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軍閥1909

大道小說網 219 歷史的轉折 文 / 伏白

    z

    根,祖籍廣東,幼年因為貧窮被賣豬仔到美國三藩械廠當學徒。由於譚根聰明好學,省吃儉用,進入一家中學學習機械。不久後在親友的資助下,進入美國希敦飛機學校學習研究航空理論和飛機構造技術。畢業後,譚根在華的資助下開始設計建造自己的水上飛機,獲得當時舉行的萬國飛機製造大會比賽冠軍獎。美國陸軍部還曾聘請他為教練,由於工作成績出色,美國加州飛行隊還任命他為後備司令的職位。

    譚根在歷史上被譽為中國設計製造水上飛機的第一人,其名氣在國外華僑的心目中,是連馮如也比之不及的。他不僅多次獲得飛行比賽大獎,更是接連創造當時水上飛機的飛行高度世界紀錄。因為當初在美國時,馮如就與譚根因為飛機相識,並成為很好的朋友。

    當華飛決定開始設計製造水上飛機時,翼龍飛機廠的高級設計技術人員頓顯不足,馮如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這位在美國頗有名氣的好友。恰好當時譚根正在香港,於是馮如一力邀請他來自治區擔任翼龍飛機廠第一工程師。

    「你們好,昨天聽說你們畢業即將回國,我是大為高興啊。有了你們的幫助,相信我們的水上飛機很快就能設計完成了。」其實譚根也就二十多歲,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馮如,也不過三十多歲。就是這些年輕人,撐起了自治區如今航空工業矚目的成績。

    王助他們早在英國學習地時候,就聽說過譚根地大名。如今知道他竟然是水上飛機的總負責人,當下又是激動,又是開心。

    「來,再給你們介紹一下飛機飛行設計院工程師,戰龍飛機廠總工程師,林福元林先生!」華飛等王助他們和譚根寒暄完畢,又笑瞇瞇地介紹道。

    王助等人又是一愣,至此時,他們終於明白為何自治區會在航空領域,短短時間內取得令洋人也刮目相看的成績。只是一個小小的飛機廠,華飛就幾乎把當今知名的幾位華裔飛行航空專家全部彙集一堂。

    林福元,開平客家人,出生在奧克蘭,曾經學習機械工程。

    後來加入康有為的保皇黨,受命考入寇蒂斯萊特航空學校。畢業後受命帶著一架飛機回國,準備參加革命,卻被滯留在香港。滯港期間,大量國內的信息和報道深深刺激著林福元。尤其是香港和自治區越來越密集的商貿往來,大量自治區的海船經由香港駛往歐洲,無數的海外華華人,經由香港趕赴上海,大量地香港本地青年,也在這個潮流中趕往自治區。

    恰巧這時候譚根從香港受馮如邀請去上海,相約林福元同往。林福元欣然同意,一到上海,就被上海的發展和建設所吸引,後來更是被翼龍飛機廠大量的先進飛機所震撼。華飛聽說林福元的資歷和遭遇後,不僅親自上門聘請林福元為戰龍飛機廠總工程師,還通過外交途徑,向英國極力討還那架被英國扣留地寇蒂斯飛機。

    當林福元看見那架被英國人扣留許久地飛機送到上海時。沒有人明白林福元地心情。英國人啊。這個世界驕橫跋扈地老大。竟然最終向中國人妥協。歸還了林福元多般努力都無果地飛機。這給了林福元多麼大地觸動啊!

    林福元不僅迅速接受了華飛地聘書。還在幾天後。毅然脫離保皇黨。申請加入復興黨。目前已具備復興黨預備黨員地資格。這種堅定可是連譚根也自歎不如啊。不過林福元和譚根等人加入自治區地航空體系僅僅數月而已。王助等人把自治區現在取得地成績歸功到他們全部名上。倒是有些偏頗了。

    不提隨後對翼龍飛機廠地參觀和氣氛歡鬧放鬆地歡迎宴會。單說華飛在獲得馮如。譚根。林福元這三位航空界地先驅者後。又得到王助。巴玉藻。王孝豐等後起之秀地加盟。相信隨著自治區工業技術地不斷提高。中國地航空工業。一定會走出一條輝煌地道路。領導世界航空工業地潮流和先鋒。

