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五百四十二章 格殺勿論1 文 / 血蝠

    第五百四十二章格殺勿論1

    普斯科夫,坐落於俄羅斯西北部的一座古城,位於列寧格勒西南約250公里處,普斯科夫湖南岸。古城人口大約20萬,是鐵路樞紐:從莫斯科通向裡加的鐵路與從列寧格勒通向基輔的鐵路相交。

    小城的車站因為是鐵路樞紐,所以規模並不小;戰爭時期貨運繁忙,不過今天這裡戒備森嚴,從聲音上而言甚至有些靜悄悄:因為站台上停靠著副統帥的專列。

    全站戒備,佈滿崗哨。

    林俊這會在會議車廂辦公,不過並沒有看什麼文件,而是看著窗外的小城車站有點發呆。

    如果沒有自己的干擾,德軍在1941年7月9日就會佔領這裡,至到1944年7月23日被紅軍解放。

    歷史上當它被紅軍解放時,市內94%的建築被摧毀,在戰鬥和淪陷期間有29萬蘇聯人死亡!——這對於一座人口這會也就20來萬的城市而言,意味著什麼?!

    不過現在德國人被擋在了近300公里外,古城不會再遭受戰火的摧殘。

    發呆不如說是沉思,不僅僅因為德國人。

    這裡距離芬蘭灣直線距離不到200公里,如果硬要說芬蘭灣屬於什麼水系,在林俊看來大概是大西洋。

    林俊腦子裡在想一支要比德軍更加「瘋狂」的軍隊,也是前世自己感情上為之自豪而又矛盾的軍隊:它就曾到達這裡,穿越了大半個歐亞大陸!普斯科夫,甚至更遠!

    那支軍隊在他們的大汗無比豪邁的「打到大地的盡頭!」的命令中一路向西,橫掃一切敢於阻擋自己步伐的敵人!

    不錯,他們就是13世紀橫掃歐洲地蒙古軍隊!

    林俊並不想去驗證那句「打到大地的盡頭!」到底是不是蒙古大汗喊出來的,自己喜歡那句豪言壯語就足夠了——何等的豪邁、何等的一往無前!

    芬蘭灣距離這裡這麼近,蒙古大軍看到大地的盡頭了嗎?那段遠去的歷史自己並不熟悉。這一切就算是這一路上看著那原始風貌的鐵路沿線地感慨吧——從13世紀到現在很多地方都沒有什麼改變。

    這座城市和它附近的鄉村有很多著名的歷史遺跡,普希金莊園就距離這裡不遠,不過林俊沒時間去參觀。

    「等戰爭結束,就該抽出點時間好好看看蘇聯。」

    突發感慨:自己這些年是怎麼過的?都在趕路了,享受平靜的時候並不多。

    不過林俊並沒有沉思多久,因為列車微微震動了一下,把他從沉思中拉了回來。一會後,蘭德斯科奇向自己報告:「元帥。前邊的防空車廂和增加的火車頭已經掛上去了,5分鐘後出發。」

    站起身,邊上的阿里克謝-耶費莫維奇-沃斯托夫中尉拿起掛載衣架上地大衣幫林俊披上,他看出首長大概是要出車廂。

    果然,「到前邊透透氣。」

    伊凡-伊萬諾維奇-亞歷山德羅夫高級准尉同蘭德斯科奇一同跟著林俊,往車前部走。

    在普斯科夫,專列要加一個火車頭和三節防空車廂。因為從到裡加一路,有可能會出現德軍的轟炸機:雖然可能性不大。但還是要做好準備。

    前頭加了兩節,後邊一節,都是裝備兩門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的專用防空車。

    穿過兩節車廂,打開車廂門,一股冷氣撲面而來。車裡的溫暖和外邊零下十來度的低溫形成了鮮明對比:眼前是一節防空車廂,再前邊是兩個火車頭,估計另一節防空車廂在最前面。

    看到林俊,所有高射炮手立刻敬禮。林俊回禮,人還向兩側轉了轉,因為兩側地展台上各有一排紅軍戰士在站崗。

    就這一個動作,讓寒風中的指戰員們心裡暖暖的。

    「辛苦了。」

    「為蘇聯服務!」一名中尉向前一步:「裝甲列車第19高射炮分隊向您報告。分隊長帕維爾-伊萬諾夫斯基-佩尼科夫。」

    中尉站得筆挺,林俊示意他稍息。

    林俊發現並沒有高射炮手專門休息的地方,就防空車廂前部似乎可以用帆布擋擋風,就說:「可以讓休班地同志到車廂裡休息。」

    「是,元帥。保衛列車安全是我們的職責。」

    顯然中尉並不領情。林俊也不想來個什麼命令:戰士們有自己的使命在,自己在這裡只會給他們添加麻煩。

    列車將要先進入愛沙尼亞東南部,然後才進入拉脫維亞,最後抵達目的地裡加,還要半天。

    就讓高射炮兵同志們堅持堅持。

    當夜林俊得知新加坡淪陷了,搖搖頭:對於那個英國盟友林俊真是沒話說——紳士在戰場上實在靠不住!

