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因後果 文 / 血蝠

    第三百三十四章前因後果

    「我是中隊長梅利尼科夫中尉,再讓德國佬嘗嘗我們機槍子彈的滋味!戰鬥機掃射德軍步兵,強擊機掃射德軍高射炮陣地!」

    「明白,梅利尼科夫中尉。」回答的是護航中隊中隊長——這樣的便宜不撿白不撿!剛才為了執行自己的護航任務,雅克們沒有死追著笨重的斯圖卡不放,只是擊落了4架就盤旋在高空掩護強擊機對德軍坦克的攻擊行動,這會小伙子們要將怒氣出在德軍步兵的頭上!

    二十來架紅軍戰績呼嘯著飛向德軍陣地,從500米高度將炮彈和機槍子彈狂風暴雨一般傾斜到德軍頭上!

    德國步兵算是遭了殃,冰雹一樣的子彈讓黨衛軍屍橫遍野——雅克們對著德國佬的車輛裝備一頓猛射,就像獵鷹撲食!

    旁邊的伊爾-2對德國自行高炮更沒客氣——冤家相見分外眼紅!這會德國炮手們正挨了一頓炮彈死傷慘重,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此時不下狠手更待何時?!

    幾分鐘內斯大林雄鷹們將所有彈藥都傾斜在了德軍陣地上,連伊爾-2的後座通訊員都乘著飛機轉彎的功夫,用手中的大口逕自衛機槍對這地上的德軍狂掃一氣!

    「全體注意,返航!」見好就收,要是讓德軍戰鬥機纏住就情況不妙了!調轉航線,身下是一片狼藉的德國陣地和沖天的濃煙!

    戰爭爆發還不到一天,蘇德雙方就各自損失了超過十萬的部隊,這是希特勒沒有想到的!莫斯科對將會出現的慘重傷亡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大部分決策層人員都沒想到戰鬥會是如此慘烈,就幾個小時就損失這麼多人和裝備,更不用那個說已經瘋狂的納粹元首了。

    有件事也許會讓後世地史學家們去研究一段:就在昨天、1941年6月3日清晨,在莫斯科蘇聯和德國外交部還在連夜進行貿易談判——希特勒的部隊沿著近一千多公里長的戰線發出的大炮轟隆聲把談判轟得煙消雲散。而德國的外交使團成了戰爭中第一批「俘虜」。

    希特勒就是再如何瘋狂都還想給蘇聯一個煙霧彈,雖然目前看來他的煙霧彈是毫無效果。為了「巴巴羅薩」行動的絕對保密,希特勒連他的盟友都事先沒有打招呼——大概是「紙糊地盟友」實在讓他太失望了,左思右想指望不上!

    6月2日下午,希特勒在東普魯士臘斯登堡附近森林中的新地下大本營「狼穴」裡,坐在他的辦公桌旁口授了一封致墨索里尼的長信:正如在準備他的其他一切侵略行動時一樣,希特勒對他的好朋友和主要盟友並不推心置腹,總是到最後一分鐘才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他。這次。在最後一刻鐘,希特勒又這樣做了。

    信的大體內容是:經過幾個月地傷盡腦筋的考慮和令人不安的等待,我終於作出了我一生中最困難的決定,我正是在這個時候寫這封信給你的。英國已在這場戰爭中打敗了,它像一個快要淹死地人那樣,抓住每一根稻草。可是,英國的某些希望當然並不是沒有一定道理的——法國的毀滅已使英國戰爭販子地眼光不斷地轉向他們曾經努力挑起戰爭的那個地方,即轉向蘇俄。

    蘇俄和英國兩國都同樣對於由於長期的戰爭而筋疲力盡的歐洲發生興趣。北美聯邦則站在兩國後面鼓勵它們……

    希特勒還對自己的決定做了解釋:由於蘇聯的大量軍事部隊在他背後,他就決不可能集結力量,特別是在空中無法集結足夠的力量對英國進行足以使它屈服的全面攻擊。實際上,俄國現有地一切部隊都在我們的邊界上,如果情況使我有理由運用德國空軍對付英國。那也會產生這樣一種危險:俄國將開始執行它的勒索戰略,而我只是由於感到空軍處於劣勢就不得不默默地屈服於這種戰略,英國將更加不願意求和,因為它能把它的希望寄托在俄國夥伴身上。事實上。隨著俄國武裝部隊備戰活動的加強,這種希望自然會增長起來。此外,美國也將把他們希望在1942年獲得的大量軍用物資運送給他們。

    俄國人阻斷了我們的石油供應,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打垮蘇維埃俄國,這樣才能保證戰爭的最後勝利。因此經過反覆思量,我終於決定趁早下手,以免後患!

    斯特蘭還對他地總體戰略做了闡述,讓墨索里尼明白他重建羅馬帝國輝煌地戰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還給了墨索里尼一些希望:1.法國像以往一樣是不能信任地。

    2.北非本身,領袖,就你的殖民地而論,大概在秋天以前沒有什麼危險。

    3.西班牙是不堅決的,我擔心它將只是在戰爭結果有定局時才會參加(佛朗哥不狡猾就擋不了那麼多年的獨裁者,當然林俊可沒像讓這個叛軍頭子舒舒服服統治西班牙!)。

    4,在秋天以前進攻埃及是不可能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氣候在夏季也不適合大規模的行動。

    6.美國是否參戰是無關重要的問題。因為它現在正在用它能夠動員的一切力量支援我們的敵人(這點希特勒顯然錯了)。

    7.英國本國的局勢是很壞的;糧食和原料的供應越來越困難。進行戰爭的鬥志只是靠希望而存在,而這些希望完全是以兩個假定為基礎的:俄國和美國!我們沒有消滅美國的可能。但是我們的確有力量排除俄國,消滅俄國也意味著使遠東的日本大大鬆一口氣,從而有可能通過日本的介入對美國的活動造成更大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我已決定結束同克里姆林宮談判。

