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六部 江南風雲動 第十章 奇遇 文 / 盜帥二代

    第十章奇遇

    武關位於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成為「秦之四塞」。武關歷史悠久,遠在春秋時即以建置,名為「少習關」,戰國時改為「武關」。關城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城牆以青石磚鑄成,略成方形,堅固非常。東西各開一門,以磚石包砌卷洞。西門上有「三秦要塞」四字,東門有「武關」二字,內門額上有「古少習關」四字。關西地勢較為平坦,唯出關東行,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因此武關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李世民建議取關中占長安,以長安為基,一統天下。看中的就是關中居於險要之敵,如秦國一樣,有函古關、武關之險,可以高枕無憂的發展壯大,讓天下諸侯互爭消耗,自己卻在一旁休養生息,伺機而動。

    杜荷決定走的路線正是從商州過武關,入鄧州南下荊州,再由荊州江陵順江而下,直抵江南!

    如此路線有兩個目的,一來可以領略一下荊州風貌,見識一下唐朝長江的壯麗,關鍵還是在於他想知道從江陵順江南下,抵達長安需要多少時間,以便估算蘇定芳大軍南下需要耗費的時間。

    作為關中門戶,即便是這太平盛世,這武關也駐紮了千餘守兵。

    過了武關,來到東面,如書上記載的一般,這裡地勢逐漸險要,不在是靠近關中時的平坦大道,一條只容納五人並肩的小道,延山腰盤曲,一面靠山,另一面卻是深谷。

    由於道路險要,杜荷下馬步行,路上的行人不多,大多是那些抄近路的行人或者行腳商人,他們挑著大大小小的貨郎擔,時不時的還會吆喝幾句,給漫漫長途添加幾分喧鬧。

    走了里許,到了最險要的連環彎,這裡地勢險峻,陡峭非常,小小的山道,只容得下兩人,而且拐彎處角度呈現九十度死角,來往的人看不知對面是否有人,常常在不注意下相撞在一起,一個不慎就會有墜崖的危險,這裡是最容易發生事情的地方。

    這時,杜荷隱約聽到了男孩的哭泣聲,眺望遠處,卻見前方拐彎處聚集了十多人,就如堵車一樣,圍做一處,哭泣聲就從前方人群中傳來。

    這小時候看多了武俠劇,自小就有一個武俠夢,嚮往那些大俠行俠仗義,在後世雖電視裡時常報道這裡發生打劫,那裡發生綁架,但出現在身旁的卻不多,極少遇到。

    此時他的身份是遊俠,正好過過當大俠的隱,不免加快了腳步,一探究竟,看看有什麼地方自己可以出力的。

    來到近處,所在地方極為險峻,也不敢往前擠,只是問前面的人什麼情況。

    一個行腳商人長歎道:「定是有人跌下去了唄。這裡叫做連環彎,又有武關生死地一說,是最危險的地方。」他也剛來,不知情況,但卻因常走這裡,對於這裡的地形很是瞭解。

    前面的一個旅人解釋道:「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為了救一個十歲孩子,摔倒崖下去了。孩子的爹是個實在人,在想辦法下去看看,能不能救,在向路人討要繩索呢!」

    杜荷向崖下望去,山崖不高也就是五六丈的樣子,大約十五米左右,能夠看見崖低,崖低都是亂石,這人摔下去能活得機會不大。

    行腳商人低呼道:「這山崖可有五丈高啊,人摔下去哪裡還有活命的機會。」

    旅人道:「我們也是這麼說!孩子的爹卻道就算是死,也要將屍體帶上來,好好的安葬,不能讓孩子的救命恩人就這樣暴屍荒野,讓畜生吃了。」

    行腳商人頓了一頓道:「繩子我卻是有,只是這山崖幾乎沒有什麼落腳的地方,有繩子也未必下的去,更加別說是上來,何況還要帶一個人?萬一連他也出了意外,我豈不等於害了一條性命嘛!」

    杜荷笑道:「繩子給我吧,我下去,我會武功,也許無法帶一個人上來,但自己上下卻不是問題。」以他的輕功直接縱身飛下,這五六丈的距離根本就沒有什麼,但是上來卻無能為力了。但只有有繩子借力,上下將是易如反掌。

    行腳商人嚇了一跳,忙道:「此事與你無關吧!」

    杜荷一笑:「確實無關,但我也不願見到一個捨己救人的人就這樣暴屍荒野,能盡一份力,就盡一份力吧,何況對我來說,這件事情不過是舉手之勞。」

    行腳商人聽杜荷說的自信,也知世上奇人無數,信了他的話,從貨郎擔裡拿出了一條粗長的麻繩。這本是他買來打算用來捆紮屋頂的,相當的結實,在給杜荷之前,強調道:「小哥兒,我倆說好了啊,萬一有個意外,可不許來找我?」

