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五章 在劫難逃 文 / 血蝠

    第一百八十五章在劫難逃

    9月19日上午,斯盧茨克第11集團軍司令部。

    馬利諾夫斯基前天中午終於抵達自己的一線指揮部,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在參謀長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的幫助下建立起前線指揮網絡。

    說到這個參謀長,一個多月前馬利諾夫斯基心裡還有些芥蒂,因為庫羅奇金是伏羅希諾夫任命的,元帥同志的老部下,騎兵出生,年初剛剛擔任騎兵第二軍參謀長,這次和自己一樣屬於破格提拔。

    誰都知道安德烈同志在很多地方都與伏羅希諾夫同志在「較勁」,馬利諾夫斯基還擔心這位參謀長會在集團軍建設方面會給自己製造不必要的麻煩,但一個多月的合作讓馬利諾夫斯基明白了一點:這個參謀長並不是愛搞派系的人,是個優秀指揮員與得力助手。而伏羅希諾夫是將兩個自己老部下(都是騎兵出身)綁到一塊,也算放心。

    昨天馬利諾夫斯基還接到報告:右翼明斯克方向的第10集團軍也已經抵達預定位置,伊萬-格裡戈裡耶維奇-扎哈爾金司令已經將自己的集團軍與第11集團軍連城一線,白俄羅斯方面已做好全線戰役進攻部署。

    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司令員伊萬-潘菲洛夫斯基-別洛夫把手中兩個編製最強的集團軍頂在第一線,而把第三、第四集團軍作為戰役預備隊,這明顯是按照莫斯科的意思鍛煉新組建部隊——照理第三、第四集團軍是在原來的兩個戰役集群基礎上組建的,雖然組建時間相同,再怎麼也會比第11、12集團軍的作戰協調能力強,但費季科還是把它們放在了二線。

    馬利諾夫斯基和扎哈爾金手中的兩個集團軍雖然組建時間不長,各軍種協調能力有些問題,但真實的作戰能力絕不容小視。這和克里姆林宮地特殊照顧有關。

    第11集團軍下屬第三機械化軍光最新式的t34就編有350輛,還有一個72輛kv-1重型坦克編製的重型坦克團,這都是一個多月前一步到位的,整體式換裝,突擊能力絕對是全蘇第一!雖然組建時間不長,但真的要是下達突擊命令,這四百多輛新式坦克的突擊能力簡直恐怖。

    而第10集團軍也下屬有一個機械化第6軍,由於的林俊在裝備配屬上的偏袒。機械化第六軍地新式坦克裝備數量也就是第三機械化軍的一半,但在快速突擊兵力方面它有老牌的騎兵第六軍,對波蘭這樣的對手來說也算個重量級對手。

    別洛夫壓在一線的新式軍隊光兩個集團軍就超過20萬,更不用說原有的築壘地域與邊防部隊,加上後續部隊的強大陣容,實實在在的將300公里主要邊境線(明斯克往北還有200來公里邊境線與波蘭交接,不過那邊地波蘭領土是狹長區域,在戰略上對於波蘭而言是雞肋——一旦遭到攻擊。北邊的狹長地帶就會完全被孤立,成為蘇聯的盤中餐。)堵得個嚴嚴實實。

    要是進攻,這20萬部隊也不用來個一字排開,只要拿下對面波蘭人的新格魯多克、巴拉諾維奇、斯洛尼姆、盧尼涅茨、平斯克,那留在面前的只有布列斯特了。無論從地形還是裝備方面來說都對蘇聯有利。只要這搞定這六個據點,波蘭在西白俄羅斯地統治就算到頭了。

    南方的基輔特別軍區面對的情形也差不多,費季科司令員將手中的三個新式集團軍都放在一線,而作為實力排行蘇維埃所有軍區第一地老牌軍區。費季科在烏克蘭這邊為波蘭人準備的是50萬人的強大突擊兵團——他一個軍區把波蘭人包圓都沒問題!

    再往南的敖德薩軍區去年剛從基輔特別軍區獨立出去,實力一般,但只要看著羅馬尼亞人它那點實力還算足夠。

    第10集團軍指揮部裡的扎哈爾金今天信心十足,雖然自己手中的實力不如隔壁的馬利諾夫斯基,部隊磨合也有點小問題,但要讓西白俄羅斯的波蘭軍隊老實些還是沒問題——那些戰略戰術還停留在一戰時期波蘭人還不夠自己部隊塞牙地。

