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墓邪

第1卷 第1章 和尚老道和尼姑 文 / 犀利歌

    第1章和尚老道和尼姑()

    正家祖上原本是燕京一帶的富農,家裡頗有幾分田地,說不上錦衣玉食吧,始終算是衣食無憂。

    明朝末年,關外的滿洲清兵隔三差五的襲擾京畿,持續數年的戰爭害苦了北京城附近的漢族百姓,沒多久,正家所在的村落就幾乎已經變成了人煙稀少的荒村,僥倖在官兵鐵蹄下倖存的人們只好攜妻帶子地逃往了內地。世道不好,人人自危,當時人們普遍的觀念是,即使選擇面對關內同樣兇惡的農民起義軍的燒殺搶掠,也總歸好過被外侵的蠻族擄掠而去,在白山黑水的環境中備受奴役苟活一生。

    然而,正家卻在當時毅然選擇了堅守——現在想來,或許做出這樣的決定只是對歸屬於自己的土地的眷戀在做怪吧,卻沒想到無形當中成就了一個之後數百年的名門望族出來。

    沒過幾年,大明王朝在農民義軍的打擊下分崩離析,關外的清軍審時度勢,攝政王多爾袞最終決定放手一搏,只帶領數萬八旗兵急速南下,幾番激戰終於突破了山海關,隨即向京城挺進。

    這一路八旗兵所到之處,較之之前的燒殺搶掠收斂了不少,大概是因為清朝的統治階級自知要入主中原,從此以後不必再靠起家的搶掠為生了。並且他們一路上不斷地收編漢族百姓,充實到剛剛建立不久的漢族八旗當中,借此最大限度的擴充軍隊。正家的幾個男人就是因此全部受征而去,本以為這一去便是九死一生,難以保全屍骨回歸故里了。

    沒想到的是,清軍不費吹灰之力攻進了京城,隨即揮軍南下,只數年就重新統一了江山。正家的男人們除了一兩個戰死的之外,全部因戰功而被提進了正白旗之內,成為享受特權的統治階級。當他們榮歸故里的時候,遠近上千畝良田被作為獎賞直接劃歸到了家族的名下,自此,正家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名門望族。

    一晃三百多年過去了,大清的八旗換成了民國的青天白日,正家在當地的勢力卻始終有增無減,甚至與割據的軍閥稱兄道弟,呼風喚雨,好不榮耀。然而物極必反,權勢錢財上的得意卻無法掩蓋即將到來的危機,那就是正家人丁越來越稀少,傳至這時,年近半百的正老太爺卻是膝下無子,眼看著就要斷了香火。

    正老太爺急在心理,眼看著外戚們虎視眈眈於自己的產業,卻除了不斷地娶妻納妾之外別無它法,老婆的數量倒是與日俱增,始終都不見哪個瓜熟蒂落,暗地裡不禁概歎,正家的氣數將近了。

    人過三十日過午,更何況正老太爺早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想到正家從此就要改弦更張,歸於別姓名下,索性還不如自己將所有財產佈施周濟出去,倒會落了個善人的名分,來世說不定還可再享榮華。

    計議已定,正老太爺便力排眾議,很快將大部分田產分與周邊的百姓,所有的金銀細軟則是均分成三份,在外地分別捐修了一座道觀、一座寺廟和一座庵堂。

    這一切功成之日,也是這個家族分崩之時。本來嘛,夫妻本是同林鳥,唯一能夠把數十個年輕貌美的夫人聚攏在老爺子周圍的錢財已經散盡,誰還會死守在這個固執己見的老東西身邊,好在正老太爺還給她們每人預留了一份不薄的遣散費用,這些年來被金屋藏嬌的的日子總算沒有白過。沒多久,偌大了正家宅院裡就只剩下正老太爺和他的原配妻子正佟氏兩人以及若干下人了。

    正佟氏是正老太爺的童養媳,算起來比他還要大上幾歲,好在一直養尊處優,保養的像個中年的婦女一般,絲毫看不出已近年近60的樣子。要說她與正老太爺也沒什麼感情,之所以沒有像其她人那樣樹倒猢猻散,主要是因為她根本也沒有什麼更好的去處,畢竟到了這個年紀,娘家是怎麼也回不去了。

