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不可說 文 / 血蝠

    第四百七十五章不可說

    所有人,包括朱可夫和崔可夫都是以「相對保守」的狂熱眼神看著林俊,然後一口喝乾了杯中的紅酒。放下酒杯的眾人都沒想發表什麼言論的意思,雖然各人肚子裡都有一個差不多的問題想問自己的副統帥——但他們得忍著,不可問!

    「不可說。」所有人等來的是林俊如此一句。不過下面林俊的話更有意思,「不可說,我的意思中的一部分是要讓美國的領導層先徹底公開這件事後再說。」

    「我不是上帝,不可能什麼事都提前預見到,還搞得分秒不差。因為我們的情報機構早就知道日本將要攻擊美國,連日本艦隊何時出發的都知道。還是不可說,這裡的原因你們都清楚,一切要永遠爛在肚子裡,今天出了這個房間還是不可說!」

    林俊說了兩段,端起面前的小湯盅喝了一小口:長時間不喝酒,剛才的葡萄酒的餘味讓他有點不怎麼舒服。「我想除了我們和日本人自己之外,這個地球上應該還有人知道日本人會空襲夏威夷,不過和我們一樣不可說,也許包括美國人自己。」

    「今天在夏威夷是星期天,按照美國人的習慣,他們的士兵今天應該是個非常悠閒的日子。從航程估算,今天日本艦隊也應該差不多抵達攻擊陣位,如果我是日軍指揮官,發動攻擊就會選個美**隊思想警備鬆懈的星期天。不大可能早一周,讓龐大的艦隊在大海上再等待七天也不現實。作為飛行員,我清楚大清早的發動空中攻擊是最佳時間,加上日本艦隊和美國基地之間必須保持的安全距離、日軍作戰飛機的續航能力和天微明才能從航母上起飛等因素,最後加上時差,請你們吃這頓飯我大概有9層的把握。」

    說著林俊兩手一攤:「好了,我說完了。」

    精闢地分析。能讓所有人信服——歷史已經改變,林俊也不可能按照「時間表」去預見將要發生的一切:情報加上分析給他能做出這樣的「預見」提供了極大支持。

    日本人還真是遵紀守時的民族,和林俊估計的一樣,基本分秒不差。

    有強有力的情報支持,但這樣精確的估計出攻擊時間,這還是值得受到面前的所有人稱道地,這從朱可夫和崔可夫這兩名軍事指揮員的眼神中能夠看出來。

    「不可說」,或者另一些人是「不想說」——據說在美國東部時間12月6日。從馬來亞哥達巴魯機場起飛的澳大利亞空軍的1架偵察機發現了正向馬來亞航行的日軍登陸艦隊。偵察機立即報告上級,並要求加派其他飛機來接替跟蹤。但是,盟軍駐遠東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布魯克卻命令取消跟蹤監視。

    駐澳大利亞的美軍代表史密斯上校得知這一消息,立即要求通報美國,但澳大利亞戰時內閣拖延十二小時後才批准史密斯的要求。這份報告實際上直到十七小時後才經夏威夷轉到華盛頓,早已失去了價值。

    布魯克和澳大利亞戰時內閣的這些令人疑惑地舉動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處於艱難困苦中的英國,為了使美國早日參戰,即使是以馬來亞遭偷襲為代價也是值得的——這會美國人估計還沒接到澳大利亞人的通知呢!

    不可說——為了英聯邦地利益。「不可說」。

    蘇聯呢?更加「不可說」,外加「不想說」!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美國的不安,加上在中國的利益嚴重受損,美國很難容忍有一個日益強大地國家在亞太地區威脅它的利益。凍結了對日本的經濟貿易,這是逼著日本對美開戰。」

    說話的是朱可夫。邊上的崔可夫也是微微點頭:「美國在中國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日本早已連美國在中國維護本身利益的軍艦都敢炸。美國的前期舉動是趕鴨子上架,逼著日本同它開戰。日本不是美國地對手,最快三年。最晚五年美國就能單靠自己的力量打垮日本。」

    朱可夫比較瞭解中國,而崔可夫更是中國問題專家,捎帶著也得瞭解日本:三到五年,顯然各方面都因素都考慮進去了,或許還包括進入日本本島作戰的時間。

    崔可夫不知道原子彈,也對日本天皇那個膽小、卑鄙的雜碎的瞭解程度似乎差了那麼一點點——日本普通士兵和軍官不知道什麼是戰敗投降,但那個雜碎能!

