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一卷 四零三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中) 文 / 陸雙鶴

    四零三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中)

    ——這是歷史上明朝的下場,然而在這個時空,由於瓊海軍的莫名介入,有了這一場實彈射擊訓練展示,讓包括遼東軍將在內的諸多明軍將領們親眼看到了關於火器戰術的正確路線,他們的眼界一下子就開闊起來,對於火器戰法未來必獲成功的光明前景也大為堅定。

    「將把柄牢牢抵住肩膀以求穩定;銃管前後要設置兩道望山以便於觀瞄……還有最重要的:把鉛子與火藥事先用皮紙包在一起,整個裝入內膛,這樣速度要快很多,而且不會再搞錯份量。只是他們用的火藥有點怪,不用火繩而是一碰就炸,這個頗為玄妙。」

    「……對了,他們那種把短劍卡在銃管銃身上的作法也是極妙,我們大可學得!這樣火銃手被近身也不怕了……難怪他們平時只練一種刺擊之法,原來就是為此而設。若全軍都能用上這類火銃,十八般兵器果然盡可棄之!」

    ——吳三桂是個極聰明的人,他雖然沒像那神機營軍官一樣請求借槍或是偷藏子彈,回去後卻能憑記憶畫下瓊州軍步槍的大部分外觀形狀,並迅速判斷出了紙殼整裝彈藥的大致構造。除了還沒摸清子彈底火及其相應擊發系統的秘密外,他已看出了瓊海步槍的大部分設計原理——本來那也不是多複雜的東西。

    當天晚上遼東軍幾位首腦的軍帳中燈燭徹夜未熄,軍中鐵匠技師都被招入,還有大明軍當前所列裝的各種火器也都被搬進去,一一對照研究……此後不久,在遼東軍的營寨中便開始乒乒乓乓響起打鐵和木作的聲音——中國人的山寨本事開始顯現。有些技術難題一時間難以攻克,但另有些純粹只是思路和想法問題,一點就透。

    比起那位已經研究了火銃許久,卻一直沒有足夠財力和人力去實踐的業餘愛好者趙翼趙鳳翔,遼東軍可謂財雄勢大。吳小將軍一句話全營工匠和資源都能受他調動。而且吳三桂的想法也非常實際——我不指望馬上仿造出和瓊州軍一樣的火銃來,但我可以吸收人家實用的地方,對當前火器加以改進,先用起來再說。

    一開始的外觀模仿並不困難,一些簡單方便的小竅門也很快被悟出,遼東鎮的火器仿造之路由此開始。此時的遼東軍對於瓊海軍猶自抱著一種不服氣的思想——你們不過器械精利一些,想法奇巧一些而已。這沒啥了不起——咱們的天才小將軍不也是一看便會?等咱們把這些竅門都摸透了,回頭定要壓過你們!

    ——這些可憐的頭腦簡單的東北漢子們,他們還不知道這將是一條怎樣崎嶇的山寨之路:在受到了無數次打擊與失望以後,他們才終於領悟到,想要在技術方面蓋過那些綠皮,實在是個太過於不切實際的念頭……

    ——當然,這是後話。

    不得不承認對方要比自己生猛,又偷學了人家的知識,遼鎮軍將對那些綠皮短毛的態度終於客氣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敵視,更不敢再有輕蔑之心——至少在他們的武器仿製成功之前還不敢這麼想。

    而山東行營中其他部隊的想法也大都與遼東軍類似,包括那幾位高官,現在他們倒是不用擔心有人再敢不長眼的去招惹短毛,把那支部隊給逼反了——現在各軍經過那片山坡時都繞著走的。

    有人更提議說乾脆把山上那個川軍營寨撤回來算了,免得雙方距離太近難免磕頭碰腳惹出麻煩來。不過監軍太監呂直卻很樂觀的表示不必多此一舉,因為他派駐在川軍中的探子每天都把川軍和瓊州軍的情況匯報上來。

    根據探子的報告,雙方相處的很好,非常好!

    ——川軍營統領王參將現在已經成了瓊海軍營地裡的常客,而且每次都很湊巧的趕在差不多吃飯時候到,於是往往就一起吃個「便飯」了。頭一兩次這邊還拿他當客人待,時間長了也就隨意,有啥吃啥——不過話說回來瓊海軍恢復正常補給以後的伙食水平本就不差,拿來待客也不寒磣。

    老解有一次想著對方的川軍身份,特地囑咐廚房用辣椒作了幾道菜餚,結果卻把王參將辣的活蹦亂跳,愣說從沒嘗過這種味道——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年頭川中還不流行吃辣,雖然辣椒已經從海外傳入中原,很多地方僅僅是作為觀賞植物看待,當蔬菜吃的很少。

