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網游之精靈道士

第二部 第三百八十一章 獨此一家做買賣 文 / 京流雲

    第三百八十一章獨此一家做買賣

    摩根斯坦利「金融中心」的忽然湧現,對徐丹而言簡直就像是雷擊,有點懵!

    「金融中心」特長簡直是太強,據徐丹收集到的信息和情報顯示,目前整個帕斯坦世界還只有摩根斯坦利出現了這個特長。

    這個特長出現後,摩根斯坦利的本地特長隨即從「天然良港」提升為「世界級港口」,港口船隻出港後行駛速度增加30%,本港維修艦船消耗和時間節省30%,艦隊區域作戰,戰艦能力提升20%。同時,本地可以製造終極七枙最高戰艦——海神艦,七枙級運輸商船,海王商船。任何世界級港口每增加100艘海王商船,資源及商品貿易降低進出口稅1%,最高可降低3%。

    摩根斯坦利不知道何時起,就已經吸收了大量商會在此駐足,大量的資源在這裡中轉,隨即又從這裡散播向整個摩根省。

    至於股市特長,徐丹完全摸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仔細研究之後,才發現領主可以在這裡發售債卷、期貨指數。股票則是由玩家自行登記成立虛擬公司,虛擬公司的運營方式是玩家組成生產類的公會,然後和商會、領主談判,拿下一個地區的機械中心、裝備中心的生產空間,在那裡按小時租賃。和商會購買資源生產物資,然後對外銷售。只要是這種公會,都會由系統安排npc負責財務監管,如果是發佈20%的股份給各地玩家,那20%的利潤就要拿出來分配給玩家。公會的資源購買和產品銷售都受到npc監管。當然,就算弄虛作假,股票盈利率太低,那也沒有人買。

    這個似乎玩的太大膽,徐丹也吃不準是怎麼回事,可他是個喜歡吃螃蟹的人,當即還是花費20萬水晶幣,開始建造摩根斯坦利證券交易中心。

    一邊建造著摩根斯坦利證券交易中心,徐丹自己還找了領地的中央工匠學會合作,自己出資100萬水晶幣,在摩根斯坦利註冊一家海皇商貿公會。準備拿出30%的股份,分成30萬股,一股按一個水晶幣的價格銷售。他又不缺錢,純粹是玩一玩。他感覺股市太危險,重點是領主債卷和期貨。

    遊戲的商會自動發佈未來一周的各類資源銷售權,如果是奧金期貨買了20萬筆,結果下一周的奧金漲價了,那玩家就賺了。如果是跌了,玩家肯定是賠了。

    債券則是要看領主的信用了,如果領主有信用,他又缺錢,可以賣個2000萬的債券,籌集一筆錢用來打仗,或者用來實施領地建設。債券的返還率是領主自己來設置,可以是5%的返還率,也可以是10%的返還率,1%的返還率都可以,就是看誰願意買了。

    徐丹感覺,債券倒是一個很重要的渠道,也是最現實的金融商品。如果玩家手裡有個200水晶幣,也不知道用在什麼地方,恰好有領主缺錢,需要200個水晶幣,未來兩個星期後願意還220個水晶幣,對玩家而言,也並無不可啊。

    股市有風險,玩家慎入啊。

    徐丹都不敢進入。不過,摩根省的玩家都很有錢,如果誰發佈5000萬的債券,說不定能賣掉。

    徐丹稍微研究一下,就發現了一個很bug的賺錢手段,借個10000萬水晶幣,放在摩根斯坦利的庫房,一個月就賺到12000萬,還給玩家11000萬水晶幣,那就淨賺1000萬水晶幣啊。

    摩根斯坦利證券交易中心本身切割走一個5%手續費,玩家盈利100個水晶幣則拿走3個水晶幣。領主發佈1000萬債券,則拿走50萬的手續費。幾乎是沒有任何影響。5%的手續費裡面,徐丹只能分走2.5%,還有一半系統割走了。如果給玩家設定10%的返還率,他還是能賺個7.5%。這很邪惡啊。

    徐丹估算到這個問題後,真決定借貸20000萬水晶幣,返還期是一個月,返還率是10%。即便如此,一個月還是能賺個1500萬。仔細一想,他發覺不對頭,一個月的時間,水晶幣貶值速度不止10%。想要以10%的返還率借一個月是不可能的。玩家沒有那麼傻,借一個星期還差不多。

    現在富奧金、富瑟銀的價格是一週一漲,買期貨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徐丹決定乾脆不想這些歪門邪道的事情,還不如將這個摩根斯坦利證券交易中心做完善,安穩的賺取手續費呢。

