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游劍蠻巫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 文 / 斷空

.    東州郡臨揚道上,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宛如無邊無際的長蛇,蜿蜒前行,朝著潮陽府進發。

    隊伍的前端是三千騎兵,一個個身材高大魁梧,面目驍勇含煞,渾身鐵甲寒光四溢、映日生輝,手持丈八槊、背負雕翎箭、腰佩三尺劍、斜跨六鈞弓,胯下戰馬腿長一米、雙目如炬、毛色似錦、鞍華蹄新,裝束規整劃一、配備精良,一路行來,每一個馬蹄落下都是相同的距離,五列軍騎沒有絲毫的亂相。當頭一名將領,禿頭豹目、手提一柄漆黑大刀,騎著一匹虎頭蠍尾的赤毛巨獸,昂首挺胸,睥睨生威,赫然正是後夷名將赤老虢。

    騎兵之後,是大約一萬五千名步兵,他們的裝備明顯要比前方的騎兵差得多,手中刀槍劍戟不一而足,身上皮甲布衣混雜,雖然武器磨得發亮、衣服洗得透白,但是掩不住刀有缺口、衣有補丁的事實,追隨在三千精騎後面,顯得尤為寒酸,但是他們的身上卻散發出一絲絲彪悍勇武的氣息。

    在後面,是隊伍中軍所在,一輛華蓋傾覆、轅刻龍紋、明黃紗帳垂籠、前有八韁、下有十六輪的巨大車輛位居正中,周圍旌旗五色紛呈,迎風招展燦若錦霞,唯一不協調的是馬車四周挑起了許多長桿,掛著一些圓溜溜的東西,仔細看去,竟然是一顆顆人頭,面容或恐懼、或猙獰、或憤怒,猶自帶著臨死前的神態,在那裡迎風搖曳,襯托著這輛雍容華貴的馬車,說不出的詭異。在外面,有三圈兵馬擁護著這輛馬車,最外面一圈,形如儀仗隊伍,渾身甲冑金光閃閃,手中金瓜斧鉞下垂珠珞,一看就不是用於戰陣的東西,中間一圈是八個百人小隊,將馬車緊緊圍住,這八百名士兵身穿紅袍紫衣、手握百鍛寶刀,雙目開合之間、精光四射,太陽穴隱隱鼓起,竟然全部是武功不俗的內家高手,最裡面一圈,人數甚少,走得最為散漫,東一個人,西一個人的,頗不整齊,但是仔細看去,站位之間似乎又有某種規律。

    中軍兩側的隊伍,各有五千左右,這些將士的武器裝備雖然不比中軍那麼豪華、前鋒騎兵那麼精良,比起夾在中軍與前鋒之間的那些步兵,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刀是選用精鋼千錘百煉、甲是三層牛革輔以藥物精心製作,就是衣袍也是嶄新的,領頭的將領更是錦衣華服、滿面油光,但是行走之間,陣型散亂,甚至有士兵把手中長槍當做枴杖杵著走路,顯然不是虎狼之師。

    隊伍的後方,就有些慘不忍睹的味道,人數倒是多,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眼望去,看不到頭,但是這些人怎麼看都像是烏合之眾,士兵的陣型亂成一團不說,很多人一身痞氣,根本不把軍官的約束放在眼裡,三五成群、且說且走,把隊伍撕得七零八落,還有人走路有氣無力的、且停且走,如果不是將領拿著鞭子不停驅趕催促,恐怕根本跟不上大隊,武器裝備更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前軍步兵的裝備雖然陳舊雜亂,起碼還是軍械,這後軍的武器連鋤頭釘耙、竹竿木棍都扛上了,身著盔甲更是奢望,除了將領還有一件鎖子甲傍身,大部分士兵都穿著毫無防禦能力的布衣,甚至還有裸身赤腳、渾身就一條破舊褲子的,知道的這是軍隊,不知道的這根農民遊街沒有多大區別。

    走在最後面的是補給隊伍,主力是牛車、推車,上面堆著糧草箭矢,沖車、樓車、撞木、雲梯等大型軍械摻雜其中,原本這些物資都是分隊運送的,可是如今後夷朝廷可以調用的人丁實在有限,能夠充作後勤運輸的人均是老弱婦孺,不僅行進速度慢得驚人,走著走著就混成一片,把隊伍拉得老長。最開始押糧官還打算予以嚴厲制約,可是這些人並非刻意違紀,而是體力不支,再怎麼逼迫也逼不成精力充沛的人來,加上他們體質本就羸弱,嚴刑鞭撻的話不是臥床不起就是當場斃命,無端損耗了人力卻達不到整頓隊伍的目的,最後只得聽之任之,反正後勤隊位於大軍最後端,皇帝也不會親自來看,派來監軍的將領也都能夠體諒自己的難處,只要監軍隱而不報,亂就亂吧。

