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影城大亨

第一卷 視海爭雄 第501章 《三國演義》與《大時代》 文 / 鑌鐵

    第501章《三國演義》與《大時代》

    亞視電視台,《香港達人秀》第四期節目播出三天後,榮少亨正在辦公室裡面與徐小明等人商談與大陸合拍《三國演義》的事情。

    原來最近西安影城生意興隆,很多劇組入駐拍古裝片,這時候大陸那邊有意拍攝大型歷史劇《三國演義》,可是在資金等方面籌備未免有些不足,這時候他們就想到了亞視這邊的實力,既然電影能夠合拍,那為何電視劇不能合拍呢?再說當年亞視拍攝神話劇《八仙過海》的時候也與大陸合作過,雙方很有默契,於是這個計劃就被提了出來。

    榮少亨經過慎重考慮,覺得要想打開內地的電視局大門,除了本地製作外,合拍劇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在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兩邊合拍誰占主導地位?

    眾所周知,現階段內地電視劇以規模宏大見長,但是在細節上卻不如香港電視劇來的精緻,故事性也不如香港的強,如今拍攝《三國演義》,究竟追求的是古典名著的厚度呢,還是最求港台一貫貫徹的娛樂味?

    例如,無線這邊曾經就拍攝過歷史劇《諸葛亮》,鄭少秋飾演諸葛亮,不過在這部戲裡面又增添了許多愛情,武俠元素,搞的諸葛亮飛簷走壁,都快要變身張無忌了,雖然收視率很好,可是在歷史方面,簡直比惡搞還要糟糕。

    「不可否認,我們亞視拍電視劇追求的是高收視率,但是《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我不希望把它拍攝成膚淺的娛樂片!」榮少亨夾著香煙說道。

    徐小明則道:「你說的道理我明白,可是我們拍戲畢竟是要賺錢的,從哪裡賺錢?當然是廣告費,還有版權費啦,可是人家廣告商為什麼要買我的時間段?還不是因為我們這部戲吸引人?!因此娛樂性是電視劇與電影是否成功的鐵定律,是不能改變的!」

    「其實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剛執導完《新白娘子傳奇》大獲成功的古裝才子李兆華說道,「有時候娛樂性和歷史也是可以統一的,比如我之前執導的《武則天》還有《少女慈禧》都是用了戲說的方法……」

    「這次不行!」榮少亨決絕道,「你那戲說是因為沒有劇本,可以根據一些民間傳說民間故事進行杜撰,可是這部《三國演義》本身要從四大名著改編而來,你戲說那套路子行不通,就算可以,內地那邊也不會同意的,他們和我洽談的時候都已經說清楚了——要尊重歷史!」

    「可笑,什麼叫尊重歷史?《三國演義》本身就是一部小說,他們要想尊重歷史不如去投拍陳壽的《三國誌》,那才是歷史呢!」徐小明反駁道。

    「聽老闆你的意思,是想讓內地方面做這部合拍片的主導了?」李兆華問榮少亨道。

    榮少亨點點頭,將煙頭捻滅在煙缸中,「不過是有條件的,我向他們提出了一個要求……」榮少亨停頓了一下,加重語氣說道,「我要求與他們一起合作《春節聯歡晚會》!」

    「什麼?!」徐小明與李兆華等人面面相覷。要知道在內地電視劇製作相對貧乏的今天,《春節聯歡晚會》簡直就是收視率最大的節目!

