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

第1卷 第14章 形勢(二) 文 / 鍾離昧

    第14章形勢(二)()

    什麼首席謀士,以我之見還不如淳於瓊的智商高。

    再往後,十八路大軍出師有名矣。

    董卓對他的話一向是言聽計從。當下點了點沉重的腦袋,笑道:「吾婿所言極是,明日上朝便於眾臣商議廢立之事。」

    說是商議,其實就是口頭通知一下罷了。滿朝文武不是傻子,面對這樣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魔王誰會跟他講仁義道德忠君愛國。有一個人講過丁原。很不幸他已經死了。

    此時的董卓橫行跋扈目空一切。唯一讓他感到有一絲忌憚的可能就是袁家了。畢竟二爺爺袁隗身為太傅,名義上還是大漢朝的三軍統帥,而且父親手中尚有兵權,西園軍還在他掌握之中。

    最主要的,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拿來唬人的。名門望族勢力的確不能小覷。於是董卓在向父親徵求意見的時候,便說出了自己的那句名言。也暴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

    董卓拍案而起,拔劍大怒道:「袁紹豎子,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

    父親一反他優柔寡斷的常態,表現出了他的英雄氣概,立即拔劍在手,厲聲說道:「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其實比起董卓來,父親的寶劍,的確還差的遠了。所以他說完後,可能就有點後悔自己的衝動。害怕衝動的懲罰,立即提劍而出。調集一千名西園精銳親兵。回家收拾一下,帶著我母親三弟,逃奔冀州,投奔韓馥去了。

    韓馥,三國演義中我最最看不上的人物,讓我養他鼻息休想。不過大丈夫能屈能伸,稍微的忍耐那麼一時半刻也不是不行。韓信尚且受胯下之辱,何況我乎。

    我忍。

    臥榻之畔有猛虎酣睡,韓馥你豈能長久乎,不久之後曹操也說出了他的第一句名言,以後他還會說很多名言,可這一句無疑是令後世最廣為流傳,也是最能體現曹操狠辣個性的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梟雄,絕世的梟雄。

    十月曹操至陳留,得到大財主衛茲慷慨解囊贊助,在附近的寧陵公開騎兵。人馬上萬。曹操的家族勢力也比較雄厚而且很複雜。因為他有兩個姓,夏侯和曹。

    這兩個性都是名門望族。而且對曹操的造反行為全力支持。他的六位兄弟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曹真首先參加義軍,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每想到這裡,我就感到汗顏無地自容,怎麼他姓曹的家裡這樣團結,而我們袁家就……一聲歎息呀。也不知道曹操家族的教育是怎麼搞的,當真可說是人才鼎盛,以上諸位各個出類拔萃堪稱當世名將。

    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廢皇帝劉辯,另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獻帝了。

    董卓自封為太尉丞相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虎賁、封郿侯。還有一大堆,什麼諸如加九錫之類的。反正所有能加的尊號,他都加了。另外還規定自己劍履上殿、參拜不名、入朝不屈。據我所知,後來的曹操和司馬懿也幹過同樣的事情。

    這還不算,十二月,董卓從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之計任用天下名士以收眾望。下令封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東平張邈為陳留太守,父親為北海太守、二叔袁術為南陽太守。這些人後來都造他的反,董卓差點沒氣死,要說這些諸侯也夠忘恩負義得了。

    黃琬為太尉,楊彪為司徒,荀爽為司空,位列三公。

    渤海郡也屬於冀州牧韓馥的管轄範圍之內。韓馥開始對袁氏的四世三公勢力擔心起來。派了大將麴義率兵一萬屯河內監視父親。麴義一向仰慕袁氏威名,又對韓馥十分瞧不起,所以漸漸的和父親結為好友。這期間父親收羅了不少人才,文臣武將數不勝數。諸如顏良、文丑逢紀、等一等一的人才豪傑。

