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

第2卷 第123章 第七十五凱旋 文 / 鍾離昧

    第123章第七十五凱旋

    文丑看到張燕調動軍隊,知道是周倉那邊動手了。見青牛角帶兵走了,他立即就命令發起衝鋒,砍殺一陣。等到青牛角那邊回來,這邊立即鳴金收兵,繼續在沙包工事中堅守射箭。把個張燕差點氣的吐血。更要他吐血的還在後面呢。

    周倉剛回寨,就像是接力比賽,昌豨看到他的同時,已經揮軍衝出寨門,向太史河殺去。昌豨到了河邊,順著周倉挖的五丈的河道,在擴大三丈,洶湧的河水,激盪著,飛濺到河溝裡。遠處又是一陣馬蹄揚塵。他也和周倉一樣,上了馬揚長而去。青牛角這次不敢走了,他受了張燕的嚴令,就在這裡等著,嚴防死守。這樣一來,文丑這邊的壓力就輕了。他把四組人馬,輪番進攻,務必讓張燕沒有喘息之機。

    戰鬥一直打到天亮。表面上看,誰也沒佔到什麼大便宜。但其實張燕已經吃了暗虧,只是他自己還不知道呢。清晨的時候,張燕聽到有人奏報,說是,簡河沿線發現有人掘堤。張燕恨得牙癢癢,立即又分了五千人出去。那些掘地的袁軍一看張燕軍殺到就又跑了。

    文丑留了五千人的騎兵預備隊在寨中,想用這只生力軍給張燕致命一擊。此時一看時機成熟,立即把疲乏的士兵調回去,把這只生力軍派上場。全力掩殺。張燕由於派了一萬人出去守河堤,所以兵力不足,被文醜的精兵一衝殺,損失慘重。雖然沒能攻破壕溝,也嚇得他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河邊留下一千人駐守,其餘的全部給我撤回來。」心想,河道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掘的通的,倒時候真的危機,我在派兵不遲。他主要是被周倉和昌豨的移兵給弄得輕敵了,完全不知道,張繡的手中還掌握著一萬名最精銳的烏桓騎兵。這些如狼似虎的烏桓戰士,完全可以在一炷香時間裡,把他的一千戰士盡數吞沒,連骨頭都剩不下。

    這樣的僵持整整持續到第二天的日落時分,文丑和諸位大將也開始支撐不住了,他們可是一天一夜沒合眼了,而且干的活還這麼累。不由得眼皮不打架。不過文丑並不擔心,因為張燕也一樣的疲憊,比他好不到那裡去。他現在只盼望著張繡趕緊得手,好回去美美的睡上一覺。

    張繡已經出發了,身後跟著最精銳的烏桓騎兵一萬人。他這些天學了一點外語,能夠簡單的指揮這些烏桓人。這支隊伍,每人攜帶了胡刀和弓箭一枚鐵鍬,絕對的輕騎兵,急行軍。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張燕守軍,掘開河道。一萬人的力量有多大,你很快就能知道。

    青牛角發現黑壓壓的人頭殺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逃跑了,這些傢伙,就像是一群蝗蟲,飛過來對他的士兵一陣啃食。他連一個報信的士兵都來不及派出去,就全軍覆沒了。當然他自己也翹了。

    張繡一看進展順利,自己首先跳下馬,帶著烏桓兵挖河道。嘴裡骨碌著外語:「快點,快點,把這裡挖通,快。」

    也是該著了張燕倒霉,正在張繡拚命掘土的時候,天空竟然降下一場暴雨。這一下可了不得了。太史河的河水,在黑暗中水位越長越高,已經快要超過河堤了。張繡只得命令一部分士兵把堤壩加高。可這樣一來,水的壓力越來越大,衝擊的力道也就跟著暴雨的點數在增強。

    『喀拉』空中金蛇狂舞,劈下一個響雷,張繡命令,把阻擋河水的最後一道堤壩挖開。

    堤壩被貫通,河水頓時改道,本來平靜的水流,在圍堵之下,激起一丈的浪頭,咆哮狂湧著從人工開鑿的『小運河』裡撲向張燕營寨。這個方向,正好對準張燕的戰壕。河水在經過了半個時辰的奔波後,匯入深深的戰壕,然後順著戰壕洗刷了張燕的營盤。

