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八部 開發江南 第二十四章 武家二少 文 / 盜帥二代

    第二十四章武家二少

    武元慶、武元爽!

    聽到這兩個名字,武媚娘的雙眼就忍不住冒出熊熊火焰,那張絕美的臉龐都扭曲起來了。

    別看大唐風氣開放,也別看大唐出現了武則天、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韋後、安樂公主這類的女強人,但實際上女子在唐朝是沒有任何地位的。大多人都認為唐代風氣開放,女權上升。這裡是個誤區,事實上並非如此,那些有地位女子都是些公主、郡主。她們流傳下來許多的風流韻事,給人一種誤解。

    李唐皇室因為地位特別是不能作為普遍性代表的。

    女子的地位的發展,在歷史上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幾千年前母系社會,這個時代女子當家,男子的地位可比豬狗貨物,想殺就殺,此後隨著時代的變化,男子開始掌權,這水漲船高,泥多佛大,女子的地位自然有所下降,不過下降的並不是那麼厲害。

    到了漢朝女子還是有一定地位的,這點從漢朝的財產和身份的繼承權就可以看出來了。

    根據《二年律令.戶律》規定,漢朝家庭財產在繼承上存在繼承次序,依次是:子、父母、寡妻、女、孫、耳孫、大父母、同產子。故而漢代女性有一定的經濟地位,有財產的繼承權,也可以取得戶主身份。

    至於爵位繼承:漢朝女性同樣享有身份繼承的權利。所謂身份繼承,主要是指對爵位的繼承,也可以說與政治地位有關。女性雖可以取得與男性一樣的爵位,但還是有前提的。一般而言,漢朝女性爵位的獲取,沒有獨立的受爵之說,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是依靠男性得來的,是對男性依附的體現。而且,在爵位繼承中,按《置後律》,仍是以男性為先,若無男性才可使女性嗣爵。其繼承順序依次是:男、女、母、男同產、女同產、妻。

    由此可見,在漢朝的女子既可以繼承家業,也能夠受封爵位。

    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女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

    兩晉南北朝時代,女子漸漸的失去了財產繼承權與爵位繼承權,已經沒有什麼地位了,但是她們還能得到土地或有權。朝廷根據人口分發耕作田地時候,女人能夠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到了唐朝,女子甚至連獲得土地的權力也沒有了。

    至於唐後的宋元明清更不用說,朱熹妖精與程頤的朱程理學將女子的地位打落谷底,他們的「男尊女卑、夫主妻從」、「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等觀念徹底的讓女子淪為附庸,影響了好幾百年。

    也即是說,在唐朝尋常人家的女子就是吃白飯的,得不到國家的任何支柱。

    武媚娘就生活在這個女子地位低下的時代,不過她比起尋常人家的女子更加幸福。因為她的父親是武士擭,大唐開國元勳之一,位列二等「太原元謀勳效功臣」,一品應國公,是武德皇帝李淵最信任的一位大臣之一,不止為八大宰相之一,而且掌管皇帝禁軍。當年武士擭的原配相裡氏死後,李淵甚至親自給他做媒,娶了武媚娘的母親楊氏,可見恩寵。

    固然因為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朝中重臣全部換上了秦王幕府,作為李淵親信的他,沒有得到重用,但依舊任利州都督手握地方的軍政之權,有著不一般的地位。

    身在這種家庭,武媚娘吃穿自然無憂。

    然而一切幸福在貞觀九年中止了,貞觀九年,武士擭病死。

    依照唐朝的繼承法,家族中一切財產、爵位皆由武士擭二子武元慶、武元爽繼承,而作為女子的楊氏、武順、武媚娘、武景娘四人,她們連一個銅子也沒有資格分到。

    武元慶、武元爽本就是性格惡劣的小人,楊氏、武順、武媚娘、武景娘四人在他們眼中根本算不上是「親人」,故而根本就沒有養她們的意思。最開始還分給她們一棟像樣的房子居住,楊氏依靠日以繼夜的紡織養活一家子,但後來武元慶、武元爽兩人連房子也收走了,將她們趕到了鄉下的幾座破茅房裡。