    19116年是一戰非常關鍵地一年。也是無比慘烈地一年。這一年。羅馬尼亞加入戰局。意大利也對德宣戰。自從年初地凡爾登戰役開始後。索姆河戰役也迅速展開。這兩場戰爭如同絞肉機一般迅速消耗著各國地國力和軍事武裝人員。無數地士兵與平民都被捲入了無邊無際地戰爭災難深淵。消耗戰、塹壕戰、毒氣、飢餓、寒冷、泥濘、疾病……英國人法國人看不到戰爭地盡頭。對勝利也日益喪失信心。而國內人民因戰爭生活困苦不堪。經濟凋蔽。國力已見底。如果不盡快結束戰爭。將落入萬劫不復地災難深淵!巨大地戰爭消耗不僅讓各類戰爭物資繼續瘋漲。也讓各國對於爭取外援勢力更加急迫。

    自從華飛地全面戰爭軍事理論發表後。雖然許多理論和觀點還不被洋人們接受。但諸如坦克集群快速突擊戰術。轟炸機遠程大規模戰略轟炸等等還是在歐戰上迅速得到應用。歷史上德國在陸戰上地迅速潰敗。既合美國地參戰有關。也和英法聯軍坦克地迅速應用不無關係。如果不是坦克地出現。迅速打破塹壕陣地戰地拉鋸戰模式。美國人別說派出二百萬士兵。恐怕就是再增加二百萬。這些毫無作戰經驗地士兵們。恐怕也只能在重機槍地強大火力下告別人世。

    可現在情況改變了。得到中國全部坦克技術地德國人不僅迅速製造出大批量地先進坦克。而且在初次使用坦克大集群作戰中取得了巨大地戰果。令僵持不下地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都取得了巨大地進展。

    由於工業技術地限制,所以自治區製造地勇士坦克還非常原始。但華飛賣給德國人的坦克設計,可比勇士坦克高出幾個技術水平。不僅有裝備加農炮的攻堅式坦克,還有裝備多門機槍的移動式機槍堡壘,那簡直就是死神的鐮刀,人肉收割器啊!

    形和威力上的不同,使得英法等國雖然懷,但並不人的技術轉自中國。所以為了應付德國人坦克的瘋狂進攻,英法等國不惜代價,一方面加快國內的研製生產步伐,一方面從中國重金購買技術,並努力從中國洽談購買大批量的坦克。

    可自治區是中立國啊,雖然北京對於是否對德宣戰早就吵得不可開交,但自治區還是謹守中立原則,不向交戰各國出售敏感地武器裝備。後來英國人是不惜血本啊,就差哭求了。最終華飛看在英國人調停青島戰爭的份上,勉為其難,答應出售不裝武器火炮的坦克車給英法,那樣就不算出售重型武器裝備了。

    德國人當然看得出來其中的花繞繞,可如今他們可不敢把華飛給得罪了,只是口頭上非常憤怒地抗議一番,沒有擋住華飛地財路。

    陸戰上取得巨大的進展並沒有減輕德國人在海戰上地頹勢,日德蘭海戰後,德國人痛定思痛,一方面加大潛艇對英國的封鎖,一方面果斷派出驅逐艦,巡洋艦衝出英國人的封鎖,對大西洋航運線上的商船隊進行攔截圍追。

    戰爭的巨大破壞,不僅讓各國工業遭受巨大的損傷,也使得無數地青年人奔赴前線,戰死在他們妻子妹妹生產出來的子彈炮彈下。無數地女人被動員起來,生產槍支,子彈等各種軍需品,整個國家,都在為戰爭而全面運轉著。

    但即使如此,還是人力不夠啊。於是英法等國把目光瞄向了中國,怎麼說,中國也是有著四億多人口的大國。說地難聽的,啥資源不豐富,但這人口卻是非常充足地啊。

    再說一戰開始不久,就有英法等國在山東招募了部分華工,工價低廉,而且還任勞任怨,沒有比這更加適合的勞力了。

    就在今年,英法等國準備在中國大肆招募華工的時候,一向對自治區之外事務毫不感興趣的華飛,竟然先後公開以自治區聯合政府副主席,中華民國副總統的身份,親自過問華人赴歐洲的事宜。

    華飛說,為了解決國內部分流民和富裕閒散勞力的工作問題,我們願意接受各國政府的華工聘用,但是這個操作必須是政府之間的合作,國內華工的招募訓練事宜乃至在歐工作期間的組織服務事項,都應該由我國政府一力負責承擔。

    而且為了保證華工的合法權益,英法等國不僅要保證華工的工資待遇水平,還要最大限度地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為了恪守中立國的地位,華工們絕對不能在一線陣地工作。另外,英法等國必須保證,所有華工的生活工作情況,都需在政府特派團的管理下運行,而且還必須保證,安排一定比例的華工進入各種工廠擔任學徒等工作。

