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軍閥1909

大道小說網 215 新艦啟航 文 / 伏白

    z

    月初,馮梓松帶著挑選出來的一個團戰士,偽裝乘艇和戰鬥潛艇,帶著大量的武器彈藥,悄悄駛向台灣。z在軍隊的正式文件記錄中,這些人先後列入陣亡名單,想要查找線索,即使有所惑,也難以查出相關證據了。

    在六月期間,北京北洋政府,沙俄,蒙古在恰克圖簽訂協約,規定了原來中俄之間條約的一系列爭議。外蒙承認中國宗主國的地位,但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且中央不得在蒙古駐軍。國內報紙界紛紛評論,有人說這是中國外界的勝利,外蒙問題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也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恰克圖協約的簽署,雖然在表面上取得了勝利,但與中國實際而言,沙俄依然控制著外蒙的政治和經濟,並攫取大量的實際利益。

    很快,上海的報紙媒體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詢問變革規劃辦公室對此事件,華司令的看法。那名發言人慎重地回道,華司令乃至自治區政府對於中國現在和歷史上與各國簽署的一切條約的看法是,凡是雙方地位平等,不以戰爭脅迫,不違背國際法,互利互惠的條約,都是應該得到承認和法律保護的。

    無論是變革規劃辦公室還是自治區內閣政府對此問題似乎都不願深談,華飛一改以前在主權上的強硬和激進,似乎外蒙問題與他並無關係,或者說他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是華飛不關心外蒙問題,在華飛的心中,被沙俄佔去的一百多萬公里的土地,每當他念及,總是心有沉痛。可是目前,一來他只是地方自治政府地軍閥實權認為,外交地位難以獲得國際法的承認。二來他委實沒有實力去過問遠東和西北的廣袤土地,此時開罪沙俄,令他們聯合起日本來,更是不明智的選擇。

    在處理完台灣游擊派遣軍地事情後,華飛地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內政的改革和新軍的建設上。治國必先治吏,華忠案件對於整個自治區官員的震動,尤其是對華飛那些嫡系的震撼,簡直是一個大大地警鐘。華忠案件牽扯出一大批附帶案件,可以說整個自治區經此事件後,官場吏治為之一清,終於看起來像是新的民主政府了。

    但華飛認為,吏治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地事情。這樣做可能會失去部分嫡系的忠誠度,但華飛毫不憐惜。有得必有失。

    假使在這個時候,就開始縱容嫡系親信們在自治區內胡作非為,那葬送的不僅是華飛的未來,也是整個自治區和他的理想。

    嫡系這個詞,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利益,信仰,理想,權利等等,嫡系可以投入敵人地陣營,而非嫡系隨著年長日久,也會漸漸變為嫡系。

    華飛不希望團結在他周圍的人全是因為利益使然,他希望,有著這麼一群充滿理想,充滿富強崛起信仰地青年們,共同為了一個新的國家,而不斷奮鬥。

    他以前地所作所為或許有許多缺失。但華飛決定改進。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華飛自覺。如果他不能從一個單純地軍人轉變為政治家地話。那麼所謂國家復興。民族崛起地理想。只是空洞地畫餅而已。

    所以這些時日一有空閒。華飛就深入各個地方。私訪探聽民間以及各地底層公員地意見及看法。但是吏治改革事關政治改革地全面。想要徹底清除**地現象。也是根本不可能地。況且一個最大地問題是。他本身身為自治區最大地官僚資本。很難禁止其他官員涉足工商業。而官員本身一旦具有權利。就比一般地商人具備許多先天優勢。這是很難通過法律禁止地。

    這些改革本來就是循序漸進地措施。所以為了安撫自治區公員。在華飛地提議下。自治內閣很快就做出提高所有公員工資水平地決定。

    政治和國體地問題。近來也成為國內各大報紙廣泛爭論地焦點。這個緣由就是袁世凱終於全面開始推動他地帝制步伐。華飛一直難以理解袁世凱對於稱帝為何如此熱衷。但即使不是從封建帝制下走出來地華飛。在成立變革規劃辦公室後。一系列地命令和高效地運作。還是讓他感到權利這個東西。地確是個無比巨大地誘惑。

    在研究討論地過程中。華飛也在迅速地學習著。並大量閱讀古代地史書。以華飛地本意。具有歷史傳承地政治制度。加上參考西方社會。具有時代進步地革新。不僅會受到最小地阻力。也會更加適合本國地國情。畢竟清以前地政治制度。經過幾千年一脈相承地歷史演變。在許多方面。都具有非常地穩定性和合理性。

