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墓邪

第1卷 第77章 解讀 文 / 犀利歌

    第77章解讀

    正南說:先前王寶寶的巨型石棺也是在平台上無緣無故地失蹤了,情形應該與這就些肉骨殭屍棺類似,要說起來王寶寶為了營造自己的墓穴真可謂是花盡了心思,直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推動這些大大小小的機關的動力究竟是什麼,雖然石棺在面前忽然消失和出現十分詭異,但我猜想這也與墓穴整體設計的巧妙有所關聯,石棺、平台、天葬槨、墓室乃至整個北海地區的水系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而又互相作用的整體,被用以達到和完成我們所遇到的那些效果——然而我始終還有個疑問,面對如此精巧的機關設置,原本我們這些臨時拼湊起來的倒斗隊伍肯定應該應接不暇才對,然而事情發展到現在,除了司徒浩方等三人意外死亡之外,剩下的人卻在驚險之餘依舊保存了性命,不知道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究竟是古墓最初設計上的缺陷呢,還是墓主人不知出於什麼目的而有意為之……

    經正南這麼一說青山也立刻想起了什麼,他說:我們剛才在平台的邊緣被肉骨殭屍圍困的時候,如果不是頭頂的這個坑洞忽然出現,恐怕現在所有人都要難逃一死了,當時慌亂中沒多細想,現在琢磨起來或許真如你所說,墓室中的機關設置並非是要將我們一網打盡,而是一種引導,一步步地脅迫我們朝向古墓的最深處深入?

    正南對青山猜測的正確與否不敢確定,直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猜測都是憑空而來,絲毫沒有支撐的依據,縱使合情合理,也不過是猜想而已,未必切合實際。

    此時他的手電照到了凹槽的內部,發現裡面好像有什麼影影綽綽的東西。正南和青山上前一步,將半個身體探了進去,這才發現在凹槽的底部繪有簡單卻生動的巖畫,在狼眼手電的強光照射下,宛如剛被雕刻上去一般栩栩如生。

    再去查看其臨近幾個時發現每個凹槽下都有類似的巖畫,大概是因為之前一直被肉骨殭屍的石棺阻擋在其後,隔絕了空氣和水汽的緣故,保存的極其完好。

    巖畫間似乎存有關聯,正南選定一幅應該是起點的看起,只見其上所繪的是在金鑾寶殿之上皇帝召見文武百官的情形,看衣著服飾都是蒙元風格,石階下半跪著一員武將,其後左右各有一名侍衛模樣的人持刀而立。武將的頭低垂著,似乎在聆聽著對他的宣判一般,滿臉的錯愕和惶恐;

    第二幅的環境換到了一個精緻的房間中,皇帝依舊正襟危坐於主位,武將卻站立在旁側,雖然一如前一幅的恭敬謙卑,卻沒了惶恐之色,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疑惑。在他前方有兩個僕從各自手持一個托盤奉至他的面前,其中一個上面擺放著若干黃白之物還有一件絲綢馬甲,另一個托盤上則是個精巧的方形盒子,貌似都是皇帝對這武將的賞賜之物;

    第三幅巖畫的背景換到了茫茫湖水邊的草原之上,不計其數的勞工正被征發建造著什麼,來回往復地搬運著巨大的石塊,而先前那個武將帶著一干侍衛立於最前方,見識巡查著工程的進度,顯露出一副躊躇滿志的得意之色;

    第四幅是在一頂巨大的帳篷之內,武將正堂而坐,其下兩排侍衛分別一字排開,後排一共九人,虎背熊腰,凶神惡煞,一看就是氣力過人,手段強硬之輩;前排四人則是每人手持一把匕首,細看下來竟與正南的蒙古短刀如出一轍;

    第五幅正中心畫有一個錦盒,就是前面巖畫中出現過的皇帝賞賜給武將的那個,四周筆畫複雜且凌亂異常,細看下來才能發現是四個獵戶星座的簡圖重疊交錯在了一起,如果正南不是先前早就對蒙古短刀上的圖案諳熟於心的話,相信此時是怎麼也看不出個所以然的;

    第六幅在茫茫湖水的岸邊上,一員漢族著裝的將領立於馬上,馬鞭朝湖中的某個位置一指,其後虛隱著的千軍萬馬立刻躍躍欲試,好像只待悍將一聲令下就會踏平一切檔案阻擋他們去路的敵人一般,勢如千鈞;

