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游劍蠻巫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多事之秋 文 / 斷空

.    秋天,既是收穫的季節,也是蕭殺的季節。對於後夷朝廷和商山君來說,8629年的秋天,只有蕭殺,沒有收穫,整個渭州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就連秋風中都帶著壓抑和蕭瑟的氣息。

    在後夷北部,赤老虢揮師北上,勢如破竹,攻城陷地、斬首無數的戰報雪花一般飄到商山君的案頭,可是商山君心中卻提不起絲毫的喜悅,蓋因東東兒自知不敵,早已做好了準備,直接放棄了自己的基業,帶著接近五十萬匪兵分為九路南下避禍。可是隆北起義軍放棄了與後夷官軍主力硬拚,卻不等於他們戰鬥力低下,對於鎮守各地的官軍和民團來說,隆北起義軍強大無比、不可抵擋,所以看似他們在一路潰逃,實際上他們的地盤從未縮小,只是區域在不斷變化,而且隨著他們經過的地區越來越多,他們的總兵力像滾雪球一樣急速增長,如今業已掃蕩過後夷朝廷控制的絕大部分區域,就只差兵臨鑾京了。另外,隆北起義軍所到之處,不遺餘力地打土豪、分田地、掠資源、充兵源,在他們走過的地方,地主豪門無不家破人亡,百姓卻深受其利,即使赤老虢的軍隊馬不停蹄地趕過去收復了失地,災難已經造成、禍患已經埋下。

    隆北起義軍劫掠財物糧食,僅僅是針對那些被他們滅門的地主土豪,對於百姓不但秋毫不犯,而且分糧分地、接濟貧苦,尤為難得的是,在倉皇逃竄的前提下,抽出軍醫給百姓免費治病、調撥士兵給家無壯丁的農家犁地收割,對比賑災遲緩不力、作風高高在上的後夷官吏,受了隆北起義軍好處的百姓都把他們當成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加上隆北起義軍著力宣傳後夷朝廷的貪腐不公、竭力宣揚推翻舊制建立嶄新世界的理想,許多窮苦百姓都被點燃了改天換日獲新生的希望,寧願背井離鄉的追隨東東兒打天下,更誇張的是,一些未成年的孩童接受了隆北起義軍的思想,竟然在一個叫做王小二的放牛娃的組織下,自發的成立了一支少勇軍,雖然由於成員年紀幼小,既沒有正式加入隆北起義軍南征北討,也沒有有效的組織和訓練,而且除了協助隆北起義軍打天下、解放受苦受難的渭州百姓這一宏偉目標,就連統一的指揮都沒有,戰鬥力極其低下,但是正因為組織鬆散,這些孩子的主動性被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他們一個個立足鄉里,三五成群甚至單獨行動,或者偷偷替隆北起義軍通風報信,或者蓄意破壞官軍需要通行的橋樑道路,或者借口帶領官軍抄小路將官軍帶入死路一條的深山老林、沼澤峽谷,或者偷竊、焚燒軍糧,或者給官軍提供假情報,或者偷襲暗殺官軍,手段不一而足,給後夷官軍帶來了不少困擾。

    由於是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民間私兵,加上限於年紀,少勇軍的生活閱歷嚴重不足,他們的計劃最開始還佔了後夷官軍始料未及的便宜,展開順利,等到後夷官軍警醒過來,加緊防範,少勇軍的這些小把戲十有**都會被及時識破,對官軍造成的實質性傷害並不大,但問題是這些孩子年紀太小,出身又低,幾乎沒有一個讀書識字的主兒,既不像成年人瞻前顧後、考慮後果,又嚴重缺乏冷靜的心態和邏輯分析事理的能力,一經蠱惑、認定死理,便滿懷熱血、激情澎湃、悍不畏死,明知行動九死一生也毫不退縮、前赴後繼,而且動不動就選擇與敵協亡,弄得追擊隆北起義軍的後夷官軍疲於應付、頭大無比,看見小孩子就躲,個別脾氣暴躁、屢次吃虧的底層軍官甚至私下下令格殺無故接近官軍的小孩,商山君聞訊後,第一時間便頒旨嚴禁各級官軍主動攻擊百姓、違令者斬,可是擱底層將士那裡,上頭輕描淡寫說兩句不得濫殺、親民愛民就算完了,自己卻要拿性命去體驗善良和克制的代價,這種屁話左耳進自然右耳就得出去,鑒於不聽皇命、陽奉陰違的將士群體龐大,商山君那句「違令者斬」也就成了空談,嚴刑酷法是為了殺一儆百,不是為了殺百儆一,也沒有哪個軍官真敢執行殺百儆一的命令,那不得嚴肅軍紀,而是逼迫軍人嘩變!可是如此一來,軍民之間的矛盾就無可避免的激化起來,再膽小怕死、自甘盤剝的老百姓,攤上自家孩子無辜慘死的事兒也無法視若無睹、置若罔聞,就算不敢立即拔刀相向,離家投奔隆北起義軍矢志報仇或者暗地裡替隆北起義軍通風報信的人卻是越來越多。過了不久,北方又復傳出後夷官軍嗜吃童子腦髓的謠言,一時聞者側目、民怨沸騰,彈劾赤老虢御下不當的奏折日漸增多。