    杜荷笑道:「你放心就是了,不會有事的!」他接過麻繩,試了試韌度,滿意的點了點頭打了一個越拉越緊,不拉就松的活結,縱身躍下了山崖,為了不驚世駭俗,在崖壁上點了點,這才下了崖底。

    他以盡量做到不驚世駭俗了,但如此一手,還是讓崖上的幾人目瞪口呆。

    杜荷這一下崖,入眼就見崖下白骨成堆,一眼望去竟不下三十幾具,刻意聞了聞,除了有一股屍體腐爛的燥味,在左方還傳來了一股血腥味,順著血腥味走去,只見不遠處的亂石堆裡倒著一個人,大約在二十五六歲之間,一臉的血污,看不見面貌,在他的身下有著一大攤的血跡,心知他就應該是自己要找的人了,上前探了探他的鼻息,出氣多,入氣少,人也已經昏迷,失去了意識。

    杜荷手掌抵在他的胸口,將內力輸些進去:自以內力給秦瓊治好舊疾以後,他也研究過內力療傷的技巧,有些心得,用內力護住他的心脈,想助他康復,但卻發現他的內臟已經摔裂,無力回天了。

    也許是受到內力的刺激,那人「噗」的一聲,嘔出了一口血,血中還含有一些肉屑,見到杜荷眼中透露出別樣的神采,如迴光返照一般,竟開口說話了:「這位兄台,我不行了。我懷裡有三十銀餅,你拿十兩給即墨縣杜家杜飛的遺孀,餘下的你自己留著吧,告訴她們大哥杜翔對不起她……」他這話說完,還沒有等杜荷說同意不同意,頭一歪死了。

    杜荷抓了抓後腦勺,似乎撿到一個麻煩,腦中回想著杜翔死前那祈求的眼神,心道:「也罷,就走這一趟。即墨瀕海,大不了走海路,直達揚州。」想著將杜翔懷中的錢袋揣在了懷中,扶著他打算帶著他上崖。

    「叮咚」一聲,腳下不知道踢到了什麼,發出了古怪的脆響,低頭一看,在腳邊有一塊巴掌腰牌似得東西黑乎乎的,好奇的將腰牌撿了起來,入手極沉,居然是玄鐵鑄就。

    玄鐵這東西古來有之,而且是來至天際,是天外隕石裡蘊含的奇怪金屬,比鐵要重**倍。兵器中只要蘊含著玄鐵,質地將會上升好幾個檔次,若玄鐵的成份多,就是神兵。李世民送給他的那把盤龍劍裡面有蘊含著一些的玄鐵。

    杜荷執掌科技院,聽工匠說過玄鐵這玩意,但即便整個皇宮也不多見,這山崖下居然有這麼大塊的玄鐵,難道正印了書上說的,崖下有寶?

    如此想著也不急上去了,將玄鐵令牌藏在了胸口,在崖下收刮了一下。

    武功秘籍沒有,神兵利器也沒有,但是銀錢玉珮珠寶首飾這些東西卻是不少,多是死人身上的財物。

    杜荷可不是迂腐之人,他一向相信死者已矣,能為活著的人造福是最好不過了,一併收如囊中,賺了一個盆滿缽溢。他並不缺錢,但將之贈送給窮人也好過在崖低爛掉的好!

    背著杜翔爬上了山崖,眾人見人已死,都是長吁短歎,都恨好人不長命,對於杜荷的本事也由衷的讚賞。

    杜荷與那被救孩子的父親在不遠處的山坡上將杜翔埋了。

    父親與孩子連連向杜荷道謝,杜荷不以為意的笑了笑,牽馬走開了。

    出了武關,杜荷在商南的一家客棧中歇腳,躺在床上,手中卻把玩著自己從崖下撿來的玄鐵令牌,令牌顯示的年歲已經很久了,上面精心雕砌著奇怪的圖案,一面是一個婀娜多姿的女子在揮舞雙劍,另一面也是一個婀娜多姿的女子不過不是舞劍而是在舞長凌。在兩幅圖案的下面分別有一句詞。舞劍的哪一面刻著是「劍驚天下貫長虹」,舞長凌的那一面是「舞動四方地無聲」。

    「劍驚天下貫長虹,舞動四方地無聲,好狂妄的一句詩,不知是什麼劍,什麼舞,如此了得,難道能比得上公孫大娘的劍舞?」杜荷腦中浮現出杜甫的那一首《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低吟道:「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只可惜公孫大娘生在唐玄宗時期,不然就可以欣賞一下這傳說中的劍舞了!」

    將這玄鐵令牌放在一旁,漸漸入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