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文 / 一級煙槍王

    新漢軍正式出征的公告發出,新漢朝百姓振奮,人人激奮期待。

    現在的新漢軍,已經不可同日而喻,新漢朝的百姓,亦不再是以往怯懦唯諾的百姓了。

    如果是以前的漢朝時期,百姓每當聽到有異族入侵,肯定會人人驚懼,驚惶不安,整個朝廷都會陷入一種動盪不安的局勢當中。可是如今,因為新漢軍的強大,亦因為新漢朝不遺餘力的通過新漢朝新民報不停的向百姓宣傳先進的思想,開化民智,使得百姓大多都已經從思想上都從基有了很大的轉變。

    現在的新漢朝百姓,不再是愚味無知、怯弱順從、遇事不敢反抗的百姓了。他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著一顆強烈的自尊自重自強的心,有著一顆抗戰到底的心。

    所以,新漢朝廷發出了出征公告,向百姓表白如今新漢朝的強大之時,百姓都有點激動。

    對於新漢朝百姓來說,他們其實也早知道匈奴人大軍正在向新漢朝邊境逼近,他們亦已經在熱強的響應著新漢朝廷的號召,積極的一同為抗擊匈奴人而行動著。如今新漢朝發出正式的官方公告,便等於是向熱沸的油禍之內扔進了一把火,一下子就把百姓的熱情給點燃起來。

    也幸好,現在並不是後現代的時候,沒有網絡,要不然,網絡上的網站肯定給被熱烈的百姓發貼刷爆。諸如什麼打小美捐錢、打小日捐命的言論必將會滿目都是。

    同時,新漢朝出征迎戰匈奴人的消息佈告,也向整個大漢各地宣揚,通過新漢朝新民報,把消息發放到各地。

    當然,大漢的百姓與新漢朝的百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的。他們因為遠離邊疆,一般的情況之下,都不會知道邊疆的情況,當他們聽到了匈奴人大舉入侵。集結了四十多萬匈奴騎兵,還有著上萬的匈奴族人一起入侵邊境的時候,他們都震驚了。雖然匈奴人一時半刻沒能威脅到他們,可是,他們也都心有慼慼。

    有時候,大家都是漢人,哪怕不能說心連著心。但大家畢竟把漢人視為自己的族人,在面對異族的時候,在骨子裡都會把新漢朝的百姓視為自己人。所以,儘管他們都不是很好過,也依然會為新漢朝擔心或同情。

    新漢朝奮起抗擊,派出同樣強大的新漢軍迎擊匈奴人。這個消息,也同樣讓大漢各地的百姓感到有點振奮,也同時驚呆新漢朝的實力居然如此的強大。新漢朝的舉措,直接挑動了整個大漢百姓的人心,特別是新漢朝新漢報上寫道:「華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整體,漢人是一家,保家衛國。抗擊異族入侵,人人有責。新漢朝派出新漢軍四十萬將士,必將用命相抗異族入侵,用鮮血確保華夏邊疆,誓誅賊寇。由於匈奴人勢眾,連疆危急,新漢軍僅只為先驅,在他們為大漢拋頭顱灑熱血之時。望天下漢人,可以團結一心,共持新漢軍,有力出力,有錢出錢,鑲助前方殺敵的戰士,不能讓前方殺敵的將士寒了心……」

    這編告示。其實就有點像是向全大漢下達的徵召令。其中什麼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非就是向天下百姓集資以及吸引一些有志之士來新漢朝。這個,是劉易臨時想出來的。他想到。新漢朝在與匈奴人大戰的時候,不但要讓天下諸侯不敢在這個時候出兵攻擊新漢朝,讓他們不敢拖新漢朝的後腿,還要從他們的手上弄一點戰略物資,拉攏一下天下民心。

    另外,劉易心裡靈機一動,乾脆把之前向徐州陶謙索要到的錢糧以及徐州士紳豪族所承諾捐獻的錢糧公佈出來,言明,這些錢糧是徐州陶謙捐助新漢朝,支持新漢軍抗擊匈奴人的資助,無償捐獻的一批錢糧。新漢朝新民報以徐州陶謙為榜樣,極力的宣傳徐州陶謙愛國的忠貞之心,宣揚徐州陶謙的崇高人格,感謝陶謙及徐州軍民的慷慨,他們在被曹操攻擊,環境艱難的情況之下,依然為大漢捐助,這實屬是難得,號召大漢的諸侯及百姓,向徐州陶謙學習。