    除了關注自身政體地完善建設。華飛和規劃辦公室對於社會文化。法律建設。宗教等以前忽略地方面。開始投入關注。從自治區成立之初。華飛就廢除了賤籍。但賤役卻依舊普遍存在於社會地方方面面。想要一刀切遣散全部賤役不僅不現實。而且那些所謂地賤役還不一定領情。所以只能在法律入手。從法律上保證包括賤役在內地所有國民法律地位平等。

    7月19日,這一天白雲朵朵,使得盛夏的陽光不再那麼熱的使人窒息。這天,從日本俘獲的霧島號戰列艦終於完成了全部的舾裝。為了這艘戰艦的最後舾裝工作不僅調集了江南廠絕大部分技術工人,還得到德國造船工程師的許多指點和意見,令霧島號戰列艦在艦上構造設施上更加科學。

    霧島號出塢正式開始加入海軍第一艦隊服役,華飛親臨江南造船廠,觀看霧島號的入役儀式,這艘俘虜自日本的戰列巡洋艦如今改名為蛇山號戰列巡洋艦,為了紀念在蛇山島附近發生的一次次海戰和在數次海戰中犧牲的海軍將士們。

    蛇山號戰列巡洋艦不僅在原有艦體上完成了全面的舾裝,還在華飛地建議下和吸取幾次海戰總結的經驗,加強了蛇山號戰巡艦水平裝甲防護,改進彈藥艙防護,加厚鋪設主炮炮塔,機艙等位置的裝甲。而且由於深知潛艇和魚雷對於軍艦水線下的破壞力,蛇山號戰巡艦還新增艦體防魚雷水密隔艙等一系列加強軍艦防禦。這些後來地改裝,使得蛇山號戰巡艦雖然和日本於同一級別的艦種,但在具體技術性能數據上,已經有了不少的差別。

    蛇山號戰巡艦通過一系列的裝甲加裝,顯著增強了軍艦的防護力。不過由於採用了重點裝甲防護地理念和減少去除了二門356mmm主炮火力,六門152mmm副炮和魚雷發射管,換裝四門1254mmm副炮與六門雙聯裝76mmm高射炮。所以整體重量有所降低,對於原來的設計速度並沒有多少削弱,可能依然會達到設計地節航速。這一系列的改裝雖然花費有限,但卻耽誤了不少的時間,也是為什麼拖到現在才全部完工服役的原因。

    在蛇山號戰巡艦入役典禮上,還有著英法美俄德意奧等國的領事或公使代表。在歐戰大戰正酣之際,想要這些宣戰國的人員聚集在一起,並出席什麼軍艦服役典禮,那簡直是不敢想像地。但今天這些人不僅來了,還會隨著華飛一起登艦,參觀蛇山號戰巡艦的實炮射擊演習。因為,自治區國防軍海軍在幾天前正式通告各國,新入役地蛇山號戰巡艦將公開招租,租給他國海軍使用。

    眾所周知,英德兩國的海軍一直還沒有發生決戰,德國自知不是英國地對手,極力避免決戰。而英國卻一直尋找機會,想要把德國的海軍全殲而後快。因為金剛號戰列巡洋艦具有強大地火力,所以英國一直在尋求租借日本的金剛號戰巡艦,加入他們的皇家艦隊,用以對付德國海軍。不過日本人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他們,讓英國人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當國防軍海軍突然宣佈他們要出租一艘嶄新的戰列巡洋艦後,尤其還有可能出售正在船廠內修復的幾艘日軍沉沒巡洋艦。不僅英國人立即就行動起來,連德國人也第一時間趕去拜訪華飛。幾經求見無果後,德國人還是放棄了抗議,棄與英國人的敵視,趕來參加蛇山號戰巡艦的服役典禮。怎麼說,也要盡最大努力,爭取這艘戰艦啊!一艘戰艦固然算不上什麼,但是這對處於戰爭狀態中,並且隨時有可能爆發海軍大決戰的兩方來說。增加一艘強大火力的戰艦,就增加一份威懾力和勝算啊!

    你說好不容易俘獲一艘日本的戰艦,為此,多少海蛇突擊隊隊員葬身異國他鄉。本以為一艘戰艦,將會大大增強海軍的戰鬥力。有朝一日,海軍的將士們必會駕駛著巨艦,來到島國的海岸線上,用炮火洗刷甲午之恨,用武力掃除封鎖長江口之恥,用鮮血祭奠裹屍在島國地域的勇士們。

    可是華司令現在卻要……卻要把海軍將士們復仇的希望,租給他國。國防軍海軍經過一一五海戰,實力大受損傷。如果再把蛇山號戰巡艦租出去,另外還把打撈出水的幾艘軍艦賣出去,那麼自治區海軍還剩下什麼?剩下一個編製?剩下一些沒有軍艦的水兵?

