火,他們就是要在自己的國境線範圍內阻止美國人對地面部隊進行補充,連著三天以來歐羅巴的空軍一直都在被媒體鞭打,這樣的事情讓他們感覺十分的受不了,真是不知道他們的老大是怎麼辦事的,我們又不是沒有軍事實力,為什麼要美國人這麼對我們呢?也正是因為空軍上下的不滿意,所以他們就像做一個秀,一個可以逼退美國空軍的秀,其實這個東西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戰爭可不是表揚的,你要上去表演,人家是來拚命的,這結果怎麼樣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猜得到的。

    一百多架屬於歐羅巴的戰鬥機在天空中集結完畢後就朝著美國人的補給機群衝了過去,他們要讓這些美國佬知道一下,不是只有你們美國人才可以耀武揚威的,有的時候我們也是有自己的地盤的,你們要進來就得看看我們的軍人滿意不滿意了。

    雖然美國空軍的數量有點少,但是他們多少的都是經歷過一些戰爭的,也知道空戰這個東西可不是單純的依靠技術或者數量來取勝的,當然了要是差距過大的話肯定就有原因了,但是現在兩方面的差距可都不是很大的,只要美國人自己小心一點是完全可以的,雷達顯示雙方都已經進入了對方的空射導彈的範圍,本來美國飛行員認為這些歐羅巴的飛行員是來拚命的,所以沒有經過什麼同意立刻就開火了,這基本上也是美國空卷的正常處事手段了,只要是對我們有威脅的,要立刻給幹掉才可以,不然的話死的只有是我們自己了。

    遠處的歐羅巴機群直接就傻了,這什麼情況啊,怎麼什麼都不明白呢就立刻發射了幾十枚空空導彈呢,而且還是那種作戰能力比較強大的第四代導彈,雷達型空空導彈有美國的aim-120導彈、歐洲的amraam導彈(先進中距導彈)、俄羅斯的r77導彈,這類導彈外形往往為常規氣動佈局,採用了中途指令、慣性制導和雷達主動末制導的等復合制導方式,彈載嵌入式計算機中裝定了複雜的軟件系統,具有一定的「發射後不管」能力,能夠超視距全向攻擊目標,並且具有多種抗干擾措施和靈活的發射方式;具有對付多種飛機的攔截能力。

    這次他們使用的就是ami120空對空導彈,作為amraam導彈家族的成員之一,aim-120是美國研製的第一款主動雷達制導視距外空對空導彈,十幾年來衍生了a、b、c、d、efg四種型號,是世界多國空軍爭相採購的武器。2003年售價為每枚38萬6千美元。在2043年就是最先進的ami120-h,這個型號可是美**隊內部的非賣品,據說造價就到了三十萬美金的,要是出售的話至少得五十萬美金以上的。

    aim-120是美國研製的一種『發射後不管『的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它首次使用便取得戰果,揭開了世界空戰史上新的一頁。在此之前的超視距空戰,由於大多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發射導彈後,載機必須保持對目標的跟蹤和照射,直至擊中目標。在這段時間裡,載機須基本上不能有大動作,這對載機和飛行員的安全是極大的威脅,因為被敵方擊中的機會很大。

    1991年9月,aim-120a就已經開始裝備美國空軍的f-15重型戰鬥機,翌年2月又裝備在f-16戰鬥機上。美國海軍的fa-18大黃蜂則在1993年10月首次換裝這種先進空對空導彈。1992年12月,aim-120取得了服役以來的首次戰果,擊落了伊拉克空軍的一架米格-25『狐蝠『戰鬥機。此後,又相繼在伊拉克和南斯拉夫戰爭中取得多次戰果。接著,美國正在生產的amraam型號已經由aim-120b演進到aim-120c。aim-120c採用了更加緊湊的外型設計,縮短了彈翼的長度,使得其能裝載在fa-22和f-35戰鬥機的內置式彈艙內。

