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四百三十二章 基地與明斯克的炮火 文 / 血蝠

    第四百三十二章基地與明斯克的炮火

    11月10日上午8時30分,在軍樂隊的樂曲聲和基地人員的歡呼聲中,c-1號潛艇通過水道緩緩駛入紅海軍波羅的海艦隊潛艇一支隊碼頭(二支隊基地在列寧格勒。)。

    今天潛艇還不用進入前方鋼筋水泥頂蓋的超級堅固艇庫,先在碼頭上靠岸。

    潛艇甲板上水兵排成一列,馬裡涅斯科在艦橋上接受著基地同志們的祝賀——基地已經通過電報瞭解c-1號這次短暫的出航獲得的勝利。

    馬裡涅斯科看到支隊長瑪霍米特-蓋德采夫海軍上校就在碼頭上,邊上有幾名身穿內務部制服的軍官在,看來內務部的人已經做好了接收俘虜的準備。一輛救護車也停在邊上,幾名醫務人員拿著艦艇用擔架等在邊上。

    今天一早,當馬裡涅斯科將德**服交還給兩名俘虜時,魏克斯男爵用一個德**禮表示感謝——就是做俘虜,德國中尉也希望自己能穿著自己的軍裝,保持一名德**官的尊嚴。

    速度已經降至最低,看著距離差不多了,馬裡涅斯科下令:「雙車停機!」

    前後甲板撇纜手準確的將纜繩撇到岸上,上面等待的同志立刻將纜繩拉起,緊緊地拴在系樁上。基地水兵將舷梯掛上潛艇前甲板,這時馬裡涅斯科才登下艦橋,按照軍銜和資歷的高低,先期登岸的艇員魚貫通過舷梯。

    剛踏上碼頭,馬裡涅斯科向左一轉,向艇尾立桿上的軍旗敬禮,然後才轉身向支隊長敬禮:「您好,支隊長同志。c-1號潛艇勝利歸來,艇長馬裡涅斯科。」

    同邊上的軍官稍微左右一轉致意——馬裡涅斯科是艇長,這裡除了支隊長外。沒有人的軍銜比他高,這樣在禮節上已經可以了:潛艇艇長的地位在基地裡是非常高的,有時候這些水下地勇士們脾氣會有些怪,很難打交道,這在紅海軍裡見怪不怪,馬裡涅斯科還算好的。

    「你好,馬裡涅斯科同志,祝賀你和你的艇員勝利返航。」

    蓋得采夫回禮後為馬裡涅斯科介紹了身邊內務部的幾位生面孔。馬裡涅斯科也向大家禮節性的介紹了自己的幾位軍官和高級准尉。

    「馬裡涅斯科,昨天看到你們發回來的第一封電報,同志們都有些難以置信!所有人都還在為你們擔心,接到第二份電報才算放心。」

    「昨天夠玄的,運氣差點就光榮了。」馬裡涅斯科沒吹什麼牛——擊沉兩艘反潛艦和一艘貨船,潛艇是如何英勇地作戰無需多說,同志們都能夠想像到。

    將初步的審訊報告交給內務部帶隊來的一名叫瓦夏津的上尉,上尉表示感謝。雙方都有保密條例在。一邊沒打開看,一邊也沒說審訊內容。

    這時邊上的人注意力都忽然被吸引到潛艇上,馬裡涅斯科一轉身說:「下來了。」

    水手長和幾名水兵押著兩名俘虜走下舷梯,德國人並沒有戴手銬——走出潛艇前,塔蘭已經將他們的手銬卸了。這是紅海軍基地。再戴著手銬就顯得小家子氣了。

    自有內務部的人上前接收,這會馬裡涅斯科才對瓦夏津說:「那個中尉軍官是個副艦長,有貴族頭銜,男爵。」

    瓦夏津顯然很感興趣。眼睛都似乎亮了一節:「頑固嗎?」

    「還算配合,沒有使用武力,下面就看你們的了,應該還有些價值。」

    瓦夏津微微點頭,再向艇長敬禮後就去接收,將兩名俘虜分別押上兩輛車,送往自己地地頭。

    送走了內務部的人,蓋得采夫和馬裡涅斯科走了幾部到舷梯邊:救護人員已經帶著兩幅擔架上艇。傷員就快送下來了。

    潛艇沒有水平的出口,傷員運送需要通過垂直的艙口出艇,如果是重傷員,為了保險需要固定在軍用擔架上運送。艇內,加列爾和米亞謝夫已經被牢牢固定束縛在艦用擔架上抬到指揮艙。醫護人員將擔架慢慢豎起來,艇內艇外上下配合,將擔架拉出潛艇,然後再抬上岸。

