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洪荒養魚專業戶

正文 第一六0章 咱干咱的 文 / 景元上人

    第一六0章咱干咱的

    第一百六十章【咱干咱的】

    接下來十幾天,隨氏的人來來往往,筆架島多出不少衣服光鮮的人,這可把安德森博士急的。

    近日小道消息稱,隨氏準備「劃島而治」,山梁子以北仍然建海島別墅,山梁子以南興建海產養殖中心。

    事情總一波三折,這個方案透著古怪,那班人個個心花花、心花花,專牽人家鼻子走的,到時提出什麼控股啦,還是咱干咱的,堅決走自立更生的道路。

    都說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其實最大的餡餅已被自己撿到,夫復何求,某人在腹誹。

    運到上海的貨已是第五批,而「魚跳過盆」引發大黃魚的瘋狂行情,銷售量開始逐日攀升,最後維持在3000斤左右。

    丁文知道其中的貓膩,也不點破,悶聲賺錢。

    只是「冰棍女」把養殖場部當成隨氏的招待所,這算什麼事。某人有些抑鬱,索性視而不見,每天帶著嘟嘟和小狼溜躂去,偶爾回到新村看看。

    新村主體的建設完畢,開始內牆粉刷和外牆裝修;而桑家魚莊進度快一些,內裝修早就進行。桑家塢小學、老人活動中心、村委大樓相對滯後。

    山坳子水庫裡的水抽了這麼多天,怎麼也抽不幹,後來湧出的地下水讓水質逐漸好轉,包品之長長透出一口氣。按照水利部門設計,水庫四周必然要加固,興建堤壩。堤壩,包括自來水淨化廠和溝渠,一共要投入1500萬。不過丁文對水庫四周的設計提出要求,添加綠化景觀等。

    桑家塢村委掏不出這麼多錢,丁文把念頭動到養殖場帳戶上的錢,包括補償款1000多萬,帳戶上的錢太多不是好事,趁機出資把自來水廠納入養殖場名下。

    「老章,咱們把補償款先提現出來,分到手上花花,最近手頭老缺錢。」

    誰不知某人現在富得流油,既捐建學校、老人活動中心,又修村路鋪橋,花錢如流水,這些錢全由丁母經手,讓她咬緊牙關卻暗地心疼不已。

    說來自來水廠也算公益,甭想今後叫桑家塢人交水費,但章守志看中淡水育苗的商機,與丁文合作的一年間,不僅渡過那陣子艱難,而且賺得盆滿缽滿,二話不說地同意。

    「嘿嘿,老弟你做主就是,我沒任何疑議,唯一想法把我的股權人變更給翠花。」

    某人聽著舒坦。

    不過也奇怪,小玉他叔寧願住在鎮上旅社,也不願來桑家塢看看,就盼著第五批貨送去上海後回去山裡。想必老章頭與這位山漢子接觸後,思想也所轉變。

    二人從新村轉到水庫旁,承建單位剛剛進場。

    水庫加固堤壩的事,丁文催得緊,前幾天為了聽取海邊部分溝渠意見,專門派泡泡開車去省城接莫有棟。包品之現在全副心思轉撲上面,還抽空巡視其他建築現場。

    丁文曾戲謔稱讚老將出馬一個頂仨。

    包品之特意沿著水庫邊兜一大圈迎來,向著丁文鞠躬。

    別墅的事本想等房子建好後再提,沒想到老章頭事先透露口風,受年紀大的人鞠躬,某人不習慣。

    「包工啊,現在可安心留在桑家塢養老了吧?少字」

    包品之點頭不迭,說等房子入住時,把老娘和老伴都接來,這裡的人好處。

    丁文笑出一口牙齒,章守志拍拍包品之肩膀。

    桑家塢人很排外,對章守志和包品之算特例,不過隨著接納的人越多,這種包容的心態會萌生,並逐漸生根發芽。

    「都接來好啊,她們會與桑家塢老人們同等看待的。」

    安頓完家事,包品之談起公事。

    水庫堤壩、淨水廠和飲用水管道鋪設的工期只有6個月,爭取年底完工,讓村民們入住時都能喝上自來水。至於溝渠可以往後延一延,明年全部完成。

    「包工你別想閒著,以後村道、小區綠化還得你操心。」

    包品之拍著胸脯,人閒著會發慌哩。

    新村建設,掏錢的事不少。村道和通往養殖場的道路是由養殖場掏腰包,這讓姚官和桑春又感動又高興,但綠化這塊的錢總得村委掏。

    第五批魚貨要發車了,章守志聽到喇叭聲,步履匆匆。

    這一整天,丁文就窩在新村這邊,由包品之帶著看看溝渠的方位,順便找合適建養鰻場的地方。

    事實上,桑家塢新村的山地不多,要在短個裡挑個高的,確實有難度。二人實地走了一整天,發現還是獅子巖附近的地理環境最好,就是地方緊了些。

    丁文有意把淨化廠與養鰻廠一併規劃,這又苦了包品之。

    哼哼,淨化廠不就是幾塊洪荒空間的岩石麼?

