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二百四十三章 希特勒的「私人仇敵」 文 / 血蝠

    第二百四十三章希特勒的「私人仇敵」

    從上午發動全面進攻開始,林俊同指揮部內的所有人都保持著高度的緊張狀態,隨時關注前方的一舉一動,而發回的一份份戰況匯報很讓指揮部的所有人都很滿意!

    在北部邊界,訓練了一年多的「北方蒼狼」們在提前一天進入森林地域後,成群結隊的蠶食著芬蘭的有生力量,讓芬蘭人引為指望的滑雪部隊疲於應付,一時根本拿不出有效的反擊方案。「游擊隊員」們將國內戰爭時流傳下來的經驗和戰術發揮到了極致,芬蘭森林已經成了他們的狩獵場。

    在巴倫支海沿岸,得到西伯利亞滑雪部隊配合的重裝甲部隊,天黑前就佔領了奧斯塔裡和佩特薩莫,目前正在這兩個小城休整集結,明天就將阻斷芬蘭在巴倫支海的出海口。

    在最重要的卡累利阿地峽,突擊部隊在白天的六個小時內就全線突進了二十至三十五公里,戰線已經抵達「曼納林防線」最堅固的主防禦帶前方,前鋒距離維堡只有不到四十公里!整整50萬人和技術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已經顯現出來,由坦克組成的夜間防禦體系讓地峽地域的芬蘭小分隊無機可乘,倒是入夜後己方的步兵分隊還摸掉了芬蘭的幾處據點。

    在霍蒂寧方向,步兵第19軍在重炮部隊的掩護下,在入夜後還對芬蘭人的霍蒂寧防禦樞紐進行了一次強攻,用的還是朱可夫在哈拉哈河的辦法:用探照燈開路,並使用炮擊觀測氣球為重炮獲得詳細坐標,在坦克與步兵衝進霍蒂寧小城前,抵抗樞紐的所有永備火力點都已被摧毀。

    一切還算順利,但傷亡也不小,一天不到接到的初步傷亡統計已超過6000人。其中犧牲人數就達到了1500人以上。

    強攻只能意味著巨大的傷亡,但相對於取得戰果和參戰部隊的總人數,克里姆林宮對這樣地傷亡已經很滿意。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當在克里姆林宮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和中央委員們接到林俊於21點發回的戰況報告後,斯大林說了這樣一句評論。

    克里姆林宮所有人都知道「曼納林防線」的情況,第一天就已攻克一半,這說明林俊的「重兵戰術」是正確的。從芬蘭國內發回的情報看,芬蘭人連預備役部隊地組織工作也才剛剛開始,起碼要一星期後才能組織完成。到那時維堡早就該在己方的控制之下。

    陸地上的戰況進展迅速,芬蘭灣上的登陸作戰也算順利:在拉萬島,精銳的第一空降師在紅海軍登陸戰的配合下採取了空降戰術,為此差不多動用了紅軍一半的運輸機。至20點,空降部隊已在島上站穩了腳跟,並同登陸的紅海軍步兵(蘇聯兵種,同一般意義上地海軍陸戰隊差不多,但也有差別。)會和。而第一空降師傷亡不到300人,比預計的要小。

    拉萬島的攻克應該歸功於這幾年來空降兵最大的弊病被克服,就是原來攻堅武器的嚴重缺乏。而rpg-7地裝備使空降兵有了對付一般堡壘和堅固目標的有效武器,在紅海軍艦炮和航空兵基本摧毀了島上的重型堡壘後,空降兵同紅海軍步兵同時發起攻擊。這讓從未見過空降作戰為何物的芬蘭守軍措手不及。

    唯一讓林俊不滿地一點反而是自己的「嫡系」——航空兵,由於需要大批飛機支援一線作戰和摧毀芬蘭人的後勤補給線,三次小規模空襲赫爾辛基港後竟然還得到報告:港內芬蘭船隻沒有被全部擊沉!

    這讓林俊顏面大失,但有限的航空兵也不能做到在第一天就面面俱到。再說原本對赫爾辛基港的轟炸不過是政治意義多於軍事意義,卡累利阿地峽的目標才是重點,這也是林俊自己的決定造成的局面——他把所有地俯衝轟炸機都派去對付地峽上的芬蘭堡壘和支援登陸戰了。