    這樣的目的有四個,一就是調動大漢百姓的熱情,有一個例子在前,讓他們可以倣傚。二是借此形成一種言論,讓各個諸侯都可以從中看到,在目前的情況之下,他們真的不好向新漢朝進攻,如果他們敢對新漢朝用兵,必將會受到天下百姓千夫所指,以此來從根上去杜絕有人敢乘新漢朝兵力空虛而來攻伐新漢朝。三,把這事公開了,讓曹操亦不好攔截從徐州運來洛陽的這批物資,相反,可能還會大開方便之門,甚至還會幫忙護送一把。劉易相信,在民族大義的名義上,曹操可不敢含糊。四,把這事公開了,徐州陶謙與徐州士紳豪族,必然不敢賴賬,為了這一個好名聲,他們極有可能盡早的把物資集齊,盡快的送到洛陽來。

    這樣做好處多多,也算是劉易神來一筆。

    第三天一早,劉易便直接從皇宮起程,出洛陽城到西山軍校大校場。

    從這天的一早,洛陽城的百姓就早早起來,從皇宮一直沿路到西山大校場,無數百姓列道相望,隨行到了西山大校場。

    另外,在劉易從皇宮與武百官一起去西山大校場的時候,在皇宮大殿上,由蔡邕、閔貢等人舉行了一個祭典議式。這個,是古時候皇帝親征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劉易並沒有阻止,只是讓他們從簡搞一個簡單的祭天儀式就算了。

    如果按正式的祭典議式,可以到專門的祭壇去祭祀的,還要到西山皇陵去禮祭。劉易把去西山皇陵祭拜的議式省了,改為在西山大校場舉行一個出征宣言大會,這樣,劉易覺得更加激奮新漢朝軍民的人心。

    嘟嘟嘟……嘟嘟……

    三長兩短的淒厲號角聲,低沉又悠長,嗚嗚的起了起來。

    隨著劉易到達西山校場的點將台,咚咚咚的戰豉聲擂起了,聲聲激昂震動,叩擊著每一個人的心窩。

    劉易與眾將、眾臣。全都穿著正式官服將甲。包括一同隨劉易來到西山大校場送行的眾女,全都正式的宮裝打扮,顯得正式隆重。

    劉易頭帶金盔、身披金黃戰甲,腰挎寶劍,一拂背後的紅色大披風,大步走上了點將台。

    金色的戰甲,代表著高貴、威嚴。這不是劉易所喜歡的戰甲。但是眾臣一致要求劉易穿戴,沒有辦法,劉易只好當作是禮儀上的禮甲穿戴整齊,待出征之時,會換回習慣了的銀甲。

    點將台之下,二十萬大軍。如林一般列成一個個整齊的方陣,遠遠的排滿了整個西山大校場。似一眼望不到邊際。

    西山校場之外,則是無數前來觀禮,前來送行新漢軍大軍出征的百姓,黑坳坳的一片,具體人數有多少,無可計數。怕是要以百萬來計。

    遠處的百姓,人聲鼎沸,都在為新漢軍威凌的陣容而驚歎,紛紛在交頭接耳。近處,二十萬大軍,肅靜挺立,一片肅然,沉穩如山。

    劉易穩健、沉實的一步一步走向了前台。神情肅穆凝立,目光深邃,如高山挺岳一般,一手叉腰,一手握劍,高高穆立。

    從遠處,可能只是僅只能看到劉易的一個影子。但是,卻有如心電感應一般,幾乎所有的百姓都一下子肅靜了下來,人人靜立前望。探頭側耳。

    天空上,湛藍如海,偶爾的白雲,拉長如箭一般,劃在天上。陽光突射,東昇的太陽,閃耀出萬丈光芒,使清早的大地都為之一亮。

    幾隻早飛的蒼鷹,在人群的上空盤旋,為西山校場多忝了幾分肅殺之氣。

    嗆!

    「呀……」

    劉易突然猛抽出腰間寶劍,凌空一指之間,似有一股煞氣沖天而起,似若驚動了天空盤旋的蒼鷹,它們似吃驚的齊齊銳叫了一聲,撲騰著飛向了遠處的天際。

    劉易運轉元陽神功,使得其身後的大紅披風都被自身的勁風鼓起,在他的身後激盪,如被大風刮著一般。

    「泱泱大國,壯哉大漢!華夏民族,自三皇五帝以來,到始皇一統,到我們漢高祖定漢、光武帝興盛。我們華夏民族,我們漢人,何懼過塞外異族?千古以來,塞外異族便不停侵犯我華夏疆土,掠我財物,擄我妻兒,行禽獸之事,天怨人怒,罪惡滔天!」

    劉易的喊話聲,通過元陽真氣,洪亮又清晰的遠遠的傳了出去,在場所有的軍士及百姓,似乎都能聽到劉易的喊話,就如像劉易在他們的耳邊說著一般,讓他們全都一下子神情激揚起來。人人昂首挺胸,傾耳靜聽。