    希特勒還在信中提到德國將不需要意大利的任何軍隊到俄國去——他不想讓人分享征服俄國的光榮,就像他不讓人分享征服法國的光榮一樣。但是他告訴墨索里尼,意大利可以「提供決定性地援助」,那就是加強它在北非的部隊。並且準備在一旦法國違反條約時開進法國——(歷史上希特勒可沒讓南邊的傀儡法國政府舒服多久,歷史證明任何傀儡政府都沒什麼好下場,不是被對手消滅,就是讓「太上皇」摧毀):這對於渴望擴大領土的墨索里尼是一個很好的誘餌,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希特勒對於英國已經不再放在重點,連」禿鷹「們的任務也發生了轉化,他在信中提到:就對英國的空戰而論,我們暫時將繼續採取守勢。至於東線地戰爭。領袖,它將肯定是困難的,但是我對於它將獲得偉大勝利這一點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我首先希望的是,那時,我們將有可能在烏克蘭獲得一個共同的糧食供應基地,它將向我們提供我們在將來可能需要的額外供應。

    希特勒在信中還談到他所以沒有較早地通知他的夥伴的借口:領袖,我等到現在才告訴你這個消息,是因為最後地決定要到今晚7點才能做出。領袖。不管可能發生什麼情況,我們的形勢不會由於採取這個步驟而惡化;它只會改善。如果英日不從嚴酷的事實(日本這會正面臨貿易禁運的威脅,這樣的威脅對島上地猴子顯然足夠致命:要不從中國撤軍,要不沒戰爭物資!)得出任何結論,那麼我們在我們的後方得到鞏固以後。就能夠用更大的力量迅速地消滅我們的敵人。

    最後希特勒描述了他在終於做出決定後感到大鬆一口氣地快感:領袖,讓我再談一件事情。由於我在苦心思考以後做出了這個決定,我在精神上再次感到自由了。儘管我們完全有誠意努力實現最後的和解,可是同蘇聯的夥伴關係常常使我非常苦惱。因為在我看來,它總有點違反我的整個信念、我的思想和我以前的義務,我現在為我解脫了這些精神上的痛苦而感到高興!(典型的希特勒思維,不合格地失意畫家的多愁善感,顯然和「元首」這個詞有些不相稱,也體現了希特勒性格中的矛盾性。)

    6月3日清晨4點,在德軍開始進攻以前半小時,德國駐意大利大使馮-俾斯麥在羅馬叫醒了齊亞諾。把希特勒的長信交給他。這位意大利外交部長然後打電話把這封信告訴了當時正在利西奧納避暑地休養的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在半夜裡由於他的軸心夥伴的來信而被從睡夢中叫醒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對這一點很惱火,但又無可奈何。

    墨索里尼有些不高興,帶些火氣的對齊亞諾地說,「我在晚上也不大打擾我地僕人,但是德國人毫不體諒人,隨便在什麼時候都把我從床上叫起來!」

    只不過墨索里尼在弄明白了情況後。馬上下令立即對蘇聯宣戰:他現在完全綁在了希特勒地戰車上。意大利已經成了德國人的俘虜。墨索里尼知道這一點,並且對此感到不滿。但又有什麼辦法呢!?立刻向蘇聯宣戰大概還能撈到些好處。

    他告訴齊亞諾:我只希望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東方進行地這場戰爭中,德國人會給煞一煞威風。

    不過墨索里尼這會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前途現在已完全依靠德國的武力了:他確信德國人將在俄國獲勝,但是他希望至少德國人會被打得鼻青臉腫——這樣德國人至少不會再目中無人。

    墨索里尼沒法知道、也沒有想到、在西方的任何其他人也沒有想到德國人會得到壞得多的結果!原本希特勒是要將進攻蘇聯的時間定在6月22日星期天,因為拿破侖就是在1812年六月22日前往莫斯科途中渡過涅曼河的,那大概會給他帶來好運,只不過這次希特勒等不及了,他感覺到了危險的氣息!

    莫斯科正在擴軍,而羅馬尼亞的損失也不允許他繼續等下去——蘇維埃俄國已經在行動,必須在泥濘季節徹底結束之前採取決定性的行動!

    在「狼穴「裡等待前線消息的希特勒不斷得到前線來的戰報,情況完全可以用一團糟來形容!「帝國」師在中午之前竟然整個報銷了!在波羅地海沿岸,圖哈切夫斯基的部隊給了北方集團軍群當頭一棒,這讓希特勒惱火不已!

    當年他說過一個圖哈切夫斯基就能抵得上一堆的裝甲師,挖空心思要栽贓扳倒圖哈切夫斯基,但沒想到殺出個普倫雅科夫,現在那個開飛機的都已經成了蘇維埃俄國的副統帥,面前碰到的一切麻煩的背後都有這個人在操縱的影子——在希特勒眼裡林俊已經上升到僅次於斯大林的危險人物的高度!比躲在島上頑抗的那個撒克遜胖子還要危險!

    還好南邊戰線還算順利,遇到的抵抗並不是十分激烈,烏克蘭大平原就在眼前!但北線沒有大的進展,在那先的進攻也會收到影響——大縱深作戰、合圍不是「閃電戰」的專利,手下的元帥將軍們不止一次的告訴希特勒。

    希特勒的統帥部忙於調兵遣將,而這會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和林俊不得不抽出時間討論外交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