    該導彈的生產商雷錫恩公司目前正在不斷地升級aim-120的硬件和軟件系統,使得整個導彈的發展處於開放式的螺旋上升階段中。目前處於生產線上的amraam導彈的型號是aim-120c-5,這種在aim-120c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導彈具有前者所不具有的大離軸角發射能力(英文縮寫為hobs)。hobs技術使得導彈能夠突破導引頭萬向節的方向調節限制,以更大的離軸角飛向目標。緊隨其後於2004年下半年走上生產線的另外一種改型是aim-120c-7,由於採用了緊湊化的制導系統,制導艙段的長度縮短了15厘米,導彈得以換裝一台長度更長,推力更大的火箭發動機,大大提高了飛行機動性和有效射程。

    更新的aim-120c-8於2005年初從幕後走向前台。這項由美國海軍主導,旨在提升aim-120壓制遠距離空中目標能力的升級計劃將為amraam家族增添第4個成員——aim-120d。aim-120d將安裝一條雙向數據鏈路,使得其更好地與aesa雷達進行通信。此外,導彈的射程也將比aim-120c大為提高。根據預定的計劃,aim-120d在2006年才開始小批量生產,2008年裝備美國海軍航空部隊。

    amraam是美國政府跟幾個歐洲北約成員國關於發展空對空導彈及分享相關生產技術的協議的產物,但是這個協議目前已經失效。根據該協定,美國負責開發下一代中距離空對空導彈,也就是amraam,北約歐洲成員國將負責開發下一代短程空對空導彈,也就是先進短程空對空導彈。該協議的終止導致歐洲發展一種跟amraam競爭的導彈mbda(綽號:流星),美國則繼續升級aim-9響尾蛇導彈。不過現在這些歐洲人要在自己的合作項目上吃苦了,其實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的。

    美軍的飛行員們在發射了大批的中程空空導彈後立刻就開始搶佔有利位置,那個架勢根本就不是試探的,他們根本就是來直接戰鬥的,上百架歐羅巴戰機在沒有接到基地指示的情況下只能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來做事,那就是開始反擊,反正不是自己首先開的第一槍,要是不戰鬥的話,好像自己這邊怕了人家一樣,況且自己這邊還是線內作戰,要是出問題自己跳傘就是了,可要是美軍也跟自己學的話他們就要當俘虜了。

    這些歐羅巴空軍也在適當的時候發射了自己的空空導彈,只是因為發射的時機已經不是很對路了,所以命中率應該不會很高的,中程空空導彈要是面對的僅僅是一個目標的話可能會追丟的,但是眼前的這可是一個巨大的機群,要是把他們跟丟了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歐羅巴的飛行員顯然也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所以這些人中的一些老手根本就沒有佔據有利位置發射導彈,而是立刻離開了機群,雖然這樣算是自己違反命令了,但是這樣卻可以讓自己保住性命的,只有那些菜鳥才會去第一時間去反擊,就算是你發射出去的導彈能把人家給打死,可是你自己的性命都沒了,這有什麼用處呢?

    終於在幾分鐘過去後,美國人發射的空空導彈率先到達了,面對一百多飛機的巨大的誘惑,導彈紛紛朝著自己的目標飛了過去,飛行員們也都立刻坐著巨大的躲避動作,只是無奈自己周圍的飛機實在是太密集了,稍微不注意的話可能就會給打下來的,一共75枚中程空空導彈擊中了三十多架飛機,這個戰績還是非常不錯的,再看看歐羅巴發射的那些空空導彈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們僅僅是擊落了不到二十架而已,雖然僅僅是相差十幾架,可歐羅巴的飛機總數要比美國人多很多的,接下來就是飛機上的刺刀見紅了,他們的距離都很近了,等到近程空空導彈打沒的時候,一個個的沒準就得靠自己飛機上的航炮了,當然了,美國人還有一個劣勢就是他們還有大批的運輸機,上面有兩千多的士兵跟大批的物資,要是他們出了問題的話,那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美國人一直作戰都是在自己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的,尤其是他們的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每次只要是有美軍空軍參加的戰鬥基本上都是他們佔據優勢的,而且是絕對的優勢,這次他們也充當了一次被欺負的角色,一個個的美軍士兵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他們面前的這些可不是阿富汗伊拉克那樣的垃圾空軍,這歐羅巴的空軍雖然沒有什麼實戰,但是整體素質可是要比那些國家的垃圾空軍強大很多的,這點他們是有準備的。