    實際上在1983年,央視第一次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應該說是一個偶然事件。但現在四五年過去了,這台晚會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每當新年來到,全中國十幾億人幾乎都在關注這檔綜藝節目,而對於港台歌手明星來說,原本並不知道這檔春節節目的能量,可是隨著八四年一個偶然的事件,改變了所有人的看法。

    當時儘管四人幫已經打倒,各種勢力還都有。那時刮起一陣風叫做『清除精神污染』,禁止唱一些萎靡的不健康歌曲,比如鄧麗君的歌,不光警察要管,戴紅袖標的老大娘也要管。還有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也不行,比如縮褲腿,留小鬍子。當時在大連有人把小伙子摁在地上,把縮褲腿剪開,把小鬍子剃掉。負責籌備春晚的導演組壓力就很大,想要突破,卻找不到破口,這該怎麼辦呢。難道又要回到八個樣板戲那塊去了,那晚會就沒法搞了。

    有一天正在苦悶當中的春晚導演黃一鶴偶然看到《光明日報》,報道84年底英國撒切爾夫人到北京來跟鄧小平先生談中英聯合公報的事。這份關於香港回歸的新聞又給了黃一鶴新的靈感。用他的話來說,「當時感覺眼睛一亮,就覺得晚會有救了。想到現在青年人特別喜歡香港的東西,乾脆咱們以攻代守,跨出去一步,把港台演員請到北京來參加春節晚會。」

    於是他就找到台領導匯報,當時大家也覺得好,一拍大腿,就這麼辦吧,於是晚會的高度大不一樣了。有了港澳台演員的參加,會更像一個統一的大家庭。

    那時儘管想到要請港台演員,但是連該請誰都還不知道。由於香港還未回歸,去香港就像跨國一樣,甚至還有敵對的感覺,邊境上經常有不愉快的衝突。因此,黃一鶴一行人只能廣州去探聽情況,一圈問下來卻是一無所獲。只好又辦了到特區辦邊境證去了深圳,幾天裡到處跑,有一天在中巴上突然聽到車上放的一堆粵語歌曲中,有一首國語歌能聽懂了,裡面有黃河還有長江,好像這樣讚美祖國的內容是大陸的歌,但是聽起來又不是大陸人唱的。因為對方唱歌不是吼嗓子玩命唱的,是很有彈性的通俗唱法,當時黃導演非常興奮,很快跑到司機那裡去問,拿著磁帶盒一看,《我的中國心》,張明敏。問司機怎麼買,司機說買不到,只能到香港買,司機指點黃導演去沙頭角中英街。但他們的邊防證只能去深圳不能去沙頭角,要辦特別的證明很麻煩。所以他們到了沙頭角,一家一家音響店轉都說沒有。問哪裡有,店主指了指街的對面,但那邊是香港過不去。黃導演看了半天,覺得武警沒太留神,就竄過去了,很快就買到了《我的中國心》。

    買到了張明敏磁帶的黃一鶴心裡有底了,心想,「這麼愛國還通不過,那還能唱什麼啊。」但沒想到後來還是遇到了阻力,只有作品不夠,還要接受政治審查。通過新華社香港分設的調查後,才知道獲得業餘歌唱比賽冠軍的張明敏,當時還是收割廠工人的張明敏,這才過了關。

    當接張明敏入住賓館時,為了保持氣節與風度,黃一鶴甚至只能用指尖與張明敏握手。

    可能當時黃一鶴他們壓根沒有想過,就這樣一次握手,居然就對中國流行音樂產生了劃時代的意義。當音樂響起,個子小小,一身淺色西裝的張明敏戴著眼鏡披著圍巾就站在了舞台中央,低沉而圓潤的嗓音深情而舒緩地唱出:「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那一刻,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的心騰地一下沸騰起來,就像一個多年未見的親人突然在耳邊輕聲絮語,有多少人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淚,眼淚的回味之中,他們發覺,這首歌,這樣唱歌,真好聽!