    「不知道列昂諾夫他們出發了沒有?」

    幾個了一句:自己從莫斯科出來時青年代表團還在耶路撒冷,而這次他們要靠英國人渡過危機四伏的地中海。

    現在林俊是突然聯想:「在太平洋。這會英國皇家海軍是淒風冷雨。在地中海可別出什麼問題,那可是一隊蘇聯年輕人中的佼佼者。

    「元帥。要我去發個電報詢問外交人民委員會嗎?」古謝夫問。

    「算了。」林俊手指敲了敲大理石桌子,隔著金絲絨檯布發出輕而悶的聲響,「吉人自有天相。」

    明顯是一句漢語,隨員們都沒聽懂。

    「都去休息吧。」

    同古謝夫幾個副統帥隨員正享受溫暖而豪華的列車包廂待遇不同,列昂諾夫正躺在狹小地金屬倉房裡睡不著。

    就在自己頭頂上,瓦西裡在轉轉反側——這還是軍官艙,不過躺著就別想抬頭:上頭還有兩層,躺著希多連科和巴甫洛夫!

    四層舖位,感覺上面舖位的板子就貼著自己的鼻子。抬個頭都會撞腦袋!——下午代表團進入雅法港後,看到了他們將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兩艘英國驅逐艦!

    「雅法,這座城市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解釋:猶太傳統認為,在毀滅萬物地大洪水消退後,倖免於難的挪亞的兒子雅弗建立了這一城市,人們因故以他地名字將該城命名為『雅弗『,後來讀音慢慢演變成雅法。

    還有人認為,「雅法」是希伯來語「美麗」一詞地諧音。因為這裡風景絕佳,秀麗如畫。不過也有人認為,『雅法『的意思是「閃著白色光輝之地」,指距離城市不遠處白堊紀地斷崖上閃耀的光輝。

    公元前5000年這裡就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成為地中海岸地著名港口。雅法第一次有文字記載是在公元前15世紀古埃及法老吐特摩西斯三世統治時期,在後來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中均多次被提及。」

    這是個很奇怪的城市,因為就在它邊上還有一個城市:特拉維夫。

    那是因為在幾十年前由於人口不斷增多,雅法城裡變得越來越擁擠。髒亂不堪。

    到了1909年,來自俄國的一群猶太移民決定離開城區嘈雜和骯髒的環境,在市郊建立一個叫艾布扎特-巴伊特的定居點。1

    910年,那個定居點改名為特拉維夫,發展的非常快。現在早就喧賓奪主,地位和影響超過了雅法老城。

    但因為海港還是在雅法,所以列昂諾夫他們又看到了一座落後而雜亂的古城。

    不過很快就是巴勒斯坦地歷史再悠久也不關年輕人們什麼事了,因為他們的注意力都被驅逐艦那快令人抓狂的居住環境嚇了一跳!

    在登艦短暫的興奮和好奇之後。年輕人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與狹小地艙房與濃重的機油味做殊死鬥爭上!

    「少校先生,我們在埃及倒是有一艘老式驅逐艦改裝的護航艦,居住條件比我們的f級要好地多,不過最大航速只能跑25節。為了你們的安全,艦隊司令部決定由我們來執行這一任務。」

    一副英國紳士風度的h79「火龍」號艦長托尼-麥克納爾蒂少校對於搭乘自己戰艦同級別的蘇聯少校非常客氣,語氣中絲毫沒有一點讓自己這艘為之自豪的戰艦來接這種「海上快車」的任務而有什麼怨言。

    其實不僅僅是麥克納爾蒂少校,就是艦上全體軍官水兵,加上停在後部泊位的h68「預見」號上的所有英**人一樣。對於執行這次任務是非常高興地:從40年起,他們都已經有一年半沒回本土了。

    而對於麥克納爾蒂而言,這次使命更加令他內心裡高興:不知道上頭是怎麼安排的,這次航行的終點是威爾士的米爾福德港,他的故鄉。

    想到自己離開時自己懷孕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在接到命令後他都高興地幾乎失眠,只不過在部下面前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所有人精神都好了一大截,顯然同艦長心裡想的一樣。

    就是人物再急。同妻子和三個孩子見一面的機會總是有地。

    麥克納爾蒂只見過寄來地小女兒照片。這次見到應該都會叫爸爸了,而兩個兒子也一定都長高了一截!

