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十一部 京師內亂 第六十二章 借刀殺人 文 / 盜帥二代

    meng難領著南詔國的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了洱海。

    看著大軍遠去的身影,人群中一個白衣少年以極度仇視的目光望著高坐駿馬上,顯得威風八面的meng難,拳頭緊握,手指都刺入了肉中。他叫楊昆,是前南詔王的後裔。

    meng難領兵造反,白蠻楊氏一族,遇到了滅頂之災,唯有他與一位老祖宗因為外出靜養,僥倖逃過了一劫。

    楊昆父母兄弟,無一倖免,血海深仇,讓他每日每刻,都尋思復仇之意。

    他悄悄離開了人群,走近了一間毫不起眼的屋子裡。

    屋子得黑,幾於不能視物,隱隱約約可見一個瘦小的人影縮在一張椅子上。

    「太爺爺,你說的對了,meng難已經領著大軍出發子。」楊昆輕步來到人影的身側,低聲說道。

    「好好!」老者睜開了眼睛,笑道:「十天後,你幫我聯繫趙、

    李、董三大白蠻世家,我們白蠻復興,就在這一刻了。」

    楊昆欲言又止,最後鼓起勇氣道:「太爺爺,我不明白。」老者呵呵笑起,那張遍佈皺紋的老臉就如麻花一樣,找不到一點平整的地方「傻小子,目光要放的遠一點。

    你不是說在你散佈meng難沒有能力領導南詔消息的時候,發現還有另一夥人也在幹著這事?我沒有猜錯的話,那夥人就是唐軍的密探。他們的主帥,了不得啊將meng難這個混賬吃的死死的,他就是在jimeng難,打算誘惑meng難出戰。以meng難的那點點本事他根本就不可能戰勝唐朝。唐軍的目的是消滅我南詔的有生力量meng難是回不來的。meng難根本不是當國王的料,南詔百姓都感念你父親的統治,一但meng難戰死南詔群龍無首,你以你父親的名義站出來,加上趙、李、董三大白蠻世家的支持,那些烏蠻人,翻不起天,你是有機會重新奪回屬於我們的東西。南詔地廣人稀,只要取得王位後令所有百姓都藏於深山,南詔還是南詔,任憑唐軍如何,也奈何不得我們。我這是橡刀殺人,借助唐軍之勢,幫你上位。南詔以後,就交給你了別丟了我們南詔九姓最大族的臉咳咳你下去吧,我怕是支持不了多久,以後的路,要你自己來走。」

    ………,………,…,

    meng難以皇權壓下了一切反對者,興致高昂的領著八萬南詔軍出擊了。

    此刻在meng難的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將唐軍擊潰擊垮,給那些不服自己的白蠻人見識一下,拳頭硬,才是真道理。

    南詔較之大唐有一段距離的,雖然國土相鄰,可相鄰的那一段沼澤遍地毒蛇毒蟲蔓延的危險地帶,兩個國家很少有往來。

    meng難自幼就聽說過北方的漢人帝國,一開始是大隋受到白蠻的影響,meng難覺得大隋如何如何的強大幼小的心中對於那個大國充滿了敬仰。可沒過多少年,大隋滅了,那個敬仰的大國塌陷了。

    於是,他又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大唐是如何如何的強大,如何如何的所向無敵。

    這個時候,meng難已經不是聽風就是風的少兒了,他已經成為年青一輩的第一強者,有著生裂虎的的能力。因為大隋的沒落,讓他對於這大唐的強大也產責了懷疑。

    成年之後,他憑借武勇,掃平了南詔附近的一些小勢力,成為南詔大將軍,壯志雄心,更加不在乎大唐如何的強大,認為這些強大都是吹出來的,跟隋朝一樣,連長存的實力也是沒午。

    後來meng難認識了松贊干布,松贊干布為了讓南詔婁為他的助臂,對於大唐用盡抹黑之能事,將大唐說成一個爛的無可救藥的國家,打仗就會以多欺少,只會耍陰謀詭計,手段卑劣,人人可恥。

    meng難對於唐朝本就存有著偏見,又聽了松贊干布的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心思,覺得唐人與白蠻人一樣,都是狡猾詭詐的,都是紙老虎,不足為懼。

    上一場仗他敗了,但更加堅定了這一點信念,覺得唐人除了會耍陰謀詭計,就再也沒有別的什麼能耐了,只要留心他們的詭計,勝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所以當得知唐軍就在南詔邊境不遠處的時候,meng難叫來了隨軍參謀,手中舞動著馬鞭道:「你,給我寫封戰書,告訴那個叫杜荷的,要是帶把的爺們就光明正大的跟爺爺我鬥上一鬥,要是沒這個種,滾回老娘懷裡,吃奶去。」

    meng難的思想有些簡單,但也有著自己的考慮,他最擔心的即是狡詐的唐軍再出什麼鬼花樣,也就用這辦法ji了一ji。雖然並不認為杜荷這個無膽鼠輩會坦然應戰,但就算激將無效,噁心噁心杜荷也是好的。

    單純的人,想法都是如此單純。

    杜荷接到了meng難的戰書,覺得有些啼笑皆非。

    聽到消息趕來的幾位打探情況的將軍,瞭解了情況,亦個個露出了好笑的表情。

    唐朝的軍事水準極高,這點不入流的激將法,在他們眼裡,只能當作笑話來看。

    杜荷似笑非笑,毫不猶豫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六個字!