    海軍一干主要將領,甚至連那些潛艇兵也提出反對意見。華飛何嘗不明白他們的心思,他又何嘗不想擁有一艘拿得出手的軍艦。但現實是,這艘軍艦俘獲自日本。這本來沒有什麼。可最大的問題是,日本艦隊並沒有因為前後受到幾次打擊就一蹶不振。相反,他們不僅依然控制著絕對的海權,還在新內閣成立後,一方面撥款修復那些在港口被華飛深度打擊行動破壞的軍艦,一方面批准專項預想,建立了一個全新的造艦計劃。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與日本已經停戰。但不僅是日本新內閣還是日本軍方,乃至普通日本軍人,都對他們的霧島號被俘耿耿於懷。雖然沒有確定的情報,但根據現有的情報分析,華飛相信,日本海軍正在密謀一項計劃,而這個計劃就與霧島號戰巡艦有關。

    日本軍人我行我素,不顧政府命令的傳統由來已久,並不是什麼破天荒地新聞。所以華飛絕對相信,一旦蛇山號服役進入東海巡邏,那麼日本人絕對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擊沉蛇山號的機會。如此,蛇山號不僅不會給國防軍海軍帶來實際上的力量壯大,還要為此加強全面的護航編隊,增加巡邏成本。一旦發生戰鬥,對日再次全面開戰並不符合華飛當前地利益,而不開戰,默認結果地發生,那麼對華飛和自治區的國際威信,都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和損害,日本人或許更會因此看出華飛的虛實,從而更加放肆挑。

    這些雖然都是設想,但沒有人敢確保就不會發生。為了防患於未然,華飛左思右想,決定把蛇山號出租。雖然心目中早就決定出租給英國人,但他還是給各國送去通告,用以增加對英國人的要價。

    一旦英國人租借了這艘軍艦,日本人膽敢襲擊地話,那麼不僅英日同盟會瓦解,還會得罪西方國家,華飛也不會因此遭受損失。如此不僅可以無成本保住這艘戰巡艦,還能大大賺取一筆費用,用以補貼海軍那可憐的軍費。

    在華飛地神思百轉中,蛇山號拉著高亢的汽笛聲,在黃浦江中分浪加速。沿途,消息傳出後,大量的市民湧到江邊,追著軍艦的方向,歡跳著,揮舞手臂,吼叫著。他們不知道蛇山號即將出租,他們也不管這艘軍艦隻是俘獲的船隻,他們只知道黃浦江有史以來第一次行駛著如此巨艦,他們只知道這艘軍艦上懸掛的旗幟,是國防軍海軍地軍旗。

    蛇山號駛出長江口,駛向蛇山島附近海域。天空中飛過去一批又一批的飛機,這些都是為了安全派出去地偵察機。蛇山號戰巡艦附近,更是佈滿了國防軍海軍大部分的現有軍艦。

    看不見地卻在海面下,剩下的全部潛艇,都在方圓十幾海里到幾十海里周圍巡邏佈防。華飛就在蛇山號戰巡艦上,雖然艦上也有其他各國地代表,日本人即使獲得這個情報,也不敢冒然出動軍艦發動進攻,但所有人不敢放鬆警戒,疏忽大意,警戒級別簡直就是臨戰狀態。

    到達既定海域,前桅桅樓發現靶船,全艦官兵迅速行動起來,一組組數據飛快地被傳輸到火炮指揮室

    全部的射擊諸元設定後,艦橋指揮室開炮的命令

    「轟轟……」六門主炮依次開火,巨大的爆發力讓艦體瞬間產生強烈的傾斜,炮口開火方向的海面更是霎那如同真空一般,發生奇異的變形。

    沒有人去注意主炮開火瞬間的那種奇特的美麗,也沒有人去在意艦體傾斜的讓他們都差點站不穩。所有有望遠鏡的軍官和嘉賓紛紛看向目標靶船,只見幾百公斤的炮彈爆炸濺起瀑布般的水幕,等水幕海浪平息,那艘上千噸的木製老式艦船早就變成了碎渣,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掌聲響了起來,有人甚至忍不住吹起了口哨。雖然新聞報紙上對於九二九海戰和一一五海戰多有報道,但沒有親眼看到,那些驕傲的英國人們,如何會認為新近成立的國防軍海軍,會有多少實力。

    但在剛才,在場的洋人們自忖即使是他們國家最優秀的水兵,可以做到的,也不會比這樣的素質好上多少。他們鼓掌,不是為了火炮的技術,不是為了軍艦的威力,更多恐怕還是因為國防軍海軍這些戰士們優秀的素質。

    入役試炮時間並不長,成功擊中靶船後,收到華飛口令的蛇山號戰巡艦迅速開足馬力,返回長興島海軍基地。在返航的路上,各國代表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找上門來,洽談租借的相關事宜。