    一方是群情激奮的百姓,一方是倚為長城的名將,若是太平歲月,再優秀的將領商山君也能知道取捨,可是如今烽煙四起、將才奇缺,商山軍還真不知道是安撫老百姓重要還是維護赤老虢重要?

    更糟糕的是,渭州北方諸郡因為隆北起義軍的策略出現了大量歸屬難以確定的土地。隆北起義軍每經過一個地方,就殺光當地的地主豪強,重新分配土地,等到後夷官軍追上來,立即不戰而逃,留下一大片無法歸還原主的土地,赤老虢武勇有餘,卻沒有一絲半豪的理政能力,這堆麻煩一股腦兒全部原封不動的扔給了商山君。這些土地放在隆北起義軍手裡,是收買民心的好東西,可是商山君拿到就頭疼了,怎麼辦?

    原主已經死光了,總不能任由良田荒廢吧?

    收歸國有?這些土地現在分散在無數農民手中,一旦強行收歸國有,被觸犯了切身利益的農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如果現在後夷國力昌盛,朝廷有輕鬆鎮壓叛亂的能力、百姓豐衣足食自惜羽毛也就罷了,偏偏如今三大千戶已經暗起異心、北地刀兵不絕,以渭州之大,竟是沒有一處淨土,就算是還在朝廷控制之下的幾個郡,剛剛豐收的糧食也因為隆北起義軍四處流竄掠奪而損失慘重,原本指望秋收之後可以緩口氣的目標頓時化為烏有,百姓飢寒交迫、朝不保夕,奉行安撫救濟之策能否穩定民心、防止暴亂都還不知道,還敢與民爭利?

    默認現狀?難道國家土地的分配是東東兒說了算?難道土匪搶了土地朝廷還要承認和保障其擁有土地的權利?這已經不僅僅是朝廷和皇帝顏面的問題,而是給東東兒的命令定性的問題,商山君聽東東兒的,商山君是皇帝,東東兒是什麼?

    一想到這裡,商山君就感到自己的太陽穴鼓脹不已,彷彿裡面的熱血在左衝右突企圖噴湧而出一般。

    後夷南方也不安穩,三大千戶顯示出日益不臣的野心。

    易達弒君一案,商山君接連派遣了三名欽差前往易水郡頒旨急召易鋒寒進京面聖,盡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

    易鋒寒私自扣押了欽差,表面上卻仿若毫不知情一般,也不宣佈反叛,也不奉旨進京,自顧自的處理著易水郡的事務。

    只不過,商山君任命的易水郡官員不是被就地免職,就是被翻出陳年舊賬獲罪入獄;商山君派遣到易水郡進行海外通商事宜的官吏、商人紛紛以貪污、賄賂等罪名落網,曾經向商山君表過忠誠的易水郡商賈們則幾乎全被冠以各式各樣的重罪慘遭抄家,只有古靈崖一人得以倖免,但是他的家業盡數被其子女古心虹、古心月繼承,本人再也沒有在商場上出現。

    與此同時,易鋒寒大力招賢納士、安置難民,以前為了避嫌,不敢做不敢為的事情,現在肆無忌憚的進行著。五蝠劍派被商山君剿滅之後,餘黨四散逃逸,如今大部分聚集在易鋒寒麾下,而一直支持易鋒寒的日向宗、飄花門也正式表態向易鋒寒效忠,不僅使得易鋒寒手下高手數量激增,而且憑借他們在武林的地位和影響力,使得渭州各地投奔易鋒寒的武者絡繹不絕。另外,易鋒寒揭露了有兇徒在隴川劫掠、屠殺百姓,坦承自己目前無力救助和保護遠在隴川的百姓,希望他們搬來易水郡定居,以便照顧,一時間朝著易水郡遷徙者盈路盈野,就連不是隴川地區的災民也渾水摸魚湧向易水郡,易鋒寒明知這種情況也來者不拒,短短一個月不到,屬下人口便暴增近百萬,幾乎抽空了隴川殘存的所有人口。本來,商山君下了死令阻止隴川百姓的集體遷移,可是無論和郡還是弘法郡,都對聖諭採取了口頭答應、不予執行的態度,坐視易鋒寒招賢聚眾,自隴川前往易水,又不需要經過渭州北部後夷朝廷直轄的區域,商山君心中再是焦急氣惱,面對南方諸郡的不合作也只有哀歎鞭長莫及。

