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雷決

第二卷 狀元之路 第一百七十一章 美言巧奪魁 文 / 迷路的小貓

    混沌之陸在數百年前還僅僅是眾小國逐鹿,並未形成如今乾坤二朝。也曾經出現過「普天開化,百家爭鳴」的現象。那時各種學說文法猶如繁花般競相開放,其中,尤以道、儒、墨三家最為出名。

    修身,講求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心智水平。以上三家均有提到修身的重要性,雖然內容不盡相同。

    儒家講究忠恕之道和三綱五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他們的主旨。道家則要求做到順應自然,而墨家強調「志功合」興利除害、平天下。

    這樣一看,便會發現儒家的忠恕之道最符合大乾皇家的利益,故而,在大乾朝開國之時,儒家被引為皇家正統並推行天下。

    「修身,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好法而行,士也;篤志而體,君子也;齊明而不竭,聖人也。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信義與君王同重,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

    上官俊東寥寥數筆,很快隨之破題。自幼飽讀詩書的他剛好最喜儒家修身一道,如今抽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題目,自然行雲流水般寫了起來。

    反觀跟他同樣抽到修身一題的葛維然卻是一臉愁苦,他年事已高,雖然對修身一道自有見解。但如今既然是皇帝出題,那其中必是要讓其深究修身與皇家的利益有何關係?老人家本來就是以一副勸諫的態度來應考,現在讓他去想辦法巴結皇室,這卻是太過困難了……

    齊家,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儒者的最高理想。不過人之一生,終歸是成功的時候少,失敗的幾率大,故而,又衍生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它與儒家的積極達觀的態度互相補充,在大乾五百年的歷史上一直長盛不衰。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必先齊家!無規矩不成方圓,家族不興,何為興國?國者,萬萬家之聚。無論庶氏、無論貴賤。無論高矮、無論族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會齊家會做官,只因情法有嚴寬?法之一道,重中之重!」東方耀砸吧砸吧嘴巴,雖然齊家是講族之一道,不過他可不想由此扯上庶族和士族之間的矛盾。故而,他的筆鋒一轉,立時開始闡述起他對國家律法上的見解。

    「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既然修身齊家治國本是一體,東方耀乾脆將筆下的院體大字寫的密密麻麻,他認為,雖然是將這些思想拆分開來,但明軒皇帝的目的怕是依舊要從這些詞語的關聯上做文章。明裡分,實則聚,以為他東方耀當真看不出?……

    治國,顧名思義,自然涉及到關於國內政治經濟民生等方方面面的事情,治大國如烹小鮮,各方利益的平衡方為大道。

    這種題目若是落到葛維然頭上,倒也遂了心願。可惜抽到這道題目卻是本就呆若木雞的王臨淵。本來其一副木滯的模樣就不太像是謀士,如今好似天意弄人一般讓他寫下自己最不擅長的東西,也實在是難為了他。不過好在王臨淵確實有著滿腹經文,思量了一會兒,也終於動起筆來……

    「所謂治國者,主道明也;所謂亂國者,臣術勝也!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文以治國,武以捍難,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養政於天文。」或許王臨淵的破題有些空,不過行到了這一步,其實每個人的筆鋒和想法已經在其初試就已交待清楚,故而,這金鑾殿試已經有點供明軒皇帝挑選之意。誰的字體好看,誰的舉止得體,誰的反應機敏,誰的立意得他心意,都將是重要因素……

    「為君,為君,為君之道,不知被上下幾千年的君主想了多少次了,你都沒想明白的事情,你要我想?可惡,該如何下筆呢……」南宮銘的腦子有些亂,這裡是金鑾大殿,氣氛緊張自不必說,而且看著身旁其他人等紛紛動筆,而自己卻一籌莫展,南宮銘就算再沉穩,也有些坐不住了……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可惡,你們要我寫為君之道,卻讓其他人寫儒家思想。好,我偏偏也往這上面引,我看你們能奈我何?恩?等等,儒家,為何儒家被皇室尊為正統?對,因為其本質是最符合皇家統治的。明軒皇帝,你既然喜歡好聽的,那我就大讚一番好了。」看著其他人的筆耕不輟,南宮銘頭一次感到時間過得如此之快,無奈之下,也終於動起筆來。

    許是有了一個方向,一旦動筆,南宮銘的思路也終於漸漸清晰起來。金鑾大殿,大乾的中心地帶,凡是坐在那張龍椅上的人,就算再文韜武略,也終究有著一顆驕傲的心,試問好話誰不願意聽?