    大約三十里外,潮陽府的城樓上,武德歸望著遠方漫無邊際的後夷大軍,眉心緊鎖,心中一陣緊張。

    自從易鋒寒等三大千戶起兵叛亂以來,渭州各地豪強要麼爭相傚法,要麼觀望猶疑,後夷朝廷的指令出了京城就等若一紙空文,面對如此危境的商山君又是憤怒又是驚恐,最後下定決心,既然沒有人信得過,那麼就靠自己吧!

    很快,商山君一連下了三道集中兵力的旨意,第一道旨意,緊急調集赤老虢及其部下回到京城,第二道旨意,發佈了無償徵召後夷豪門私兵的告示,所有後夷豪強私自募集的民團,必須由其子弟率領,立即前往京城併入官軍,朝廷會視其貢獻授予官職,如果隱兵不報視同謀反,第三道旨意,發佈了徵召百姓的告示,凡是後夷百姓,無論男女老幼,按照每戶人口的一半人丁徵召百姓入伍,首選青壯,壯丁抓完還不夠的隨便充數,反正服役人數不能有少。

    接著,商山君宣佈御駕親征,一面將赤老虢手下精銳官軍分出大半,安置到與三大采邑接壤的各大軍事要隘,防範三大千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相比各地倉促起兵的小土豪,又或是出身草莽的東東兒,三大千戶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人才眾多,本身又都能征善戰、長於政務,除了控制的地域和人口不如中央,其它方面比起後夷中央朝廷毫不遜色,一旦被他們揮軍侵入後夷腹地,後夷社稷傾覆的命運便不可避免,因此商山君對他們實在不敢掉以輕心;一面收編來自各地的私兵、百姓,大開國庫,逼迫朝中大臣「暫借」錢糧物資,將手中能夠動用的資源全部整合起來,赤老虢所部為先鋒,新近整編的豪門私兵為兩翼,未經訓練的新徵百姓為後軍,拼湊成一支討逆大軍,由自己親自率領,剿滅各地的叛亂。

    由於人員複雜、良莠不分,商山君的這支軍隊人數雖多,卻是散亂無序到了極點,幸好赤老虢作戰勇猛,這才讓這支集中了後夷中央朝廷全部力量和希望的軍隊,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滿懷知遇之情、誓以國士報之的赤老虢把商山君親自出馬視為自己的恥辱,身先士卒、奮不顧身,領著麾下三千渭州最為精銳的騎兵發了瘋一樣的攻掠鑾京附近的叛亂勢力,經過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突襲,將鑾京方圓百里內的叛軍盡數剿滅,穩定了鑾京周邊的局勢,兵威之盛,使得許多自度勢力弱小的叛軍望風披靡,甚至不戰而降。

    商山君擬定的是先穩固自己的地盤,然後步步為營,將各處叛軍逐一擊破的策略。鑾京既然已經牢牢控制在自己掌握之中,就開始向鑾京緊鄰的粹華郡下手,迅速穩定了粹華郡的局勢。

    渭州東北四郡與地處西南的四大采邑不同,歷來就是中央朝廷的勢力範圍,後夷朝廷在這裡的勢力根深蒂固,皇室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甚隆,武裝力量也遠比地方豪強強大,即使是八大百戶的勢力,在商山君眼中也是土雞瓦狗一般的存在,所以商山君一路掃蕩過去,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就連招賢納士、傭兵過萬的呂家,也在旦夕之間灰飛煙滅,僅有呂鎮南一人見機得早,一看勢頭不對便立即放棄頑抗,也不通知父母兄弟,反而藉著族人拚死反抗、牽制住後夷官軍主力的時機,靠著自己豢養的死士從反方向殺出血路,僥倖得以逃脫。

