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二百八十五章 陰招,夠狠! 文 / 血蝠

    第二百八十五章陰招,夠狠!

    柏林,第三帝國總理府。

    希特勒的心情很不好,意大利在法國趁火打劫後,又發動了兩條不同戰線的戰爭,但顯然意大利人的戰鬥力非常符合「紙糊」的概念:兩邊都損失慘重,進攻的一方反而成了灰頭土臉的失敗者。

    去年的10月底,墨索里尼突然致電希特勒:「元首閣下,我們已經開始進軍」,同時通知希特勒,部署在阿爾巴尼亞的意大利軍隊已經開始進攻希臘。希特勒第二天在布倫納山口同墨索里尼進行會晤,儘管希特勒對意大利的貿然行事非常惱火,但他還是主動提出為墨索里尼的軍隊提供支援,卻意外地遭到了墨索里尼的婉言謝絕,因為墨索里尼把巴爾幹半島看做自己的勢力範圍。

    「墨索里尼這個胖子!拒絕我友好的建議,現在倒像條打了敗仗的癩皮狗!」對著面前的戈培爾,希特勒一點也不掩飾自己對意大利人的蔑視。

    去年意大利維斯康蒂-普拉斯卡將軍指揮的第11、第9集團軍的6個師,兵分4路向希臘山區大舉推進,除了先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外,很快就被希臘人打得節節敗退,不到兩個月就給打回了阿爾巴尼亞。

    現在墨索里尼正從意大利本土派兵支援阿爾巴尼亞一線,試圖挽回劣勢,但希特勒並不看好意大利人,估計等不了多久又會來找自己尋求幫助。

    「我的元首,意大利軍隊已經發現有英國空軍的飛機出現在希臘。」海因裡希-希姆萊在一邊對正惱火的希特勒煽風點火。

    「英國人是想保持他們在巴爾幹的影響,開闢個什麼第二戰場,我絕不容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我要派我們的山地部隊去希臘,必須保持羅馬尼亞油田地安全!」

    希特勒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一旦英國皇家空軍從自己對英國本土的大規模轟炸中緩過氣來,大舉進入希臘。對德國的石油供應的威脅是致命的。

    在巴爾幹,意大利人幹的慘不忍睹,在非洲更是一敗塗地:去年九月開始,為搶奪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意大利分兩路進軍,一路從利比亞沿地中海岸進逼埃及,一路於7月初從厄立特裡亞和埃塞俄比亞出發,西攻蘇丹和南攻肯尼亞。到9月中旬為止。意軍已佔領了東非肯尼亞地部分地區和英屬索馬裡全境,西部進抵蘇丹邊境。

    在北非,意軍企圖佔領埃及重要軍港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運河,於9月13日越過利比亞—埃及邊界,侵佔埃及薩盧姆;16日佔領西迪巴拉尼。但是很快,這個盟友又變得軟弱無力,魯道福-格拉齊亞元帥的部隊被阿奇博爾德-韋維爾臨時上將指揮的英聯邦軍隊趕回了利比亞。

    希特勒已經感覺到更大的危機,如果任憑英國人在北非追著意大利人窮追猛打。軸心國有可能失去整個北非,這對於第三帝國的整體戰略來說是災難性的。希特勒再次意識到應當出面幫助意大利這個不可靠的盟友擺脫困境——每次都是自己先挑起爭端、每次又都打敗仗,意大利人簡直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精神」的活廣告!

    想到那個可笑地盟友,希特勒氣都不打一處來:第四次、這都已經是第四次了!

    哪四次?第一次在西班牙,意大利的「精銳」干涉軍讓國際縱隊打得鬼哭狼嚎。在法國被戰敗的法軍追的滿山跑,現在輪到在北非和希臘上演相同的一幕。

    「墨索里尼,你什麼時候腦子才會變得聰明些!」狂妄、沒有自知之明地意大利統治者都快讓希特勒發狂——攤上這麼個可笑又自大的盟友,對第三帝國而言不知是幸運還是可悲。

    希特勒已經開始精心策劃對蘇聯的進攻。戰略重點開始隱蔽的向東線轉移,在這關鍵時刻,墨索里尼再次表現出了他「作為一個盟友地充分價值」:不打招呼的進攻為的是掙回在法國丟得一乾二淨的面子,結果是導致巴爾幹形勢有可能發生巨變——雖然周邊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加入了柏林-羅馬軸心,保加利亞也已經同意德軍進駐,但「戰無不勝」的意大利軍隊接連敗於希臘人之手。

    希特勒原有的想法是要希臘同意大利停火,但英國人的身影已經出現在希臘,估計不遠地將來英軍有可能以希臘盟友的身份大規模進駐巴爾幹。這會對德國的側翼造成嚴重的威脅——墨索里尼這是逼著希特勒在做進攻蘇聯準備的關口出兵巴爾幹。

    要不是顧全大局,希特勒都會有宰了墨索里尼的念頭!

