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

第1卷 第35章 人才(一) 文 / 鍾離昧

    第35章人才(一)

    送走了劉備,荀彧立即叫過來一名精壯的士兵,告訴他立即去合肥給二公子報信,就說張遼已經大敗逃遁,壽春之圍已解。

    我收到消息之後,在房間裡笑了足足有半個時辰,最後覺得下巴有點酸了,才停止。對郭嘉徐晃道:「孫策送來的糧食收到了吧。」郭嘉陰笑道:「一石不差,正好三十萬石。」「好,三十萬石糧食足夠五萬大軍半年之用,我們在勒索孫策一次,就可以安然在淮南住下去了。」

    徐晃大大咧咧的道:「總不能天天敲詐,就算是今年過去了,那明年又怎麼辦呢。」我和郭嘉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的說:「屯田,一定要屯田。」徐晃不知道屯田是什麼意思,聽的雲山霧罩的,他也老實了不插嘴。郭嘉說著說著突然臉色一暗,歎氣道:「屯田是沒問題,淮南一代無主的土地佔了百分之八十,可有個問題沒人我們找誰屯田。」

    我楞了一下:「軍屯,沒辦法,既然沒有老百姓,就只有士兵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徐晃一聽不樂意了:「讓士兵都去種地,孫策和劉表打過來怎麼辦。」郭嘉笑道:「軍屯,不是說讓士兵都去種地,而是居住方式軍事化,耕作方式集體化。這種軍民合一的社會,耕戰合一,平時能幹,急時能戰,即解決了糧食的問題,同時還鍛煉了士兵惡身體和意志,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嘉還有一件事情很擔心。」

    我皺了皺眉:「什麼事」郭嘉道:「我擔心主公,你的父親袁紹大將軍,不同意你這樣做,要你放棄淮南,全軍北上。」我沉默不語,心裡也在暗自擔心。突然岔開話題道:「淮南的老百姓都跑到孫策和劉表那裡去了,如果我們把這裡治理好了,他們一定會重新返回自己的家園,倒是這些人就都成了流民,我們可以把一部分人招募入伍,解決兵源問題,另一部分,不願意入伍的,把土地租給他們種,不過也是集體化的,就算是民屯。

    這樣子一下子就解決了流民、糧食、和兵源、三大問題,我想不用兩年淮南地方就會興盛起來。」郭嘉擔心道:「這些年來,有很多人向令尊提出過屯田的事情,但是都被主公駁回。在他心中士兵是用來征戰殺敵的,種地是浪費時間。只要攻入敵人的地盤,自然就會搶到糧食,正所謂『饑則寇略,飽則棄余。』餓了就出去搶,飽了,就把剩餘的糧食丟棄,這樣子絕對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嘉擔心,主公會阻撓你的屯田計劃。」我吸了一口氣,沉重的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父親現在全力對付曹操,不見得會關心這些事情。」郭嘉道:「公子手中有兩萬精兵,我是擔心,主公在集合全力對抗曹操的情況下,會把你調回冀州。」我大笑道:「這一點,我早就想過了,而且有了全盤的計劃。」

    郭嘉笑道:「我來猜猜,公子是想帶一少部分士兵回去,留下大半士兵鎮守淮南。」我拍著他的肩膀道:「知我者,奉孝也。」郭嘉歎氣道:「淮南四面受敵,南有孫策,西有劉表北有曹操張繡,公子一走,誰還可以保守此地。」我看著他道:「子龍。」我頓了一頓道:「父親要把我調回冀州是遲早的事情。我想過了,把淮南交給荀彧老師和子龍,你隨我回冀州去。」郭嘉搖頭道:「合肥壽春相距甚遠,再加上汝南,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守得住的,嘉只怕要留在這裡,可是公子隻身北上,我也放心不下,這可如何是好。」徐晃坐在椅子上半天沒說話,這是才道:「我和袁熙一起北上,先生不用擔心,就衝他給俺娘的十條珍珠項鏈,我保證沒人可以動他一根毛。」我笑道:「奉孝是擔心,沒人給我籌划行軍作戰的大事,對不對。」郭嘉沉重的點點頭,正要開口,突然有人進來說道:「報二公子,合肥令顧雍求見,說是捉到了兩個奸細,請公子審問。」

