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三部 勇者斗 第十章 割地賠款(上) 文 / 盜帥二代

    第十章割地賠款(上)

    出了國公府,杜荷直奔皇宮而去。

    得報李世民正在皇宮宴請已經到達長安的他國使團,脫不開身,讓他到書房等候。

    杜荷在書房裡閒著無聊,打算找本書來消磨時間,在書架上看到了本《吳子兵法》。

    《吳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乃戰國初期名將吳起所著,是一部與《孫子兵法》齊名的軍事著作。只可惜絕大部分都以失傳,唯有諸多殘篇遺留下來。

    杜如晦的書房中也有《吳子兵法》,只是僅有其中六篇而已,不過僅僅這六篇足以讓杜荷受益匪淺,不知李世民這裡的《吳子兵法》共有幾篇。

    杜荷展開書頁正文,只見標題四周的空白處赫然寫著無數密密麻麻的小字,定神一看,認出這是李世民的手跡,大為好奇,於是仔細閱覽,原來這竟是他為《吳子兵法》寫的註解。

    粗略的一翻,這部《吳子兵法》依然只有六篇,僅僅千餘字,但李世民卻寫了近乎上萬字的註解。

    而且每註解一段,都會引用歷史上的經典戰役,以及用兵實例。上至秦漢時期的巨鹿之戰、彭城之戰、垓下之圍以及隋唐時期的滅劉武周之戰、虎牢之戰等等戰例都一一記錄。

    古人總喜歡把文章寫的玄奧無比,晦澀難懂不說,又沒有標點,而且都是乾枯的大道理。若非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能否讀通都是一個問題。

    但經過李世民這一註解,這部兵書卻立刻變得深入簡出了起來,比原版更加生動,易懂。

    見李世民一時半刻來不了,他索性就地把筆錄對照著原文細讀,每讀一篇,就愈加對李世民感到欽佩,暗歎:李叔叔在文治上的成就幾乎讓自己忘記了他也是一位響噹噹的軍事家,論軍事水準李績大叔也未必比得上。

    尤其是讀到《治兵》這一篇時,更是讓他驚歎出聲來:「李叔叔不愧是千古一帝,在文治、武功上的感想,果然非常人所及。」

    「咳,咳!」在上首突然傳來了一陣乾咳。

    杜荷暗驚,忙抬頭望去,卻見李世民不知何事已經坐在大殿上了。他臉色有些紅紅的,有些害羞,也有些高興,也許是因為喝多了酒,但更大的可能還是自己無意中的那一句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是後世人評價的,在唐朝自然沒有。

    第一次被人如此稱呼,李世民竟有些不好意思了起來。

    杜荷心底暗笑,問道:「李叔叔,什麼時候來的?」

    「剛剛不久,見你看的入神,也沒有打擾!」李世民端正了姿態,問道:「你剛才看的是《吳子》中的治兵篇?」

    杜荷笑著點頭:「吳起用兵重治,一字一句,可謂字字珠璣!李叔叔在註解中將其中的道理,與治理國家練習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李世民道:「吳起本就是卓越的軍事治世齊備的了得人物,兵法中本就暗藏治世道理,只是常人不察覺而已。朕如你這般大時,喜歡霍去病,欣賞他那種掃蕩八方的氣勢,二十歲時,改為韓信,認識到用兵重謀,登基以後,朕更為看重吳起,重治。霍去病之強,領秀一時;韓信之強,縱橫一生;吳起之強,卻能稱雄幾世。」

    杜荷心領神會,這是思想境界的提升,霍去病作風強硬,打的匈奴聞風喪膽,但終究只是一時勝負;韓信重謀,每戰幾乎皆有奇謀,往往以最小的勝利取得最大的戰果,為劉邦打下了一個偌大的基業,而吳起重治,即在治兵也在治國,治兵兵強,治國國盛,只有兵強國盛才能真正的橫行於世,才能打造一個偌大的帝國,稱雄百年。

    「吳起既反對持眾好戰,也反對重修德,而廢弛武備。他認為只有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才能使國家強盛。這一點朕是萬分贊同,所以朕在征討四方之餘,不忘對國家的治理,以免出現如漢武一般的狀況。」李世民笑道:「你既然喜歡,這本書朕便送你吧,若對你有所幫助,也是我大唐之福!」他大方的一揮手,將書送給了杜荷。

    杜荷如獲至寶地收了起來。

    「對了,你小子來找朕不是來看書的吧!是為吐蕃而來?」李世民自顧的揣測道:「朕覺得吐蕃似乎跟你有幾輩子的世仇,處處針對它。」

    杜荷在心底暗道:「不是跟我有幾輩子的是世仇,而是跟大唐有幾輩子的世仇。」若不是因為歷史上的吐蕃是大唐最強大的勁敵,他也不至於如此針對吐蕃了。

    「李叔叔聖明,小子確實為吐蕃而來……聽爹爹說叔叔打算跟吐蕃和談?」

    李世民也沒有隱瞞點頭道:「這不僅僅是朕的意思,還是房相、你父親、魏卿家、侯尚書,李績將軍甚至是衛公李靖老將軍一致的意思。對於這點,你有異議?」

    杜荷有些汗顏,忙道:「李叔叔你別拿這些重量級傢伙來嚇我,小子並不認為和談有錯。絲綢之路給我大唐帶來了無法言語的巨大利益,所以大唐的重心應該放在擴張絲綢之路上,而不是將心神放在小小的吐蕃,這點高明之至。但是叔叔不覺得這樣議和便宜了吐蕃了?」

    「要知道我們大唐可是戰勝國,而他們吐蕃卻是失敗國。失敗國懼怕我大唐,希望跟我大唐和好,這不易於是有求我大唐。我們若不趁機撈些好處,敲敲竹槓哪裡對得起八萬大軍在前線的拚殺?」

    杜荷的一番話,讓李世民的思緒有些短路。

    戰勝國、失敗國、撈好處、敲竹槓!

    整理了好一會兒,他才理清了頭緒,眼中閃過一絲明悟、興奮,忙道:「別愣著,說明白點!」

    「也就是說!這一場戰,因為吐蕃的挑釁,害得我大唐勞師動眾,千里遠征。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誰?是吐蕃,所以所耗的軍費應該有吐蕃來支付,合情合理。還有我軍陣亡了數千之眾,他們都是死在吐蕃人的手中,所以他們家眷的贍養費應該誰出?自然還是吐蕃,另外吐蕃攻破了松州,需要修葺城牆,這費用也是需要吐蕃出吧!再如為了擊敗吐蕃,小子嘔心瀝血,幾天幾夜,滿頭的白髮,讓我幾天功夫愁黑了,收他們千百兩黃金作為腦力費,這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李叔叔……您說我說的可對?」

    李世民聽得有些呆了,忙點了點頭,看了杜荷那一頭烏黑發亮的頭髮,做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有道理,朕也覺得我們沒有義務出這些費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