    「無論如何,這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突發情況。只是在同英美和日本的態度上需要合適的處理。不過這不用我們操心,莫洛托夫同志那邊能圓滿地處理好這一問題。」

    蘇聯還要等上幾年才能對日本開戰,現在唯一地重任就是打垮西邊的納粹!和蘇聯相比,希特勒要面臨大麻煩了,今天在得知日本對美開戰後,希特勒一定會大發雷霆!

    英國對珍珠港遭受襲擊地態度一定是歡欣鼓舞,歷史上溫斯頓-丘吉爾在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好了,我們總算贏了」。

    英國首相對這個消息該高興得老淚往下淌——事情應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這個鐵桿的反『共產』主義西方政客並不瞭解日本人思維。他不會想到日本人會幫他的大忙:曾幾何時,為了把美國拖進戰爭。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搞到一個《租借法》,而日本人的行動卻會使美國人不得不痛下決心投入一場全球戰爭。

    不過丘吉爾還得等上幾小時才能知道那個好消息——明天,英國政府才會向日本宣戰。

    而希特勒一定會惱火無比——日本人的行動德國事前並不知情,他會對日本人的舉動暴跳如雷!希特勒始終沒忘記當年美國的干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局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他認為德國征服歐洲,摧毀蘇聯、最後制服英國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有一個條件:美國不介入。

    一直以來希特勒盡量不給美國以參戰地借口,在1939年9月就向德國海軍將領下達過嚴格的命令:「任何德國潛艇不准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

    但珍珠港的爆炸讓美國人終於找到了參戰的借口,一個美國人想不使用都不行的參戰理由(看來這也是被逼的)。希特勒的世界性戰略可能要功虧一簣!

    戰爭名符其實地就要打成了一場世界大戰,在這個全球戰爭真正爆發的第一個夜晚,丘吉爾應該能心滿意足地睡個好覺了。而法國地夏爾-戴高樂則當即該認為「應作好解放法國的準備……」

    現在,蘇聯高層甚至比華盛頓的羅斯福更早得知珍珠港受到空襲,因為那份:「珍珠港受空襲,這不是演習!」的可悲電報是明碼,而且發射功率足夠大。

    蘇聯位於遠東的幾個監聽站根據紅軍總參情報局的指示,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著對美日方面的監聽。第一時間就將那份電文報告莫斯科紅軍總參謀部。

    不僅僅是美國人歇斯底里地吼叫,連淵田美津雄座機在7點53分發出的「虎、虎、虎」信號都被接收到,但當時監聽員並不知道自己聽到的是一段會「流傳後世「的電文。不過蘇聯監聽員在5分鐘後聽到美國人那份匪夷所思的電文後,珍珠港發生地每一件事似乎都在他們眼前進行一樣。

    日本的奇襲機群會用電台拍發襲擊戰果,訊號會被早有準備的蘇聯監聽站截獲,雖然距離是那樣遙遠,但在監聽員看來似乎就像是在家門口的一場戰鬥。

    檀香山發出地明碼電文也不少,顯然珍珠港這會是一片混亂。似乎所有人都在用明碼:美國人已經慌了手腳。

    這會第一攻擊波應該已經差不多結束,但林俊的晚餐還要繼續——他在等第二攻擊波。他還把一張早就從總參拿來的夏威夷群島和珍珠港的旅遊地圖,讓古謝夫從自己的抽屜裡拿出來掛在邊上的黑板上,晚餐成了非正式的「觀戰討論大會」。

    晚餐氣氛從高深莫測變成了輕鬆、愉悅。

    淵田美津雄座機這會正在珍珠港上空統計他和部下的第一輪戰果,很快莫斯科就會和南雲地攻擊艦隊、山本五十六的支援艦隊同時得知美國人到底損失了多少。

    林俊也在等。莫斯科會把消息第一時間通知自己,不過顯然這要比那句「不是演習」稍微慢點——電文要稍微長些。

    等待,不過房間裡所有人都是以一種輕鬆的心態在等待,美國人到底損失了多少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已經動手了。晚餐吃完,兩個參謀動手,給所有人拿來了咖啡和茶。