    某人的一張草圖讓包品之目瞪口呆。

    水淨化廠的面積大幅減少,小到了極點,這也能行?包品之還是實話實說。

    某人打包票,自來水的品質絕對國內一流,不相信的話屆時拭目以待。此言確確,包品之按捺下心中的疑竇,想來丁文斷不會用這事開玩笑,這事人命關天,關係到村民們幾輩人的福址。

    黃昏,丁文來到新村旁的帳蓬群,裡面亂哄哄的,儘是嘈雜。

    今年季風沒有如期來臨,大夥兒高念老天有眼,但桑春和姚官始終懸著心,每天都催著建築隊日夜趕工,內牆粉刷好的,就喊著村民盡早入住,至於內裝修就是各家各戶自個兒的事。

    喬遷新居講究許多習俗,尤其在農村。首先選個黃道吉日和良辰,還要準備竹竿、鞭炮、新衣褲、兩桶水、磚頭、算盤和秤、斗燈、安床等等,這裡面有著不少寓意。比如算盤與秤,身背算盤,手提秤,象徵著會做生意,財源滾滾;掃把與畚斗;家庭主婦一手握掃把、一手提畚斗,意味著賢惠持家。

    桑家塢人耕海為生,喜歡選個大水潮的日子,祈望的是財源如潮滾滾來。

    丁文來到桑春家的帳蓬外,聽的多是喬遷事,探進一看,裡面滿是人,儼然成了村部所在。

    「我們財神爺來了,什麼時候給大伙拉上自來水?」桑良叼著煙,扯大嗓門喊著。

    這水源不是剛找到不久麼?丁文只能含糊答應盡可能在國慶前通水,坐到桑小正讓出的位置,與坐在對面的姚官點了頭招呼。

    「投養殖場的事,大夥兒很踴躍,比紫菜田的事還關心,粗粗算了下,現有大概七,以後可能還會更多。」桑春在丁文坐定後,報出的數字倒沒讓丁文意外。

    大夥兒的家底都通透,這樣平均一戶二三十萬,可這次補償款不少,每戶多少都有四五十萬。桑小正伸出五個手指,說他家投五十萬;桑良家三十萬、桑二虎十萬桑夏僅五萬。

    眾目睽睽之下,丁文出聲了,是大夥兒自己投的,多少無所謂,就是不容許別人托的,養殖場不缺錢,剛賣了5000萬的大黃魚,這事大夥兒都聽說,所以不能白白便宜別人。

    帳蓬裡突然一片沉靜,一雙雙眼睛都那麼驚訝和熱切,緊緊注視著丁文。

    聽說是一碼事,得到證實又是另一碼事,5000萬的數目令人咂舌。

    原來一百多畝的養殖場產值這麼高啊,那麼八百多畝但養殖場建場的工期需二至五年,大夥兒有疑慮也是正常。

    這段時間,桑家塢的傳聞不少,隨氏興建藥廠傳得活靈活現,大夥兒倒經常議論,養殖場投資倒成了香餑餑,但大夥兒畢竟還有疑慮。

    丁文的一番話打消這些疑慮。

    養殖場徵用海地的手續已經辦妥,按每畝3000元逐年上交給桑家塢村委,桑家塢村搖身一變成了明星村,所以桑春和姚官才有底氣計劃出許多公益舉措,比如村民的醫療教育免費等等。由此引發各村攀比的議論反映到鎮裡,讓陳建和楊曉感到頭疼,二人只好推說這是試點,暗中叫姚官和桑春緩些步子。

    桑春畢竟敢頂住壓力,說桑家塢都窮了幾十年,以往從來沒有眼紅過哪個村,這次有機會翻身,不管別人怎麼說,村裡該做的照做。

    「小文是咱們桑家塢致富的帶頭人,你們還觀望什麼?」姚官的威望雖比不上桑春,但他是一村之長,說話還是有份量的。

    大夥兒都把目光投向桑春,桑春卻不好多說,默默地抽著煙。

    「你們別看老桑了,他和我各投100萬,起初想份額有限就押到最後,現在我們倆可顧不得大伙。」姚官的話並非穴來風,丁文舅姨投資數額是由丁母早早定下,而木蘭的六位姐姐自然也少不了。為這事,阿曾沒少電話

    騷擾丁文。

    桑大虎鬼鬼崇崇地躲在帳蓬外竊聽許久後,探進頭來怯弱地問他能投的嗎?

    「可以,但不能比二虎多。」桑春說了句公道話,讓桑大虎縮回帳蓬外,飛一般地跑去尋九叔公和桑二虎商量。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錯過了桑家魚莊,也許養殖場能維繫桑家塢人的心。一家有難,家家熱心,這是桑家塢人優良的老傳統,丁文也不希望這個老傳統由此失去。

    丁文表態,大夥兒投資款數目必須在近日定好,款項可以等明年五月份到位。

    帳蓬內一陣喜呼。

    第一六0章咱干咱的

    第一六0章咱干咱的,到網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