    當雙方的戰機靠近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些用肉眼可以看的出來的優勢了,歐羅巴的老練的飛行員的戰鬥能力跟美軍的新兵差不多,而歐羅巴的新兵簡直就好像是沒有畢業一樣,戰後能源集團調查部的人總結了一下這場空戰,得出的結果就是美軍經常參加戰爭,他們的空軍時刻都是在第一線的,而歐羅巴的空軍演習倒是不少,吹噓的也很厲害,但是從這場戰爭的結果來看,以前可是有不少的水分的。

    半個小時後,空戰基本結束了,美軍除了逃走的不到二十架的戰鬥機以外全部被擊落了,運輸機中也僅僅是幾架裝人的飛機被歐羅巴的戰鬥機挾持著到最近的基地去降落了,可以說美軍的這次行動失敗了,但是他們也是值得驕傲的,因為歐羅巴的損失可比他們要多很多了,除了第一次來的135架歐羅巴飛機以外,後來又來了一個批次的五十架飛機,總數將近200,可是能飛回去的連百分之二十都不到了,要不是美軍看著他們的第三批次的飛機又要來了,他們肯定不會撤退的,那麼結果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可是不管怎麼說這也是歐羅巴的一個勝利,損失了百十架飛機不就是幾十億歐元麼,這跟一個巨大的勝利來說不算什麼的,他們開始大肆渲染這場勝利,虛假的數字是必須的,原本歐羅巴的高層是不允許他們發射導彈的,本來還想等指揮官下來就把他們給解職呢,真是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指揮官不但不用解職,相反還得到了晉陞,只是這個指揮官可是非常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的,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小命給扔在戰場上,你們可以花言巧語的去騙老百姓,但是我這裡是不可以的,所以這位有功之臣選擇了退役,當然他的這些新聞是沒有人來報道的,不管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這樣的反面人物都是不受歡迎的。

    美國人這次絕對被激怒了,沒等歐洲人反應過來呢,美國人就開始往自己在歐羅巴周圍的基地開始增兵了,這次絕對是真格的,首先美軍第一裝甲師就開始猛攻位於直布羅陀的歐羅巴基地,基地內部數萬軍隊立刻進入戰爭狀態,歐羅巴政府很清楚他們可絕對不是美軍第一裝甲師的對手的,直接連寄養都不給了。

    如果說第1裝甲師是美國裝甲兵的鼻祖,一點都不過分,它是美**隊中成立最早的裝甲兵部隊。自成立以來先後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海灣戰爭、科索沃維持和平行動、自由伊拉克戰爭等軍事行動。

    1940年7月15日,依據美國陸軍部指示,美軍第1裝甲師在肯塔基州諾克斯堡舉行成立慶典。該師第一任師長是少將布魯斯?馬格魯德,據說當時他望著現場精神抖擻的官兵和整齊排列的坦克,覺得這支隊伍與美國護衛艦「憲法」號很相似,「憲法」號裝備有厚厚的裝甲防護,於是給它起了一個自豪的名字:美國鐵甲軍。

    與「大紅一師」一樣,第1裝甲師在二戰中的第一次軍事行動也是參與「火炬行動」。所不同的是,這時候的「大紅一師」已經經歷了一戰的洗禮,而第1裝甲師才剛剛成立兩年。

    1942年11月8日凌晨,英美聯軍在法屬北非發起了「火炬行動」。根據作戰計劃,參加「火炬行動」作戰的英、美軍隊共有13個師、650艘軍艦和運輸船。首批登陸的部隊為7個師,約11萬人,其中在卡薩布蘭卡投入8萬人,在奧蘭投入4.5萬人,在阿爾及爾投入1萬人。此外還有數個空降營將參加這次行動,其任務是佔領敵防禦縱深的機場和要地。這次登陸動用了1700架飛機作為空中掩護,其中絕大部分飛機都停放在直布羅陀要塞。