    一曲《我的中國心》之後,張明敏又帶出一首《壟上行》,這時,站在舞台中央的張明敏突然四下隨意地走動了起來,他這一走動,全國又轟動:之前,除了表演唱的形式外,所有的歌手唱歌都是要站在話筒前一動不動聲情並茂的。張明敏這一走動,從此,中國的歌手們開始放鬆了肢體,在台上隨意地動了起來!內地流行歌手最早的颱風台步,就是這樣被張明敏教會的。接下來,張明敏又唱了《外婆的澎湖灣》和《鄉間的小路》這兩首台灣校園歌曲。這也是台灣的流行歌曲第一次正正式式地以原來的風貌呈現在中國的大舞台上。於是,台灣最早的一批流行歌曲,主要是校園歌曲,以張明敏上春晚打開缺口,正式大量湧入中國內地

    在參加春晚前,時年28歲的張明敏只是香港的一名普通工人,除拿過一個業餘歌手大賽冠軍外,籍籍無名。當時的張明敏,覺得自己個子矮,相貌又不英俊,又不是一個出色的歌手,根本沒想到自己能一舉成名。1984年,張明敏作為第一位港台歌手登上春晚舞台,深情款款、彬彬有禮的他一下子從一位默默無聞的香港歌手一躍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崇拜者。

    而在張明敏的印象中,他的第一次春晚經歷同樣難忘:「演出很成功,表演一結束我就走上了北京的大街。還和經紀人買了炮仗,沒想到剛點第一根,就把街邊的稻草點著了,兩人趕緊去撲火,那時心中隱約升起了一個念頭:《我的中國心》會讓我一『炮』而紅。」

    第二天,張明敏和經紀人就回到了香港,臨走前他買了8尾北京錦鯉帶走。一路在乘坐民航班機和過海關時,張明敏都受到了特別優待,不僅所買的金魚被悉心照料,工作人員還紛紛請他簽名。張明敏感受到了央視春晚的爆炸效應。

    張明敏因此成了接下來的幾年中在內地最火的港台歌手,盒帶一盒接一盒地出,每盒都暢銷。但其實當年張明敏出的那些盒帶中,沒有幾首是他自己的首唱歌曲,大部分都是翻唱劉文正、費玉清、潘安邦等的首本名曲。甚至有人說,自從張明敏登上春晚之後,對於香港的舞台就不屑一顧了,才600萬人看,自己一上舞台,那可就是十幾億呀!由此可見,如今春晚在港台明星眼中也是個香餑餑,榮少亨能夠提到與內地合作籌備春晚,這絕對是個很有利的條件。

    「你這樣提議,內地那邊答應沒有?「徐小明小心翼翼地問道,那神情那口氣彷彿在詢問什麼神聖的事情。

    榮少亨摸出一根煙,習慣性地點燃,抽了一口,然後夾著煙在自己眉骨上撓了撓,道:「沒有——!」

    「嘩——!」徐小明,李兆華他們都洩了氣,眼看這麼肥的鴨子飛走了。

    「應該想得到的,春晚是內地最有力的綜藝節目,不管是宣傳力度,傳播力度,還有廣告力度都是整個華語界數一數二的,簡直就是井噴式的聚寶盆!他們才不會那麼笨與我們亞視一起合作的!」徐小明歎息道。

    「是呀,守著這檔節目大撈特撈,沒理由便宜我們這些港澳同胞!」李兆華也如是說道。

    「還一國兩制呢。連春晚都不願意分享,內地的央視也太小氣了!」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葉昭儀憤憤不平的說道。「亨哥,要不我們拒絕與他們合作拍攝《三國演義》?想要讓我們出錢出場地,他們又什麼都不願意出,把我們冤大頭呀?!」

    「你這是胡鬧!老闆好不容易才和內地搞好關係,你這麼一折騰,那還不前功盡棄?」徐小明反駁道。

    「就是,無線一直都想和內地掛上關係,可惜被我們搶先一步,我們可不能自毀長城。」李兆華附和道。

    「你們就會嘴巴上逞威風,關係好又怎樣?內地屁大的虧都不想吃,還想讓我們出人出力,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葉昭儀不爽道,「依我看,虧本的買賣沒人做,賺錢的買賣搶著做!這樣的『好事兒』,還不如便宜無線那邊得了!這就叫做,表面糖衣,裡面炮彈,借刀殺人,兵不血刃!等到無線那邊賠慘了,哇哇大叫起來,我們就放鞭炮慶祝!」

