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名聲鵲起 第八章 別讓朕失望 文 / 盜帥二代
第八章別讓朕失望
李世民縱橫天下,什麼世面沒有見過,但聽起疫病二字,心底還是不可避免的發怵。
對於他來說,疫病並不陌生,反之是相當的熟悉。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屍山血海的戰場是最容易引發疫病的。
針對於戰場上的疫病,他們力所能及的只能是將患者隔絕起來,放任自流,任他自生自滅。
大眾的利益,勝於一切。
一支軍隊不可能為了染上疫病的病卒傷卒而延誤軍機,導致失敗。
說起來很殘酷,但事實上戰爭本就是一件殘酷的事情。
李世民作為一個皇帝,一個三軍統帥就沒有少干類似的事,故而對於疫病心有餘悸。
平時只要一兩人染上疫病,都會造成莫大的恐慌,如今一夜之間,十五萬人皆染疫病,古來從未有之。
這已經不是小事,而是轟動天下的大事。
任憑李世民如何的從容鎮定,事到如今也無法保持帝王風度,駭然的長立而起,沉聲道:「快,快,立刻邀請房相、杜相還有魏卿家入宮。」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正是李世民在朝中所倚賴的臂膀。如此大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三人。
房、杜、魏三人剛剛下朝不久,得到李世民的匆匆傳訊,皆不知所以的來到了甘露殿。
李世民神色肅然的將情況告訴了三人。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間,他們三人也不約而同的低呼出聲來。
「這消息是真是假,一夜之間,十五萬人,古未有之。」房玄齡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杜如晦、魏征也是如此。
杜如晦道:「自古以來,疫病多發生在戰亂時期。以東漢末年與兩晉年間最盛,且多因戰亂之故。如今天下太平,何來如此駭人聽聞的疫病?便是建安二十二年北方疫病與光熙元年寧州疫病也未見如此吧?」
魏征也是同感。
杜如晦說的兩次疫病,是千百年來,限於中國史書上記載的最大的兩次瘟疫。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並沒有留下具體的數字,但魏文帝曹丕在當時說了一句話:「家家有伏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聲,或合門而亡,或舉族而喪」從這句話中,也不難想像這種疫病究竟猖獗到了什麼程度!
寧州疫病也是如此,史載寧州頻歲饑疫,死者以十萬計。五芩夷強盛,州兵屢敗,吏民流入交州者甚眾。
兩次疫病傷亡都在數十萬以上,但皆有著一定的緩衝期,慢慢發展,慢慢擴大,一夜之間就能感染十五萬人的疫病,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李世民沉聲道:「這是杜相之子杜荷親自傳來的消息,豈能有假。他那一手杜體字,當世人便是心有模仿也沒有這個本事。」
房玄齡、魏征心知杜荷不可能無的放矢,這事鐵定無疑了,臉色肅然,一時間也不知如何開口。
杜如晦神色微變,既在意杜荷的安危,也在意南方的局勢,忙問道:「那南方的情況如何?如此大的疫病一定造成了可怕的動盪吧!」
李世民搖了搖頭,道:「朕現在無比的慶幸派了令郎南下,若不是令郎指揮得當,應對有方。這將是一次動搖我大唐的根基的災難!令郎在瘟疫爆發的第一時間就封鎖住了蘇州,並且果斷的安撫民心,穩住了局面。他讓孫思邈神醫南下,似乎決定與這疫病對抗到底。」
杜如晦又驚又喜,杜荷能夠臨危授命,穩定局勢,讓他倍感驕傲,但疫病可怕,又豈是人力可以匹敵的?萬一在這期間,杜荷自己受到了感染,可如何是好?