    「華夏,之所以為華夏,乃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我們華夏,是禮儀之邦,是明之祖,我們信仰自由,和平,我們博愛,有著可容納世間萬物的廣闊胸懷,我們尊重世上一切的人類民族,哪怕是野蠻異族,我們亦能容忍教化,希望他們可繼我們漢人之後,成為懂禮儀、講明的民族,希望他們可以和我們漢人和平共處,互相扶持,一同進步,一同生活在這個同樣的天空之下。可是,今有匈奴等野蠻族人,他們不服從教化,屢教不改,曾一度表示順服於我們漢人,學我們漢人禮儀,習我們漢人之明。可是,千百年來,他們反反覆覆,變加厲的危害我們愛好和平的漢人,其間,殺害掠奪了我們無以計數的漢人百姓、財物。匈奴人,他們對我們大漢邊境,一年一犯,三年一大犯。這叫我們漢人士可忍孰不可忍!」

    「我們漢人,是否還記得?當年大漢名將陳湯將軍,曾留下讓我等大漢子民激奮的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而必誅!」劉易揮劍斜舉,大聲喝道:「今四十萬匈奴異族騎兵,外加上百萬匈奴族人,已然兵逼我們大漢邊疆,對此惡賊,我劉易就只有一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而必誅!」

    「犯我強漢者,雖遠而必誅!」劉易氣吞萬里的大喝一聲,聲音直刺天際。

    「犯我強漢者,雖遠而必誅!」

    「犯我強漢者,雖遠而必誅!」

    「犯我強漢者。雖遠而必誅!」

    ……

    在場所有人都熱血沸騰了,先是二十萬軍士,高舉手上的兵器齊聲吶喊,接著就是遠處觀望的百姓附和,齊齊的高喊著這句話,使得大地都似被震動了一樣。

    劉易身後眾將及群臣,亦激動得身體都在顫抖。跟著舉臂高呼。

    劉易揮劍,橫劍胸前。

    點將台下的軍士,喊聲嘎然而止,人人目露堅定的目光望著劉易。

    劉易道:「對待匈奴異族,我們大漢可說是仁至義盡,此等不服教化。如禽獸一般,全是披著人皮的豺狼,我們絕對不能手軟,此等惡劣的民族,不能讓其再存在於世上,不能讓他們再長期侵犯迫害我們大漢。所以,藉匈奴蠻賊侵我華夏之時。我宣誓!」

    劉易一字一句的沉聲道:「蠻人千軍,攜族百萬,狗膽包天,欲犯大漢,佔我領地,不自量力,自取滅亡!我華夏百萬雄獅,在此立誓:此翻出戰匈奴。直搗匈奴老巢,誓將其斬盡殺絕,永絕後患,不滅匈奴!誓不罷兵!」

    「不滅匈奴!誓不罷兵!」

    「不滅匈奴!誓不罷兵!」

    ……

    「遠征大漠,誓滅匈奴!」劉易揮劍長空,似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新漢軍第一路集團軍,二十萬軍馬。向崖門關進發!」

    「殺!」

    「殺!」

    「殺!」

    二十萬軍士,人人紅著眼睛大喊三聲。

    「黃忠聽令!」

    「未將在!」

    「著爾率二十二軍、第四軍騎軍為先鋒,以最快速度趕到并州崖門關,進駐崖門。接引我等大軍出關!」劉易扭頭對單膝跑下接令的黃忠道。

    「領命!」

    黃忠領命,霍地站起挺直身軀,大步的走下點將台,然後接過親兵送來的戰馬,提著大刀,率先策騎奔出西山大校場。他的身後,是一眾親兵,以及旗手舉著的新漢軍龍旗及黃忠的將旗。將旗是一面血紅的錦旗,上面書著一個大大的黃字,代表著主將的姓氏,讓追隨主將的軍士一目瞭然。

    跟著是第四軍騎兵,他們亦高舉著新漢軍龍旗、軍旗、師旗、營旗,一些部將的戰旗,如一片火燒雲一般,飛快的列著騎隊追著黃忠馳出西山大校場,從大校場的大門出去,望北行進。

    在校場外的百姓,自動的讓開了一條通道。讓軍馬通過。他們列道歡送,不少百姓還棒著酒拿著碗上前,給出征的士兵送上酒水,為軍士壯行。

    百姓讓開的通道,形成了一條人牆組成的十里長街,一路歡呼鼓舞,使得出征的將士,都士氣高漲。

    黃忠的第二十二軍、第四軍先行,跟著就是醜、顏良、潘鳳等將,亦一一領軍,魚貫而出。

    劉易最後,與一眾朝臣告別,還有沒能隨劉易出征的眾女兒女們告別。

    劉易最終還是決定不讓戲志才從軍了,這主要是考慮到戲志才的身體問題。雖然經劉易的醫治,戲志才的身體已經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劉易就擔心他受不了大漠嚴寒的影響,所以,還是把他留在洛陽主持大局。如此,劉易就只是帶著荀彧這個軍師一起出征。另外,賈詡已經在并州,到時亦會讓他一起隨軍出征,到時候,這兩大軍師,可能會派一人去太史慈的第二路集團軍,讓其協助太史慈統治全軍。