    「挑,你把無線那邊當白癡了!」

    「切,這一招要是有效,香港早成我們亞視的天下了!」徐小明與李兆華二人,不屑道。

    葉昭儀吃了癟,喃喃道:「對我這麼沒信心?——那好,就當我什麼都沒說!」自顧端起茶杯喝茶。

    一番爭執結束,大家這才發現老闆榮少亨一直在看著他們,嘴角含笑,沒怎麼說話。

    一想到剛才的爭執,未免有些臉紅,徐小明咳嗽一聲道,「老闆,對於此事,你最後有什麼結論?」

    「你們兩邊說的我都聽了,也都很有道理。」榮少亨彈彈煙灰,「不過有一個原則我們一定要堅持,那就是——與內地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因為香港的市場有限,相反大陸方面無論是電視還是電影都在蓬勃發展,我們必須要提前一步北望神州,只有這樣才能走在時代步伐的前面!」

    「那就是說要和內地合拍《三國演義》嘍?」

    「不是要,是一定要!未來我們不禁要支持內地拍三國演義,拍秦始皇,拍漢武帝,拍康熙雍正,甚至支持他們拍攝的任何一部歷史題材電視劇!」榮少亨篤定道。

    徐小明他們傻了眼,這不是要「秦皇漢武」拍個遍?老闆也抬舉內地的電視劇了吧?

    「至於這一次拍攝《三國演義》,是我們與內地第一次合作,是嘗試,也是磨合,所以我們一定要接下來。」

    頓了頓,榮少亨看著眾人疑惑的眼睛又道:「我知道大家對於讓我們出錢出場地卻不能在拍攝中做主,感到很不滿意,不過我也和內地那邊重新談好了條件,既然他們不同意我們參與合作籌備春節晚會,那麼我們就退一步,我要求以後五年的春節晚會,必須有我們亞視藝人參加!這樣一來,我們至少可以借助春晚這個舞台,造就五到十名亞視明星!讓他們像張明敏一樣,一夜走紅!其次,我要求在《三國演義》這部戲裡面,至少要有兩位主要角色來自我們亞視……」

    「這一點恐怕有些難吧,作為內地第一部大題材電視劇,他們沒有理由用我們的演員?」徐小明分析道。

    「有理由!」榮少亨神秘一笑道,「我的理由就是,我們將會借調過去兩位在大陸超有人氣的明星去領銜主演,讓他們這部戲產生強大的明星效應,到時候就算他們想要賣版權也容易一些點!」

    「在大陸有名氣的明星?你是指……」

    「秦沛和黃日華!」榮少亨篤定道,「你們不要忘了,當年一部《射鵰英雄傳》紅遍大陸,扮演成吉思汗的秦沛,還有扮演郭靖的黃日華,早成了內地數一數二的名人,甚至比我這個老闆還要出名,所以我建議內地那邊啟用他們做這部戲的主要角色,秦沛飾演曹操,黃日華飾演趙雲!」實際上讓黃日華出演「趙雲」,榮少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不知為何,榮少亨一直都很努力捧黃日華,但是黃日華的星運真得一般,似乎天生就跟大屏幕無緣,並且他自己也說人各有志,自己不太喜歡拍電影的那種壓迫感,覺得沒有拍電視劇那麼舒服,既然這樣,榮少亨就創造條件,讓他在《三國演義》這部戲裡面出演「趙雲」。據榮少亨所知《三國演義》中最討好,最讓人喜歡的角色,非「趙雲」莫屬,前世很多名演員為演此角爭破頭皮,可想而知這個角色的誘惑力有多大。如今榮少亨把這個個角色給了黃日華,就有意讓他更上一層樓,打開內地市場,進一步成為港台乃至大陸電視劇中的「霸主」,做不成電影明星,就做電視明星,一樣威風!