    想到這裡,南宮銘終於找到了一條引領自己走向那連中三元的路徑……

    「天監不遠,民心可知。運啟元聖,天臨兆民!君承天命,平天下體民情,知百姓疾苦,享萬眾敬仰,是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當世典範,若論深意,若聖只知其一者,誰敢稱其二?」

    「君者,當以身先士卒,當以現身傚法、當以心懷天下、當以正氣浩然……」南宮銘先抑後揚,寫到要點之處直接以這四句為論據,隱含著明軒皇帝年輕時,混跡軍旅、明證法典、力挽狂瀾,平衡各方利益的種種事跡,若說扣題,怕是在座的沒有一個人能如他這般扣了一頂大帽子給明軒皇帝了。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明軒皇帝,我就不信你能把一篇給你歌功頌德的文章判了下乘!……

    「時辰到!進士停筆,監管收卷!」待得殿內安靜的氛圍被一道尖細的嗓音打破,南宮銘也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筆,然後掏出自己的印信方方正正的戳於其上……

    待得十張考卷全部匯於明軒皇帝面前,台下眾人觀其時而皺眉時而舒展的神情,一顆心也是忽高忽低,當真叫人緊張無措。

    待得明軒皇帝翻到了其中一張之時,突然哈哈笑了兩聲,這讓台下的進士們更加驚異,紛紛猜測不知誰的文章合了九五之尊的心意,竟是讓其喜形於色……

    一旁的銀月公主伸頭看了幾眼,竟也忍不住掩嘴輕笑,一雙美麗的雙眸向著台下正中輕輕一瞥,竟是讓眾人感覺好似滿室生春一般。

    嚓!明軒皇帝匆匆閱過所有的卷子,然後將其交給一旁專司持卷的太監。

    「眾卿家可傳閱卷子了,眾進士先行告退吧,待得明日一早,皇榜和諭旨自會送到。」明軒皇帝看起來有些累了,揮了揮手假寐起來……

    「臣告退。」十位進士齊聲應是,然後轉身跟著接引官員行了出去。在邁出瑞龍殿時,南宮銘緩緩的出了一口氣,竟是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許是下意識使然,南宮銘行在隊伍最後,在邁出殿門的一刻,突然轉頭向著殿內望了一眼。

    這一眼,竟是瞧見那位儀態萬千的銀月公主竟是盯著自己呵呵輕笑,還衝著自己眨了眨眼睛……

    「少爺,早茶已經備好,小姐已經等候多時了。」南宮銘的小院子裡,一個管家模樣的老者躬身說道。

    「段伯,你和廷芳先用吧,我沒有胃口。哦,對了,大廳可是打掃乾淨了?」南宮銘今日一早起來便立於院中,饒是管家段伯已經前來相請三次,他依舊不為所動。

    「都已打掃過了。」段伯並未多問,但他可以理解這個被他從小看到大的少爺為了何事著急。

    「少爺,少爺!皇宮來人了!」就在南宮銘眉頭緊皺之時,一個頗為激動的下人跌跌撞撞的跑了過來。

    「什麼?快,快備紅包,段伯。」南宮銘理了理衣衫,快步向著前廳行去。若是有心人一觀,便會瞧出此刻的南宮銘走路浮誇,竟是有些不穩。

    就算南宮銘的性子雲淡風清,但當這個兒時的夢想終於要實現時,誰又能保證他不激動?尤其是林鈺奪了武狀元之後,他心中的念想就更重了,年少的戲言或許當不得數,但在南宮銘心中,又有什麼能與之相比?

    南宮銘揉了揉眼睛,終於一步跨入了前廳。映入眼簾的,除卻南宮廷芳的笑臉以外,還有三位宮中宦官打扮的人。

    「聖旨到!南宮銘接旨!」三人之中,一個面白無鬚的老者見正主兒已到,頭一抬扯著公鴨嗓說道。其餘兩位手中拂塵一揮,倒也有模有樣、官威十足……

    (需要說明的是,這一章關於儒家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貓貓是借鑒了前人的原文以及論斷,特此首先向偉大的先人學者表示最崇高的敬仰和感謝,感謝他們把如此博大精深的財富留給後人。還有就是感謝各位不介意貓貓實在才疏學淺的做為,真誠的感謝各位,謝謝你們的票票和收藏……呃,小貓真的很沒羞,這樣子也敢向各位讀者大大討要支持,真是……唉……)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