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振大唐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君臣成謀 文 / 為的是

    第一百三十三章君臣成謀

    陳希烈聽了我的這番話,心中百感交集,惟一言概之而言:「殿下言至於此,老臣惟有死而後已!」一時之間君臣相得的感覺彌於兩人的心間。

    「臣由南詔臨起程之時,其國王儲鳳伽異曾囑臣帶來他的禮物,現臣已交與東宮侍衛!」陳希烈思及南詔王儲鳳伽異所托之事,忙向我稟奏道。我聞言一喜,這禮物定是南詔國代為冶造的長柄陌刀!我正可鑒定一下它的精良程度,並且我現在存有大食使臣伯拉素所贈的大馬士革彎刀,我要將南詔冶鑄的陌刀與大食的大馬士革彎刀比較一下,看看到底孰優熟劣,以在今後的戰陣謀劃上,做到心中有數!我當下點了點頭,關切地說道:「陳卿一路勞乏兼程,滿臉儘是風塵之色,且請回府休歇,與家人相團聚,改日再來此議政!」陳希烈雖然心念政務,但年已老邁確實有些勞乏了,聽得我如此言語,並且負責的事務也已交割完畢,便遵諭再拜而退。

    我隨即命孫六召請李泌、朱信東和王林前來。長安的兵馬必須要牢牢地掌握在我手中,而且我也想搞清楚朱、王二人上書的原因。良久,在我剛剛批閱完奏章的時候,所召請之人才到。

    「朱、王二卿所奏之事,本太孫已知,現在長源在此,請二卿再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大家一起商討一下!」在他們剛剛禮見已畢,我開門見山地直接說道。朱、王二人相視一下,朱信東上前一步將對於長安兵馬的意見看法,精簡地說出:「臣等認為,現在長安真正所擁有的兵力有十餘萬,只要如邊兵一樣,固定下來,統一訓練管理,加以時日,絕不遜於邊兵!而在統一整合軍隊的同時,對各衛各率的大將軍、將軍進行篩選,保證軍隊成為殿下完完全全的嫡親心腹。這樣一來,進退自如,縱橫隨意!出,可為殿下分憂解難;居,能保殿下身安福寧!」李泌在一旁隨朱信東的話語沉思起來。我則暗想,依朱信東豪邁而耿直的稟性,絕對不可能想得這麼透徹,這個提議多半是寡語而善謀的王林所思籌而得。

    俟朱信東言罷,我以徵詢的目光望向李泌,李泌似已有所得地躬身而言:「二位將軍所想極是!不過,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雖則宮中諸衛和東宮六率在京不過十萬人馬,但它們現在所掌握的各地準備上番的兵員卻有近四十萬之眾,如果固定現在在京的兵馬,那麼分佈各地的這些兵員,就這樣草率地解除對他們的管理嗎?」李泌這一句話,使我們都陷入沉思。

    是啊!在大唐立國以來,軍隊沿用了經過隋文帝改革過的府兵制度,軍隊是以府兵為主體的中央禁軍、邊軍和團結軍組成。到貞觀十年時,太宗皇帝為了加強軍備和管理,大力對府兵制進行了整頓,府兵的主要任務變為輪流到京師長安宿衛,更把府兵機構的「軍府」稱號,取「折衝於樽俎之間」之意改為「折衝府」。而且全國折衝府的數量並不固定,根據需要而設,最多時達到六百三十四個!折衝府還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一千二百人,中等一千人,下等八百人),由直隸於皇帝的十六衛府和東宮六率府管轄,輪流到京城宿衛,稱之為「番上」。其中,左右衛皆固定領六十個府;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等十衛則各領四十至五十個數目不等的折衝府;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不統府兵;皇儲屬下的東宮六率府各領四、五個軍府。

    而當所征府兵,必須「居常則皆習射」,每臨冬季農閒就有一次試閱。並且可以免除賦役,有功勳的可以獲得勳品、勳田和陞官,在戰爭中也可以分得大量俘虜、財物。但府兵要自備部分兵甲、服裝、資糧,一般來說,每年還有二個月的宿衛。因此,一般只有地主等有錢人家的子弟才積極從軍,借此以圖陞官發財。而對於貧苦人家來說,當府兵則是沉重的負擔。再有,本來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之上,既減輕了國家經費開支,又保證了農業生產的進行。但是,自玄宗皇帝主政以來,府兵軍官陞遷緩慢,軍士更被衛將視為廝役,地位日益低下,也已無人願入伍了。特別是近年,土地兼併日重,均田制遭到破壞,從而迫使許多貧民不得不以自殘身體、逃亡他鄉、入投寺院等方式來迴避征役。然而,縱然府兵制急劇地衰落,並導致的募兵制的盛行,全國折衝府的府兵不再是以往的六十餘萬之眾,但現在卻還有近四十萬府兵在冊,他們應該何去何從呢?唉,都是豪強官吏橫行貪污,才使得土地兼併如此嚴重!