    「那他們……同意了嗎?」徐小明問道。

    「你說呢?」榮少亨詭秘一笑,「內地人是很單純的,我提出合作春晚建議被他們拒絕了,他們多少會感到內心愧疚,現在我又幫他們考慮到賣版權的問題,提議讓給我們亞視的大牌犧牲自己的檔期,出演《三國演義》的角色,你說,他們會不答應嗎?」

    「當然答應了!」徐小明拍掌道,「老闆,我明白了,你給根本就是在玩花招!什麼合作春晚,根本就是煙霧彈,想要讓那邊感覺愧疚,讓後你才好談條件!」

    「聰明!的確如此,我一開始就知道與他們合作春晚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我們為何不退而求其次呢?反正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自己的明星進軍大陸,又何必計較用怎樣的方式與方法進行呢?只要能達到目的,這就足夠了!」榮少亨揮舞著香煙,興奮地說道,「按照我的計劃,只要這場合作下來,我們亞視就會多出數位在內地走紅的明星,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再借助這些明星,反攻內地市場,拍完三國,我們就拍水滸,拍紅樓,拍西遊記!總之,我要讓亞視徹底走出香港,成為大陸電視台中的中堅力量!」

    徐小明等人被榮少亨的霸氣驚呆了,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榮少亨的野心會這麼大,原來他不只是想要進軍內地市場,而是想要進一步打明星牌,控制內地的部分市場,可是這——容易嗎?!

    實際上徐小明等人的懷疑是有道理的,先別說內地數省電視台群雄爭霸,會不會給亞視加入爭霸的機會,之說內地對於輿論的控制,就不允許有資本主義標籤的電視台進入內地!

    可是眼前榮少亨的信誓旦旦,卻又讓他們懷疑自己的猜測是否錯了。他們哪裡知道,榮少亨對於前世無線成功進軍內地,取得電視台牌照的事情可是記憶猶新。只不過他們的動作稍微晚了一些,要不然如今橫行內地的電視台將不會是以綜藝節目稱霸的湖南芒果台,而是無線的大陸分公司!要知道,湖南台的綜藝節目其實都是香港這邊曾經舉辦過的,像什麼快樂男女生,其實就是《勁歌金曲》的翻版,《快樂大本營》也是香港這邊流行的脫口秀節目,只不過芒果台趕上了一個好時機,率先在內地走了港台文化的路子,以娛樂為主,這才成就逼宮央視,成為一方諸侯的輝煌。

    現在榮少亨就是要打破這種外地電視台不得進入內地的壟斷,盡量做到在內地設立分公司——前世無線在廣東設立了分公司,然後走綜藝娛樂路線,稱霸一方!

    「老闆,雖然我們很懷疑你這個計劃會不會成功,但是——我們支持你!」徐小明他們說道。

    「呵呵,支持可不光是嘴巴上說說!」

    「您說吧,想讓我們怎麼做?」徐小明等人望著榮少亨道。

    榮少亨嘴角一翹,「很簡單,李兆華,你號稱古裝才子,拍古裝戲很有一手,我希望你能夠去《三國演義》劇組擔任那裡的副導演,記住,千萬要虛心學習那邊的拍攝技巧,三人行必有我師,內地電視劇雖然還很落後,但是也有可以借鑒的地方,比如說對大場面的控制,我們香港就做不到,未來很多古裝戲將會在大陸拍攝,你這一次前去,也算是熟悉那裡的環境,擔任先驅了!」

    「受到,我一定會不負重托的!」李兆華保證道。

    榮少亨點點頭,接著又道:「徐小明,我和那邊的人提議了,讓你去指導他們對動作戲的拍攝——他們那邊的動作場面很沒看頭。」

    說實話,榮少亨說「沒看頭」還是輕的,當時內地的動作戲拍得簡直是很爛,就像是小孩子玩打仗,一點水準都沒有!