    在成立證券交易中心後,摩根斯坦利就必須成為有條件的自由城市,即精靈玩家只要每次繳納1枚金幣,就可以進入摩根斯坦利1個小時,但只能在城內活動。

    徐丹也說不清楚摩根斯坦利後續大概能發展到什麼層次,但還是有點小期待,就將股市中心建立起來,慢慢等待建設成功。

    自由貿易港口的設定,讓徐丹感覺不是很安全,他還是沒有搬動領地中心,依然將領地中心留在斯德哥爾摩,只不過,他倒是有種預感——摩根斯坦利未來的發展多半是會超越斯德哥爾摩。

    在等待證券交易中心完善的時候,徐丹就順便查閱一下摩根省的各項數據,越看越是心驚肉跳。

    摩根省的經濟發展已經超越了他的預估,在工業之國的積分上,他甩開天神阿波羅好多。康斯坦丁的貿易之國也壓住了很多領主,畢竟,康斯坦丁貿易協會的吞吐量非常巨大。由於資源、貨物的量都比需求量要高,除非是徐丹這裡的貨物,經常獨此一家,倒還好說,大部分領主都還是要通過附近的貿易之國,以降低自己的貨物價格,快速將資源和貨物銷售出去。

    康斯坦丁的作用是降低3%的進出口稅,因為徐丹是大領主,故而提升到3.5%的效果,整個貿易協會每天幾乎有20%的貿易是在康斯坦丁完成。但摩根斯坦利的貿易量竟然比康斯坦丁堡大,原因就是箭矢、弩車很多時候不是康斯坦丁貿易協會的人在買。

    徐丹基本的操作模式是從康斯坦丁堡便宜3%購買資源,從摩根斯坦利按照正常的價格出貨。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系統的商會系統是玩家不能控制,這個商會系統有一個自我智能,譬如摩根斯坦利是帕斯坦世界最大的箭矢出口港,那需要為領主、玩家代購箭矢的各個系統商會就會雲集過來。其他種族都會派遣擁有精靈居留權的商會代表,駐紮在摩根斯坦利。哪怕徐丹是通過康斯坦丁堡購買資源,商會也會將數據轉移到摩根斯坦利,通過摩根斯坦利向整個摩根省擴散。

    雖然大量的領主是在康斯坦丁買東西,但系統會模擬現實,貨物從摩根斯坦利出去,抵達康斯坦丁後,在轉移到其他領主那裡。而系統因此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這些手續費就成為商會負責運輸、之類移民的生活來源。

    系統收取的手續費,本質上就是這個世界的運輸費用,物流行業。

    這一大筆錢,也就通過商會,成為康斯坦丁堡和摩根斯坦利兩地移民的收入,這也就是摩根斯坦利移民數量突破100萬的原因。

    就是一個小小的箭矢而已,摩根斯坦利移民人口竟然因此爆過百萬級,而康斯坦丁堡也達到了82萬,似乎破百萬在即了。

    移民越多,新玩家的註冊地就越集中,摩根斯坦利同樣也聚集了大量的玩家任務,繁華度是越來越高。形成了一個很可怕的循環。

    升級到百萬人口後,摩根斯坦利竟然不需要消耗中心城市的名額,自動晉級為一級中心城市,理由是商會自動投資。

    徐丹越發感覺到,摩根斯坦利未來的爆炸力可能會很驚人。在摩根斯坦利的周邊,徐丹還沒有察覺,他翻了數據才知道,周邊的小鎮都晉級為小型城市,被定義為衛星城市,自動擁有傳送門資源。徐丹這時候才知道,系統的城市建設不再是他們領主可以控制,小型城市是存在的,中心城市也是存在的,但領主說了不算,系統根據條件自動晉級。

    圍繞著摩根斯坦利和斯德哥爾摩這兩個中心城市,大大小小在兩個星期的時間裡自動出現了幾十個小型城市,形成了一個類似於荊棘城和伊莎貝爾城那樣的城市圈,只不過,這個城市圈是系統自動根據領地發展情況來變動,不由領主控制。領主所能控制的就是大的發展策略和經濟投入。

    相比之下,以畜牧業為主體的西部荒野就要落後許多,即便是擁有眾多艦船製造業的蘇格拉底、格蘭特市,也遠遠不如摩根省繁華。

    徐丹也挺唏噓感歎的,感覺自己要適當尋找一個建設西部荒野的策略,可他選擇的是工業之國的道路,摩根省的崛起是偶然中的必然。西部荒野想要發展起來,真的不容易。

    領地的發展才是根基,徐丹暫時先將拍電影的事情放一放,匆匆將程雪等人喊過來,就在摩根斯坦利開會,研究摩根省發展的規律。他是想把這個規律找出來,看看能不能將西部荒野也發展起來。

    大家坐下來研究了很久,才得出一個結論——領地的發展具有不可測性,這和過去靠投資拉動建設是不一樣的。領主們如今只能在宏觀上控制投入或者不投入,具體是什麼地方發展起來,完全不是領主能夠預測的。