    外邊的同志們並不知道副統帥的辦公室裡這頓晚餐為什麼會吃這麼長時間,這樣的情況以前沒有出現過:大概是在商討作戰部署——至少方面軍和城防司令部的參謀長們是這麼想地。

    在遙遠地珍珠港上空,8點50分,日軍第二波攻擊指揮官下攻擊令,8點54分第二波攻擊開始,54架轟炸機和78架俯衝轟炸機進行攻擊。36架戰鬥機保護制空權。

    9點整,在珍珠港的一艘荷蘭遠洋輪成了第一個參加太平洋戰爭地美軍同盟者,而在這時,林俊辦公室的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日本人第一波攻擊的攻擊效果出來了。

    「元帥,看來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將無法同日本海軍有效地爭奪對太平洋的控制權。」

    崔可夫在聽完電文內容後說。

    「日本人這會的第二攻擊波也快到了。」林俊輕鬆地說道:這點所有人都明白,因為蘇聯這會也有航母,艦隊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艦載機都升空。「美國人會很快重新積蓄力量。它巨大的戰爭潛力會讓它用不了多久就重新佔據戰爭的主導權。不過接下來幾個月,美國人還是老老實實的等著挨揍吧。」

    「我認為日本並不會對夏威夷進行登陸作戰。那不符合它被逼開戰的最終利益。」

    林俊對朱可夫點點頭:「轟炸珍珠港不過是牽制手段。這回派出去的日本艦隊在太平洋上應該還有另外一支,現在它們應該已經在南洋了。」

    林俊說的東西如果換成一般地歐洲軍官,有可能一下子難以理解,因為歐洲軍官一般只會盯著歐洲,熟悉亞太環境的人不多。但房間裡的同志們都能理解——南洋,日本戰爭機器的生命線,攻擊珍珠港不過是讓美國失去同自己爭奪海上利益的發言權,在美國人緩過氣來前佔領日本所需要的區域和急需的戰略資源。

    繼續等待。辦公室裡的氣氛有點像林俊前世在電視機前看「911」地直播一樣,捎帶點看熱鬧的態度,然後同戰友一道閒聊、猜測美國人下一步的動作會如何。

    林俊有點不明白,也是將來會讓世界上很多人搞不清楚的事:也許今後林俊要是有機會可以問問美國的領導人:到底是「陰謀」呢還是美軍的備戰意識處在街角醉漢的水平上?

    襲擊前美軍向珍珠港突然調派大量的醫藥物資和醫護人員,並在襲擊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地休假,進行戰備值班——不過這戰備值班也值得夠盡力的!

    一些不合常理的軍事調動,在襲擊前美軍將一些戰鬥機分散到偏遠的小機場(這有理,但似乎做的還不夠),重要地是留在主機場的飛機則空著機庫不用。整整齊齊擺在跑道上,達到「一個瞎眼猴子,隨隨便便扔個手榴彈都能把飛機全炸了!」的密度,命令的原因是集中起來容易防止有人破壞。

    在襲擊結束後,美軍以驚人地速度將擊沉的軍艦打撈出水。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修理好,並且進行了改裝,使這些軍艦的戰鬥力上升到新的水平——美軍造船實力雄厚,但軍艦的改裝是非常複雜的。要將新裝備對軍艦的影響都要考慮進去,當這麼多地軍艦需要改裝,僅圖紙就要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更不用說各種設備、材料的採購與生產,準備工序複雜。

    但當這些軍艦開始改造時,工人們發現什麼都是現成的:包括圖紙、武器、雷達都是現成的,好像在等待這一天。

    很多的不正常之處,讓林俊真想問問羅斯福:珍珠港事件是不是美國的陰謀?「總統先生的苦肉計?」

    以林俊現在地地位。給羅斯福拍個電報問問,美國總統一定會回復,不過他也會成個大笑柄——想想而已地樂趣。

    美國的工事工業,應該能夠讓那些「似乎不可能」地修復速度成為現實。

    羅斯福應該還沒那樣的「狠心」,在林俊看來,其實日本成功襲擊珍珠港是很多原因造成的,而美國人犯下的錯誤佔據了很大原因,就像現在他和朱可夫他們說的一樣:「有些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思考。美國人這會的軍事思想落後。墨守成規。沒有看到武器裝備的發展給海戰方式帶來的巨變,仍認為海戰的決定力量是戰列艦。還認為海戰的主要手段是戰列艦之間的海上決戰。」

