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三百九十章 奇跡 文 / 血蝠

    第三百九十章奇跡

    睡覺之前還有些事需要準備好,林俊將發展夜間轟炸機的構思大體的寫了出來,剛才在克里姆林宮討論的是戰略性問題,林俊並沒有提到技術層面上的事。

    「明天晉陞儀式一結束,我要見到裝備部負責航空技術的同志,如果別特裡亞柯夫同志(別特裡亞柯夫設計局總設計師,pe-2項目的負責人。此人名有幾種不同譯法,此處選用的是我軍早期內參中的翻譯方式。)在莫斯科,我要見他。還有,下午兩點我要見到雅科夫同志。」

    跟隨林俊時間長了,古謝夫知道林俊說的是哪幾位,不會搞錯,「是,元帥。」

    「都去休息吧,午夜了。」

    林俊也離開自己的書房,梳洗了一下後回到臥室躺到床上。

    「卡婭也應該睡了吧?」寬大的雙人床顯得空空蕩蕩的,一時間有些睡不著。

    在蘇聯國旗、國徽、軍旗與列寧像面前,在全體最高統帥部、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及國防委員會在莫斯科的所有委員見證下,林俊鄭重的接過了「蘇聯元帥」晉陞命令與證書,從這一刻起他就是蘇維埃的最高軍銜獲得者、有史以來的第七位蘇聯元帥。

    為了晉陞儀式,林俊將綁在手上的繃帶都拆了,露出斑斑駁駁的皮膚,幸好黑白照片上不會很明顯。因為腦袋是個大光頭,林俊戴著嶄新的元帥帽——而一般在晉陞儀式上,他可以不戴軍帽(這點不要奇怪,事實就常這樣。)。

    戰爭時期的晉陞,一切都簡單處理,不需要進行太大的動作:如果是和平時期,斯大林會可能為自己的副統帥準備一次盛大的遊行。讓蘇聯元帥同志站在列寧墓前接受軍隊和人民的祝賀。

    中午是一場忙裡偷閒地宴會,林俊並沒有像以前那樣被灌倒,所有人也都是「點到為止」,這會喝個大醉不適合。

    昨天林俊已經大體瞭解戰爭到目前為止的全面狀況,雖然剛從交火激烈的明斯克回來,他倒是一點也不急了:為什麼要急呢?!現在紅軍已經在1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和德軍進入實際上的短時間相持,而歷史上德國人才用了18天就衝到列寧格勒外圍!

    德國人的坦克輪子已經出現了問題,接下來老天爺都會幫蘇聯一把。頂過了這一段,好日子就不遠了。

    下午一點,林俊見到了彼-2的總設計師伏拉基米爾-米哈伊諾維奇-別特裡亞柯夫,向後者闡述了研製夜間戰鬥機的設想。

    「元帥同志,如果只是載機,我可以在半個月內完成修改拿出原型機,但所需要地雷達可能會有些問題,據我所知。我們還沒有適用於飛機搭載的任何型號。」

    設計師說的是實話,現在蘇聯所有型號的雷達都體積龐大,大概也只有彼-8能塞進一台,前提還是要把雷達拆散了、轟炸機不裝任何的武備。

    「裝備部會去想辦法,我們暫時需要的只是種能發現幾公里範圍內目標的小功率雷達。前期還是要靠地面引導。載機需要做好先期的設計,絕不能出現雷達等載機地情況。」

    「我會在設計上做盡量多的余量,各項指標一定能夠滿足要求。在火力方面,可以在正面使用四門23毫米機炮加兩至四挺12.7毫米機槍的搭配。也可以選用威力更大的新式30毫米機炮。元帥,您提到的機背武器系統我看可行,但新式機炮已經出現供不應求地局面,可以採用成熟的「史瓦克」,四聯裝威力應就足夠,也不會影響其它飛機的需求,總體說這只是種小需求量的特種飛機。」

    「就由你去安排,雷達地事裝備部會有專門的同志同你接洽。」

    送走了設計師。迎來了空軍委員會副主任雅科夫-弗拉基米羅維奇-斯穆什克維奇空軍中將,現在他正管著全紅軍的航空設備研製、生產和裝備。

    林俊想瞭解最新的航空裝備研製情況,結果雅科夫告訴他:斯大林每天都會給他打電話,問的只有一件事——今天各種主戰飛機的生產數量是多少?!

    老頭子也關心裝備的生產,而斯大林這樣的電話還會打給裝備部,每週都會——坦克、卡車、大炮、自動步槍,甚至是:「我們這個月能提供給一線多少手榴彈?!」

    林俊設計地木柄手榴彈功不可沒,估計全世界都再找不出比它更簡單、製造和使用更方便的手榴彈了。別看手榴彈和坦克大炮相比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戰爭開始後。軍隊的需求量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天文數字,連續很多天的日消耗量就超過百萬枚!

    在明斯克防禦戰中。個別團一天就消耗了幾萬枚,平均一個人一天十好幾個!戰士們都把手榴彈當不要錢的石頭砸,在城市攻防戰裡幾乎是用數量炸退了不要命的德國步兵——正是因為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前線地指戰員們才會這麼「敗家」。要是換成原來地30式手榴彈,後勤部門根本就做不到給前線送去這麼多。

    據說現在德國人也喜歡上了繳獲的蘇軍手榴彈——拆開包裝箱就能用,和他們自己地長柄手榴彈使用方式一樣,還免去了煩人而又必須細心操作的雷管裝配。德國士兵不明白:老說雷管一定要在使用前才裝上,不然過於危險,但似乎從來沒聽說蘇聯人的手榴彈在自己手上有多危險,除非是從對面砸到自己頭上的那些。

    正是蘇聯的實用主義至上的思想,保證了一線部隊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物資補給——但「實用主義」都是短壽命嗎?蘇維埃的設計師和工人同志自豪的說:「不是!」

    在明斯克,有些榴彈炮團的122毫米榴彈炮身管已經發射了超過設計壽命一倍的炮彈,但根據炮兵同志反映:它們還能在滿足精度的前提下再發射相同數量的炮彈。

    這也許該算是「奇跡」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