    文丑在半個時辰前撤走。張燕剛鬆了口氣,就遭了水災。我軍撤向五里外的高坡,而張燕的營寨,此刻已經是水深至膝蓋了。他氣得沒法,只得命令士兵放棄營寨,向高陽方向撤軍。想要撤回范陽去。范陽太守牽招,已經集結了三萬人馬以逸待勞在等他了。大雨,害了張燕,但救了他一命。由於大雨滂沱,我沒有下令追擊他的軍隊,任他帶領三萬殘兵和三四萬的百姓,向范陽方向逃竄。

    眾將領,一致主張追擊,和牽招前後夾擊,趁他疲憊的時候,一舉全殲。我也知道這條計策很好,可是我擔心冀州和官渡,沒有心思和他閒扯。只得放棄這個千載良機了。

    大雨午後才停,空氣異常清新。昌豨和管承開始帶人清理張燕攔路建起的寨珊,順便的把壕溝填平,方便一會大軍通過。我心急如焚的派了崔琰先趕到官渡去打探消息。心裡一個勁的默念著千萬不要出事。清理工作完成後,大家顧不得休息,立即全軍通過這道阻礙了我軍二十幾天的要塞。

    我騎不了馬,便和蔡琰坐一輛馬車前行。郝昭讓人在車上蒙上帆布,遮擋強烈的太陽光,以免美人曬黑。

    兩天以後大軍至固安,距離城池尚有十里。就見迎面一彪軍殺來。為首的兩人一個是袁尚的直系校尉,張顗。另一個赫然是崔琰。

    崔琰惶恐不安大驚失色的下馬跑過來。喘息道:「公子,大事不好了,主公主公在官渡被曹操燒了糧草劫了營寨,大敗而回,部眾星散,折損十之**。張郃高覽叛逃,沮授先生,下落不明主公此刻已回冀州了。」

    我大驚失色,差點昏厥,厲聲道:「怎麼這麼快?」崔琰跺腳道:「二公子果然有先見之明,那許攸竟真的是曹操奸細,就在主公和曹操對持的難分難解之時,許攸趁機逃跑,把我軍屯糧之地,說給曹操。於是曹操親自率軍去烏巢,一把火燒了糧草。主公派張郃高覽去攻打曹操營寨,大敗。審配逢紀,不發救兵,兩人為了活命不得已投降曹操了。」

    「俊義高覽」我倒吸了一口冷氣,有氣無力道:「居然負我」難道這真是天意不成。我歎了口氣道:「曹軍現在有何動靜?」崔琰道:「曹操大獲全勝,收斂降卒十五六萬,軍威大聲,重奪白馬延津,但被荊州劉表牽制,暫時沒有渡河的意圖。」此時文丑和郭嘉賈詡都已經圍攏過來,各個面如死灰。文丑厲聲道:「此刻誰在黎陽北岸駐守?」

    崔琰沒說話。他身邊的張顗道:「是平南中郎將蔣義渠。」文醜面色更冷,默然無語。賈詡心中卻在想,終究還是曹操贏了,此地不可久留,我要盡快開溜。

    張顗說完了,又補充道:「公子身體不適,不必憂心煩擾,冀州城中有劉備劉皇叔和關羽張飛二將駐守,想來可報無虞。」我不敢置信問道:「你說誰在冀州城中。」張顗邀功一般道:「是,劉備,大漢皇叔,當世英雄」

    不對呀,劉備不是應該跑到劉表那裡去了嗎?怎麼還在冀州,到底出了什麼岔子。怎麼歷史發生了變化。我試探問道:「劉備和劉表同為大漢宗親,父親為何不派劉備去聯絡劉景升,前後夾擊,共抗曹操。」張顗愕然道:「公子數月來統兵塞外,對當前形勢知之甚少。主公在一月之前,已經和江東孫權結盟。孫權攻伐江夏黃祖,主公就命淮南荀彧將軍和趙雲將軍,攻取南郡,以為聲援。劉表不得已,就投降了曹操,想借汝南曹仁的兵力牽制趙子龍。兩家已經打的如此熱火朝天了,還怎麼派人議和,共破曹操。」

    我頓時就明白了,歷史之所以出現偏差,原因就在於淮南。袁家佔有了淮南之地,使整個江南江東的形式發生了驚天變化。黃河以南再不是孫權和劉表兩家爭雄,而是形成了袁、曹、孫、劉,四分勢力。這種歷史的均衡一旦被打破,必定會演變出一連串我以前不知道的事件。劉備,沒有離開冀州,就是這些變數其中之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