    這一日,正老太爺正在自家的庭院裡納涼,扇著蒲扇,搖著搖椅,一時間困乏襲來,不覺得進入了似睡非醒的狀態。

    「老爺!」朦朧之中僕人俯身在正老太爺的耳邊輕聲喚了一聲,「有客人上門!」

    正老太爺一下子從搖椅上坐直了身體,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好半天才緩過神來,兀自問了句:「誰啊?」

    自從自己散盡了家財,登門的訪客便與日劇減,平日裡與其酒肉的貴族闊佬們自不必說,就連遠親近鄰也鮮有露面了,正所謂門庭冷落車馬稀,正老太爺在官商兩場混跡多年早就對此諳熟於心,此時竟還有人不圖名利地登門造訪,在他看來反倒是天大的奇事了。

    就在正老太爺滿心狐疑,僕人也未及答話的空當,自府院大開的正門忽然飄然走進三個人來。

    為首一人乃是個白鬚道者,身著暗黃的道服,右手揮動拂塵之間盡顯神韻仙骨。他一見正老太爺便單手作揖,口中唸唸有詞:

    「道可道,非常道,道友樂善而好施,此乃容天之道,吾等聞此善舉冒昧來訪,望請恕罪!」

    正老太爺不明所以,偏頭去看時才發現跟在道士身後的原來是一僧一尼兩人。

    那僧人膀大腰圓,一臉橫肉,右眼偶爾不受控制地跳動一下,帶動起半邊臉都一起抖動上好一陣,如果不是身著僧服並且一直默然地雙手合十,簡直與街口兇惡的張屠夫別無兩樣。

    而那尼姑長得嬌小,眉清目秀,看上去不過二八年紀,正是青春年華,然而一雙丹鳳眼吊在眉下,反倒增添了幾分她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妖艷之氣,再配上一身灰布麻衣的尼姑服飾,形成了十分怪異的反差……

    正老太爺趕緊把三人讓進了正堂,分清主客依次落座,僕人則將上好的龍井茶送到每個人的身邊。

    正老太爺一直心下疑惑,來者一僧一道一師太,非但是男女有別,更是教派大異,自己平日裡的確喜好結交一些空門中人,像如今與此三人的會面卻是平生頭一遭,但礙於訪者是客的道理,也不好先於他們開口詢問,只好耐著性子,賠出笑臉,等待對方說明來意了。

    白鬚道者似乎看穿了正老太爺的心思,將杯盞一放,三兩句話便令正老太爺釋疑了。

    原來三人皆是自南邊而來,年前正老太爺捐修的庵寺觀已經完工,三人被分別推舉出來,碰巧在北上的路上偶遇,便結伴同來,只為當面表示謝意。

    正老太爺哈哈一笑,連忙擺手道:「老夫本是一介平民,豈敢妄受仙道之謝,更何況捐修一事本非自願而為,說來已是慚愧,哪敢美其名曰『善舉』啊!」

    三人聞言相視一笑,還是由白鬚道者開口道:「道友過謙了,不過貧道察言觀色之下,的確看出道友似有難言之隱,如果您不嫌我等三人道行淺薄,可對吾等傾而訴之,說不定吾等還可一盡綿薄之力,為道友您排憂解困呢!」

    正老太爺聽到這裡早已是淚眼連連,原本自家後院之事不足為外人道,但眼前三人系屬空門,一個個又生的如此仙骨嶙峋,如果得到他們的幫助說不定也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得自己老來有所依靠,不至於孤零一生。於是,他便把自己的困擾傾囊相告,言語之中懇請在座的仙人誦經講道時捎帶著幫他祈福。

    「哼——」胖頭僧人驟然發出一聲不屑的聲響,令得正老太爺不禁渾身一顫,「區區小事,哪裡需要求神拜佛,我等雖然道行淺薄,不足以萬事許諾,卻惟獨可以幫你一忙,你所要的不過是老來求子,又有何難?」

    正老太爺聞言大喜,噗通一聲跪倒在三人的面前:「大師如若真能幫老夫完成夙願,在下願意皈依空門,常伴青燈佛前,終此一生地侍奉大師,絕無反悔……」

    吊眼師太輕身而至,將正老太爺扶起,自袖管中取出一物交到他的手上:「你也無須許下如此重誓,不過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常理所依,為你求來一子容易,卻難免折損了我等的若干修為,只盼望你能時刻懷揣感恩之心,有朝一日如若我等尋求你的幫助,萬沒有推辭的道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