    我大吃一驚:「誰?合肥令是誰顧雍我的媽奉孝,我無憂也。」

    顧雍,我認識他,這人是蔡邕的徒弟我的師哥,小時候我記得他為人少言寡語,一天說不了兩句話,不過只要說出一句,往往會受到老師讚賞,可以說一語中的,資質在我和大哥袁譚之上。他從不喝酒,嚴厲正大,為人又臭又硬的就像是茅坑的石頭,原則性強的不得了,打個比方說,你要是敢說上一句孔夫子的壞話,他能跟你拼了老命。

    我立即對郭嘉道:「奉孝,快,隨我去見師哥。」徐晃突然站起來,攔住我道:「我說袁熙,你不是經常說自己是什麼狗屁左將軍,讓我給你面子嗎,怎麼今天不要面子了,他顧雍只不過是個合肥令和你的地位插了十萬八千里還要遙遠,他不來見你,你去見他,你有病吧。」我心想公明你那裡知道,如果我不去見他,他有可能就跟著孫權跑了,將來以後可是東吳的丞相呢。郭嘉也有些遲疑,我立即道:「沒關係,我們小時候感情好的不得了,我一直把他當作一家人看待呢。」心想,老子從三歲的時候,就知道他以後要做東吳的丞相,怎麼會不對他好點。

    我說完跑出房門,郭嘉徐晃從後面跟來。三人穿過走廊,經過一排房舍,進入大廳,我一轉過來,就看到顧雍。他比以前成熟的多了,本來就比我大五六歲的顧雍,現在已經是三縷短鬚飄飄灑灑,略顯黝黑輪廓方正的臉龐比以前更加稜角分明,濃眉大眼,凜凜有威,顧盼之間精光爆射。穿著一身縣令的官府,規規矩矩的站在那裡,一副一絲不苟的樣子。他的身後還有兩個人,都是二十五六歲的年紀,穿著華麗,臉孔白皙一臉的書卷氣,眼中飽含智慧的光芒,其中一個,看的我一個勁的稱奇。他的年紀雖然比趙雲要大,可是這模樣卻比他毫不遜色,唇紅齒白劍眉修鼻,身穿紫色綢緞文士衫,腰纏玉帶,長虛飄飄頭戴文士巾,雖然穿的俗氣,但氣質並不俗氣。

    我一看到顧雍,立即撲上去,拍打他,大聲叫:「師兄,是我,袁熙。你怎麼成了合肥令呢,前幾天怎麼不來看我」顧雍規規矩矩的行李:「合肥令顧雍參見將軍。」

    「什麼狗屁將軍,師兄,你怎麼還是這副德行,一板一眼的」我大笑著說。顧雍還是板著臉,他似乎生來就不會笑,可是我從他的眼神裡,還是可以看出一種他鄉遇故知的喜悅之情。顧雍發揚了老師蔡邕的泰山崩於前不變色的優良傳統,忍住自己的激動,壓服自己顫抖的情緒,恭敬的道:「一別十餘年,二二公子別來無恙」說著說著竟然有些哽咽了。

    「師兄,我我們坐下說」我的眼前一陣模糊,趕忙轉過頭去,用袖子擦了一下眼淚。顧雍大概是許久沒見故人的緣故,竟然脫口而出:「老師老師他死的好慘」

    一股悲傷之情湧上心頭,我脫口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本來是有感而發,誰知道,念完了之後,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郭嘉和顧雍身後的那兩個人。大家就像是傻了一樣癡癡的看著我,連滿心悲痛的顧雍,都跟其他人一樣。顧雍道:「二公子,你十年不見,沒想到你學識大進,如此文采橫溢感情細膩的詞句,足可稱雄當世,師兄不如也。」啊,我也傻了,我怎麼記得這似乎是蘇東坡的一首詞呢,具體是哪一首忘了,上中學的時候,背誦過,大部分都不記得了,只有前面兩句還記得。

    郭嘉這個不識趣的趕忙湊過來:「二公子,嘉以為這首詞大氣磅礡意境深遠,似乎意猶未盡,後面應該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公子不如接下去,我把它抄錄下來,流傳後世。」後面的我全都忘了,根本想不起來,看著大家發光閃亮滿含期待的眼神,突然想到一句話來掩飾尷尬,順便岔開話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