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六部 江南風雲動 第三十四章 惡意刁難 文 / 盜帥二代

    第三十四章惡意刁難

    雲卓做夢也想不到杜荷文學功底如此之高,為了此次詩會,為了讓武媚娘另眼相看,他可謂下足了功夫。他是浙江人自幼在海邊長大,對於海上黃昏的大致景象,見過不下千八百次。天是一樣的天,海是一樣的海,若不是產生異變,這黃昏的景色不會有很大變化的。

    所以即便是正午時分,黃昏沒有出現,在他的腦海中卻已經有了一些景象,將他腦中的景色寫了一篇駢文,然後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修改潤色,同時還特地請來自己的好友,表明自己意圖博佳人一笑的心思,幫他修飾,花費了一個下午,終於做成了一篇集大家之長的駢文出來。

    駢文最重視詞句之精美,朗朗上口,論意境比不上詩詞,但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華美寫實,是用來形容景色是最好的一種文體。

    這裡也可以看出即便是在選文上雲卓也下了一番功夫。

    這集合幾大才子所長的駢文,用詞優美,也如他們預料一般,一下子就壓下了所有人的詩句。

    雲卓當時特地留意了武媚娘的神色,見佳人略感意外,心中也是竊喜:總算讓武媚娘刮目相看了,接下來只要杜荷出醜,萬事可定。

    可是一切的算計都因杜荷的詩而宣告無效,一首《初月》意境深遠,不說能夠流傳千古,但技壓群雄卻毋庸置疑。

    雲卓再次注意到武媚娘的神色,武媚娘在杜荷作出《初月》以後,那望向杜荷的表情已大不一樣了:那雙動人的眼眸透露著奇異的光彩,誘人的嘴唇似笑非笑,臉色紅潤,又喜又羞,眼神不住的停留在杜荷的身上。

    雲卓在遇到武媚娘以前是一個花叢老手,對於女性的心思,有著一定的瞭解,心知所有女子對於第一個親密接觸的異性都會有著異樣的好感,所以當初他才有意將武媚娘打下長江,為了救武媚娘得到她的感激之餘,更是為了通過肢體的接觸進一步的拉近兩人的關係。

    只是一切都便宜了杜荷,杜荷不但在救援的時候抱了武媚娘,還甚至親了她的嘴,奪了她的初吻。

    雲卓心知雖然杜荷與武媚娘只是初見,但兩人有過這層關係,一但這感情發展起來,將會如洪水猛獸,一發不可收拾。為了防止此事發生,所以才特地針對杜荷,可是任憑他如何費盡心思,到頭來還是功虧一簣,非但沒有取得效果,反而因杜荷的表現讓武媚娘對他好感大生,眼神中已隱隱有著愛慕。一想到如此結果,雲卓就覺得不是滋味,心底煩躁,心道:「不行,媚娘是我的,誰也別想將她搶走,誰也不成。」

    拳頭握緊,牙關緊咬,瞄了杜荷一眼,見他神色自若,心底暗思:這應景作詩,再是困難不過,即便文采再高,沒有靈感,也做不出隻言片語。這七步成詩,除了曹植,這個六百年來又有幾人?他能夠打贏魏象,足見武藝不俗。魏像是成名三十年的猛將,若非擁有一定的實力,又如何能否夠從容的克敵制勝。這武學一途,天賦重要,但苦練更是重要,這杜翔有如此實力,沒有十數年的苦練,顯是不成。這既要苦練武藝,又要習文作詩,他不過二十五六,如何能在文武雙方都有如此建樹?

    難道他真是傳說中的奇才不成?

    心念於此,雲卓心中起了疑惑,若真是文武全才,以他這番能耐,為何我從未聽過,一點名氣都沒有?

    是自己孤陋寡聞,還是一直才能未顯,直到今日才憑借一曲《初月》展現出自己的才華?

    等等,不對!

    雲卓想到了什麼,神色巨動,暗自道:「杜翔吟誦的是《初月》不是黃昏,表面上是表示黃昏已落,應景改題,難道這其中有些貓膩?」他回想杜荷作詩的神態舉止,想越是起疑,因為顧之明的無理取鬧,他們的詩會延遲了片刻,並未在最佳時候舉行。期間遇上優美的佳作,還會品頭論足一番,是以拖延了些許時間。杜荷最後一個吟誦,是以輪到他的時候已是明月當空。杜荷應景而做《初月》,本不至於令人懷疑,可他們各自思索的時候,黃昏尤在,杜荷難道能掐會算,早已料到挨著自個時,以是明月當空,所以不做黃昏,先一步苦思《初月》?

    如此不符合情理,但若不事先苦思《初月》,為何不依大眾作一首黃昏的詩來?

    種種問題在雲卓腦中閃過,腦中再度浮現杜荷《初月》信手而來的情形,驀然心生一念:「這杜翔會不會假借他人之作,來個魚目混珠?他才能有限,做不出黃昏的詩句,為了不丟顏面,所以盜用了他人的《初月》,故意誤導我們才說了那一番話來?」

    此念頭產生,再也消磨不掉了。雲卓記起杜荷跟他說過,自己不會作詩,不懂得作詩,現在又怎麼可能做出如此詩來,定是這樣沒錯!

    他陰陰一笑,眼中露著一絲陰冷,好一個道貌岸然的人物,不當眾揭穿這傢伙的「惡行」,如何能讓武媚娘看清楚這個卑劣小人,又如何能夠讓她回心轉意?他神色莫測,心底盤算已然是有了定計,臉上做出一片歎服道:「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日杜兄一步未邁,卻已隨性作出如此佳句,恐怕即便是那曹子建再世也遠遠不及,實在令人感慨歎服!」他明裡讚歎,暗地裡卻是在提醒眾人,如今初月剛升,杜荷隨手就改變了詩句題材,有十足的盜取之嫌,更是以曹植為由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

    在唐以前,詩詞並不盛行,漢賦、駢文佔據主流,所以李白、杜甫、孟浩然這些詩人未出現之前,詩詞成就最高的人正是漢末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這父子三人以驚采絕艷開創了建安風骨,而漢末三曹中又以曹植最為出眾,七步成詩更是耳熟能詳。

    故而在李白、杜甫這兩位詩仙、詩聖之前,曹植是公認的第一人,將名不經傳的杜荷與曹植相提並論,作何用心,一目瞭然。

    一時之間,焦點重新凝聚在杜荷的身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