    有一絕不能有二,按照林俊的計劃,12月1號上午就是赫爾辛基港內芬蘭船隻的末日,特別是那幾艘還能動的芬蘭戰艦,但沒想到芬蘭人並不坐以待斃,大膽的選擇了撤離赫爾辛基港。

    c-1號的報告讓林俊欣喜若狂。潛艇英雄們的戰鬥讓指揮部不得不重新連夜部署第二天地空襲計劃,將一個支隊地俯衝轟炸機的任務部署回攻擊「曼納林防線」。

    芬蘭人都多少海軍力量林俊清楚,那兩艘「維納莫伊嫩」級岸防戰列艦是芬蘭海軍地寶貝,30年代初才剛剛服役,算是新艦,結果被c-1號輕輕鬆鬆的送進了海底。

    林俊和奧爾洛夫對新的「斯大林」型潛艇抱有厚望,雖然這次從簡單的戰報上看它完全採用的是傳統戰術,但已經足夠讓紅海軍和克里姆林宮揚眉吐氣:德國人的u艇部隊已經讓大西洋和北海成了它們的狩獵場。甚至連英國的斯卡帕灣錨地也成了德國艇長獲得鐵十字勳章的踏腳石。不得不承認德國人的u艇部隊實在出色,現在對於世界海軍來說。德國的u艇部隊已經是「深海殺手」的代名詞,如同一戰時一樣,u艇讓它的對手們談之色變。

    而紅海軍除了在英王的加冕閱艦式上露了一把臉,這麼幾十年都沒有大的動作,這次c-1號是打出了紅海軍的威風,這當然讓奧爾洛夫和克里姆林宮高興。

    晚上11點,紅旗波羅地海潛艇部隊送來了c-1號的艇員名單,因為授予獎章的是林俊做的決定,名單需要經過他的審批。

    阿克謝利-伊萬諾維奇-貝格,作為一名相對著名的通訊專家,林俊在裝備部和他打過幾次交到,不算陌生。

    「亞歷山大-馬裡涅斯科中尉?」這個名字林俊好像在哪聽說過,但一下子想不起來了。

    「首長,需要我去找他的資料嗎?」

    一邊的古謝夫聽到林俊對一個人名嘮嘮叨叨,知道他有「調查人的愛好」,就問了一句。

    「不用,就是覺得這人似乎哪聽說過,想不起來了。明天他們的潛艇就會回航,見到大概會想起來。」

    抬頭看了下牆上的掛鐘,「你去休息吧,明天會很忙。」

    「好的,有事我就在外面。」

    他知道林俊只是隨便說說,首長今天必定又是個通宵,自己也不可能去踏踏實實的睡覺,能在沙發上打個盹就不錯了。

    就在古謝夫走出辦公室後一會,林俊想到了自己為什麼會對那個名字特別關注。

    「呵呵,「殺人王」,回來就讓你當艇長。」

    「殺人王」?對林俊的記憶來說亞歷山大-馬裡涅斯科就是「殺人王」:1945年1月30日23時8分,亞歷山大-馬裡涅斯科中校指揮的紅海軍「c-13』號潛艇,在波羅地海波蘭海岸附近的黑耳半島附近海域,用三枚魚雷擊沉了德國大型潛艇人員訓練艦「威廉-古斯特洛夫」號,c-13號的這次出擊創下了一系列世界記錄和蘇聯國內記錄,並使得蘇聯紅海軍的潛艇部隊因為這次出擊被載入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二戰期間,德國u艇在大西洋、美國潛艇在太平洋風光一時,德國u艇佔據了潛艇擊沉敵艦「噸位王」的前幾名,但是亞歷山大-馬裡涅斯科率領的「c-13『號卻當上了二戰潛艇戰史上的「殺人王」。

    「c-13號艇的這次攻擊,把7700多人送進了海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德軍潛艇部隊成員,是為了戰後潛伏秘密計劃而訓練的精華。當希特勒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宣佈該潛艇艇長為德國及他本人的直接敵人。

    能成為希特勒的「私人仇敵」和德國的國家敵人,估計也算是「值得在史書上寫上一筆的」!這都讓亞歷山大-馬裡涅斯科在希特勒的「敵人名單」中上升到了與斯大林和丘吉爾相同的位置。

    能在名單中看到這個「殺人王」的名字,難怪林俊似乎在何處聽說過。

    可以說二戰中的紅海軍和德國海軍的作戰就像在個小房間裡摔跤,誰也施展不開,而馬裡涅斯科和他的c-13號就像一隻水平一般的球隊裡的球星一樣,自身的能力加上好運氣成就了他的威名。

    而這次c-1號的戰果也是一樣,好運氣加能力,才能全殲兩艘岸防戰列艦。

    林俊當然不會放過一個有發展潛力潛艇指揮員:貝格回港後就算功成名就,還是回他無線電專家的崗位,那個斷了腿的艇長就等著新艦艇下水再上崗,有林俊的推薦加上關係良好的奧爾洛夫,c-1號新艇長的職務非亞歷山大-馬裡涅斯科中尉莫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