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911中亞之王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八章 新國會 文 / 去病將軍

    迪化的一間小茶館,從北京趕來的國會議員虞賓、孫德仁、胡家三人正坐在一起聊天。

    孫德仁抿了一口杯中的鐵觀音,「這迪化城還真不錯,你看這兒居然能喝到這麼正宗的鐵觀音,若不是跑堂的夥計是個回回,哪裡知道這是遠在西北,我還以為是在北京或上海呢?你我三人不虛此行啊!」

    旁邊的胡家一臉的不屑,「這是你在小茶館,若是大些的酒店,連服務生都是外國人,那時恐怕你要感歎彷彿到了巴黎紐約了!」

    虞賓連連打住,「這迪化確實是國際化非常深的地方,因為一戰失敗的原因,避難到此俄國人、德國人最多,據說光白俄迪化就有十多萬,全西北在三十萬以上,德國人也有幾萬,其餘來做生意的英法美等國的也為數不少。聽說劉總統為解決西北勞力短缺,還引進了不少黑人勞工。另外西北軍序列中還有一支新建立的外籍兵團。」

    「外籍兵團?你給我講講!」

    「我也是偶然聽說的,」虞賓含糊的說,「外籍兵團滿五年就可入中國籍,在西北居住,聽說很多白俄和德國人參加,中亞人和黑人也很多,不過中層軍官都是漢人,駐紮在中亞地區。」

    在這個話題冷場了一下子,孫德仁又起了個話題,「最近幾天我可見到咱們不少熟人!」

    突然和孫德仁坐對面的虞賓用腳踢了孫德仁一下,小聲的說:「說曹操,曹操就到!這邊就來了兩個!」旁邊地胡家已經站起身打招呼。「這不是楊大議員和容大議員嗎?」

    孫德仁和虞賓也站起來,對面走來兩個,一身西裝打扮,原來這兩人原本也是國會議員,後來跟隨孫中山跑到廣州成立非常國會。

    「原來是楊兄和容兄,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北京一別還以為從此再難相見,沒想到在迪化大家又見面了。兩位從北京到廣州再到迪化,也算經歷多多啊!」

    那姓楊的議員卻聽得不是滋味,「孫兄這話怎麼講,我們可是隨孫先生來迪化的。你也知道,劉總統已經公開表示願意尊奉孫先生為新政府大總統,劉總統仍擔任副總統一職。現在迪化的議員有三部分,我們西南非常國會議員支持孫先生,西北議員支持劉總統。倒是孫兄千里迢迢不知趕來為何?」

    那邊胡家接過話「楊兄。三部分議員中我們這些議員人數最多。都是劉總統號召前來。沒有我們這些議員。恐怕新國會還達不到多數。那就是不合法地了。倒是你們非常國會現在也不到百人。就算沒有也不會影響新國會地影響力了!至於說追隨孫先生。嘿嘿。孫先生好像就是被非常國會逼到上海去了!退一步說。孫大炮就算親自來我們也不一定會投他一票。真想不通劉總統居然讓位給他!聽說非常國會很多議員要靠典當度日。怎麼現在來西北打秋風啊!」

    「你!」楊姓議員被激怒了:「難道你沒有領500大洋地安家費。哼。就算我們兩次轉換。你一次。那也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罷了。等劉總統統一全國必然重新選舉。到時候我們再一較長短吧!」

    完竟怒氣沖沖走了。

    胡家沖目瞪口呆地虞賓一笑。「虞兄我們繼續聊。我們兩個在北京就和那兩個傢伙不對眼。」

    三人重新坐好。這時街上傳來報童清脆地叫賣「號外!號外!剛到地報紙。北京政府選舉結束。黎元洪、曹錕分任正副總統!」

    三人對望一眼。迪化和北京地對抗就要開始了。

    在北京宣佈選舉出黎元洪和曹錕為正副總統後,奉系和直系立即表示支持,皖系隨後也表示支持,西南軍閥唐繼堯、陸榮廷,陝西陳樹藩、山西閻錫山沒有表態。副總統劉先俊宣佈不承認這次選舉,四川主席劉文輝、新任貴州省主席劉湘表示拒絕承認,在上海的孫中山也表示反對。

    隨後,北京政府宣佈了一系列決定,宣佈將原徐世昌總統交由西北巡閱使管轄地綏遠、察哈爾收歸中央管轄,並委派了新任都統;以方便管理為名,將外興安嶺交由東北巡閱使張作霖管轄;將青島收歸山東地方管轄;蒙古由中央直轄。