    研究這些東西,徐丹忽然發覺了一個問題,西部荒野之所以沒有發展起來,是因為他搞錯了方向。

    西部荒野雖然有兩個工業類型的城市——蘇格拉底和格蘭特,但都是艦船製造為主。這個產業上,他並不具備優勢。他有的,別人也有,所以,大家都自己造自己的。西部荒野,別人真正不具備的優勢是大量的優良沙裡飛。可如果他集中精力發展西部荒野的畜牧業,其實還不如幫助火之炎龍發展他的畜牧業,大家做好分工就可以了。

    他也不得不接受一個遺憾的結論——他的西部荒野省沒有絕對優勢,沒有絕對的潛力可以挖掘。

    相比之下,北梅拉倫省和南梅拉倫省所覆蓋的梅拉倫湖畔,倒是更加強大的艦船製造地,這裡港口的密集度非常高,而梅拉倫湖也帕斯坦大陸已知的第二大湖泊——第一大是永恆湖,這個就太大了。

    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徐丹決定放棄西部荒野省,專攻摩根省和梅拉倫省,就在梅拉倫湖沿岸鋪設開一個龐大的艦船製造中心。

    他來不及等下周的領地開拓,直接讓程雪去查找附近精靈族的領地,找到擁有艦船中心的城市,一口氣買下來,圍繞著在那一帶大量投入資金搞艦船製造。

    按照他的猜測,必須是形成區域的規模,地區產業才能提升上去。

    摩根省的成功,倒是給了徐丹一個很重要的經驗,他這才發覺,其實小東西做大了也很強勢,只要你做的東西是別人沒有的。假如大家都有,怎麼做都沒有意義的。

    將艦船製造的各種相關數據都翻開來,徐丹和程雪他們十幾個人一點點的翻看,想要尋找一個突破口。

    翻來覆去,徐丹最後發現了風之系列的單枙帆。在艦船的製造中,帆、弩都是可以直接安裝上去的,且帆是屬於裁縫類別的生產,同樣受到「藝術之地」的影響,且不用承擔艦船特有的20%的移動費用。帆如果享受了風之系列的專家魔甲術作用,同樣可以提升帆船速度5%。卓越的帆還真是沒有必要,搞起來太累,徐丹決定就主攻大家不在乎的單枙帆,用單枙帆的都是漁船,成本不增加的情況下,快個5%也很不錯。如果沒有玩家支撐,光靠商會和移民,似乎也很難成氣候。

    徐丹就讓伊卡璐負責聯繫裁縫類的玩家,每天嘗試生產10個帆,起步階段,玩家每生產一個帆,領地補償1個水晶幣。惡性競爭也可以,就是先讓大家接受風之系列的帆。

    單枙帆主攻小漁船,這倒是個很重要的市場,因為這一塊,領主基本都不管的,全部是系統的商會在給領地漁民負責生產,如果帆好一點,價格低廉一些,或許還是有優勢的。

    如果要壓低成本,徐丹感覺自己只能從材料成本上出手,他要把劍麻資源的進口價降低下來,那就要和所有貿易協會的領主商量。

    這裡面涉及到了很多,領主自己造帆,如果劍麻資源夠的話,他本地生產的價格,總是要比其他地區便宜10%的進口稅。如果利用自由貿易協會,將劍麻的出口稅降低到8%,利用康斯坦丁堡再壓縮3%,最低額度的5%的出口稅,利用上「工業強國」的特長,他真的可以比別人價格低廉一些,而且屬性要好的多。

    徐丹這才發覺,他可以在不威脅別人造船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造船工業,也就是進行更加合理的分工,他向別人提供廉價但更有效果的帆、艦載弩、弩箭,別人自己造船身。他就是以量取勝。

    梅拉倫湖這麼大的地段,涉及到摩根、北梅拉倫、南梅拉倫三個省,肯定是擁有艦船中心的城市,程雪將資料翻看一遍,就在斯德哥爾摩附近找到了一個「艦船製造」的城市,就是他們自己領地的維多利亞港。這個特長屬於地區特長,但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比「艦船中心」要差一個級別,可徐丹現在是明白了,其實領地特長可以自動升級,只要產業做大。

    他當年就讓程雪親自抓著這個事情,在維多利亞市周邊專門搞好帆的製造。

    其實,他完全不用如此緊張,領地升級到「工業強國」之後,他的領地建設就又高了一點層次,在整個遊戲的大市場競爭環境中,這一點優勢也具有很關鍵的作用。

    越小的東西,其實越有決定性的價值。

    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可預測性,摩根省專注於製造消耗品和別人不注意的東西,其實是一個很關鍵的分水嶺。

    造帆也需要專業類的移民,當本地的帆加工達到一個程度,專業類的移民數量過分龐大後,價格和產量就會急劇增加,形成新的產業優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