    支隊長在碼頭上慰問了一下傷員。要同志們安心養傷。不要有後顧之憂。

    「支隊長,艇長。我先送加列爾和米亞謝夫去醫院。」卡利諾夫斯基準尉要一同上救護車。

    「去吧。」

    手術是卡利諾夫斯基做的,如果能和醫院地醫生介紹一下原始傷情和手術過程,對於下一步的治療有好處。

    歡迎儀式告一段落,艇員們今天還要向基地的維修人員介紹一下潛艇的負傷情況,大部分人明天就能開始休假,直到潛艇修理完畢再次準備出航。

    馬裡涅斯科拿著自己地軍用公文包要和蓋得采夫一同去指揮部,詳細匯報作戰過程。

    「特裡布茨司令員這會在指揮部等你,前晚到的,原本昨天下午就要回列寧格勒,知道你們的消息後還在等你。」

    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員為了一艘潛艇而在塔林基地多呆一天,這對c-1號的戰果是很大的肯定。自從開戰以來,波羅的海艦隊取得的戰果並不多,所屬地潛艇部隊戰果也是一般般,還比不上北方艦隊。c-1號這次出航獲得的戰果能激勵軍心,更不用說其中還報銷了兩艘反潛艦,用的還是甲板炮!

    噸位不是很大,但過程絕對振奮人心。

    「根據那個德國中尉的交代,貨船上裝運的應該是有色金屬礦石,而德國人在芬蘭的奧盧港還有船。」

    「我們已經電令c7和c11號前往南克瓦爾肯海峽南部巡航,攔阻德國與芬蘭之間的貿易航道,你們的下一個任務有可能就是接替c-11號。」

    「要換幾個閥門和高壓氣瓶,電池組也要修理,最好盡快出航。如果有電動魚雷就給我們幾枚,這次如果有電動魚雷,一開始也不會這麼被動。」馬裡涅斯科想著早點回到海上去。

    「基地會最快速度搶修地。你地人這次可能只能休息幾天。過幾天可能會有一批運來,來得及就給你們幾枚。」

    基地也有困難,空中有德國人的轟炸,海上又施展不開,路上運輸也不是非常順暢,因為鐵路部門已經是在滿負荷運轉。戰爭導致什麼東西都緊缺,蓋得采夫這個支隊長已經算是盡了最大努力保證部隊地正常運轉。

    目前為潛艇提供的柴油和潤滑油都相對緊張,因為陸地戰場正在激烈交戰。所有的軍用物資都是供不應求。魚雷的生產原本就比較麻煩,不像炮彈那樣快和簡單:基地原來就備有不少熱動力魚雷,但電動魚雷是新產品,原來就準備的不多,魚雷生產部門的產量原本就少,原有的那些早就分給各艇了,還只能保證每艘艇裝備兩枚。

    電動魚雷的優點誰都知道,雖然航速比不上熱動力魚雷。但航跡幾乎看不見,噪音也小,發動攻擊時不易被發現,每位艇長都希望能配備幾枚以供不時之需。但目前僧多粥少,沒辦法。

    晚上使用什麼魚雷無所謂。被發現地可能性比白天要小得多,但白天狀態下最好用電動魚雷對付對手的軍艦——如果是商船,用什麼魚雷都無所謂,抵近了發射跑不了。用艦炮也成;如果是軍艦,用航速快不易規避的熱動力魚雷好是好,一旦被發現就麻煩大了,還不如速度慢些的電動魚雷。

