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

第1卷 第70章 出征(二) 文 / 鍾離昧

    第70章出征(二)

    郭嘉道:「這人和我是老相識了。」我笑道:「莫非他是穎川人?」郭嘉:「不是,不過他曾經在拜在穎川『陸績』門下學習,和我算是有同門之誼。」田豐道:「即使如此,他也未必就肯借道。」

    郭嘉道:「田疇這人你們不太瞭解,他其實是個胸無大志之人,雖然才高八斗見識廣博,但絕對無意於逐鹿天下割據一方,此刻他在遼西,北有公孫康南有大將軍袁紹,整天就是個提心吊膽。我料想他早就想有所歸屬,不過還沒有合適的人選,如果嘉去遊說,相信,他會借道,如果這次可以順利平定幽州,說不定,他會傾城來降。」

    「原來如此,那奉孝你就為我走一趟。」我欣喜若狂,因為只有我知道,田疇的作用還不止於此,我記得三國演義上說,他似乎是精通烏桓地理的。

    田豐點頭道:「只怕,太守閻柔守不住十五天就丟了城池。」賈詡陰鬱的眸子裡忽然爆出一星光彩,謙遜的道:「詡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我一聽他要發言,趕緊說道:「文和先生請講。」賈詡道:「其實,公子根本就不必擔心閻柔守不住城池。」郭嘉的眼睛也突然一亮。賈詡道:「公子手中有騎兵五萬,可以分兵兩路,一路由公子親自率領主力騎兵,從河間官道付援無終。而公子令派一員大將帥步兵從遼西襲擊敵後。蹋頓聽聞公子從河間來,必定會分兵拒敵,這樣一來,閻柔在城中的壓力就會減小,依我看來,在多堅持個十天八天應不是問題。」

    田豐道:「閻柔這人我知道,是個果敢冷靜的戰將,尤其精善守城,當年劉虞和公孫瓚作戰時,他曾經多次獨立把公孫瓚拒之門外。」郭嘉讚許的點了點頭。

    田豐道:「不過,冀州城歷來沒有水戰,漳河中幾乎沒有戰船。只有五艘,用來巡航防備公孫康逆水偷襲的中型船隻,最多可以運兵兩千。」

    郭嘉冷笑道:「出奇制勝,兩千精兵足以。」

    我沉吟道:「好,那就讓張將軍和胡車兒校尉、袁胤朱靈,陪你走水路,我和文丑帶騎兵走陸路。我軍在人數和戰鬥力上,都比敵人要低,如果不能出奇制勝,勝負難料,就這麼辦了。」

    按照郭嘉的作戰方略,騎兵輕裝奔襲,拋棄一切輜重旗幟,把糧草車隊甩在百里之外,沿途就食於河間郡和任丘郡,第九天的午後,驍騎營前哨,已經抵達無終城五十里之外。文丑立即下令,大軍停止前進,驍騎營後撤五里紮營。這裡地形有點複雜,文丑以他超卓的軍事才能,和多年的行軍經驗做出果斷決定。

    眼前一片青山如黛,山上輕鬆翠柏高下相間山坡上的野花雜樹現出一片絢麗的色彩,山坡下一片百花齊放映著燦燦斜陽,幽靜的山谷和險峻的峰巒構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文丑以他軍人的知覺在這靜謐安逸的景色中嗅到一絲不祥的氣息。職業軍人對地形太敏感了,在他看來這裡的風景雖好,但是山勢太險惡,容易埋伏,也容易中埋伏。

    幽州右北平臨近易水,自古多慷慨豪邁之士,荊軻大哥,就是這裡土生土長的老鄉。這裡民風彪悍,自古以來異族橫行匪患猖獗,腳下的每一塊石頭翻起來,都能看到血漬,聞到血腥味。

    文丑心想這裡山體縱橫,植物茂盛要隱藏個五六千人太容易了,還是小心為妙,且我軍雖然行動迅速,基本遵循了兵貴神速的法則,但烏桓兵應該還是可以捕捉到從大路上來救援的敵兵消息,很可能會來個『批亢搗虛』,圍點打援,不得不防,急忙派出幾十名探子深入五十里進行探查。文丑背山在一片開闊地下寨,這樣便於觀察和突圍。

    我正在後隊和賈詡聯絡感情,關心他的飲食起居,順便問了一下,最近行軍途中有沒有想女人,要不要本公子回去幫你物色幾個幾十個小妾。我心裡一直在念叨著,賈詡,你可別使壞,本公子可對你不錯。