    無論從火力還是技術兵器與部隊士氣而言,自己手頭這十幾萬人消滅一倍於自己的對手沒問題,更不必說對面的波蘭部隊還沒自己這點實力。

    上個月他去第11集團軍做過次「友好訪問」。那邊的馬利諾夫斯基還帶自己參觀了他手中的第三機械軍,看到的一切讓自己心癢癢。

    自己手裡也有一個機械化軍,但實力最多是鄰居的一半,真叫人比人氣死人,什麼好東西都先配給這位裝備部的紅人了,自己部隊想要新裝備要等人家列裝完畢再說。

    還好莫斯科地安德烈同志沒忘了「非嫡系」部隊,先給自己一半新裝備,不然手裡地機械化第六軍就要靠那些老式的t28去充門面了。

    同扎哈爾金一樣。馬利諾夫斯基也沒有把手頭地機械化軍放在部隊的最前沿。這都是克里姆林宮的直接授意,免得那些還「見不得人」的新式坦克讓對手發覺。

    這次是演場大戲外加演習。角色到位就好,只需要讓波蘭人與全世界都明白:一旦「借道」,蘇軍將會全面出擊,在基輔軍區部隊支援捷克斯洛伐克的同時,「順道」將收復西白俄羅斯與西烏克蘭,波蘭需要好好的考慮考慮自己的態度。

    德國人也不想蘇聯過早的介入歐洲事務,那就要在政治利益上做出能夠讓蘇聯人滿意的妥協,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與莫斯科建立起某種「默契」——逼迫捷克斯洛伐克不向蘇聯發出求援,這對德國和蘇聯雙方還說都有一定的「好處」。

    希特勒明白,只有這樣才會不掉到英法的戰略陷阱裡:可笑的是英法一方面忙著挖這個陷阱,一面有忙著在上面鋪橋——逼著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屈服,間接的就是讓德國和蘇聯有個台階下。

    柏林需要做地就是在施壓的槓桿上再加點砝碼,事實上希特勒也正在這麼做:已在第一時間通過駐蘇聯大使向克里姆林宮拋出橄欖枝。並建立起相互溝通的通道。

    帝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夫不光要忙於對英法的談判準備,同莫斯科關係的調和也讓他有的好忙——他清楚斯大林的個性,那位蘇聯的主宰應該有何希特勒一樣地考慮:堅決不能讓英法從中獲利!

    9月22日中午,萊茵河中游河畔小城戈德斯堡,希特勒和隨員們住進了以他20年代就認識的老朋友弗瑞茨-德萊森姓氏命名的德萊森酒店。

    為了歡迎英國人的到來,酒店老闆德萊森已經將傢俱和地毯都換成了新的:今天英國人的正式談判代表團將飛抵戈德斯堡,只不過將會住在萊茵河對岸(右岸)的彼得斯貝格酒店,而這邊將是正式會談的場所。

    彼得斯貝格酒店是一個古堡式地旅館。坐落在彼得斯堡山頂上,在這裡能看清戈德斯堡的全貌。

    就在希特勒抵達自己的駐地幾小時後,張伯倫和他的代表團也抵達了戈德斯堡,張伯倫這次來不但要滿足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而且還有所加碼。

    城裡為了歡迎英國客人地到來,一路上不但掛著德國的卍字旗,而且也掛著英國的米字旗,這讓張伯倫很滿意。

    會談到了目前這一步只需要確定細節了。正是為了這一點,張伯倫不但帶來了霍拉斯-威爾遜爵士(當時的職務應該是張伯倫地經濟顧問和外事辦公室中歐處處長。)和威廉-斯特蘭(英國外交部的東歐事務專家),還帶了外交部文件與法律司的司長威廉-馬爾金爵士。

    和在山莊宮殿時一樣,張伯倫認為自己於希特勒就能解決目前的問題——捷克斯洛伐克只需要服從會談的決議就成(媽的,這叫什麼邏輯?!)

    當天夜裡。裡賓特洛夫前往彼得斯貝格酒店,他將陪同張伯倫一同前往德萊森酒店,中途還需要坐渡船穿越萊茵河,希特勒正在那酒店裡等著張伯倫。

    「裡賓特洛夫。要讓英國人明白,他們只能按著我們的意願來做決定。」

    「是的,我地元首。」

    今天上午希特勒就已經給自己的外交部長明確授意,為了讓英國人在第一時間明白自己的處境,裡賓特洛夫今晚穿的是套休閒西服,在西服裡面是件褐色的納粹襯衫——這是明顯的示威,一切都有違外交禮儀。

    但從張伯倫看到自己的反應看,英國首相根本不介意自己的穿著。「元首地預計是正確地,英國人只能屈服。」裡賓特洛夫在渡船上自顧自想著,一邊的張伯倫臂彎上地雨傘正隨著渡船的前進晃來晃去。

    同在山莊城堡是一樣,張伯倫受到的是黨衛隊員的夾道歡迎。

    顯然張伯倫很想將自己這段時間所做的工作一股腦兒說給希特勒聽,從會談開始基本就是他在說,而希特勒成了個忠實聽眾。

    張伯倫先解釋了自己在經過「吃力的談判」後,已經爭取到不但使英法兩國內閣、而且使捷克政府也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然後還詳盡地提出了實現這些要求的辦法。

