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極品都市太子

正文 第二千七百七十七章 大規模演習! 文 / 盡歡朝夕

    劉鎰華也分析華夏受西方侵略的戰鬥,比如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劉鎰華要求每個人都要認真思索華夏為什麼會失利,差距在哪裡,如果自己身臨其境,應該怎麼辦等等。

    劉鎰華希望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灌輸,培養第一軍中華民族觀。

    王千里所在訓練營將近兩千人,第一軍一共有五個這樣的訓練營,這些訓練營經常會演習,每個月有一次一次較大規模的演習。演習完全拋棄傳統的軍事戰術,採取步槍為主,步炮協同的戰法。演習中表現優異的會得到提拔,表現糟糕的就倒霉了,降級的降級,禁閉的禁閉。

    每天早中晚飯前,以及睡覺前,所有人都要宣誓對忠於黨、忠於黨和軍隊的領導。實際上就是忠於劉鎰華和周秀英了。

    總之,劉鎰華要用一切手段提高第一軍的軍事素質,同時培養軍人的榮譽感和上進心。

    在這個過程中,王千里表現出色,被破格提拔,很快就成為了排長。

    1855年5月,崇明島上,一場大規模地演習正在進行。

    演習區域早在半個月前就被嚴格封鎖,沒有司令部的特別通行證,任何人不得進入這片區域。周秀英也將作為司令部司令,來主持這場演習。同時配備了許多觀察員,對整個演習進行監控。

    參加演習的部隊分別有劉武鋒的第一師、蘇珊的第二師、邱艷輝的第三師、洪宣嬌第四師、高玉英的第五師。以及從五個訓練營調來三千多名第一軍軍校學員。總兵力達到了兩萬人。為了保密,參演部隊相互之間並不知道對方的編制。不同部隊之間也不准接觸交流。

    演習經過精心的準備後正式開始了。

    整個演習完全拋棄傳統的軍事戰術,中國流傳千年的各種複雜陣法一律銷聲匿跡。嚴格訓練步兵和騎兵配合、步兵和機槍配合、步兵和火炮配合、步兵和裝甲運兵車配合等。

    以前清朝政府演習,對敵時統統站成幾排,像打靶一般,大炮都夾雜在一排排士兵的空隙當中,等著軍官一揮旗幟,槍炮一同開火,戰術呆板落後,什麼時候開槍。開槍射擊方式完全隨心所欲,不管敵人是否進入射程,也不瞄準就亂開槍。現在這些情況都被嚴格禁止。

    劉鎰華要求部隊進攻時,或者偷襲,或者先進行炮火準備,然後步兵要以散兵線方式前進,士兵之間拉開五六步的間隔。以躍進方式運動,在運動中始終以火力壓制對方。

    防禦時,部隊依靠掩體,建立防禦縱深,注重火力配置,並保留預備隊。同時防禦也要步炮協同。盡量用炮火阻擊對方,再用排槍擊退。

    火炮連要集中使用火力,設立特定的觀察哨,時刻校正火炮的攻擊坐標。

    騎兵更多的是用於偵察,側翼偷襲或者騷擾。盡量避免用騎兵正面強攻。

    改變傳統的白晝進攻,晚上休息的方式。強調白天防守,晚上強攻。

    每個連配備兩部報話機,連以上級別,用通訊系統聯繫,連以下依靠通信兵運動通信。

    後勤支援設立補給站,負責部隊的物資補給、輜重調運外,同時承擔部隊的營地建設、戰鬥人員的維持增補,傷病員和各種物類的收容、診療,以及戰場清理、遺棄軍需品收集、戰地調查、戰地民生等繁雜事項。

    實彈演習過程中,還特意設置了對抗演習,將兩支參演部隊分成紅藍兩軍。一軍火炮攻擊特定區域,根據火炮打擊的精確度,對照另一軍的防禦密度,估算傷亡人數,從後者當中減去。進攻方再使用突襲,包抄側翼等戰術進攻,進攻方與防守方的傷亡比例設置為四比一,最後根據部隊相應的位置變化和剩餘人數判定勝負。

