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四二五 友誼賽 文 / 陸雙鶴
四二五友誼賽
「嘟!」
隨著一聲尖厲哨響,一隻桔黃色皮球高高飛起在空中,下面七八條大漢還沒等皮球落地,便已經迫不及待撲到預定落點處壘成了一個高高人堆,被壓在下面的人高聲咒罵著努力想要掙脫出來,而周圍人群卻歡呼著一個接一個撲上去,很難說他們是沖人去還是沖球去的,反正這群牲口對於幹架的熱情要遠遠大於爭奪那個橄欖球本身。
——沒錯,這正是一場橄欖球比賽,十七世紀的橄欖球賽!本來只是瓊海軍在業餘時間用來消磨時間的運動,現在卻已發展成為登州附近所有駐軍共同的愛好。
作為一支軍隊,在嚴格訓練之餘,必要的文體活動也不應被忽略——軍營裡全是血氣方剛的大小伙子,旺盛精力終究需要個發洩的地方。光靠紀律強行壓制,短時間內還行,時間長了難免會有後患。
球類比賽就是一個極好的發洩渠道,且有助於鍛煉軍人之間的配合與協調意識。不過比起現代解放軍習慣的籃球,瓊海軍所選擇的主要運動方式卻是橄欖球——其對抗性比籃球更強更直接,對場地和球體本身的要求更低,而且還可以穿上護甲比賽,可以說是這個年代最適合軍隊的運動了。
比起現代規則完善的英式或者美式橄欖,瓊海軍的橄欖球賽規則上簡化了許多。就是把比賽分成進攻和防守兩個階段,一支球隊需要在進攻時段盡可能帶球衝入對方球門得分,並在防守階段盡可能阻撓對方入球,最後根據分數判定勝負,僅此而已。
球場上每方可上場十一個人,但進攻和防守隊員允許分開設置,每支隊伍的最大參加人數也被擴大到五十人——這種比賽對體力的消耗非常大,又容易受傷,換人很頻繁的。
一開始只是瓊海軍內部玩玩,但很快這一規則簡單,卻又野性十足的運動就被所有看見過他們玩球的明軍學了去。玩的人多了以後就難免會有比賽——軍隊之間總是充滿了競爭性。
此時正在舉行的這場比賽便是在瓊海鎮與遼東鎮之間的「友誼賽」。雖然嘴上喊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之類口號,雙方卻都把勝負看得頗重。此時場下剛剛各自進行了一輪攻防戰,雙方得分正好持平,瓊海隊居然一點便宜沒佔到。
這也難怪,別看遼東軍接觸到橄欖球的時間不長,那幫東北人玩起這個來卻天生佔有極大優勢——他們的身材普遍要比以南方人為主的瓊海軍高大健壯一圈,這個時代的軍人又普遍重視近戰格鬥,從幾千人中挑選出五十名精通摔跤擒抱之術的漢子來很容易。
球場上一方得意,另外一方當然就不那麼開心了。即使眼下比分還處於持平,解席的臉色也依舊不太好看——這些日子以來瓊海軍和明軍各鎮進行過多次「聯誼活動」,帶有比賽性質的也不在少數,以瓊海軍的高素質自是大都輕易取勝。就是有些及不上別人的地方,也屬於先天不足——比如賽馬之類,南方缺少馬匹,自然不能跟北地軍鎮相比。
可這次的橄欖球卻是從他們手裡傳授出去的!雖說身體素質等各方面條件差點,可瓊海隊裡都是些老球員了,憑經驗也應該能克制住對方啊。才短短十來天就被學生壓過了一頭,讓人臉面上怎麼掛得下去?
軍隊裡做事情都很直接的,解席心裡不痛快,趁著中間休息的時候跑到球場邊衝著瓊海隊場上隊長,兼任四分衛的胡凱嚷嚷起來:
「凱子,咋回事呢?中午都沒吃飽飯咋地,給人家才摸幾天球的打成這樣?」
「我操……要不老大你親自下來試試?對面簡直就是一幫子牲口啊!」
胡凱一把掀開籐制頭盔,呼哧呼哧喘著粗氣叫道。也實在難為他了——身高達到一米八五的胡凱是瓊海隊中個子最高,身體素質最好的一個,所以才能擔任四分衛重任,但在今天的比賽中連他都被人死死克制住,一點發揮不出來,更不用說其他人。
「……沒辦法,個子高身體壯也就算了,他們的盔甲實在太佔便宜!那身鑲嵌金屬的騎兵甲足有上百斤了吧?披掛起來跟座鐵塔似的,撞都撞不開,只要被一個人壓住就動不了,這還怎麼打!」
胡凱大聲抱怨著——橄欖球比賽對於身體的防護相當關鍵。瓊海隊球員都是配標準的頭盔、肩胸墊、護肘護膝、腰胯墊以及手套等等……主要用籐條和皮革製作而成的專用比賽護具。但其他軍隊可沒這種條件啊,於是他們直接披甲上場!