    不過父親也很鬱悶,自己畢竟是在韓馥的眼皮子地下,勢力還不如他,所以不敢和他公開鬧翻。如此一來就極度的不利於鞏固和發展,就連大哥出去募兵,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惹起了他的懷疑恐懼,向董卓奏上一本,在羽翼未成之前惹出大禍來。

    終於機會來了。

    漢初平元年,春,正月。陳留王登基後的第一年。

    曹操,又是曹操。還有他的老友陳留太守張邈。

    兩個人弄了一道假詔書,召集了天下諸侯共同討伐魔王董卓。

    於是父親的機會來了。因為韓馥走了。韓馥去討伐董卓了。臨行之時說出了自己的名言,被人引為笑柄,臭罵千年的名句,他戰戰兢兢的問手下眾將:「今當助袁氏邪,助董氏邪?」他的謀士劉子惠差點沒哭出聲來,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們興兵為國,講什麼袁紹、董卓。」弄得韓馥面紅耳赤,說不出話來。

    說實話,老爹雖然糊塗,不過和韓先生比起來,又不知道強了幾百倍。

    大漢朝大臣都像韓馥一般,豈有不亡之理。

    韓馥一動,父親立即帥三萬精兵響應曹操號召,殺奔汜水關去了。

    他帶著大哥袁譚去了,留下最厲害的河北大將顏良、文丑保護母親我和三弟袁尚。這一次父親的顧家思想有清楚無疑的表現出來。

    這一仗我沒有參加,只知道戰況慘烈血肉橫飛,父親還趁機弄了個盟主干。而且給自己上了個封號車騎大將軍。

    那一年我十歲,大哥袁譚十五歲,三弟袁譚五歲。

    我在渤海的首要任務就是哄孩子。三弟袁尚。

    漂亮的孩子。父母的掌上明珠。我開始有點明白為什麼我們兄弟之間會發生後來的悲劇。

    袁尚用現在的話說,他是個人精。年僅五歲,厚黑學和哄人開心的本事已經出類拔萃空前絕後了。

    我很喜歡這個弟弟,因為他很有趣,長的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和父親袁紹頗有幾分相似。渤海城裡幾乎沒人不喜歡他的。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這場關東聯軍和西北涼州軍團的對決,最後弄了個不了了之的結局。董卓遷都長安,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董卓那邊剛剛回家,屁股還沒做熱,這邊十八路諸侯,就開始內訌打了個不亦樂乎。先是烏程侯孫堅,和二叔袁術產生嫌隙,一氣之下,返回江東,在路上和劉表結怨。然後是演州刺史劉岱殺了東郡太守橋瑁,最後父親軟硬兼施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韓馥羞憤『自殺』。

    公元191年大漢初平二年,我們一家進入冀州堅城,接受這裡的錢糧軍馬和人才。

    冀州城的人才很多,渤海根本就比不了,父親接受了冀州,也順便接受了這些精明強悍的文臣武將。這其中有審配、郭圖、許攸、荀諶、辛評還有董昭,神秘莫測的董昭先生,剛毅正直、妙計無雙的田豐。

    父親以沮授先生為奮武將軍,令他統領諸將,異常寵愛。田豐為別駕,審配為治中。共同治理冀州。也算得上是人才鼎盛了。

    此外還有大將麴義、高覽和厲害無比悍勇無雙的張郃。勇猛的張郃。

    門生故吏遍天下,就是從事政治活動最寶貴的人力資源,所以自從父親佔據了冀州之後,前來投奔的人才每天都絡繹不絕。有留下來的,還有不顧而去的,我知道的,父親損失的重要人才最少有四個。趙雲、郭嘉、荀彧、董昭。這四個人隨便那一個,都是足以影響大局的響噹噹的重要人物,竟然先後和我失之交臂。

    慨歎之餘也不由得讓人神傷。難道冀州城就真的留不住有用的人才嗎?

    不行,我要改變歷史,絕不能看著這些一流人才,流失到曹操和劉備那裡去。否則要這個所謂的四世三公的頭銜,還有個屁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