    軍事方面,司空照率領著易家水軍頻繁下水操練,郡內的易水、北方的渭水、西面的南海,滿是易家水軍驍勇精悍的影蹤,在分明島覆滅、虞國衰弱的時候如此顯耀水軍實力,示威之意昭然若揭。在騎田嶺沿線要隘,易鋒寒接連更換了數十名將領,新任守將盡皆是易鋒寒的南征軍舊部,不但富有作戰經驗,而且對易鋒寒忠心耿耿,把騎田嶺受得是固若金湯。

    對於渭州朝野來說,易鋒寒這一連串的舉動,算是明目張膽的挑釁朝廷了,不過知道歸知道,卻沒有人敢挑明,以後夷朝廷目前的國力,就算單單平定隆北起義軍都顯得力不從心,再去招惹兵強馬壯、財力雄厚的易鋒寒,真有些找死的味道,反正易鋒寒沒有宣佈獨立、也沒有稱王,明面上沒有撕破臉,那就難得糊塗吧!至於民間的流言蜚語,酒後茶餘私下聊聊倒是可以的,誰敢公開宣揚?這起碼也是個污蔑朝廷重臣、抄家滅族的大罪!商山君無奈之下,便不再召易鋒寒進京,逕自判決了易達行刺一案,將罪名鎖定在易達個人身上,凌遲處死了事,在判決中還特別提到易鋒寒忠勇無雙,乃是國之肱股,易達犯上與之並無任何關係,不予追究。

    比之易鋒寒的激烈,春家、贏家顯得溫和一些,但是也就僅僅是溫和一些。

    易鋒寒私下會晤春、贏兩家的特使時,不僅把自己對商山君決意削藩的揣度說了,而且指責赤老虢在隴川屠殺平民、襲擊易家賑災隊伍,如果說前者僅僅是猜測,後者卻是鐵證,後夷糧草不濟是事實,可是作為官軍主力,赤老虢所部並不缺糧,在這種形勢下,身為官軍劫掠屠殺諸侯的嫡系部隊,絕對不可能是赤老虢心血來潮的個人決定。

    當然,易鋒寒的一面之詞,春、贏兩家並未即時採納,不過萬事總是小心的好,在派人調查落實隴川事宜的同時,和郡、弘法郡在中央朝廷與易水郡之間保持了謹慎的中立態度。

    渭州自天皇時代以來,一直非常重視間諜的作用,後夷皇室有霧隱、易家有鬼隱,春、贏兩家自然也有自己嫡系的忍宗高手,赤老虢滅口的手段再狠毒,但是上得山多終遇虎,屠殺了上百的村鎮城池,難免留下活口。用不了多久,春、贏兩家便弄清了實情,這一下,他們再也無法靜觀其變了,隆北起義軍的威脅尚在,商山君就如此迫不及待的要對付易鋒寒,下一個是誰呢?春善施可不會天真到以為自己女兒是皇后,商山君就會手下留情,贏強軍更不用說,一直以來他都是靠操縱郡內各族製造騷亂來保全自己的地位,商山君不可能看不出來,商山君容不下易鋒寒,難道就容得下他?

    所以易水郡方面備戰後不久,春、贏兩家一面與易鋒寒密切聯繫、互通消息,一面悄悄的儲糧囤兵、削弱朝廷方面的影響,只是他們的動作表現得沒有易鋒寒那麼雷厲風行、立竿見影,可是這軟刀子也是刀,割在商山君脖子上照樣不舒服。

    在渭州南北一片混亂局勢下,後夷直轄區域也逐漸動盪起來。隆北起義軍滅絕地主豪強的行徑,使得長期在京的地方豪強代表深感憂慮,以呂氏三兄弟為首,這些人紛紛率領人馬回到家鄉護衛自己的產業族人,京城因此流失了大量的壯丁和武士。他們回鄉不久,便聽聞南方三大千戶心懷不軌的消息,所謂亂世出梟雄,有兵馬有糧草,你做得初一,我怎麼就不能做十五?大到東州、粹華二郡的四位百戶侯,小到各城各鎮的守軍將領、鄉紳首腦,一個個都生出擁兵自重的念頭,一時之間後夷朝廷內憂外患,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