    不像那個一天到晚做著重建羅馬帝國光輝夢的胖子,希特勒做什麼都基本能把握住未雨綢繆,雖然自己的算盤老被盟友地冒失行動搞得手忙腳亂。在希特勒地大腦裡已經構建出一副如何解決希臘問題的方案——德軍需要從保加利亞出兵,而不是從意大利控制地阿爾巴尼亞,不去同正在和意大利人激烈交戰希臘軍隊主力硬拚,而是借助自身戰鬥力極強的山地部隊,突破希臘同保加利亞之間的梅塔克薩斯防線。

    梅塔克薩斯防線是以希臘總理揚尼斯-梅塔克薩斯的名字命名的堅固防線。被稱為「世界上最雄偉的防禦工事之一」。坐落在馬其頓的高山上。它將許多地形險要的山峰和關隘連接在一起,是希臘在老對頭保加利亞邊境以南構築的一道堅固屏障。

    對於保加利亞人而言。要穿過那條堅固的防線,難度不亞於讓一頭駱駝穿過針眼。但德軍的山地步兵不是保加利亞人,他們有這個能力。但為什麼希特勒不打算讓部隊從阿爾巴尼亞出擊?那需要進行一次遙遠的戰略調動,部隊需要穿過半個歐洲,從意大利渡海後才能抵達阿爾巴尼亞,而他手頭為準備進攻蘇聯新組建的幾個山地師已經在訓練,為的就是東線,可以先用來解決希臘問題。

    1941年1月4日,克里姆林宮。

    聯合會議結束了上午的議程後,中央決定繼續加快國民經濟總體進入戰時狀態的速度,各機械化軍軍長返回各自部隊後做好部隊訓練,但暫不進入三級戰備狀態。

    林俊認為時間還沒到,至少還有三個月的準備時間。在下午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林俊闡述了費科奇諾夫提出的,在南方進行一次試探性進攻和大規模轟炸羅馬尼亞油田區的必要性。

    「具可靠情報,德軍山地部隊已進入保加利亞境內,當然他們是以客人的身份受邀請進駐保加利亞的。我們都已經知道,在南邊,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都以加入柏林-羅馬軸心,在《反『共產』國際協定》上簽字,保加利亞也已經同德國成為實際上的同盟。現在,德國的戰略重心開始向東轉移,雖然他們的掩護工作很好,但還是沒有逃出我們情報部門的眼睛。」

    在地圖上刷的沿著西部邊界虛劃了條線:「從北冰洋一直到黑海,邊界對面的都已經是『共產』主義的敵人,等春天來臨,德國和它的盟友們隨時都可能打過來。」

    「安德烈同志,據我所知,我們的航空兵隨時都能集結足夠的兵力,對羅馬尼亞的油田進行幾次毀滅性的戰略轟炸。在這點上我同意你的觀點。」

    說話的是伏羅西諾夫,元帥同志早巴望著同德國開戰,掃除歐洲的反動勢力。

    「是,伏羅西諾夫同志。所以我建議在今年四月左右對羅馬尼亞油田展開轟炸,先期需要邊防部隊製造些摩擦。」

    亞歷山大在對麵點點頭,示意邊防部隊沒問題,搞點摩擦、找點理由小意思(蘇聯邊防部隊屬於內務部管轄。)。

    「通過兩天的會議我們已經很清楚,紅軍至少還需要近半年的時間才能做好系統的進攻準備,卡死德國人的油料供應,這點上越早摧毀羅馬尼亞的產油設施效果越好。「伏羅西諾夫再次發表自己的意見——他等不了四個月。

    「伏羅西諾夫同志,目前巴爾幹的局勢非常微妙,德軍有可能會在幾個月內進攻希臘,而南斯拉夫的局勢也不像表面的那樣穩定。我估計再過幾個月德軍一定會大局入侵巴爾幹,解決他們側翼的威脅。如果在德軍進攻開始後,把握合適的時機轟炸羅馬尼亞,這會完全打亂德軍的部署,導致其兩頭難顧,這比現在就發動轟炸實際效果更好,得到的更多。」

    「安德烈同志,你的計劃有可能迫使德國提前向我們發動進攻,我們的準備時間也將縮短。」很少開口的加裡寧有些擔憂。

    這會伏羅西諾夫再次站在林俊一邊:「加裡寧同志,德國只有幾個月的石油儲備,我們準備不足,他們的準備更不足,還要面對來自巴爾幹的牽制,值得我們一試。」

    石油出口的問題很好解決,莫洛托夫只要向德國發出正式照會:買賣要公平,沒有老欠著的道理!

    等到德國將拖欠的那些機械設備加速運到蘇聯,再等蘇聯「重新啟動」原油出口程序,這一來一去沒個半年拿不下來!

    這就是國於國之間的交易,不是個人到菜市場買菜那樣利索,一個小動作就能拖個一年半載——陰招,夠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