    賈詡臉上一直保持著一種受寵若驚的笑,連連點頭:「公子,詡這幾日跟著公子征戰,實在欣喜若狂,吃得飽睡的香,只要能跟在公子這樣的人身邊,受點苦不算什麼。」心裡卻在想,乳臭未乾,還想花言巧語的收買我。我心裡也在想,姓賈的這小子邀寵獻媚大拍馬屁,沒安好心,我待看緊一點。

    文醜的通訊兵突然策馬奔馳而來:「報,二公子,文丑將軍已經依山下寨,特派我來通知公子。」崔琰這幾日一直身體欠佳,大概是多日舟車勞頓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造成的。我擺手止住行軍。崔琰捂著肚子,騎在馬上,過來說:「公子,兵貴神速,文丑為何停滯不前。」我心裡想,論打仗我們都是外行人,文丑是先鋒大將,還是尊重他的意見。我急忙翻身下馬,把崔琰服下來,關切的問:「先生,您下來,我來為您把脈。」崔琰知道我懂得醫道,不過此刻顯然不是治病的時候,搖頭道:「算了,公子,還是先和文丑會和為是。」我想了想道:「就讓田先生和文和先生帶隊先行,我留下來,看看你的身體。」

    賈詡眼中閃光,心想,袁熙小子有些本事,這收買人心的手段可不一般。崔琰無奈下馬,我對賈詡道:「請二位先生先行一步,和文丑會和,本公子稍後便到。」

    賈詡和田豐無奈,只得繼續前行,我為崔琰把脈,心中大驚,沒想到他竟然患上了痢疾,這病要是在現代根本算不了什麼,可是在大漢朝卻是可以要人命的。好在我有銀針隨身,可以暫時緩解他的痛苦,要完全根治則不可能。我取出針,為他診治一番,崔琰略微舒服,便催促著繼續前行,我為了遷就他所以走的慢了,十幾里路走了半個時辰還多。

    文丑剛剛下寨,正在命令士兵,在寨門外插滿鹿角,用來防止敵人騎兵突襲,田豐和賈詡的大隊人馬就趕到了。待賈詡田豐帶著騎兵入營,寨門外突然響起兩聲炮響。無數身穿黑甲的烏桓兵從山坡上掩殺下來,當然有的是一路滾下來的,還沒和我軍交手,就腦漿迸裂而死。

    文丑下寨的地方,照他的觀察,應該是兵法六種地形中的『掛者』地形。兵法云::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此處地形低窪,背有高山,前後有峽谷,敵可以來,而我軍卻不能退,正是地形中的『掛者』。所謂『掛者』,即是只可前進卻不能返回的地域。文丑想,這些烏桓狗,一定是算準了我一定會不顧一切的從此地走出去,所以才在山坡上埋下伏兵,老子就偏偏的不上當,看你能奈我何。

    山坡之後,千萬隻馬蹄踐踏地面的聲音猶如雷鳴。一隊隊形雜亂速度飛快的騎兵出現在文醜的視線裡。這些人頭上大多梳著很多條辮子,一個個鬍子邋遢皮膚赤紅黝黑,活像野人。烏桓兵手中的胡刀,足有五六尺長,精光奪目蒼白的刀刃呈圓弧狀,就像是胭脂山上野山羊的角。每把刀的刀背,都有兩三寸厚,這種刀,一般一刀可以輕輕鬆鬆消掉一個腦袋,要是兩個敵兵靠的近了,鋒利的刀刃也許可以把兩顆頭顱斷掉。刀刃上不會留下一絲一毫的損傷,不會卷口,也不會有缺口。比漢人的刀,好太多了。這些馬的速度,至少勝過中原兩倍,這不但是種馬的問題,還有騎者的原因。

    文丑注意到,這些野人,嚎叫著,咆哮著、奔馳著,身體的曲線,卻總是隨著路面的顛簸和馬體保持著一種和諧。讓騎士來配合馬,這是中原騎兵完全沒有涉足過的境界。

    騎兵速度雖快,馬上的騎士雖勇,但卻沒有收到半點效果,因為他們發現自己面前竟然多出了一座營寨。飛馳的戰馬由於沒有良好的剎車系統,在慣性的引導之下,帶著他的主人,一起撲向鹿角,然後就聽到無數聲的慘叫,慘叫很淒厲,有馬的,也有人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