    工資華飛提的不高,所以不是問題,而且華飛第一次表示願意介入歐戰事務,英法等國歡迎都來不及。可華飛的政府特派團要求和規定60%的華工必須在各類型的工廠工作,這就違背了他們最初使用華工做苦力的初衷。

    華飛願意接受華工事宜,並與英法等國談判起來。不僅北洋軍系不反對,南方的護**系也不反對。畢竟怎麼看,華飛也在這起事件上得不到多少好處,而且華飛現在身為副總統,切身握一方兵權,誰也不願意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得罪他。

    就在英法代表猶豫的時候,華飛和德國駐華公使馬爾贊發佈聯合聲明,自治區將會招募訓練十萬華工,在三個月內分批通過陸路和海路,抵達德國。80%的華工,將受聘於德國各家工廠,解決德國勞力不足,民生物資嚴重匱乏的局面。

    什麼?十萬華工?80%進工廠?狗屁的民生物資匱乏,在戰爭時代,什麼物資不是戰爭物資?麵包不是戰爭物資?棉布不是戰爭物資?

    英法等國開始抗議了,可是他們卻並不敢對自治區採取強硬的措施。一來歐戰已經讓他們遍體鱗傷,元氣巨損。二來如今中國地局勢也發生了巨大地變化,原來他們看好的袁世凱躺在醫院生死未卜,而只是一名地方軍閥的華飛,成為了這個巨大國家的副總統。雖然中國還是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雖然中國在某些方面還是非常落後。但正如有些歐洲議員的警告,中國最強大的武器,是他們的人口,巨大的人口數量。單論華飛現在掌控的自治區四省之地,人口就達幾千萬之多。這幾千萬人口,可以征為兵役地人口至少也有一千萬人。即使只徵用五百萬人口,然後進行幾個月的訓練,每人發把槍,趕到歐洲,加入同盟陣營,這是個什麼概念?

    最終,華飛以副總統的身份,親自與英法等國簽署一個50萬華工支援英法兩國民生工廠生產和國家建設的用工合同。中國不僅負責招募這50萬華工,還要負責進行簡單地訓練,負責翻譯人員,負責運送到英法,負責管理。所有款項,由國家政府之間結算。

    此協議簽署後,德國人罕見地沒有抗議,發表聲明說希望英法等國不要把中立國的工人用於戰爭行為,否則由此造成地傷亡,他們概不負責。

    中央北洋軍繫在記者採訪時稱,副總統為了國家利益,為了華工的合法權益,親自負責處理此事,中央對結果非常滿意。國務總理聲稱,希望副總統支持國會討論,對德宣戰。大總統黎元洪宣稱,贊同副總統在外交上採取的謹慎中立態度。

    南方的護**各方代表大都保持沉默,即使有人發言,也只是淡淡地表示,希望副總統可以督促國務院,盡快召集國會,恢復臨時約法。

    時間轉眼來到了19177年,雖然歐戰一度變得對德國非常有利,但是德國海軍屢次受到打擊,不得不撤回港口,重新利用起潛艇來。隨著戰爭的消耗,經濟的拼損,國內矛盾開始加劇上升。

    當初德國人在引進了華飛自治區地轟炸機技術

    度把英國人炸的那是雞飛狗跳啊。許多英國人被炸上地飛機無能為力,於是把怒火轉向了遠東的華飛頭上。如果不是那個該死地東方將軍弄出來的這些飛機,德國人恐怕還在使用他們愚蠢笨拙地飛艇吧。

    可19177年後,英國人的飛機也開始飛臨德國領空。雖然英國飽受轟炸,但他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遭受陸軍的正面壓力,而且從美國源源不斷的物資補充,又讓他們的工業生產能力空前迅速。

    面臨巨大壓力的德國,也有些歇斯底里了,悍然最終宣佈展開無限制潛艇戰,整個海洋一片喧囂。因為華飛這只蝴蝶的作用,德國人此時不僅擁有更多的潛艇,而且從上海造船廠生產出來的潛艇,更是在印度洋製造了無數的混亂。

    一時間,英國人急了,法國人慌了,行駛在大西洋上的商船隊,平均三到四艘就有一艘被德國潛艇擊沉。

    協約國商船的損失由1月份的35萬噸增至2月份的50萬噸,再猛增至3月份的70萬噸,直到份的1c5萬噸,整個英國的海洋運輸系統幾乎癱瘓。

    英法等國的造艦速度完全跟不上被德國潛艇擊沉的速度,雖然採取了驅逐艦,巡洋艦加裝聲納和深水炸彈護航的模式,但技術先進許多的德國潛艇,還是給各國的商船隊裡極大的傷害。最終,德國人的行為激怒了美國,加上英國人的背後操作,美國開始對德宣戰。

