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極品明君

第一卷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張遺下的紙條 文 / 晴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一張遺下的紙條

    「那不知於卿準備什麼時候回朝,擔起你該擔的擔子?」朱祁鎮抿了一口茶水之後,坐直了身軀朝著那于謙正色道。

    于謙不由得一愣,甚至連端在手中的茶盞差點傾覆也沒有查覺,直愣愣地看著那朱祁鎮,半晌這才從嗓子裡擠出了嘶啞乾澀充滿了疑惑的兩個字:「陛下?……」

    「於卿你莫要忘記了,你是大明朝的兵部尚書,如今草原諸事已定,各鎮所遣兵馬也需各歸邊鎮,論功、行賞、述職,諸事紛擾,卿主掌兵部,許多事務,可都是要你首肯或是親自辦理方好。」朱祁鎮笑著撫了撫眉頭言道。

    于謙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垂下了頭,怎麼也沒有想到,朱祁鎮微服到訪,居然會是為了此事,這等恩榮,讓于謙實在是有種受寵若驚之感。「……陛下何以如此待臣,想必陛下也該知曉……」

    「天下之事,朕能知幾何?」不待那于謙說完,朱祁鎮便開口打斷了于謙之言。「朕只知道,你于謙在大明危難之機,挺身而出,為了保我大明帝都安泰而廢寢忘食,使得我大明朝,未遭前宋靖康之厄,更是使得瓦刺不敢南侵,使得我大明獲得喘息之機,朕也方能平定草原,一雪前恥。」

    「陛下……」聽到了朱祁鎮的這一番話,于謙不禁有些眼眶發熱,嘶啞的聲音裡透出了幾許難掩的哽咽。

    「朕前幾日,讓楊大都督和王尚書前來探望於卿,不想,卻皆為卿婉言而拒。而今,朕來了,就是想問一問於卿你,汝可還記得亞聖『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言,汝所要為之嘔心瀝血的,是大明的萬萬黎庶、江山社稷,還只是一皇一帝?」看著那眼眶略有些發紅的于謙,朱祁鎮沉聲問道。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咀嚼著這句話,于謙霍然抬起了頭來,看著那業已站直了身軀,負手而立於自己身前的朱祁鎮。看著他那又清朗而炯亮的雙目,還有那張英武的臉龐。于謙的心裡邊,被這句猶如呂黃大鐘之音般的話語所震撼,震得心神搖曳,震得頭腦發蒙,隨之漸漸清明,清晰。

    恍惚之間,于謙彷彿看到了數十載之前的自己,正坐在那書桌前,手裡邊捧著書冊,隨著師長的吟誦,用自己那仍舊稚嫩的嗓音,誦讀著,那些先賢們流傳千古的智慧與格言。

    十二歲時,便寫下了《石灰吟》自詡,當自己成長了起來之後,立志所效者,亦為天下之黎庶,所為者,華夏之風骨……

    --------------------

    「朕來尋你,為的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朕希望你,不負你平生所學,為天下蒼生黎庶,做你該做的,而非是枯坐於府,自怨自哀,如此,非朕所識之于謙,亦對不起你視之為楷模的文丞相。」朱祁鎮看著那臉色數變,表情複雜的于謙,留下了這麼一句話,不復再言,從懷裡邊拿出了一張薄紙,擺在了那案幾之上,轉身向著那廳外行去。

    看著那朱祁鎮漸去的背影,終從那思緒之中驚醒了過來的于謙朝著那朱祁鎮的方向深深拜下:「臣于謙,恭聽聖命,定不負陛下。」

    「卿不負黎庶,就不會負了朕。」朱祁鎮的腳步微微一頓,微微一笑,站在那廳門的台階上,留下了這麼一句話,便在那些已經簇擁上來的侍衛的保護之下,逕直朝著那於府的府門處行去。

    而看著那朱祁鎮的背影消失之後,于謙緩緩地移步到了那朱祁鎮方纔所坐的位置前,拿起了那張朱祁鎮留下的紙條仔細看去,看到了那上面的內容之後,于謙不由得露出了古怪的表情,不過很快,于謙露出了一臉的恍然之色,緊緊地捏著那張朱祁鎮所留紙條,朝著那紫禁城的方向恭敬無比地拜下……

    於府家中的那些家僕雜役,看到了廳中的此景,都不禁滿臉的好奇與不解,不過,他們是沒有辦法得到任何答案的,因為于謙恢復了鎮定之後,傳來了火燭,把朱祁鎮所留下的紙條盡數化為灰燼。

    「陛下去見于謙?」內閣首輔陳循聽得那府中的家奴所言,不禁先是一臉的錯愕,旋及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這些日子以來累積於心頭的陰鬱,盡數散去,臉上的笑容,讓那滿臉的皺紋猶如菊瓣一般地舒展開來。