    這次c-1號需要修理電池組和高壓氣瓶,再補充六發魚雷,整個過程估計兩三天就能完成,最多一周後就能再次出航——潛艇出擊的週期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於潛艇本身,不然一艘巡航近兩個月的潛艇(不奇怪。這樣的海上時間二戰時這很常見,不然也不會出現「萬國旗」的現象,潛艇在海上地時間常常遠遠超出設計自持力。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什麼都按著自持力來計算,二戰潛艇艇員們回港時也不會十有**神情憔悴、鬍子拉碴、骯髒不堪,還常常要同虱子和寄生蟲做鬥爭。),也不用休整了一兩個月:到港補充給養和保養最多一周就能完成,餘下的時間是用來恢復艇員體力和精神的。

    因為潛艇的特殊性。潛艇到港後和其它艦船不同。艇員們都是住在岸上基地地專門宿舍的,條件比任何軍艦上的艙室都好。而不需要像其他大中型軍艦艦員那樣住在船上。潛艇修理方面大部分也是基地人員的事,只需要部分潛艇輪班人員配合一下:這有點像空軍部隊——飛行員一下飛機就不管了,最多和地勤交代介紹一下情況,維修保養都是地勤部門地事。當然和空軍也有不同的地方,潛艇的給養還是需要艇員搬運的,基地部門只管拉到碼頭交接,裝艇安放要艇員自己來——魚雷例外。

    這「萬國旗」也是要有一定水準才能掛起來,每艘艇艇員各自的習慣不同,一般不會讓基地人員來擺放——說實話他們也放不了,如果讓一般水兵隨意亂堆,到時候艇內保證連走路的地方都騰不出來,那樣上艇後艇員們幹的會更多。

    這次出航時間才幾天,艇員的體力和精神還非常不錯,還用不著給艇員太多地休整時間,一周後出航沒問題。當然,兩名傷員的空額需要有人頂上,基地有預備艇員可供馬裡涅斯科挑選。

    弗拉基米爾-菲利波維奇-特裡布茨,現任紅海軍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員,海軍中將。,今年41歲,18年參加海軍,2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畢業於伏龍芝海軍學校(1926年)和海軍學院(1932年。)。國內戰爭時期先後在阿斯特拉罕區艦隊和伏爾加—裡海區艦隊服役。1926年—1929年和1932年—1936年先後在「巴黎公社」和「馬拉」號上擔任指揮員,期間還擔任過「斯維爾德洛夫」號驅逐艦艦長。36年12月起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任職,具有豐富的海軍指揮經驗。

    這次特裡布茨到塔林是為視察塔林海軍基地的情況,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塔林基地的重要性僅次於列寧格勒,甚至排在喀琅施塔得之前。

    波羅地海艦隊在衛國戰爭爆發之後,已經整個運轉起來,但限於波羅地海的環境,艦隊只能算是紅軍地附屬,做配合——大部分精和力量都用來支援陸戰。在狹小的波羅的海,艦隊潛艇部隊已盡了最大努力,但同德國同行在大西洋獲得的成績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這次特裡布茨聽說c-1號取得了一次簡直匪夷所思的勝利,就決定多留一天,接見這位王牌潛艇的新艇長。

    當見到年輕的上尉後,艦隊司令就說:「我已經同斯米爾諾夫同志通過電話,已經決定向中央提名授予你蘇聯英雄稱號!」(尼古拉-康斯坦丁諾維奇-斯米爾諾夫,時任紅旗波羅的海艦隊軍事委員會委員。)

    這會遠在明斯克的巴甫洛夫大樓,瓦西裡正在同巴甫洛夫中士閒聊,話題也是關於蘇聯英雄稱號。

    在不到一天兩夜的時間內,巴甫洛夫大樓所在的列寧廣場東部紅軍防線已經經受了德軍11次大小進攻,德軍完全是發瘋一樣在攻擊——不顧傷亡、不計消耗!

    遠處的列寧大橋兩側陣地已經被德軍佔領,河西岸守軍失去了最重要的後援通道,大橋左翼的大樓甚至已經整體性垮塌——它挨了不知多少發大口徑炮彈!紅軍在河上還控制著兩座浮橋,但一座已經不能用。這會河西岸的紅軍不僅要對付廣場西線的炮火,還要提放側翼隨時會包抄上來的德國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