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極品明君

第一卷 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沒有三寶太監和王景弘的膽量和氣魄。 文 / 晴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有沒有三寶太監和王景弘的膽量和氣魄。

    聽到了這些情況之後,朱祁鎮很是無語,朱祁鎮知道了這一切之後,當即遣了錦衣衛暗中調查,想不到的是,那些官員所言的確有出入,應該說,他們都還已經少說了許多事情。

    掌管皇莊的以宮中所遣管莊太監,其下有官校,下設莊頭、伴當,他們為非作歹,奴役莊客。所作之惡事,不亞於朱祁鎮在後世所聽過的關於楊白勞的故事。

    這讓朱祁鎮心中的憤怒是越發地強烈,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親手宰掉的第一個人就是一個死太監,而之後,又把宣府的那些個鎮守和守備太監全給宰了。他們皆是該殺,都有該死的理由。

    而現如今,才回京師,心情正因為如何處置那些郕王餘黨而煩惱不已之時,卻居然又聽到了這樣的事情,朱祁鎮已然又起了殺心。只不過,朱祁鎮現如今想要做的,自然是把那些管莊太監及其同夥皆盡拿下。

    不過,拿下了他們,如果後裡邊沒有合適的人去管理,這也不行,所以,朱祁鎮這才向那袁彬吩咐讓其傳消息回宣府,去挑一批算學畢業生過來,有了這些經商世家,又經過了規範化教育的人材,朱祁鎮還真不相信他們這些畢業生連幾個皇莊都弄不好。

    「朕除了要讓你去信,找一些算學畢業生過來之外,還需要你從親軍那些傷殘之士中,挑出一些人來去協助他們。有他們在,朕就不會擔心太多。而且,好些將士們為了朕出生入死,以致身負重創,朕豈可輕棄之?」

    那些親軍士卒,可都是朱祁鎮,呃,雖然不是他朱祁鎮親手訓練出來的,可也是朱祁鎮花了無數的心血調教出來的。至少這些親軍將士們的人品、道德,還有忠心方面,是不需要置疑的。

    有了他們在旁監督,那些個從宣府弄來管莊的那些人哪怕是再精明,定也不敢弄出什麼鬼來。

    「雖然如今,他們已經上不得戰場,可是,管一管皇莊的事務,相信還是能幹得了的。另外,大明邊鎮之地,歷經戰火,田地荒蕪,但凡是軍中因傷而退役者,或者是戰沒者,皆可按照朕過去所定下的規矩,獲得田地作為補償,終要讓那些為國效命的將士們和其家屬知曉,大明,不會忘記他們所作出的貢獻。」

    --------------------

    「朕昔日在宣府督文武治事時,曾在宣府親軍大營裡,建立了一座英魂殿,以祭奠那些為國捐軀者。而今,朕已為大明的天子,當國祭,以告慰天下,為我大明付出心血和汗水,乃至生命的人,都有權利,接受我大明萬萬黎庶之香火。」

    朱祁鎮這話,聽得那袁彬等人內心裡充滿了感激之情,朱祁鎮如今已登位為天子,卻還記掛著那些出生入死的將士,想必日後,大明的將士們,定然會記得陛下的恩典,為國效死。

    「陛下聖明……如此,天下將士必對陛下感激涕淋,為陛下效死。」袁彬還有那十數名跟隨著朱祁鎮到湖畔的侍衛皆盡拜下。

    「起來吧,朕,只不過是在做自己應該做的而已。」朱祁鎮深深地吸了一口寒涼的空氣,昂首望向那烏雲密佈的天竅。此時,天空中,還是紛紛灑灑地降下了晶瑩潔白的雪花。

    這些話,不過是謙虛之言罷了,朱祁鎮其實就是這麼想的,自己必須要掌握住大明的軍隊,讓這一隻軍隊,完全服從於自己的意志了,到了那時候,別說是一個總兵,就算是跳出來十個總兵想要造反,也得先問問,那些忠誠於大明的士兵們答應不答應。

    軍隊的建設與改革,甚至超過了收拾那些文官和科舉的重要性,還是那句老話,揣著槍桿子,才能拿得穩筆桿子。

    「陛下,石總兵那邊……該如何處置?」袁彬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如今,石亨代楊洪總掌京師大營,而今日,其惹怒了朱祁鎮,朱祁鎮雖然未罷其職,卻讓他回府自省,如此一來,京師諸營該由何人來主掌?

