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九部 田獵大會 第二章 阿史那社爾 文 / 盜帥二代

    第二章阿史那社爾

    對於李世民利用自己的職權開了無敵,魏征、褚遂良等人也沒有就此罷休,多番勸阻。

    只是李世民心意已決,加上程咬金一干武將的支持,此事也就如此定下了。

    魏征、褚遂良雖然是大唐王朝不可或缺的重臣,但畢竟只是臣子,不能左右李世民的思想。他們的建議見解,李世民可聽亦可不聽,便是不聽,二人也是沒轍。

    這就是封建社會,一個皇帝因有的獨斷權力。

    這事情一定,大唐王朝這個國家機器,自當跟著運轉。

    皇帝出行,安全第一!

    即便平時李世民獨自狩獵放鬆一下精神,那也是前赴後擁,至少要動用五千以上的防護力量,更別說這一次大規模的狩獵大會,更是如此了。

    而杜荷所統帥的左威衛軍則被李世民指名道姓的任命為負責守護狩獵場安危的軍隊之一。

    在封建社會,皇帝的安全大於天,杜荷這一接受命令,即刻點齊一萬五千兵馬,浩浩蕩蕩的往高陵狩獵場行去。

    高陵狩獵場是一塊平原廣及百里,一望無際的土地,其中丘巒起伏,密林處處,河道縱橫,是行獵的好地方。李世民年少時,喜歡弓馬射獵,便是當了皇帝也不改此喜好,時不時的利用空閒時分,狩獵自娛。為了方便狩獵行事,在高陵圈下一塊狩獵場,以便能夠時時出行。

    對於這高陵狩獵場,杜荷也不陌生,當初勇者角逐中的騎射項目冠軍比賽就是在高陵狩獵場舉行的。還記得當初進行比賽的時候,因為意外他無意中瞧見了象雄國公主瑤池戲水的畫面,此後又連殺二虎,救了瑤池的性命。似乎也因此得到了美人兒的芳心。

    這一想起瑤池公主,杜荷腦中不免浮現當時的景象,為之走神,心道:「不知她現在過的怎麼樣!」

    其實離約定的狩獵日子,還有整整大半個月。不過高陵狩獵場雖是名義上的皇家狩獵場,也限制百姓不能狩獵,但狩獵場實在太大,根本不可能全面的防護,平時也不可能派兵鎮守。

    兼之大唐律法即嚴且松,對於大過非常嚴苛如奸『淫』、殺人,但對於一些小過,就有些寬鬆了,獵戶入高陵狩獵場狩獵,即便抓到,也不會受到很重的懲罰,故而總有一些膽子大的獵人進入狩獵場狩獵,所以必須在事先將狩獵場隔絕,防止出現各種不必要的意外。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為了防止別有用心的人趁機施行什麼計劃,威脅到李世民的安全。

    高陵狩獵場廣及百里,就算動員十萬大軍也不足以做的面面俱到,他們只能在個個要口要塞設下關卡,並不能將整個狩獵場都包圍起來。

    根據地形地勢,杜荷所率左威衛軍的負責把守高陵狩獵場的南面與東面,至於北面與西面則由其他的部隊負責。

    杜荷根據地勢,合理的將一萬五千兵馬安排在了個個要道,設立關卡,高聲對著麾下的兵卒喊道:「兄弟們眼珠子都給我放亮一點,不久之後就是田獵大會舉辦的日子,陛下的安危關乎於天,出了事情誰也付不起這個責任。好好的看守每一個可疑的人物,別因為我們的疏忽而使得陛下受到任何的危險!」

    李世民作為皇帝,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全軍將士也跟著呼喝出聲。

    「遺愛、明達、仁貴、君賣你們兵分四路,各領五百人馬地毯式搜索高陵狩獵場,先確定一下整個狩獵場是不是有閒雜人。若有將他們逐出,若不是不從,輕則擒拿法辦,重則殺無赦。」杜荷神色肅穆,他覺得李世民舉辦這次田獵大會別有用心,即表示這次的田獵大會不簡單,很可能有事情發生。既然李世民沒說,他也只能步步為營,盡職盡責,不讓這事情威脅到李世民的安全。

    房遺愛、羅通、薛仁貴、席君買得令,一起抱拳高聲道:「末將領命!」說著,各領五百兵士四散搜索。

    杜荷又道:「德正,你負責看守各處要道,不可大意!我去西北方一趟,與跟阿史那將軍打一個招呼。」

    王德正亦是抱拳領命。

    杜荷策馬獨自一人趕往西北方。

    他口中的阿史那將軍正是唐朝著名的外族將領之一,叫阿史那社爾。他是突厥處羅可汗次子,十一歲就以智勇聞名於本部,成人後在漠北建起牙旗,與頡利可汗的兒子欲谷設分別統治鐵勒、回紇、同羅等部落。與別的突厥人不同,阿史那社爾絲毫沒有好戰的情緒,而是效仿唐朝寬鬆的政策休兵養民,為居官十年未徵賦稅。諸首領卻以此鄙視他不會藉機自富,阿史那社爾說:「部落既豐,於我便足。」