    不過川人畢竟與辣椒有緣,那位王參將在被辣了個滿頭汗以後對這種口味反而特別中意,一直都念念不忘,後來只要他來總要廚房專門幫他做一道辣味的,以滿足其要求。

    當然了,說人老王專門為騙吃騙喝而來似乎有點冤枉他,因為這老兄每次過來都帶著禮物,都是些川中土產,價值高低姑且不論,光這麼千里迢迢從四川背過來也夠累的。

    龐雨等人偶爾也會感到奇怪——川軍營中為啥會常備有這麼多禮品?你說一支軍隊出征,帶一些本地特產用來聯絡感情,這很正常。可數量這麼多就有點奇怪了,尤其是大明的軍隊,都指望到外面劫掠發財呢,哪有自己背那麼多東西出來的?

    而那位王參將在不久之後給了他們一個更大的驚詫——在雙方接觸較多,關係比較親密之後,有一天川軍統領王參將就跟瓊鎮首領解老大說啦:你們海南瓊州號稱蠻荒之地,看樣子倒也挺富裕麼?軍營中好東西不少,士兵手頭也挺寬裕。正好咱們川軍這次出來也帶了些貨物,要不要大家交流一下,互通有無?

    解席同意了他的要求,於是和龐雨敖薩揚等幾人跟他來到了川軍的營地中,當那位王參將帶他們來到營地後面的輜重存儲地,揭開那幾個大帳篷的簾幕時,所有人都給嚇了一大跳。

    ——帳篷裡堆放著大量川藏特產:麝香,藏藥,犛牛的皮和角,精美的蜀繡蜀錦,以及貢扇,漆雕,玉石等高級工藝品。除此之外在邊上還有許多井鹽——當然這對於短毛就沒什麼吸引力了。

    「你們這到底是……軍隊還是商隊?」

    解席在愣了半晌之後方才問出這一句話,現在他明白對方為何會有源源不斷的東西拿出來了——感情背後有個商品倉庫在撐著啊!

    「唉,小孩沒娘,說來話長……這也是迫不得已啊。」

    王參將很悲催的歎了口氣,開始訴說他們川軍的苦處:

    ——同樣是作為客軍,遼東鎮人馬在山東行營極受優待。無論糧草,物資,賞賜,都在諸軍中享受頭一份。將領出去個個昂首挺胸,誰見了他們都要點頭哈腰,甚至在上頭進行軍事部署,佈置任務的時候還能挑肥揀瘦一下子,那叫一個牛氣。

    而川軍則恰恰相反,屬於爹爹不親姥姥不愛的貨色,屢屢受到歧視不說,很多最倒霉,最危險的苦活兒都是他們干——比方說前段時間伐木,人家都安排了附近的,就他們被派到河對面去砍樹,不得不硬著頭皮跑來跟瓊海軍打交道。

    此後的立寨就更明顯了——明軍大營抱成一團,把戰力最強的遼鎮放到外圍,對瓊海軍隱隱形成監視之意。但唯獨川軍營被趕過來與瓊州軍做伴,誰都能看出這是要他們充當人肉警報器的作用——瓊鎮若要作亂,肯定先收拾川軍,這樣其他部隊就有時間做準備了。

    可憐的川軍,千里迢迢跑來助戰,卻被如此對待,解席等人就很奇怪——那你們還來幹啥呢?人家既然不待見,那還不如家裡待著呢。

    王參將卻又歎一口氣,說這也是無可奈何啊。

    ——前不久的奢安之亂,僅靠川軍自己搞不定,朝廷不得不徵調了大批外省軍隊入川平叛。如今奢亂大致平定下去,作為先前接受了其他省份幫助的川軍就要考慮還債了——借兵這種事情其實就跟借錢差不多,總要有借有還的。否則光一味請求人家幫忙,而自己沒有付出,那很快人家都不肯來了。

    所以最近這幾年川軍調動頻繁,只要外省一有戰事,他們就得出兵相助,完全沒有拒絕餘地——說起來上次王尊德進攻瓊州府,也有一部川軍助戰的,後來僥倖得以歸還。王參將雖然沒具體跟那批官兵打過交道,但也聽說是瓊州髡人存心放了他們一馬。所以他才敢過來交涉,而不像其他部隊那樣對瓊海軍視之如虎。

    ……上頭官員要面子講信義,他們下頭這些當兵的可就苦了——這年頭交通不便,外出旅行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這條規律對軍隊也同樣適用,何況蜀道更是出了名的不好走。軍隊每出來一趟消耗都非常大,可朝廷補充的物資盤費卻總是不夠,指望沿途官府供應也很不可靠,有一頓沒一頓的。

    ——就連這場山東叛亂本身,也就是因為沿途官員不肯給過路軍隊提供補給才造成。最初發動叛亂的孔有德等人,原本也是一支去支援遼東戰場的客軍身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