在數天的比賽中大明軍中各類甲冑悉數上場亮相,遼東軍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以騎兵為主,於是把騎兵用的鐵片重鎧套在身上了……這麼一群鐵人匡當匡當往比賽場上一站,誰能撞得過他們?
「這樣下去不行!老大,你要跟他們講,道具規格要統一!大家用一樣的護具——大不了把我們的借給他們用。否則還打個屁!」
胡凱建議道,解席卻皺了皺眉頭——其實他從一開始也想讓比賽雙方使用相同道具的,軍隊倉庫裡另外找五十套比賽護具並不難。但是參謀官龐雨卻建議他別這麼幹,理由很簡單:
「我看遼東隊那幫人選出來的都是肉搏高手,重盔重甲還能限制些他們的動作,一旦換上我們的護具,動作靈活了,恐怕更難對付。而且雙方使用不同護具,我們這邊就算輸了也好歹有個借口能開脫,真要完全一樣的條件,再輸掉,可就更丟臉了。」
解席想想看也蠻有道理,便沒堅持要遼東隊換盔甲,只不過這話現在卻不能跟胡凱明說——他旁邊就站著遼東隊的人呢。
「人家重盔防禦好,但動作也笨拙多了,你們就不能靈活一點嗎?場上十一個人呢,要講究配合!配合懂嗎!」
解席指手畫腳支使著,胡凱卻是一臉不服氣的表情。心說你講的簡單,頭盔裡面能看到外面就一條縫,尋找隊友觀察戰機全憑感覺和默契,要不是咱這隊伍一起打了兩年球,相互之間配合熟練早被人放翻了,還用得著你來強調配合?
這時候旁邊傳來一陣爽朗笑聲,卻是遼東軍的首領吳襄過來了。吳襄的職銜是代總兵,解席只是小小一個守備,但在這裡所有的大明朝文武官員,包括主帥朱大典在內,都是把解席和吳襄他們按一個標準來看待的——如果不是更高的話。
相比起老解的氣急敗壞,吳襄就要得意多了,他走到場邊同樣招了招手,把遼東隊的場上隊長招了過來——也是把胡凱盯死的那位隊員。他走過來掀起頭盔,露出一張笑嘻嘻的英俊面容,卻正是那個玩什麼都要插一腳的快樂大男孩吳三桂。
「爹爹有何吩咐?」
「三桂啊,瓊鎮兄弟說咱們的鐵甲太沉太重,有點欺負人了。要不咱卸了甲跟他們玩玩?」
旁邊解席臉一下子氣歪了——膽敢不戴護具打橄欖球?你們存心瞧不起人是不是?但如果不考慮意外傷害問題,讓這幫牲口當真摘了盔甲,手腳徹底放鬆開來……跌爬滾打之間自家的球員沒準兒還真不是對手。
如果在那種情況下失敗那這臉就丟大了,解席嘴角一歪,正想說可以借一批護具給你們,卻見吳三桂朝他這邊看看,笑了笑:
「不必了吧,這球戲雖是玩耍,攻防之間碰撞卻甚為激烈,不披甲怕是容易受傷,還是謹慎些好。況且孩兒以為這遊戲之間頗見軍陣殺伐之道:一陣考驗進攻之道,一陣則考驗防禦之法。孩兒雖然只領寥寥十人對戰,卻感覺比往日裡千軍萬馬的大操演更見實效——我遼東軍素習批甲衝陣,現在這樣感覺更好一些。」
一番話說的吳襄連連點頭,連旁邊解席和胡凱都有點傻眼——吳三桂這傢伙怎麼想的?居然能把普通球賽愣扯到兵法上頭去,不過他既然這麼說了,這邊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換甲的話,大家照原樣繼續吧。
下半場,遼東隊果然如小吳所言,正兒八經將這場比賽當作戰陣模擬來進行了——輪到遼東隊進攻時吳三桂拿出他率軍衝陣的本事來,十一名遼鎮重甲隊員以兩三人為一組,排成一個大三角形,轟隆隆朝瓊海隊陣地上碾壓過去,隨便誰迎上去都肯定給撞飛。而在他們防禦時則排列出陣型模樣,十多個人也不外出,就卡在球門線附近,誰都別想衝過去。
雖說瓊海隊可以選擇射門把球騰空送入門線,但按照他們的得分規則:人沒到光是球過線得分很少,遠不如對方進攻時每次都能達陣來得高,一來二去的,比分漸漸拉開差距。特別是比賽到快要結束的時候,遼東隊竟然又換了個怪物上來——他們的第一猛將祖大弼親自披掛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