    美國人不僅停止了戰列艦的建造計劃,還所有船廠開足馬力,建造大量的驅逐艦,獵潛艇。時任美國海軍副部長的羅斯福的建議和英國等海軍官員的提倡,協約國準備封鎖德國通往公海的一切海路通道,切斷潛艇的必由之路。為此他們不僅大量製造防潛艇鐵絲網,還開始大量地製造每顆內裝300磅黃色炸藥的觸角水雷,以使用水雷戰術,封鎖北海和英吉利海峽。

    西方雖然因為華飛這只蝴蝶而發生了部分改變,但大的範圍還在既定軌跡內。唯一不同的是,各國的戰爭打的更加凶狠,商船在德國的潛艇攻擊下,損失的更加劇烈。尤其是美國開始向歐洲增兵的時候,德國人不知為何,竟然如同瘋了一般,不顧潛艇的損失,悍然攻擊有驅逐艦護航的美國運兵船,令三十多萬可憐的美國大兵還未踏足歐洲的土地,就紛紛葬身海底。

    東方的改變卻要比原來的歷史打的多,由於日本不僅在青島戰爭中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與盟國英國關係變得微妙。尤其是英國人從自治區海軍手中租走了蛇山號戰列巡洋艦,更讓日本海軍非常惱火。加上台灣的反抗軍越來越兇猛,日本先後派出二個師團都不能鎮壓,頭疼萬分。另外雖然與自治區的海軍停火,但是逐漸強大起來的自治區海軍力量,令日本人絲毫不敢鬆懈,更別提出兵去歐洲了。

    中國國內,因為新舊約法之爭越來越劇烈,孫文在革命黨人的慫恿下,不顧華飛的反對離開自治區,準備前去廣東和國會議員召開臨時特別會議。

    另外在華飛的沉默下,段~毅然通過了對德宣戰的聲明。只是雖然對德宣戰了,但卻根本沒有能力派出一兵一卒。而德國人在自治區範圍內的活動,依然不受什麼限制。

    只是在一件事情後,華飛突然改變態度,不僅嚴厲譴責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而且還以自治區國防軍總司令的名義宣佈遵守中央政府的宣戰聲明,派出軍艦前去歐洲,加入護衛中國商船的行列。

    這是因為一艘深藍海運的六千噸級運煤船在穿過蘇伊士運河後,進入地中海被德國的潛艇擊沉。船上五十多名船員死亡二十多人,十多人失蹤,剩下的人被趕來的英**艦救出。

    德國人在事後雖然大聲申明這絕對不是德國潛艇干的,一定是英法等國的計謀,並表示願意賠償那艘沉船的造價和遇難船員的撫恤金,但是華飛並不能接受這個解釋。

    英法等國當然對華飛出兵大為歡迎,雖然華飛的海軍實力並不強大。所以英法等國聯合美國,希望華飛可以派出陸軍,為此英國人甚至願意出船出錢,把中國士兵載往歐洲。

    華飛在短暫的沉默後,突然發表一封致各國政要的公開信。信的主要內容就是這場戰爭已經犧牲了無數的平民,並給各國帶來難以磨滅的災難。我們需要和平,我們需要談判,各個國家,都需要獨立和他們的尊嚴。

    華飛主要提出以下號召,一,全面停戰,展開外交談判,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二,結束無限制潛艇戰,不准把戰爭的矛頭對準平民和商船。三,公正處理一切戰爭善後事宜,解決利益分歧,並逐步削減各**事力量,裁剪軍備。四,德軍撤出比利時,並恢復其主權。德軍撤出法國,相關領土爭端談判解決。德軍撤出在其他國家領土上的軍隊,各國解除對德國民生物資的封鎖,暫停一切戰火。五,國家應該不分大小、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應在戰後設立相關國際聯合機構。

    這五點主張一出,立即就在國際上引起廣泛的討論,人稱傳奇的五點主張。雖然後世對這五點主張,尤其是最後一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在當時,並未引起各國的廣泛響應。

    19177年9月7日,在華飛的呼籲得不到公開回應後,華飛在鐵血軍校的一次演說中提到,歐洲的戰爭應該要結束了,否則世界的秩序將會完全崩潰。很快,國防軍司令部決定向歐洲排遣一個軍的步兵,參加協約國的陣營,督促德國早日停戰。

    在華飛決定出兵的同時,德國人租借船廠快要完工的幾艘潛艇全部被沒收,所有德國政府在自治區內的資產和與自治區的合資暫時為自治區臨時接管。自此,中國成為最後一個出兵歐洲的大國,全面加入一戰的進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