    此次行動兵分三路:中線特遣部隊是美國第2軍(轄美國第1裝甲師),由勞埃德?r?弗雷登道爾少將指揮,進攻奧蘭;西線特遣部隊由喬治?s?巴頓將軍率領,攻佔卡薩布蘭卡地區;東線特遣部隊由英軍組成,由美國第34步兵師師長查爾斯?c?賴德少將指揮,進攻阿爾及爾。

    中線特遣隊在弗雷登道爾少將的指揮下,於8日1時許在奧蘭登陸。在奧蘭,組建剛兩年多的第1裝甲師在登陸時遇到了法**隊的頑強抵抗。然而,美軍特遣部隊和運送他們到現場並送他們上岸的英國海軍配合密切,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當時奧蘭城的守軍是法**隊,大約有1萬名官兵。如果得到內陸各駐地派來的增援,不出24小時,人數幾乎可以增加一倍。所以,中部特遣隊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迅速封鎖奧蘭城。在攻打奧蘭的行動中,美國的先頭部隊就是特理?艾倫少將指揮的美國第1步兵師,而負責給他們提供火力支援的則是第1裝甲師。特裡?艾倫的兩個團在奧蘭以東24英里的阿澤灣海灘登陸,然後採取兩翼包抄的戰術攻打奧蘭城和港口;西奧多?羅斯福准將率領的第3團在城西14英里的萊桑達盧塞海灘登陸。接著,一支輕裝甲縱隊從阿爾澤的灘頭堡向內陸推進,另一支較小的輕裝甲縱隊則從奧蘭以西30英里的布扎賈爾附近登陸,攻打奧蘭以南各機場,並從背面逼近奧蘭城。

    開始時,戰鬥進行得很順利。11月7日傍晚,護航隊假裝經過奧蘭,向東駛去,但又摸黑折回。凌晨1時,在阿爾澤準時開始登陸。半小時後,萊桑達盧塞和布扎賈爾港兩地也有美軍登陸。在海灘,美軍沒有遇上任何抵抗,儘管這一帶有13座海防炮台。天亮後,法軍才開始實施炮火騷擾,但沒有造成多少損失。

    接著,美軍開始攻打奧蘭港。兩艘英軍快艇「沃爾納」號和「哈特蘭」號滿載著400名美軍士兵,向奧蘭港發起衝擊。他們的任務是防止守軍破壞港內的設備和停泊在那裡的船隻。兩艘快艇在衝鋒時都掛上了美國國旗,但法國守軍並不理睬,仍然開炮阻攔,結果兩隻快艇都受重創。船員和美軍士兵有一半被打死,餘下的受了傷,成了法軍的俘虜。

    上午9時,各部隊從灘頭陣地出擊,向縱深發展,但沒有走多遠,就遇到了法軍的阻擊,部隊只好停止前進。

    11月9日,美軍的進攻仍未有進展。這時,奧蘭城內的法國守軍司令官得知阿爾及爾正在談判,就放棄了抵抗。

    10日,美軍兩支輕裝甲部隊從南面突入奧蘭,逼近法軍司令部。中午,法軍司令官宣佈投降。

    在這次戰鬥中,由於弗雷登道爾指揮得當,再加之英國海軍給予有力的配合,整個戰鬥進展順利。經過兩個晝夜的激戰,在第1裝甲師猛烈的炮火攻擊下,法軍終於抵擋不住,盟軍順利攻佔奧蘭。