    這下。今天這群乘客在麥克納爾蒂和他的部下眼裡也就順眼多了——不管皇家海軍有什麼傳統,能在離開本土一年半後回去一趟總是令人興奮而高興地。

    這下兩艘驅逐艦的水兵們也沒了一貫對蘇維埃俄國的傳統敵視,加上艦隊司令部的命令,連騰出來的艙室都打掃的乾乾淨淨——當然,這個「乾乾淨淨」是對水兵們而言,對習慣了大衛王飯店豪華房間的蘇聯代表團成員們而言,這顯然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驅逐艦就這麼大個地方,為了給盟友騰出地方。英國人自己住的更擠!不過同能會本土一趟相比,這點小困難在習慣了擁擠的水兵們面前不算什麼。

    為了安全,地中海艦隊放棄了那艘護航艦:由老式驅逐艦改裝地護航艦也算是個特殊產物,因為英國是一個島國,海上航運可以講是它的生命線。

    英國人接受一戰的慘痛教訓,在1939年9月二戰剛爆發後,皇家海軍的護航體系就開始運轉,出航的商船均組成由軍艦護航的船團。

    而此時對於護航軍艦嚴重短缺的英國海軍。一些過時的一戰建造地艦隊驅逐艦就成了寶貴疙瘩:進行改裝。

    不過這改裝不是往老艦上加武器裝備、增加其火力,而常常是類似於改頭換面的改裝:針對老式艦隊驅逐艦的續航力不足、難以完成在浩淼的大西洋上為船團全程護航的任務。從1941年初開始,英國海軍把它們中的一部分改造為遠程護航艦。

    主要改造工程一般是拆去前面一台鍋爐,這個空間下部增加一個燃油艙,上部用作居住艙,以解決艦員增加後對空間的需求。

    但是雖然航程增加了些,但減少了動力的遠程護航艦航速一般都降到25節。

    現在接到護送蘇聯青年代表團地燙手山芋後,地中海艦隊不得不力求保證這批蘇聯盟友的安全。雖然他們的外交人民委員是從非洲去兜圈子不坐軍艦。

    手頭上選擇不多,但還得抽點力量。

    其實這會地中海艦隊情況也不是非常好:在1940年法國投降以後,英國地中海艦隊就必須獨自面對軸心國的全部壓力。

    因為地中海周圍是個陸環海的形勢,而意大利擁有本土基地在地中海中心地優勢,加上德軍則擁有優勢的空中力量和潛艇部隊。在地中海英國人日子並不風和日麗。

    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有兩支艦隊,一支是駐直布羅佗的k艦隊,一支是駐埃及的地中海艦隊。而地中海艦隊孤懸海外,補給主要靠從英國繞過南非運過來。又要負責整個東地中海地區,包括希臘,北非,馬耳他,甚至中東。

    艦隊裡除了巡洋艦、驅逐艦艦隊以外,主力只有「伊利莎白號」、「厭戰號」、「巴勒姆號」幾艘戰列艦和「光輝號」、「無畏號」航空母艦,無論地理上和海空兵力上都處於絕對劣勢。

    現在從有限地兵力抽調出兩艘艦隊驅逐艦專門執行這一使命,地中海艦隊也算是花了血本的。

    雖然比不上「部族」級艦隊驅逐艦。但這兩艘f級驅逐艦也算地中海艦隊驅逐艦中的主力,就是居住條件差點。

    對於自己指揮的戰艦,麥克納蒂爾非常自信:戰艦性能出色、保養狀態非常好,最重要的是全艦上下鬥志高昂。

    什麼也擋不住水兵回家的路!

    到現在為止,大概有超過35艘德國潛艇成功穿過英國皇家海軍嚴密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保持作戰巡航的一直在20艘以上。

    加上德國飛機和意大利海空軍,向成功橫渡整個狹長地地中海,對於一般運輸艦是極度危險的事。不過對於麥克納爾蒂指揮的「火龍」號和姐妹艦「預見」號並不困難。因為它們是驅逐艦!

    它們的續航力超過6000海里。而在需要時標準排水量1350噸、全長100.28米、寬10.13米、吃水2.59米的戰艦能跑出35.5節的最大航速。加上相對強大的魚類和對海、對空、對潛武備,它足可以做到「打得動打、打不過撤」。

    特別是對於德國和意大利潛艇來說。英國的艦隊驅逐艦是個最麻煩地對手——只要碰上敵人地潛艇,驅逐艦必定是「格殺勿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