    第七幅換到了天葬槨之上,環形水潭內積屍無數,草原鷹或盤旋於其上,或乾脆落下拚命啄食著屍體,平台上只剩下漢族悍將一人背對著環形水潭,看得出身上多處負傷,已成奄奄一息之勢,只不過還強打著精神,手持一方長劍與九個肉骨殭屍相持而立;

    第八幅畫上只有九個黑點,圍成了一個九邊形,除此之外別無它物;

    最後一幅呈現兩軍對壘的狀態,左右大軍分別掛有「元」和「明」的大旗,廝殺場面異常壯烈。恍惚間可以看到元軍陣後有一方天蓋,其下除了身著龍袍的皇帝之外,還有一人立於旁側,面對千軍萬馬拚殺的場面,他的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個詭異的微笑……

    正南和青山繞著周邊的巖畫看了一圈後又再次回到了原點,畫中記錄的信息不禁讓他們大吃一驚,仔細琢磨了半天才算把前因後果聯繫起來,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出來。

    原來王寶寶墓穴的建造是在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的授意之下進行的。最開始王寶寶在朝堂之上被皇帝訓斥,甚至於不問青紅皂白的治罪令他不知所以,然而緊著著皇帝又在私下裡召見了他,賞賜給他無數金銀之物,並與之秘密商定了一個計劃——這招欲揚先抑的馭人方法在封建社會中不啻為帝王籠絡人心的慣用伎倆,雖然虛情假意卻百試不爽。

    正南相信先前在石棺上看到的「北海王」的封號就是當時御封給王寶寶的,只不過這一獎賞只在私下裡進行,所以才沒見於後來的史書當中,更不為旁人所知道。元朝皇帝與王寶寶顯然進行了一次交易,並把那個裝在錦盒中的貴重物品托付給他,希望借此為實現這個計劃而增加砝碼。而他們計劃地關鍵所在,也就是這座北海流宮的建造。

    巖畫上沒有記載卻為世人所熟知的是,王寶寶所在的年代裡蒙元已是處在風雨飄搖當中,隨時都有可能被朱元璋所領導的大明軍隊所摧毀,朱元璋手下文臣武將極多,然而戰功最盛的當屬悍將徐達,他同時也是在蒙元後期與王寶寶在北方戰場上交鋒最多的的老冤家了。兩個人在蒙古高原直到西伯利亞的廣大疆土上爭來斗去,雖然大體上呈現互有勝負之勢,但蒙元的江山傾覆之勢已經不可避免,唯一苦苦支撐的王寶寶實際上早已陷入孤掌難鳴的境地,眼看著就沒有扭轉乾坤的希望了。

    然而依據巖畫上的記載,王寶寶應該就是在此時受命建造了這座陵墓的,此舉並非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當然也無關於死後埋骨之所,反而只是一個圈套,用以誘使徐達等明將前來送死而已。

    王寶寶在陵墓裡廣佈機關,從弱水到肉骨殭屍無所不用其極,只希望能將徐達從他所帶軍士中猶如抽絲剝繭般的分化出來,一步步地推到最後的終極所在,然後再將其一舉消滅。這個計劃在第六第七幅巖畫上有所顯現,後來徐達或者其他明將是否真的中了這個圈套,那則是無法推測的了,只是根據史料記載,徐達是在大明完成統一後壽終正寢的,依此看來元朝皇帝和王寶寶合謀所打的這盤如意算盤算是徹底失敗了……

    第九幅巖畫應該是代表一旦計劃成功後元明的實力就會達到對等的狀態,暗含元順帝試圖再次入住中原的野心,其中王寶寶在畫中站立在皇帝的左右,僅此足可說明這墓並非會用來埋葬他的屍骨。

    然而前面的第八幅巖畫表示出來的是什麼意思呢?除了九個黑點之外別無其它,如果聯想起整個墓穴的構造格局與「九」的密不可分的關係,似乎這面巖畫等同於白壁一面,它存在於「誘殺敵將」和「舉兵反攻」這兩幅巖畫的中間,是否代表著在這個時間段還會發生一件較為重要的事情,但出於保密的目的而沒有被工匠在建造陵墓的時候繪製上去呢?又或者只是因為九面牆壁上繪製出整個計劃綽綽有餘,僅是為了充數才有此舉,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