    商山君也是立定了一舉肅清朝野大患的決心,不僅要平定農民起義軍和叛亂的豪強,還要趁機消滅對自己旨意陽奉陰違的勢力。他也不經審訊調查,吩咐下去,大軍所向,但凡遇到抵抗或者手持武器的,不分貴賤,滿門抄斬,財貨係數分給將士,為首者斬下首級,用藥物處理後掛在自己的御駕周圍,短短不到一個月,他的車駕頂上便掛了數百個叛軍首領、土豪鄉紳的人頭,就連東東兒九路大軍之一也被他全殲於日落谷,沉重的打擊了隆北起義軍的氣勢。

    不過商山君此舉頗有些縱兵成匪的味道,渭州經過青倭之亂,國力衰敝之極,商山君此番親征雖然已經動用了他能夠聚集的所有物資,仍然不敷眾用,就連赤老虢麾下步兵的裝備都無法更新,更別說那些剛剛徵集的雜兵,無奈之下,商山君只能叫這些新入伍的士兵自行準備武器和盔甲,可這哪兒是普通人家能夠解決的?所以看到豪門富戶,別說這些雜兵本人有這個願望和需求,就是帶領他們的軍官,也都紅了眼,變著法兒羅織罪名去搶去奪,尤其是赤老虢的部下早已輕車熟路、食髓知味,所以商山君所到之處,富貴人家無不家破人亡,商山君雖然對此有所瞭解,不過一來自己沒有辦法給手下正常補給,手下私自想辦法也屬情有可原,二來這些豪門竟然在自己最需要他們的時候落井下石,本就死不足惜,所以也就視若不見、聽若罔聞了。

    商山君平定粹華郡之後,攜新勝餘勇繼續突進,開始了對東州郡各路叛軍的掃蕩。

    此時東東兒九路大軍倒有八路集中在東州郡,眼看後夷官軍來勢洶洶,東東兒率先撤退,既然赤老虢所部已經返迴鑾京,也就是說隆北、北宸二郡又復成了後夷勢力薄弱的地區,此時不去收復自己的基地,更待何時?與此同時,東東兒對商山君採取全面游擊、絕不硬拚的戰略方針被傳達到其餘七路首領手中。

    武德歸也算倒霉,他剛剛佔領潮陽府不久,當地道路四通八達,乃是東州最為重要的經濟樞紐,即使是在全國大鬧饑荒的時候,這裡也能靠著積年存糧保證城市的安定,平日裡倒不顯得什麼,在這種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生看到這一幕安居樂業的景象,著實令武德歸感慨萬分,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少有大志,希望能夠救民於水火,此情此景,正是他畢生追求的目標,所以違背了東東兒暗中的指示,沒有挑動當地普通百姓與鄉紳富戶之間的矛盾,奪人產、分人田,反而悉心結交當地的鄉黨領袖,為自己的隊伍拉攏人才、尋求支持,他這樣做,不僅贏得了當地豪門的好感,也取得了很多士人的推崇,認為後夷朝廷宣傳隆北起義軍打家劫舍乃是謠言,反觀後夷官軍在粹華郡所為,明明就是賊喊捉賊的伎倆。

    可是凡事必有弊,如此一來,武德歸所部便失去了打了就跑、永不停留的機動性,雖然從儲備物資、招攬人才方面收穫頗豐,但是卻在潮陽府滯留多日、喪失了從東州抽身的最佳時機。

    等到武德歸接到東東兒的密信、正要整軍撤退之時,後夷大軍已經兵臨城下。

    武德歸無奈,只得掉轉槍口,準備守城,同時派遣親信前往嵇千石處求援。

    嵇千石自從抗倭戰爭結束後,雖然靠著易鋒寒力爭,獲得了商山君的封賞,在隴川掛了個官職,後來隴川由於得不到中央朝廷一粒米的援助,哀鴻遍野,他被逼無奈,只得帶著手下百姓流走各地尋求生機,可是當時隴川各地都是一樣缺糧,隨著境況越來越差,他的很多部下都起了為盜為匪的念頭,他不願意搶劫百姓,又不忍看著自己的兄弟活活餓死卻責以大義,只得獨自一人抽身他往,最後抵達隆北,深為隆北起義軍抗荒自救的情景所感動,投靠了東東兒。

    東東兒久聞嵇千石之名,得到他的投效後,大喜過望,立即將其提拔為高層將領,倚為肱股,後來赤老虢北上,隆北起義軍被迫分為九路逃生,他便是其中一路的首領,仗著他的游擊戰和組織民眾的經驗,發展極其迅速,在隆北起義軍九路人馬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強軍。如今他的主力恰好活動在潮陽府一帶,武德歸面臨不解之難,只得求他相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