    「陛下親自去見了于謙……呵呵呵,好,如此大氣量,如此膽魄,莫說是郕王不能及,怕是……呵呵」王直湊到了那楊洪的耳邊一陣細語,楊洪不禁露出了一臉會心的微笑,搖了搖頭。「不過,陛下如此做,怕是不知道又會在朝堂之上,惹出什麼風波來。」

    「這倒不會,於廷益向來大公,不偏不倚,事事以國家為重,行事作派,幾可為人臣之表率。若是想要攻訐於他,老夫倒想跟那些人辨一辨。」老王直撫著頷下長鬚朗聲笑道。

    楊洪的白眉一挑,聲音卻透著遲疑和幾許的猶豫。「楊某所憂的,非是於尚書一人,而是王文等人。你說,陛下會不會……」楊洪抬起了右手,並指成刀,輕輕一揮,這個簡單的動作,卻讓那老王直的臉色陡然一變。

    「你是說……」老王直也不由得皺緊了眉頭,撫著長鬚久久不語,許久之後,方自頹然一笑。「如今,誰也猜不透陛下的心思,王文等人入詔獄已有半月,可是,諸位臣工們的上本,皆被留中,實在是讓人難解。」

    兩人悶坐了一會,王直深吸了一口氣,吸溜溜地抿了一口熱茶之後向著那楊洪詢道:「大都督,依你所見,王文等人該不該留,陛下會不會留?」

    「這……」楊洪不由得再次陷入了沉悶之中,是啊,如今郕王已經被軟禁於府內,但是,他這兩年來,也網羅了不少死忠於其的手下,這些人,經歷了這麼久,在朝中雖然不能佔到多數,卻也據有了少要的要害位置。

    --------------------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可是古今通用的,朱祁鈺上位以來,可是找了不少的借口,貶謫和罷免了不少的官員,然後順便用這些官位提拔拉攏了一批官員。這些人,若是皆留下來,且不說其他,誰也保不定在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而當初,太宗皇帝朱棣,就是為了杜絕一切麻煩,在攻破了南京,奪取了皇權之後,他手中的刀,可是沾上了不少建文帝的臣子的鮮血,一想到那建文朝名臣大儒方孝儒被誅十族之事,便是楊洪這樣久經沙場的老武臣,也不禁有些慄然。

    「陛下之英武果敢,不遜於太宗皇帝,然,其孝義寬仁之處,甚於太宗皇帝。至於王尚書等人之性命,楊某終究是個武人,實不敢妄自揣測。」最終,楊洪也只能給了朱祁鎮這樣一個評價,至少那些大臣的命運,的的確確不是他所能揣測的。

    「是啊,依老夫之見,陛下確有雄心壯志,立意革新,以昌我大明盛世,如今,挾滅國定邦之功重返帝位,怕是……」老王直的眉頭不由得緊緊攏在了一起。「老夫雖然也不喜那王文的為人作派,不過,他終究是個幹才,而且當今天子提拔上來的官員裡,雖說有不少就是靠著溜鬚拍馬上位的庸碌之輩,不過,也有一些幹練之才。」

    「不知道天子會作何想。只希望,不要太過殃及就好了。大明朝,可經不起那樣的折騰。」楊洪也點了點頭,撫著長鬚言道。

    不過,話雖然這麼說,楊洪與王直都明白,這只不過是相互安慰之言罷了,至大明立國以來,這樣的事情,哪一回不是血淋淋的,失敗者的下場,不言而喻。

    「老爺,陛下有旨意過來,請老爺前去接旨。」聽聞此言,老王直不由得一呆,趕緊向著那楊洪告了個罪,讓其稍待,便往那前廳而去,不過柱香的功夫,滿臉疑惑不解的老王直已然緩步而回。

    「老尚書怎麼了?」楊洪看到了老王直臉上的表情,不禁有些好奇,朱祁鎮又給了這位老尚書什麼旨意,以至於讓他變得如此。

    「老夫實在是猜不透陛下的葫蘆裡邊,到底賣的是什麼藥……」老王直苦笑著從那袖口裡邊拿出了那卷黃綢的聖旨,遞給了那楊洪。

    當那楊洪讀完了這份聖旨上的內容之後,也不由得變得迷惑不解起來。「這,陛下這是……」

    「老夫代大理寺卿,原左副都御史軒輗代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刑部侍郎林聰為刑部尚書,陛下這到底是想要幹嗎?」老王直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上,撫著額頭上的皺紋,一臉的疑惑。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楊洪細細地念誦著這三個官職,陡然之間,兩眼圓睜,轉過了身望向那一臉疲憊與疑惑的老王直。「老尚書,莫非陛下難道是想……」

    聽到了那楊洪之言,老王直也不由得雙眉一挑陡然站起了身來……

    --------------------

    ps:第一更先放上來,還在努力,爭取再來一更,嗯嗯,票票啥的記得投投,另外,三鞠躬,向那些全訂閱我的小說的同學們表示至高的敬意,呵呵,謝謝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