    劉易最後離開西山軍校大校場的,由第一軍護著前進。

    為了照顧好荀彧,專門調了一駕馬車給荀彧,隨劉易出征的幾女,就楊凰這一個丫頭不懂武功,餘下的張寧、陰曉、陰靈珊、嚴氏都能騎馬,所以,就只是弄了一駕馬車給楊凰,到時候,可以讓楊凰與麗絲一起坐著馬車。至於蘭姬,她亦能騎馬的。

    四員女將,英姿颯爽,跟在劉易的身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另外,還有周倉,他現在等於是劉易的貼身親將了,專門為劉易保管翻龍槍,同時,如果需要到他傳達軍情的話,也可以用到他。提一下,當初幾乎與周倉一起投效劉易的廖化與裴元紹,他們現在並不在新漢朝,而是在泰山山賊當中,現在,管亥已經被關羽所斬,泰山黃巾軍群龍無首,他兩個傢伙,正在收攏那些黃巾山賊的潰兵,利用這些潰兵佔山為王,準備統一泰山各部的山賊。這個,山中無老虎,猴子可稱王,憑廖化與裴元紹的實力,應該有可能完成統一泰山山賊的任務,為今後劉易收復青徐兩州埋下一顆棋子。

    泰山地形,或許不及當初黑山的險峻,可是因為其地域太大,地勢複習,如果想肅清泰山山賊還真的不容易,因此,劉易與張寧商議過後,覺得還是以賊制賊,讓廖化等人去統一泰山山賊,等到劉易收復了青州、徐州之後,他們就可以順勢歸順新漢朝,等於一下子可以肅清了整個泰山地區的山賊。並且,劉易還給予他們指令,讓他們要約束好泰山山賊,不可再隨意的出山去劫掠百姓。劉易會通過一些關係,給予他們一定的生存物資,就算不搶掠,也不會餓死他們這些山賊。當然,如果他們打著劫富濟貧的名號去掠奪一些為富不仁的地方官員、士紳豪族,劉易是默許的。

    除了周倉之外,史阿亦作為劉易的隱形親衛混在軍中,史阿與他的師兄弟們,基上都等於是劉易的隱形保鏢。特別是經過劉易在徐州歷險的事,他們都非常注意保護好劉易的安全,一般都不會離劉易左右,一旦有誰想對劉易不利的話,他們肯定會第一時間出現在劉易的身邊。

    有十多個一流高手在暗中保護著劉易,相信這世上還沒有誰可以刺殺得了劉易。

    大洛陽趕到并州崖門關,只是在自己的領地之內行軍,一路無話,經過兩天的行軍,全軍抵達了崖門關。

    劉易剛抵崖門關,探子便報,匈奴四十萬大軍攜百萬族人,如蝗蟲一般到達了黃河河套之地的頂端,並渡過了黃河進佔了塑方郡。

    匈奴大軍的這舉,正證實了劉易在朝堂之上與眾臣的猜測,匈奴人在潛意識當中,對并州有著一種心理恐懼,沒敢直接來攻擊崖門關進入并州,生怕如當初那樣,在并州會遭受到新漢軍的襲擊。

    同時,也證實了匈奴人欲佔漢人土地的決心,河套之地,顧名思義,就是像一個凸出去的一個套子,其三面都是環繞過去的黃河河道。使河套之地受到黃河天險的保護。

    但可惜,那些地方的河道,有許多地方都適合渡河,並不能形成對河套之地的真正保護。所以,當年始皇修建長城之時,就從河套之間的崇山峻嶺當中修建了一道長城,把河套之地攔腰分成兩部份,在長城之內的部份是并州上郡、北地地區,長城之外的河套地區就是朔方郡及黃河北面的雲中郡。

    朔方郡很大,整個長城之外的河套之地都屬於朔方郡。從朔方郡其實也可以向并州上郡北地方向攻擊,亦可向關中長城段攻擊。並且都不遠,不過是還有百來里左右的路程罷了。

    不過,上郡、北地的長城段,全都建在崇山峻嶺的山頂上,匈奴人想攻擊還真的不容易。平時,匈奴人進犯大漢邊境,都不會直接攻擊,而是沿著河套黃河的外圍,向北繞到九原,進入雲中郡,然後順著黃河往崖門關攻擊,只要奪下崖門關,匈奴人就可以長驅直入,進入并州。

    現在,匈奴大軍已經進佔朔方郡,不太可能再回流黃河,從北繞到九原、雲中郡來攻擊崖門關,他們就只能沿黃河西河道,逆流而上,向關中的廣闊長城段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