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雲飛揚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節 風雲灞上(四) 文 / 燕雲

    初平三年(192)九月二日商縣丹水河畔

    夕陽斜照下,晚風吹拂,金黃的樹——&網——悠的走過來一個騎者,他身穿寬達的儒服,十分悠閒和走在,在馬背上不斷的揮舞著馬鞭,對著南去得秋水,曼聲吟哦著宋玉的《秋聲賦》「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栗兮若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寥兮天高而氣清;

    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愴兮,去故而就新;

    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

    惆悵兮而私自憐。

    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

    雁??而南遊兮,?雞啁哳而悲鳴。

    獨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時??而過中兮,蹇淹留而無成。

    悲憂窮戚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

    去鄉離家兮?遠客,超逍遙兮今焉薄!

    專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

    蓄怨兮積思,心煩?兮忘食事。

    原一見兮道余意,君之心兮與余異。

    車既駕兮?而歸,不得見兮心傷悲。

    倚結?兮長太息,涕潺?兮下?軾。

    慷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

    私自憐兮何極?心怦怦兮諒直。

    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

    離芳藹之方壯兮,余萎約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傺而沉藏——

    &網——閒的神情立即拋到九霄雲外,身子涼了半截,手足發顫,急忙用力鞭打馬臀,猛踢馬腹,低頭策馬往前趕。

    難道這個小豎子,竟然識破了我聲東擊西的計策?

    片刻之間,大隊騎兵就追趕了上來,團團將荀攸圍在中間。

    荀攸頹然地勒住馬匹,下了馬,抬頭看著這些一言不發的騎兵,只見眾人如波浪般閃開,從後面策馬上來一人,對荀攸拱手道:

    「我乃楊軍親兵營騎隊史楊干,奉我主之命,特地來尋找先生。先生受驚了!」

    「哎!真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我無話可說了,現在就殺了我,還是帶我回去,你家將軍親自動手?」

    「先生想那裡去了。我家主人聞聽先生不及告辭,倉惶出走,唯恐先生用度不足,特地命我等快馬給先生送來旅途所需盤纏物品,請先生笑納。」

    楊干說完,揮揮手,後面一名騎兵牽過一匹馬,馬鞍上捆著兩個大包袱。馬鞍前掛著一個小皮囊,聽得鏗鏘的聲音,明顯是金錢了。

    聽了楊干的話,荀攸半天沒回過神來,愣在當地。

    「我家主人事務在身,不能親自過來為先生送行,特命我致歉。主人的意思都在這封書信裡!」說罷,楊干從懷裡抽出一卷竹簡,塞到不知所措的荀攸手中。然後拱拱手,應道:

    「我等完成主人的使命,在此告辭,先生一路多加保重,願先生前程似錦,來日方長!」

    說罷,楊干打頭,帶著騎兵們向來路返回,馬蹄敲在山路上,格外響亮。

    荀攸呆呆地看著他們的騎影和火雲旗逐漸隱沒在山後,悵然若失,輕輕打開竹簡,只見上面寫道:

    「荀君台鑒:知君不辭而別,深自譴責,豈為僕待客之不周矣?見君所遺書信,字字珠璣、句句懇切,頗為感念。

    然天下事有所為,有所不為,僕縱橫天下數年,殺人無數,所失良多,然謹持人不負我、我不負人,自認唯信義二字從無愧於心也。人各有志,不可強求,僕之效命於李公,同於君之必欲滅而後快。雖然,不必因道不同而傷你我知己之情。

    側望南山,白雲悠悠,唯我佳友,天各一方!痛哉!哀哉!」

    荀攸看到這裡,淚花從眼角輕輕滑落,抬頭北望雲遮霧饒的菟和山,喃喃念道:

    「楊君!楊君!」

    附:

    今天看《百家講壇》上介紹努爾哈赤,上面有句話「五百年一聖人出」,作者聽了後,深受震動。算一算,雖然五百年太久,但看看中國歷史,平均三百年才可能有一個統一天下的英雄人物,也就是所謂的「聖人」,連曹操、努爾哈赤這樣的英雄都算不上。

    那我們是不是該謙虛點,雖然是小說,但自居五百年才一出的聖人,豈非讓人恥笑,置曹操這樣的英雄,努爾哈赤這樣的帝王於何地?

    答讀者問

    1.軍師一職只見於演義吧!歷史上叫謀士.2.寫三妻那種書就不用您出馬了,俺來就好了.3.統一我覺得沒什麼意思.而且到後頭基本沒啥看頭了北男

    答:軍師這個說話,三國是有了,而且是正式的官職,比如劉備就封諸葛亮為軍事中郎將.而蜀國的軍官設置裡有前後左右中軍師之設.當然是一個官職,和一般意義上的不太一樣

    2.

    第一卷還有多少結束啊vv88

    答:早呢

    3.有讀者問三國時期是否有馬鐙

    答案是沒有,一直到兩晉南北朝時期,馬鐙才傳入中國,並開始普及

    說明:這一章單列,只是因為它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我分章向來是根據故事需要,而不時根據字數.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