    最終,華飛還是與英國人達成協議,把蛇山號戰巡艦租給了他們,至於價格,更是不菲。協議同時規定,英國人負責蛇山號的一切日常維護,如果因為戰爭中發生損毀,英國將按照規定的價格賠償。如果因戰爭而沉沒,那麼英國人必須按照市價賠付資金或者償還一艘相等的軍艦。

    英國人欣然同意,另外,俄國人因為參加一戰,海軍軍事力量大為稀缺。和華飛經過短暫的協談,把自治區打撈出水還未完全修復的二艘輕型巡洋艦及三艘驅逐艦共以一千二百三十萬新幣的價格買回去。加上英國人先期支付地租金,華飛因此一項,就給海軍添置了一千五百萬左右的軍費。不算其他,如果這些錢全部用來添置裝備,那麼就可建造十來艘左右的;一方面推動自治區地政治建設,加強社會各方面的變革規劃,加速加強重工業的建設。在資金極度緊缺的情況下,華飛又命令星空集團籌集資金,在上海新建一個鋼鐵廠,投資改造青島的造船廠,盡快恢復青島造船廠地造船能力。

    另一方面,原本都列入撤銷編製的第四軍和第五軍,又在義務兵役法地正式實施下,迅速組建。對於軍隊的日常訓練華飛雖然不再過問,但他卻把精力轉移到文字上,寫了許多軍事方面的思考和理論設想。

    華飛不僅系統地總結了這些年來他對軍隊和軍人的認識及使命,還著重提出,一個強大的軍隊,是民族復興,國家強盛所必不可缺少的屏障。為了軍隊有著更強大地凝聚向心力和忠誠度,也就是軍隊有著更堅定的信仰。華飛不僅讓報紙等宣傳工具極力宣傳相關愛國思想教育,還灌輸軍人地榮譽責任感,軍人的職業道德以及軍人不可違背地守則。

    更是為了加強對軍隊的絕對控制,華飛有意無意地放任相關對他個人崇拜式地文章刊載。這些文章宣傳華飛乃是國防軍的始祖,教父,激進地把華飛的意志定義為國防軍乃至整個國家的意志,把忠誠於華飛個人視為一種理所當然和榮耀。

    在這種思潮的鼓吹下,年輕的戰士們,尤其是那些新招的新兵們,都深深地把華飛和國防軍密不可分地印在了腦海。為了加強對軍隊士兵思想的教育,華飛還特別設立軍事教育小組,簡稱軍教組深入各個連隊宣講各種傳統的殺敵報國思想和新興的軍人神聖理論。

    軍教組的宣傳並不激進,目的只是激發那些戰士們戰鬥的自覺性和思想上的初步覺悟。華飛教育的重點,還是那些初中級軍官。他不僅需要這些人的忠誠,更需要提高這些人的戰鬥素養。個人崇拜華飛雖然沒有干涉,但絕對不會讓他過分發展,那在華飛看來,是一種不健康的集權方式。社會需要英雄,但英雄,絕對不能只有一個人。

    想要最大程度控制軍隊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軍隊的法律建設,下級服從上級,無條件執行命令。

    在華飛位居國防軍最高司令的職位上,加上他在軍隊裡的絕對威望,相信有人想要從軍隊中奪權,其可能性還是微乎其微的。

    華飛的一些在軍報上連載的文章,更多談論的還是和正在進行的歐戰相關。華飛從新型轟炸機的出現,談到敵後重點目標戰略轟炸對於戰爭結果的影響。從軍事目標摧毀,到重點工業目標的轟炸,深入分析和探討了戰爭擴大化和全面戰爭的相關理論。

    華飛更是從坦克這種新式武器的出現,分析總結他在山東戰場的表現。在公開報紙上,華飛第一次預言全面機械化戰爭時代即將到來。並簡要地敘述坦克,牽引火炮,裝甲運兵車,摩托車等現代兵器的出現,將會對戰爭形式產生的影響。

    談完空戰和陸戰,華飛又提到海戰。華飛不僅在文章中提及飛機在未來海戰中的強大作用,還罕見地指出,戰列艦霸主地位將會受到這個不起眼的傢伙,從而產生動搖。另外華飛還根據歐戰的實際情況,指出德國完全沒有必要與英國展開海軍決戰。在德國海路幾乎被英法等國封鎖的情況下,德國要做的不是尋求決戰,而是同樣封鎖英國的海路。

    華飛在文中批判德國的海軍太保守,他們的公海艦隊明知不是英國的對手,避免決戰,鎖在狹窄的海域毫無作為。華飛指出,德國人應該憑借優勢的潛艇部隊,加上快速的巡洋艦和戰列巡洋艦,前出大洋,打破英國的海軍封鎖,切斷大西洋上英國的海洋運輸線。避免與英國人的艦隊決戰,而採用海上游擊戰術,令英國人不戰而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