「這個混賬小子,又在逞能!」
李世民道:「杜愛卿在加急中表示,十五萬人一日用藥用糧,不可計數,他以打開蘇倉應急,但藥材卻依舊急缺,希望我們能夠盡快支援。」
魏征當即道:「人命關天,此事應該早做準備,越快越好!」
房玄齡、杜如晦也一致表態認同。
但事實上一切並不是如此順利的,這種消息根本瞞不過許久。
江南蘇州發生疫病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長安,個別大臣聯想到李世民最近的大動作,很容易就看出疫病的規模不小。
於是乎立刻就有諫官在朝堂上直言上諫,「疫病乃是天災,陛下連年動武,妄動兵戈,導致上蒼震怒,天下災禍與我大唐,人力無可抵擋,妄陛下能夠下詔罪己,祈求上蒼垂憐,消雷霆之火,保我大唐基業,萬世永存。」
這一番話說的李世民得是怒發如狂,這類事情史上並不少見,古人常常將天災視為是老天爺的怒火。而發怒的原因是因皇帝無行無德,或者做了什麼錯事,希望皇帝能夠改過或者如何。
一般來說,發生了這種事情,帝王都會祭天拜神,希望老天寬恕。
他們未必相信什麼鬼神之論,但這麼做有安定民心之效,所以大多皇帝是沒有拒絕的。
但李世民卻是不同,他本人是一個極會納諫認錯的皇帝,只要是錯了,他都會虛心的接受,但這不是他的錯,卻要他來接受,那是萬萬不能。
「天災已來,作為天子,卻意圖與天鬥?陛下,上蒼已經震怒,若還一意孤行,危害無法估量。」顧姓的諫官正義言辭的勸誡著。
李世民眼中閃過絲絲寒芒,他發現所有鬧事的大臣多多少少都與四姓家族有些關係,更是憤怒之極,一拍案桌高喝道:「住口,什麼天命,什麼天子都是鬼話!告訴你們,這大唐江山是我大唐將士用鮮血用生命換來的,不是老天爺恩賜的。能夠守住我大唐基業的,也將是我大唐的子民,大將的將士,而不是什麼老天爺!朕不稀罕當什麼老天爺的兒子,更沒有得到老天爺多大的幫助。天災降臨,是朕的錯?那好,朕現在就要一錯再錯,就跟這老天鬥上一鬥,讓他知道什麼是人定勝天!此事無須在議,退朝!」
李世民心中窩火,怒氣沖沖的來到了立政殿,向自己最在意的妻子說了朝堂上的一切,道:「那群混賬東西,擺明了是想看朕笑話!向世人表示朕沒有聽他們的話才導致了瘟疫的爆發……兩碼子事,他們混在了一起說,還不是想證明,朕錯了,他們對了……這豈有此理。愛婿說的不錯,這些傢伙依仗勢大,相互一體,所有世家門人,對於自家忠心,更勝與朕,常常喧賓奪主。他們就是國家的蛀蟲,長久必生禍端。不將他們這群國家的蛀蟲除去,朕誓不罷休。」
長孫皇后溫柔的給李世民沏上了杯茶,笑道:「皇上息怒,歇歇火!以陛下的本事除去這些蛀蟲還不是輕而易舉,只是大唐方定,寒門世子尚未有能力彌補空缺,陛下不想威脅大唐根基,這才沒有動手而已。」
她知大唐朝中官員,幾乎一半以上都是世族子弟,若他們罷工,對於大唐還是很有威脅的。世族勢大,想要剷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婉轉的勸說李世民等待時機。
只要寒門世子與世族子弟能夠分庭抗衡,世族也不再畏懼了。
李世民也只是說說,要是真的對世族下刀子也不會跟長孫皇后說這些了,只是有些話憋在心裡難受,長孫皇后是他唯一一個最信任的貼心人,自然是他訴說的對象。
長孫皇后給李世民捏揉著肩,心事重重的道:「唉,我有些不放心青蓮。他也太不知凶險了,瘟疫這種事情凶險非常,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豈不是要讓長樂當……」她話沒有說下去,但意思已經方才明顯了。
「婦人之見!」李世民哼了哼,嘿嘿笑道:「朕正好相反,這裡是越來越欣賞這小子了。南下之行,他不費一兵一卒的全擒叛逆首腦,以得全功。這回到長安,少不了受到嘉獎。他完全沒有必要在回程期間插手此事,在有心人看來,這小子走了一步臭棋,他接手了一個燙手是山芋。一但蘇州異變,作為最高掌權者,他難辭其咎。皇后,你想,他完全可以高高興興來領賞,可他卻沒這麼做,臨危授命,將這意外事情承擔了下來。這表示他根本不在意得失,他只想憑著自己的力量多救一些人,為我大唐免除不必要是損失。朕這裡可以說一句,滿朝文武,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不少,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寥寥可數。他既然有膽子插手,朕就敢相信他能夠完美的處理還此事。哼……那些蛀蟲不是想看朕笑話嗎,朕就要看看,誰才能笑道最後。這小子每一次的表現都出人意料,從未讓朕失望過。這一次也一定不會讓朕失望的。」
長孫皇后掩口微微一笑打趣道:「那萬一青蓮失敗了呢?」
「呃……」李世民想起在朝堂上的狂言,也一時語塞。
這失敗了,不打緊,還沒有人敢拿他怎麼樣,只是這面子可丟大了,也在心裡暗自嘀咕:「臭小子,可別讓朕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