    不說老版《三國演義》裡面的動作戲,像什麼號稱大陸武俠劇經典的《白眉大俠》,《江湖恩仇錄》等,在榮少亨眼裡簡直就是頂尖的爛片!尤其《江湖恩仇錄》,如同那十年代地攤上氾濫的盜版冒名頂替武俠小說,讓人一看噴飯,三個月倒盡胃口!

    先不說《江湖恩仇錄》這部戲裡面的武打設計如何,且說男女主角的名字就夠俗的,男主角叫「李小剛」——完全是小學生寫作文時常用人名「小明」「小紅」的調調,這還不算,他的老爹叫「李大剛」,父子倆的名字取得跟兄弟似的。女的也取了一個類似「馬春花」的名字,俗不可耐。

    關於劇情,片子中性暗示情節太多。只要出現壞人,就一定跟採花沾上邊的。李小剛練的武功,非要不能破色戒的,那不是讓敵人費盡心機讓他破?更絕的是李小剛中的毒,非要處女的赤身裸體抱三天三夜才能解的。鬱悶,有這樣的毒,旁邊有願意解毒的美女,是男人都想多中幾次。這算哪門子毒呀?很讓人懷疑當時中國大陸是不是在搞性解放運動,即使在後來出的片子中也沒有這麼多的性暗示情節。

    總之這片子是盡其所能的將場面的曖昧和動作做到了十足十,並且很光榮地被錄像廳老闆們拿來當賣點,大字招牌打出片名招徠生意。

    然後再看武打。要說後來央視的《笑傲江湖》時不時露一下鋼絲算什麼,這部叫《江湖恩仇錄》的武打才叫絕呢:拳腳刀劍剛一舉,已是「呼哈」的破風之聲響成一片,擬音從頭至尾就沒管過畫面,更沒管過兵器。輕功的施展根本不吊「威亞」,而是全體作「烈火金鋼」或「紅燈記」造型,一人「仙人指路」直指前方,其它人圍在他身邊,擺好姿勢,一二三,背景上疊的竹林之類象拉長卷似的急拉,十秒鐘之後到達目的地。

    央視《笑傲江湖》中的「變臉」又算什麼,《江湖恩仇錄》裡有一種叫作「百花陣」的武打設計,一個從頭至尾歪著頭,表情呆滯自稱「百花仙子」的女配角手拿一把廉價的粉紅滌綸花叫「布『百花陣』」,周圍擺著一大圈塑料盆花,放煙霧,煙霧中出來一幫雙手執滌綸花束的女演員,圍著所謂被困在陣中的人左三圈右三圈,花束上比比下比比,沒出一拳未動一掌,分明是不折不扣的小型團體操表演。這一場給人直接印象是:劇組騙哪個文工團贊助了錢之後表態讓人出鏡耍的花活,一來省了服裝和群眾演員的開支,二來還騙看的人表示場面大。

    至於上面最具威力的「金頂神功」,直接就是雙掌一伸,夾著一個噴火的小玩意,呼地一聲,煙火齊發,像做燒烤一樣,牛叉的不得了。

    正是鑒於內地動作戲的太爛,榮少亨這才有意讓徐小明這個香港數一數二的武指,好好地去幫幫忙,至少把《三國演義》這部戲的動作場面拍得好看一下,再不是拿把刀你喊一聲我喊一聲,一招一式打來打去。

    徐小明很能理解榮少亨的想法,說道:「我明白,你是想讓我把這部戲的動作戲指導好,免得弱了我們亞視的威名!」

    榮少亨一笑:「你知道就好,我還害怕你不想去呢。」

    「哈哈,我是亞視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別說去內地拍戲了,就算你讓我上月球抓蒼蠅我也在所不惜!」