    「先讓武安侯鄭能暫代之,另外,讓郭登去領三千營,讓范廣去領神機營……」朱祁鎮想了想之後開口道。「朕信得過他們,朕也相信,他們定然不會讓朕失望。」

    「如此一來,那些官員們,肯定會對陛下感銘肺腑,為陛下效死。」袁彬看向朱祁鎮的目光裡,不禁又多了幾分的敬佩之意,要知道那郭登可是在大同為總兵時,恰逢土木堡之變,朱祁鎮為瓦刺所俘,而當隊伍抵達了大同城下時,那郭登與那楊洪一般,同樣阻了朱祁鎮於城下,拒不允入。

    而這兩位,楊洪三子,皆為朱祁鎮所信重,還有那郕王的寵臣愛將石亨其侄石彪,亦同樣在朱祁鎮的麾下效命。如今,再加上同樣為郕王所信重的郭登、范廣,朱祁鎮這樣的用人方略,足可讓天下人看到其大度的一面。

    重要的是,郭登、范廣,皆頗有大將之才,雖為郕王寵臣,可是這樣的人都能夠為朱祁鎮效死,那大明軍方上層,不盡對朱祁鎮歸心才怪。

    「對了,這些日子,楊俊和石彪做得如何?」朱祁鎮緩步繼續前行,一面詢問道。

    「楊將軍與石將軍照陛下您的吩咐,將親軍上二十六衛兵馬完全打散,與陛下您的親軍將士混編整訓,如果雖然不過半月許,不過,已然初見效果。」

    「嗯,朕有時間,定會去親眼看看,二十六衛之數,實在太過繁雜,待諸事平穩之後,朕是該動一動了。」朱祁鎮笑道。對於楊俊和石彪兩人的練兵手段,朱祁鎮現在已經完全放心了。

    先等把這二十六衛調教好,到時候,再慢慢收拾京師大營的兵馬。畢竟,現如今宣府的火器作坊正在照著朱祁鎮的吩咐開始向北京轉移,一時之間,產量根本不可能完全地滿足北京的二十餘萬大軍。

    不過這樣也正好,先訓練,增加將士們的凝聚力和忠誠度,再行更換裝備。

    良久之後,那袁彬朝著朱祁鎮深施了一禮言道:「陛下言之有理。」

    「呵呵,對了,那曹吉祥現今何在?」朱祁鎮笑瞇瞇地點了點頭,眼珠子一轉,又想到了另外一件大事。

    「曹公公現今執掌御馬監,這些日子,陛下著令打散二十六衛以練新軍,曹公公也多在內校場觀摩。」袁彬答道。「說起來,這位曹公公,的確也頗有幾分膽氣和才幹。」

    「哦,是嗎?」朱祁鎮不禁轉過了頭來向著那袁彬問道。

    「這可是楊俊親口告訴微臣的,以那楊俊的性子,想來不會有假。」

    「這倒是,楊俊之言,朕也是信得過的。」朱祁鎮點了點頭。「這樣罷,一會,你讓曹吉祥來見朕。朕有一件要事,想跟他聊聊。就是不知道他有沒有三寶太監和王景弘的膽量和氣魄。」

    「陛下,您這是……」聽到了朱祁鎮這話,袁彬不由得一呆,三寶太監,這位,可以說,大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位大人物,而且,還是一位少有的,幾乎完全是正面評價的宦官。

    而王景弘也是一位宦官,其身後的評價也差不了多少。

    --------------------

    鄭和是雲南昆陽人,乳名三保。鄭和本姓馬,雲南昆陽州寶山鄉和代村人,聖裔(穆罕默德先知後裔),生於洪武四年。鄭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推翻南宋王朝,建立元王朝。元王朝部隊於一二五三年,攻佔了位於雲南地區的大理國,征服了當地各民族,並於一二七六年設置雲南行省,派鄭和的先世——回族人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統治雲南。

    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為阿拉伯語音譯,「賽典赤」是貴族的稱呼,「贍思丁」意為宗教的太陽,「烏馬爾」是其本名,意為長壽。由於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治理雲南政績顯著,深得民心,他死後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咸陽王」。

    父親原名米裡金,漢名馬哈只(馬姓是漢化的阿拉伯語「穆罕默德」),襲封滇陽候,母溫氏。原名:馬三寶。洪武十三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三寶十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難之變中,馬三保在河北鄭州為太宗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永樂三年六月起,奉朱棣之命鄭和從南京龍江港《》,經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兩萬七千八百餘人人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初二回國。永樂五年九月十三,回國不過十日後,立即與王景弘、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到達文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

    永樂七年九月又偕王景弘、費信等第三次下西洋。永樂十一年偕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四次下西洋。永樂十五年鄭和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永樂十九年偕王景弘、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六次下西洋。宣德六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緊接著鄭和偕王景弘、馬歡、費信、鞏珍等率船隊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八年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裡(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鄭和以長兄之長子馬文銘為嫡,名鄭恩來,字恩來,世襲錦衣千戶侯,居南京三山街馬府。

    --------------------

    ps:我喜歡鄭和,也同樣喜歡王景弘,大明沒有他們,就沒有七下西洋,大明的歷史會少掉許多的傳奇色彩。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