    現在準備讓蘇台德地區不經公民投票就轉交給德國。至於那些民族雜居地區的前途。則可以交給由一個德國人、一個捷克人和一個中立國代表組成的三人委員會來決定。不僅如此。希特勒極為反感的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國和蘇聯之間的互助條約也將以一項國際擔保來代替,擔保捷克斯洛伐克在讓出蘇台德地區後不致受到無故的進攻。而法國和蘇聯今後「應保持完全的中立」。

    對於張伯倫這位英國商人出身的愛好和平的英國首相說來,這一切看起來都是極簡單、極合理、極合乎邏輯的。

    說完自己的豐功偉績,張伯倫顯得有些自滿德意,等著希特勒地反應。

    「我是否可以理解為英國、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已經協議把蘇台德區轉交德國?」希特勒問道。說實話,英國人步如此之大、之快的讓步讓希特勒都有些感到驚奇。

    「英國人就這樣屈服了?!」連希特勒都有點不敢相信了。

    「是的。」張伯倫微笑著回答。

    「我極其抱歉。」希特勒說,「由於過去幾天內形勢的發展,這個計劃已經再也沒有什麼用處了。」他這是臨時決定要再長點加碼

    對面張伯倫的臉脹得通紅,可以看出英國首相難以想像自己的努力得到是這樣的回答。他顯然想不到希特勒會像個無賴一樣敲竹槓:只要對方一答應就立刻又漲價。

    張伯倫看到他以捷克人為犧牲而如此「吃力地」建立起的和平大廈就用紙牌搭成地一樣垮了下來,這讓這位英國老紳士難以接受。

    「對於這個我非常失望怪,我有理由認為元首已經得到您所要求的一切了。」

    張伯倫真的是很失望與惱怒:為了做到這一點,他把自己的政治生命都作了孤注一擲的賭注,在英國有很多政界人士指責他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向獨裁者屈膝投降。而且在今天離開英國時,還有人用噓聲給他送行。

    可惜英國首相的個人不幸並沒有打動希特勒的鐵石心腸,既然英國人如此爽快的達到了自己目地,甚至還有超出,那就是再加點要求他們也會屈服。

    蘇台德地區必須立即由德國予以佔領,希特勒明確的表示:「這一問題最遲要在10月1日完全地、最後地解決」。

    德國人和英國人的外交扯皮在戈德斯堡繼續著,第二天張伯倫帶著新的方案又見到了希特勒,最後在24日凌晨得到了一份附有地圖的備忘錄:捷克人應在9月26日。也就是兩天以後上午8點開始撤出割讓地區,而在9月28日撤退完畢。

    「這不是無異下最後通牒嗎!」張伯倫只能感慨。

    談判終於算是告一段落,在酒店大廳裡希特勒地私人攝影師海因裡希-霍夫曼(愛娃曾經工作過的照相館老闆)攔住了張伯倫和希特勒,拍了張耐人尋味的照片:希特勒和張伯倫站在「和平的棕櫚樹下」。因為兩人身邊剛好有株巨大地棕櫚樹盆景。

    這章照片在幾天之內隨著各種報紙出現在全球政要的辦公桌上,26號上午林俊也看到了這張經典的照片。看得出來希特勒的情緒非常好,而張伯倫的表情也不算嚴肅。

    「希特勒太性急和貪心了,逼得捷克斯洛伐克實行全國總動員,讓英國老去做惡人多好。」林俊對著對面的亞歷山大說。

    兩人雖然只知道會談的大體內容。這還是英德媒體的公開消息上得到地,但從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應來看,希特勒有些太急躁。

    「希特勒急,意大利人也沒閒著,他們駐柏林大使阿托利科光昨天就見了希特勒四次,估計這會意大利人也要參合到裡面。」

    「四次?亞歷山大,內務部也實在厲害了些吧?」

    「嘿嘿,機密。」亞歷山大笑得有些賊。

    看來蘇聯內務部的特工已經成功的將觸角伸入德國的總理府。雖然不可能打入總理府的核心部分,但要得知哪些人物光顧還是能得知的。

    只是因為大使到底出現幾次這樣的小問題而匯報是很危險地,那位特工也是因為現在這特殊時期才會這麼做:克里姆林宮要得知發生在德國地一舉一動以決定自己在西部邊界的動作。

    「進入總理府基本就是不可能地任務,你讓那位同志如果沒有什麼驚天的情況就不要匯報了,隱蔽好。目前的情況還在我們的預料之中,要是暴露可是天大的損失。」

    捷克斯洛伐克的命運已經注定,不值得為這件事賠上一名好特工。

    「安德烈,這方面我可是專家。已經通知他深層次潛伏。希望將來能有更大的收穫。」

    亞歷山大拎得清。

    意大利人為什麼會這麼急,墨索里尼是在勸說希特勒接受張伯倫的建議。並召集開一個德、英、法、意的四國會議來討論捷克斯洛伐克問題。

    希特勒接受了自己盟友的勸說,將會議地點確定在慕尼黑,會議將在9月29日在慕尼黑的國家社會黨所在的「領袖大廈」舉行。

    捷克斯洛伐克已在劫難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