    你要戰,我便戰。

    最後,他還叫住了使者道:「回去告訴你們國王,我會在唐軍大勝之後,讓他成為不帶把的男人。」

    杜荷的心思與meng難的想法,不謀而合,確切的說他就是為了迎合meng難的想法而決定的戰術。

    杜荷用兵重謀,卻並不慈味著他不懂打硬戰。當初與侯君集對決的時候,他們打的就是硬戰。雖然杜荷的表現要略輸一籌,但那是因為對手是侯君集這位長於打硬戰的宗師人物。

    杜荷探知meng難作戰,喜強攻,直來直往,而南詔這裡的地勢地形,注定了他們不能長時間的深入敵後。能夠一戰而消滅南詔的軍事主力,對於他們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大有利處。

    唯有與meng難打硬戰,他這位直來直往的南詔王才會不顧一切的投入所有兵力。

    這是一個千裁難逢的機會。

    杜荷派人散佈流言,讓人詆毀meng難,為的就是在meng難的心頭上燒一把叫做決戰的火。

    杜荷知道南詔兵並不弱,可他更信唐軍更強。

    此次出征,因為高原氣候的影響,唐軍兵卒都有些放不開手腳。

    但經過了十日的休整,十五日的行軍,他們的軍隊已經逼近了南詔疆域。南詔東低西高,地勢漸緩,越是逼近南詔疆域,就越偏離青藏高原,唐軍受到的影響也會越少。

    只要進入南詔疆域,一路來束手束腳的唐軍,也能放開手腳一搏。

    一場硬戰,便在這可笑的激將下拉開帷幕。

    決定一戰的方式的可笑的,但真正的對決卻是實在的。

    meng難在政治場上的智商不行,軍事上還是有些實力。

    根據地形地勢,以斧盾手為前部,配合左右騎兵,發動了強勁的攻勢。南詔技術低下,他們造不出唐刀這類神兵利器,但他們將鐵塊打磨成斧子,這不需要多少高明的冶煉技術,且能保證強大的殺傷力。

    在南詔,斧兵是他們標誌兵種。

    杜荷也打算一磕到低,以張亮為前部,辛獠兒與羅通、薛仁貴為左右翼。以步卒戰步卒,以騎兵對騎兵。

    這一戰,杜荷叫meng難見識到了什麼是無敵雄師什麼是披靡勁旅。

    儘管南詔兵的戰力,不容忽視。但大唐作為第一強國,他的軍事實力凌駕於任何國家之上。

    不論是單兵素質,還是群戰的默契,都在南詔軍之上,勝負也沒有任何的懸念。

    左右兩翼的騎兵在第一時間就擊潰了面前的敵人,迂迴至南詔軍的後面,展開了初步的包圍。

    杜荷隨即將全軍壓上,將南詔軍包了餃子,圍困在了一起,展開了全方位的同殺。

    meng難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天真愚蠢,但一切為時晚矣,任憑他如何突圍,都無法逃出唐軍的圍困。

    杜荷揮動著令旗,將南詔軍切豆腐一般切成了十數段,讓他們完全失去了與meng難的聯繫,分不清東南西北,失去死戰到底之年。

    眼看南詔全軍就要支持不住的時候,杜荷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他漏出一條細縫,放meng難跑路。

    圍殺的唐軍,固然是萬分的詫異,卻也只能聽命而行,悄悄的露出了一絲破綻,放meng難與他的上千親衛跑出了包圍圈。

    meng難突出重圍,哪敢多待片刻,領著些許殘兵敗卒,狼狽而逃。

    餘下的南詔軍更是難成建置,不是投降,就是因為反抗,慘死在唐軍的刀下。

    打掃戰場的時候,一干大將都不解緣由,紛紛上來詢問。

    依照他們的看法,meng難實在難成敵手,只要將他擒拿,南詔一國,唾手可得。

    這到手的勝利,就這樣放棄,實在覺得可惜。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杜荷只是淡淡的一笑,反問道:「你們真的以為meng難被擒,或死,南詔就能平定?」眾將愕然。

    與杜荷關係好的羅通問道:「難道不是如此?國王都成了階下之囚,南詔哪裡還有反抗的鬥志?」

    杜荷道:「那就大錯特錯了,meng難一統南詔靠的是強權,百姓忌憚他,但不服他。他一死,南詔百姓不會悲傷,反而會歡喜慶幸,支持一個他們信服的王者,到那時南詔就更難對付了。」他沒有細說,只是冷冷一笑,心道:「我杜荷還不會傻到成為別人的刀,受人左右,那也太小覷我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