    我想了半天,理不出個頭緒,要知道各折衝府相對集中,長安所在的關中道的折衝府最多,大概有二百六十個府,兵員約有二十萬人,約佔全**府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其次是河東和河南兩道,其他各道的府數原本就很少,現在的兵源早已經接近枯竭(由此可知,京都以外的地區貧困腐朽已到了一定的程度),倒可以不計算在內。如果關中、河東和河南三道折衝府的事務不處理妥當,被有心人利用,少不得是場戰亂!

    我不覺把目光轉向李泌,李泌剛好從深思中抬起頭來,四目相對,李泌善解我意地躬身奏道:「而今願為府兵者漸少,府兵制已將崩潰,如果真的解除府兵制,百姓當然當然樂意。只不過,這近四十萬人一旦還為百姓,則必須交付賦稅。如今民間的苛捐雜稅繁多,而下面的貪官污吏又太過橫行,如此一來,只恐民怨高漲,如果有不軌之人,趁勢操控,只怕會生起民變戰禍!因此,依臣想來,只有同步施行四事,方可平穩地解決這個問題!」李泌一席話,完全道出我心中的煩憂之處,朱信東和王林也在一旁暗暗點頭。我欣然地請教道:「不知是要施行哪四件事?」

    李泌思索著答道:「其一,大唐承平已久,武事漸馳,雖則府兵制漸漸名存實亡,多有不願從軍者,但恐也有精擅武略志願為伍者,因此,可令天下折衝府中自願為軍者,在冊備案,集結一處,另供差使;其二,均田制已遭破壞乃不爭之事實,這也是府兵制所以崩潰的主要原因,近日臣觀殿下所創的兩稅法,甚合天下實際民情,望殿下同步頒行兩稅法,以減民眾人負擔;其三,府兵由二十一歲入募,六十一歲方得出冊,三年一檢點,也算是為國盡了一份力,因此,還為百姓的府兵,必須免除一年的賦稅,讓這近四十萬府兵盡感殿下仁德;其四,在京的府兵有不願從軍者予以遣返。如此方可實行固兵長安、整合軍隊的計劃!」聞得李泌把解決之道一一點出,我和朱信東、王林、孫六不覺有頓開茅塞之感。

    不過,我轉念一想,不覺苦笑道:「如此說來,我們且暫為預謀吧,待得時機適宜時,再行施行!」我是打算在李佞倒台後,乘著清洗政務的時機,再頒行新稅法,否則,兩稅法若由貪官污吏施行,指不定會出什麼樣的漏子,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萬一打擊了百姓們期盼新政的渴望心態,那才得不償失呢!再則,有相得益彰的萬騎舊人朱信東、王林接手軍務,坐鎮長安,諒也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我也不須急於這一時。因為大家都是身在其中心念一處的同道中人,所以對於我這番話的用意,心中當然也都十分明白。

    看著大家有些默然的樣子,我一轉話鋒,重歸原來的話題說道:「固兵長安、整合軍隊的說法,本太孫也深以為然。而最徹底、最有效的方法,本太孫認為,就是在固兵長安之後,以精兵勤政為由,大力整合軍隊,凡才德不堪或居心不正者,當或升或遷或貶以各種名義理由來換掉!保留原有的左右威衛、左右驍衛、驃騎、豹騎和龍武軍的名號,再增加左右親衛、近衛軍和神策軍的名號。左右親衛負責聖上御前的安穩,各千人;左右威衛負責聖上內宮的安寧,各三千人;左右驍衛負責皇宮的安全各五千人;驃騎、豹騎各二萬,負責儀仗及出行的警戒、聯絡等衛護事宜;龍武軍屯營於玄武門左右,隨時聽從聖上的諭令,兵員一萬;其餘兵員統分為近衛軍和神策軍,負責拱衛京都。而後,交由天策司馬郭卿率同朱、王二卿訓練!不知三位閒卿以為如何?」

    這是我從看到朱信東、王林的建議後,在他們來到之前反覆思量下的想法。這樣一來,既節省了許多不必要的優等兵額開資,又能使兵馬集訓在一處,使之成為一個緊握的拳頭,可以在必要的時刻,發出令人驚怵的一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