    劉先俊當即宣佈北京政府的一切命令為無效。

    此後,雙方控制的報刊開始輿論大戰。

    不久,迪化終於開始反擊了,而最強武器自然也是國會。

    根據《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國會分上下兩院:參議院和眾議院。參議員,22行省,每省各10名;內外蒙古、西藏、青海,各設選舉會,分別選出2名、10名、3名;另由中央學會選出8名;各地華僑選出6名。按法定名額,則參議員共有274人。參議員六年一任,兩年一選,以保持其新陳代謝。眾議員的名額,則依各地區人口多寡定之。每80萬人口選眾議員一人,然每省至少有眾議員10人,人口不足800萬的小省份亦照選。唯蒙古、西藏、青海,則參眾議員人數相等。22行省中以直隸(今河北)人口最多,有眾議員46人。人口最少地省份如新疆、吉林、黑龍江,各選眾議員10人。其他各省多寡不等。任期三年為一屆,三年一選。選舉分初選和復選。按法定名額,全國共有眾議員596人。參、眾兩院合計共有議員841人。

    這天迪化風和日暖,大街小巷到處懸掛著國旗,全城成了一片紅旗的海洋。上午9時起,來自全國各地議員們身著特製禮服,陸續齊集迪化新落成的國會大廈。出席會議的國會議員計有參議員148人,眾議員335人,符合多數。西北軍高級將領、各國大使、各省代表、海外代表、其他國內外觀禮代表千餘人參加。

    11時,典禮開始,儀仗隊鳴禮炮108響以致敬。國會籌委會主席楊增新報告國會召集經過,並公推原副議長王正廷為臨時主席。隨後,劉先俊正式宣佈新國會成立。

    新國會第一次會議隨後召開。會議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劉先俊為副總統,王正廷、林森分別為兩院議長。新政府實行軍民分開,授權總統孫中山負責民政,授權副總統劉先俊全面負責軍事。大總統的職權是總攬政務,發佈命令,任免官吏,對外代表中華民國,設各部掌部務,各部部長由大總統經國會同意任免。大總統不能視事,由副總統代替。副總統負責全**事,正副總統均向國會負責,由國會選舉產生。各省亦同時設立省長和督軍,分管民政和軍事。

    會議宣佈全國處於非常時期,要求迅速結束全國分裂狀態,待全國統一後立即進行新的國會選舉,並重新產生總統及政府。

    會議還通過了劉先俊提出的行政規劃變更地建議,會議決定:以新收復的外興安嶺地區建興安省,省會海參崴:以西北新收復地巴爾喀什湖以南地區44萬平方公里為西域省,把原比什凱克更名為阿拉木圖,定為新省會。察哈爾、綏遠兩個特別區分別設省,綏遠省會為呼和浩特,察哈爾省會為張家口;原由川軍控制的川邊特別區改為西康省,省會康定,原甘肅省分為甘肅、青海、寧夏三省,省會分別為蘭州、西寧、銀川;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科布多三個特別區直接併入新疆。新成立地省份立即按照《國會組織法》進行選舉,新任議員立即補充到國會中,這樣國會議員就能達到三分之二多數。

    副總統劉先俊繼續兼任西北巡閱使,管轄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察哈爾、綏遠、西域七省。康定省、興安省,蒙古特別區不再歸西北巡閱使管轄。

    新政府成立後,立即要求各國、各省承認,除西北七省外,興安省、康定省、蒙古特別區、四川、貴州、山西、陝西率先承認,隨後廣東、廣西、雲南等省份承認。這樣,迪化新政府已佔據全國大半壁江山,並在人口、經濟、軍事等方面全面佔據優勢。

    隨後,迪化政府派人前往廣州海關接收「關余」,當時廣東海關雖有巨額收入,但海關大權掌握在英國稅務司手中,他們以中國分裂為由,拒絕將「關余」(即關稅收入在扣除對帝國主義國家賠款後的剩餘款)交給廣州地軍政府。迪化政府成立後,立即下令把「關余」收回,聽說是副總統劉先俊派人來收取,英國稅務司不敢阻攔,被迫把歷年截留的「關余」900多萬元交給政府。

    除收回「關余」,迪化政府地另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到西藏宣示主權。當時由於內地軍閥混戰,加上十三世**親英,在英國人的支持下,西藏地方政府多次東犯,佔領昌都,與川軍在雅礱江對峙。在此期間十三世**還非法和英國簽訂了麥克馬洪線。迪化政府成立後,劉先俊立即命令四川劉文輝調集軍隊,明確要求十三世**明確與中央關係。十三世**大為驚恐,表示西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服從迪化中央政府,並同意派駐西藏辦事長官。

    就在迪化政府順利進行統一大業的時候,一個震驚的消息傳來,北方敵人大舉進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