    一年冬天武景娘受凍病危,楊氏紡織賺來的錢勉強維持家計,哪裡有餘錢醫病?只能厚顏去求武元慶、武元爽支助,那兩個畜生不聞不問,甚至還說死就死了與他們何干,這種話來。

    最後還是因為賀蘭家找上了門來,武士擭在生前與賀蘭家定了親事,賀蘭家也沒有嫌棄武順,武順嫁了出去,而出嫁的錢救活了武景娘。

    沒過一年,因為土地整改,武元慶、武元爽喪心病狂的又將武媚娘他們趕出了茅屋,這一回連屋子也不給她們,只是給她們了一個破舊的窯洞居住。

    生活越來越惡劣,楊氏不得已帶著武媚娘、武景娘背井離鄉的往洛陽投親。這千里之遙,一路上她們吃了不少的苦,若不是杜荷及時出現,楊氏甚至有死在途中的可能。

    武媚娘自小到大都不是心善之輩,有著極強的心計,很會記仇,對於武元慶、武元爽這兩個人已經恨到骨子裡去了。

    在睡夢中隱隱約約的聽著楊氏與武景娘的對話,本也不願意起身,但聽到事關武元慶、武元爽,那埋藏在心底的恨意一下子湧現出來,什麼睡意都消失了,破門而出,氣勢洶洶的出聲詢問。

    那架勢將楊氏、武景娘都嚇了一跳。

    見兩人不答,武媚娘追問道:「說啊,究竟是怎麼回事?我不在的這一個月發生了什麼事?」

    武景娘正想開口,卻讓楊氏一把拉了住。

    楊氏強笑道:「媚娘,你聽差了,哪有什麼?」

    武媚娘哪裡看不出來其中問題,已然斷定武元慶、武元爽找麻煩來了,沉聲道:「那兩個混蛋來幹什麼了……小妹,你說!」

    武景娘看了看楊氏,看了看武媚娘,掙脫了楊氏的手,躲在了武媚娘的身後。雖然在身份上,楊氏這個當娘的最大。不過楊氏是大家閨秀,無慾無爭,沒有什麼主見。而武媚娘自小就是女強人,所有家中的決策都是她定的,論威信,楊氏拍馬也比不上。

    相較於楊氏這個母親,在武景娘的心底還是更怕自己這個二姐多一些,面對武媚娘的逼問,當即躲在一旁,將經過細細說來。

    原來武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尤其是茶葉,在市場上行成了壟斷,武家茶已經傳遍全大唐了,武元慶、武元爽都是純正的二百五、二世祖,才能沒有什麼,趕跑了武家人後,也一直在坐吃山空。

    由於沒有官職,只能依靠父親的爵位度日。昔年,武士擭留下了不菲的資產,兩個二百五養成了大手大腳的性格,他們這種只出不進的花錢方式,就算是金山銀山也要讓他們揮霍一空,這兩年間已經將武士擭的錢財花銷乾淨了。

    雖然有著爵位支持,月月有俸祿,不至於餓肚子,然而土財主哪裡過得慣窮日子,那種生活難熬之極。

    他們兄弟兩人在這個時候聽到了武家的消息,起初還不怎麼在意,直到聽說武家茶的管事是武順、武媚娘,就不一樣了。武媚娘是杜荷給取得,武順卻用的是原來的名字。

    細細一打聽,得知武媚娘就是武照,而長安武家,正是他們武家的人。

    「三從四德」是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一條道德觀念。《儀禮.喪服.子夏傳》曰:「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武士擭已故,依照現代人的道德理念,武家以武元慶、武元爽為尊,只要楊氏、武媚娘、武景娘還是武家人,那麼他們就必須聽從武元慶、武元爽的話。

    武元慶、武元爽依仗著這條古訓,趾高氣昂的找上了門來,很客氣的支些錢花。

    武景娘年幼,萬分不願,但也無能為力,而楊氏懦弱,而且深受禮教的影響,在武元慶、武元爽面前總是要矮上一截,抵不住他們的趾高氣昂,給了他們一筆錢。好在楊氏並不管事,她無權調用武家錢庫裡的商業資金,只是將家用的錢給了他們。

    武元慶、武元爽自然不滿,揚言等武媚娘回來後,再上門來。

    聽及緣由,武媚娘氣得怒火三丈道:「娘!你怎麼這麼糊塗,當初他們是怎麼對我們的,還給他們錢?」

    楊氏也有些怕自己的這位寶貝女兒,唯唯應諾道:「這個……他們好歹也是你哥哥不是嘛?」

    「他們,不配!」武媚娘一臉的不屑,但見楊氏這副模樣,心中也即是不忍,上前也柔聲道歉:「娘親,是我說的重了……這事就讓我來處理吧!」她前一句話是萬分的柔順,但後一句卻是萬分嚴厲,那水汪汪的大眼睛裡滿是冷冷的笑容。

    「媚娘!」楊氏有些擔心。

    武媚娘笑道:「娘,你放心拉,我會好好的待他們的!」她將「好好」的兩個字說的特別重,對著楊氏拜了拜,下去準備了,來到前廳,叫來手下讓他們打聽武元慶、武元爽的下落,然後特地告訴他們,武媚娘已經回來了。

    與此同時,在長安齊王府!

    齊王李佑得到了武媚娘回來的消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