    「他們兩個都有事情可做,那我呢?」這時候葉昭儀忽然問榮少亨道。「我也很有幹勁的,不過拍古裝戲我不在行,讓我指導動作戲,我也沒那個本領……」

    「呵呵,你倒挺有自知之名的!」榮少亨笑道。

    「那是當然了,你的眼光那麼毒,在你面前,誰也藏不住自己有多少斤兩,想吹牛都不行。」

    「放心吧,我正在考慮一部時裝劇的大製作,可能會讓你做導演。」榮少亨輕鬆地吐了一口煙。

    一聽要做導演,葉昭儀來勁了,「時裝劇麼?什麼題材的?是家族恩怨,還是商海情仇?」

    「是股票大戰!」

    「股票大戰?」

    「是的,也許你們已經聽說了,不久前我成立了雷霆基金,管理基金公司的人叫做神童輝,是個在股海上縱橫天下的人物,很有傳奇性,於是我就考慮了,為什麼我們不借助如今香港股市浮沉的變幻莫測,拍攝一部反映股市大戰的電視劇呢?將武俠劇的思路換成時裝劇來做,一定很有看頭。最後經過我深思熟慮,就有了這個叫做《大時代》的商戰故事!」

    「《大時代》?聽起來挺大氣的,具體是什麼內容?」

    「你不用心急,具體內容我會寫出一個故事大綱交給你,不過這部戲的成敗關鍵是在選角方面……」榮少亨頗有些憂愁地說道。「我想要啟用鄭少秋與劉青雲!」

    「鄭少秋?亨哥,你別開玩笑了,他可是無線那邊的人呀,怎麼會幫我們拍戲呢?」葉昭儀驚叫道。

    「是呀,老闆,無線那邊對於大牌明星管的雖然比較鬆動,簽的都是部頭約,但是給鄭少秋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敢背叛無線這個老東家,免得被封殺!」徐小明擔心地說道。

    原來在無線一般簽訂兩種合約,一種是「長約」,像原先的五虎將,黃日華他們簽訂的就是,並且五虎將分裂也是因為五年長約的期限太長,條件也太苛刻,簡直就是賣身契;但是除了長約之外還有所謂的「部頭約」,簽約者一年只需拍攝一兩部戲,其餘時間可以自行安排,拍電影,開演演唱會,或者旅遊休閒都可以,不過這樣優厚的條件是給那些大牌明星的,像秋官,荃姐這些老資格的藝人才有權享受,所以在無線能簽「部頭約」者,可謂鳳毛麟角。

    「這一點我也靠考慮到了,不過這部《大時代》真的不能缺少鄭少秋的!」榮少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鄭少秋在前世「演活」了這部戲中的大反派丁蟹,甚至在股票市場上出現了罕見的「丁蟹效應」,當年《大時代》播出,香港股市爆跌一千多點,以至於以後每次秋官新戲上映,必定搞得股民人心惶惶。

    這因為如此,榮少亨才覺得「丁蟹」這個角色除非鄭少秋,別人都不能擔當!

    徐小明他們雖然不怎麼明白榮少亨為什麼非要讓鄭少秋來主演這部戲裡面的角色,不過他做事一向都有他的理由——或許這裡面又有什麼玄機,因此就出主意道:「想讓秋官過來我們亞視拍這部戲,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

    「哦,什麼辦法,說來聽聽?」榮少亨喜道。

    徐小明微微一笑:「老闆,你難道忘了,我們亞視除了做自製劇之外,以前低迷的時候還做過外購劇!」

    榮少亨眼睛忽然一亮,「對呀,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點呢,我們可以用拍攝外購劇的方式,高新邀請鄭少秋加盟,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他們無線都沒有理由阻攔!」

    所謂的「外購劇」就是掏錢買外面製作電視劇的版權,像前世亞視購買的韓劇《大長今》,大陸劇《康熙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這些都屬於「外購劇」。

    如今徐小明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掏錢租一家皮包影視製作公司,自己拍攝完《大時代》後再賣給自己播出,這樣除了拐了一個彎兒外,絲毫不影響收視率等方面。

    想清楚了這一點,榮少亨當即拍板:「就這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