    此後,東進的美國第1裝甲師成為與隆美爾的非洲軍團遭遇的第一支盟軍部隊。

    1943年2月14日,星期日,情人節。暴風席捲著突尼斯中部的山脈及平原。塗著黑色十字標誌的德國裝甲戰鬥群在風暴聲和漫天塵沙下前進。凌晨4點,由抵達非洲不久的第10裝甲師及隆美爾非洲軍內精銳的第21裝甲師各一部組成的裝甲戰鬥群,開始按照預定的方案,沿法德及馬扎拉隘口發起攻擊。

    此時隆美爾手下的德國非洲軍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由東面從埃及一路追擊而來的英國第8集團軍在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的指揮下已經開始重新整編,準備給德國非洲軍這個老對手以致命一擊。隆美爾的西側儘管受到一條由米裡納河綿延到馬科納西的山脊保護,但盟軍由隘口突破防線的危險卻日趨嚴重。為了避免在兩側合攏的絞索裡被慢慢勒死,隆美爾寧願搶先攻擊,來打破這個僵持局面。此外,隆美爾也已經知道希特勒正考慮用漢斯?馮?阿尼姆一級上將取代他指揮在非洲作戰的德軍。所以無論如何,他也急需一場勝利來證實自己「沙漠之狐」的威望。卡薩林山口戰役,這場二戰中爆發在美國與德國陸軍之間的第一場主要戰鬥就此開始了。

    隆美爾的計劃是穿越那些隘口後,向西北方向深入敵軍後方,分割並消滅那些在他看來還是新手的美國部隊。這個計劃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

    正面迎接德軍攻勢的就是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它也成為了第一個迎戰德國陸軍的美國師,第一個在沙漠中進行作戰的美國師;但同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也是二戰中美軍所擁有的16個裝甲師中唯一一個沒有在戰前接受過沙漠作戰訓練的部隊。當時,該師的部隊分散配屬在一條綿延60英里的戰線上,即將成為德軍各個擊破戰術的犧牲品。「毫無遠見的計劃事實上判處了作戰行動的死刑。」二戰後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的阿爾基在戰後回憶中提到卡薩林山口戰役時如是說。

    美軍所隸屬的英國第1集團軍司令安德森將軍並沒有按照盟軍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命令把第1裝甲師集中佈置在戰線中部,也拒絕將它作為一個整體投入戰鬥。第1裝甲師所屬的美國第2軍奉命把第1裝甲師拆開,組成由幾個軍直屬的戰鬥群,其中的b戰鬥群轉由第1集團軍直接指揮。到2月13日為止,美國第2軍和友鄰的法國第19軍只是零零散散地佈置在一系列高地上,相互之間幾乎沒有什麼掩護。

    由於戰線疏鬆,德軍很快從正面和側面穿越了美軍戰線。德軍指揮官是海茵茨?齊格勒,他作為漢斯?馮?阿尼姆上將的副手,親自指揮這次代號「春風」的攻擊行動。

    兩天內,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在戰鬥**損失了98輛坦克、57輛半履帶車、29門火炮和至少500名官兵,經過良好訓練的近100個坦克乘員組被一掃而光。美軍在卡塞林山口的失利是美軍在北非戰場遭到的第一次慘敗,反響非同一般。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中將頓覺臉上無光,立即下令撤掉弗雷登道爾少將的軍長職務,同時命令巴頓少將出任第二軍軍長。

    3月17日,巴頓指揮第二軍投入戰鬥。沃德師長率美國第1裝甲師進攻斯塔欣-德塞內德,如果進展順利,再向梅克納西推進。但第1裝甲師的進攻遇到了麻煩,幾天的大雨使地面變為泥沼,坦克和卡車行進困難,進展緩慢。21日,第1裝甲師攻佔德塞內德車站。24日,攻佔梅克納西。這時,東多塞爾山口近在咫尺,只要第1裝甲師乘勝發起攻勢,即可一舉奪占。可惜優柔寡斷的沃德貽誤戰機,被德軍搶佔了山口,擋住了美軍前進的道路,自此以後戰機一再延誤,自17日以來1500多人的傷亡使得巴頓解除沃德的師長職務,改由哈蒙少將取代。