    整個演習一直持續了半個多月,事實上前期準備工作時間更長,但即便如此,演習還是出了很多誤差,先後有多名士兵受傷,都是被流彈擊中。

    劉鎰華當然知道這些傷亡情況。但劉鎰華堅持實彈演習,要讓士兵們習慣聽見槍炮的聲音。

    在演習中,第一軍的軍校學員表現出了較高的素質,由於受到正規的訓練,接受能力較強,戰術意識要好於普通的練軍士兵。在演習中能熟練運用火力配合,有目的演練戰術,更喜歡進行伏擊,包抄和偷襲,這些都讓劉鎰華很欣慰。

    但也有表現不好的,有一個旅長一味強調猛打猛衝,對散兵戰術有牴觸情緒,演習中甚至還違反規定,帶來了隨身多年的弓箭。被劉鎰華下令降為團長。

    演習持續到5月中結束,整個演習的效果並沒有劉鎰華設想的好。這個年代的人思維有點僵硬,但普遍還保留舊的條條框框和習氣,可見要提高部隊戰鬥力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第一軍的素質明顯要好得多,遺憾的是合適的教官太少,劉鎰華還是感歎這個人才太少了。

    在這一批第一軍官兵中,有一個年輕的軍官引起了劉鎰華的注意,這人在演習中有點醒目。

    這個人就是王千里,一個副連長。

    在演習中,這個人表現出的非常冷靜果斷,能夠用最佳方式處理各種問題。尤其在演習後,還向指揮部提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就是用火炮的火力形成一道彈幕,在戰場上徐徐推進,步兵則在這道彈幕後幾百米處,跟隨前進,這樣就使對方無法及時組織防禦。

    劉鎰華有點暈,這不是徐進彈幕戰術嗎?

    不過劉鎰華不認為自己的軍隊,能訓練出這樣的戰術能力。這個徐進彈幕需要對敵方的整個佈防有著充分的瞭解。炮兵和步兵要有著迅速的通信聯絡,雙方極為密切的配合。炮兵要有非常專業的操控能力。步兵也要具有極大的膽量,並相信自己的炮兵,敢於在本方火炮彈幕之後前進。這樣的軍隊得需要多麼高的戰術素養,還有多麼嚴格的戰場紀律啊。劉鎰華不認為這一代的官兵,能夠使用這樣的戰術,只有劉鎰華的大炮基本上只能防禦沒有辦法進攻啊。

    不過即便如此,這個王千里能有這樣前衛的想法,也體現了他的軍事能力,劉鎰華不禁在心裡牢牢記住這個名字,要多關注他的成長,誰知道這人將來不會是一個統帥呢?

    劉鎰華認為,從軍事角度講,演習不僅是鍛煉技能,同時能讓指揮官和自己的部下,相互之間不斷熟悉,能很大的提高戰鬥力。

    現在的清朝軍隊,有戰爭時才招募士兵,訓練,打仗。戰爭結束後,解散回家種地。有事情時,又重新招募新兵,訓練,打仗,這麼搞來搞去,有點像宋代的垃圾軍制,兵無常將,將無常兵,戰鬥力強才怪了。

    德國二戰前,很多陸軍將軍都要到士兵營房裡,和普通士兵一起住半年,熟悉基層的情況,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鑒於這一次演習有不少士兵受傷,劉鎰華規定給士兵建立福利和保障制度。

    劉鎰華將會拿出大量資金,作為隊員的養老和生病的基金,讓隊員在年老和生病以後可以使用。

    劉鎰華的這個做法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什麼福利社會,他主要的目的還是通過這些遠期的福利,把隊員捆綁在自己身邊,提高他們的忠誠。

    通過這一次演習,劉鎰華已經心裡有底了,雖然比不上未來的軍隊,但是在這個年代,第一軍絕對是超級無敵的!接下來,劉鎰華就在想如何去實戰了!必須讓他們打仗才行!

    …………

    ps:今天更新結束!(。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