    後來唐滅突厥,阿史那社爾轉戰西域,避唐鋒芒,貞觀十年,率部降唐,被授左驍衛大將軍。其部落被安置於靈州之北。

    李世民見他是個人才,以妹妹南陽長公主下嫁,屯兵於皇家苑囿之中,負責守衛皇城的安全。

    李世民對於投降的異族將軍不偏不倚,並不以另眼相待,使得諸多異族名將願意為他效命,但也只有阿史那社爾最得李世民信任,有這個殊榮,能夠負責守衛李世民的安全,為他看守皇城門戶。

    此次田獵大典,李世民需要從大唐軍中調派兩支軍隊守護。他第一個點到的是杜荷,次之就是阿史那社爾統帥的左驍衛。

    兩軍負責整個高陵狩獵場的安全,相互合作是必不可少。

    杜荷作為晚輩,去打一個招呼,商量一下合作的情況,正是從大局考慮。

    來到阿史那社爾的營地前,杜荷讓門口的兵卒通報了一聲。

    過不多時,一位身材壯碩的突厥人大笑著大步走了出來,他高挺英偉,臉孔狹長,高鼻深目正是突厥人應有的特徵,額頭處紮了一條紅布,素青色的外袍內是緊身的黃色武士服,外加一件皮背心,披頭散髮使他看來更是肩寬腰窄,形態威武之極,正是阿史那社爾。

    兩人都在朝中為將,雖無交集,但彼此都認識,關係尚可。分細來說,彼此還有那麼一點點親戚關係。

    阿史那社爾表現的極為熱情,上前拉著他邀請他到帳內說話。

    兩人帳中入坐。

    阿史那社爾當先開口道:「杜將軍來的正是時候,阿史那正打算派人請你來我軍營商議關於高陵狩獵場的防守細節,陛下的安危高於一切,在這點上阿史那覺得我們有必要詳細的商量一下,以防出現任何不必要的麻煩。」他的臉上一片肅然,顯然是將李世民的安危放在了心上。

    杜荷熟知歷史,雖然長時間沒有複習,只記得一些大概,但對於初唐時期幾位降唐的番將還是有些瞭解,尤其是阿史那社爾。歷史上的所有名臣都對這位番將有著極高的評價,他給唐朝立下了赫赫功績,李世民去世的時候,正處在事業巔峰的他還準備放棄一切以突厥的禮節給李世民殉葬,以侍衛陵寢。

    對於這位忠心於大唐的番將,杜荷也有極大的好感答道:「大將軍與我意同,在下此來也是找大將軍商議此事的。」

    兩人針對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阿史那社爾是突厥人,突厥人對於田獵大會並不陌生,在他們突厥經常舉行類似的活動,有著豐富的經驗,知道那些地方危險,那些地方可以給敵人可乘之機,在這方面阿史那社爾提出了極其寶貴的意見。

    杜荷在軍事上的天賦遠勝阿史那社爾,更兼深得李靖、李績的真傳,處理事情上要高明阿史那社爾許多。

    兩人一個指出問題所在,另一個以高明簡潔的方法解決,相互間慢慢的形成了一股默契。

    杜荷發現阿史那社爾比起一般的漢人更像漢人,雖說樣貌是突厥人的樣貌,但言談舉止非常的有禮,有著華夏人特有的謙讓品性,跟他相處的非常愉快。

    針對田獵大會的安全問題,他們這一談就是兩個時辰,將可能發生的危險整理出來,然後想法子解決,防微杜漸,免的讓有心人鑽了控制。

    「接下來我們說說田獵大會舉行後,將會發生的事情。這田獵大會規模甚大,一但開始,千百人聚集一起將會難以控制。這樣無形中增添了危險,也增加了保護的負擔。雖然這不是我們兩軍的事情,但有必要順帶考慮一下,免得出了差錯。」

    他們負責外圍的安全,李世民自身是安危是由千牛衛負責的,千牛衛掌侍衛及供御兵仗,每每外出都會守護在李世民的左右。

    阿史那社爾點頭道:「這也是個問題,確實不可大意……」他正欲開口,突然外邊走來一名侍衛,稟報道:「大將軍,營外有一個自稱是你堂兄的人,在外面等你。」

    阿史那社爾臉色一僵,道:「說我在與杜將軍商議正事,他的事情以後再說。」

    侍衛道:「我已經告訴他了,當他也說有很重要的事情與你商議。」

    杜荷不瞭解情況,也不好發言,但見阿史那社爾有些為難,便道:「大將軍,時間還早,你若真有事情,我等上片刻也是無妨。」

    阿史那社爾聽此,臉色一陣猶豫,歎了口氣走出了軍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