    「大概在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戰列艦決戰給了他們信心,我們似乎還間接的幫了日本人一把。不過按照美國人的特點,他們很快就會在戰爭中學會如何打這場仗。」

    朱可夫插了一句:今年發生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戰列艦編隊之間的鐵血大戰,又給了「戰列艦決戰派」一個看似強有力的事實支持。

    「珍珠港距離日本有3500海里,美國人認為太平洋艦隊駐地在日軍艦隊的有效攻擊範圍之外,這應該是以日本戰列艦為核心的艦隊作戰半徑來測算的,對日軍的作戰方向和目標產生錯誤判斷。不過,美國人大概想不到日本的胃口比它想像中的還要大,珍珠港它要炸,南洋的資源也同時要。」

    「盲目自大,輕視敵手,自恃海軍實力雄厚,輕視日軍的戰鬥力,認為日本不敢發動戰爭。不瞭解日本人的民族特點,美國已經安逸太久了。」崔可夫說。

    「現在美日之間的矛盾早已經處在極度緊張的時候,但從情況看珍珠港的防禦非常鬆懈,不可思議。」

    其實不僅僅是單單鬆懈就能全面形容駐珍珠港美軍幾個小時前的情形:原定的飛機巡邏措施從未付諸實施。星期日,停泊在港內的軍艦上照例有官兵上岸休假,情報中心停止工作,甚至檀香山和夏威夷軍區司令部所在地謝夫特堡之間的電報通訊機構也停止辦公!這以致於在遭到日軍襲擊時,通信中斷,指揮癱瘓。

    此外,港內停泊的軍艦密集排列,有的甚至是並列停靠,一旦遭襲根本無法機動!還會遭受到旁邊軍艦爆炸、大火的波及。

    珍珠港還無視美國海軍在1940年英軍空襲意大利塔蘭托軍港後,要求各海軍基地加強防魚雷措施的命令,他們認為在珍珠港無法使用空投魚雷,而防魚雷網反會影響軍艦出入,所以未加落實。

    事實上正是日軍的淺水魚雷給了美**艦最大的打擊!

    晚上10點半,林俊得到了莫斯科的初步統計,看來太平洋艦隊應該有段時間將無所作為了。

    「不可思議,美**隊的軍事戒備能在這樣緊張的局面下還如此糟糕!幾百架艦載機就能把它大半個艦隊炸個稀巴爛,如果是在陸地上,對手是這樣懶散、沒有準備的軍隊,這勝利也來的太容易了些。」

    古謝夫是林俊的參謀,一般不會在林俊和其他將軍說話時插話,但今晚發生的一切真有點「聽故事」的味道——簡直難以置信!既然一起吃飯,就有發言的資格,這是林俊的一貫做法。

    如果在六個月前,蘇聯也是珍珠港美軍的那種懶散作風和鬆懈準備,除了林俊以外,所有人都不敢想像戰場情況會如何!

    美國人舒服太久了,已經有太多年沒有戰火燒到美國本土,富裕的生活讓他們似乎忘記了戰爭的殘酷,一戰老兵們的記憶也似乎被忘記了——對於美國艦隊,它們似乎還沉浸在海軍假日時期的溫暖陽光裡。

    不過美國、美國人民和美國大兵還不用歇斯底里(這樣的反映似乎常常出現),美國大城市也不用發生混亂(事實是:美國各大城市在聽說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後,一時間陷入短期的混亂局面——抗個颶風都要荷槍實彈鎮壓民眾暴亂,美國人的「自由天性」。),它面對的情況還沒那麼糟糕。

    因為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對日本來說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理想的預計,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

    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日本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不過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日本人不可能能贏得一場對美國的戰爭,因為美國的戰爭潛力不是日本能比的。

    珍珠港事件把一個本來意見不齊(不然也不會有什麼混亂,要美國人統一意見還真有點難)的國家動員起來了,它將美國團結起來——不管今天日本飛機只是擊中了珍珠港港口的修理蓬還是炸沉了美國戰列艦,對珍珠港的襲擊本身就已經決定了日本戰敗的命運。

    「朱可夫、崔可夫,過幾天我就會返回莫斯科,這裡就交給你們了。」

    林俊結束了今天馬拉松式的晚餐,是返回莫斯科的時候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