    北非戰役結束後,英美聯軍開始進攻西西里。美國第1裝甲師因戰績不佳,沒能得到參加西西里戰役的機會。後來,在美國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中將的指揮下,第1裝甲師參加了進攻意大利本土的作戰行動,主要包括那不勒斯、安齊奧、羅馬-阿爾諾、波河河谷等戰役。

    1943年10月1日,第1裝甲師與其他部隊一道攻佔那不勒斯。一周激戰後攻抵古斯塔夫防線的前哨防線,但因氣候惡劣、公路受損和德軍抵抗頑強而進展不大。12月2日起,第1裝甲師參加了亞平寧山脈新攻勢,付出了慘重代價。直至1944年1月,仍未抵達拉皮多河與古斯塔夫防線的前沿陣地。2月,第1裝甲師等部和新西蘭軍先後三次對卡西諾發起進攻,均無果而終。

    1944年5月11日晚,在盟國空軍進行猛烈轟炸之後,法軍穿過加裡利亞諾山區,突破古斯塔夫防線,攻入奧森特盆地。美國第1裝甲師與其他部隊趁機沿海岸公路挺進,於27日攻佔韋萊特裡並攻破凱撒防線。接著,第1裝甲師攻佔瓦爾蒙托內,沿6號公路直搗羅馬。6月16日,克拉克率部進入羅馬城。至此,第1裝甲師並不太完美地結束了自己的二戰之旅。

    「二戰」結束後,第1裝甲師被派往德國施瓦本格明德執行佔領任務。

    1946年4月至1951年2月,美國第1裝甲師退出現役。1951年2月,美國第1裝甲師在德克薩斯州胡德堡轉服現役。1971年5月與美國第1騎兵師1部合併為新的美國第1騎兵師,第1裝甲師餘部退出現役,與此同時,陸軍部將在德國的美軍第4裝甲師改編為美軍第1裝甲師,鐵甲軍再次「回歸德國」。

    經過多年的發展,第1裝甲師不僅具有了較強的火力攻擊能力,而且還具有較高的戰術機動能力,重型武器均實現了自行化。這些優勢幫助「鐵甲軍」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與科威特戰爭爆發,美軍宣佈出兵海灣,11月8日,第1裝甲師奉命向海灣部署。1991年2月20日,美軍第1裝甲師第1騎兵中隊跟在第2裝甲騎兵團後面越過伊拉克邊界,15時,16輛戰鬥工程推土機經10小時作業在邊界沙堤上開出250條8米寬的通道。第1裝甲師通過這些通道進入伊拉克,截止到18時,第1騎兵中隊實際向伊境內推進了60公里。從26日5時開始,經過89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共摧毀伊軍裝甲車485輛、坦克440輛、防空火炮137門、火炮190門,抓獲戰俘6686人,任務完成。

    1992年1月,駐德國的美國第8步兵師改編為美軍第1裝甲師。1992年北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成立後,第1裝甲師奉命充當其下屬的國別師之一,擔負快速反應部隊的任務。

    1999年科索沃戰爭後,北約歐洲盟軍司令部組建科索沃維和部隊,美國第1裝甲師派出1名准將副師長指揮東部多國旅,延續至今。

    2003年,伊拉克戰爭打響,美軍第1裝甲師奉命參戰,與其他部隊一起推翻了薩達姆政權,5月22日,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美軍將進行換防,由第1裝甲師接替第3步兵師。服役期滿後,根據美軍陸軍輪換計劃,於2004年2月和4月分批撤離伊拉克。

    誰也沒有想到第一裝甲師的戰鬥力在被美國政府雪藏了那麼久之後竟然會那麼驚人,早就知道他們會取得在直布羅陀對戰歐羅巴雜牌軍的戰爭,可是唯一沒想到的是,幾萬人的歐羅巴軍隊竟然沒有頂住一個小時,連李從都有些驚訝他們的戰鬥力,就算是自己的第一軍來了也不見得能取得這樣的戰果的。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