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替天行道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一章 善根善由 文 / 可爭

.    「你要去西林寺?」給道信指路的那人,似乎有些欲言又止地看了道信一眼:「現在還要去西林寺?」

    「是啊」,經過剛剛那件事情,道信現在見得路人有奇怪的反應,倒是不多訝異,只是有些好奇地問了一句:「難道那西林寺現在去不得?」

    「去得,去得」,那路人打量了下道信的打扮,笑道:「不過你這遊方僧人若是要去投廟,還是等晚課時分再去吧,現下我怕你去了也進不了門。」

    「那西林寺門檻有如此之高?」道信微微一笑,說道:「那老僧倒真是不管怎樣,也得想辦法進去看看才好。」

    「且去,且去」,那個路人搖了搖頭,自顧自地走了:「不管進不進得去,總也少不了你看的便是。」

    道信愣了稍許,這才搖頭失笑,在這昌松之地,他只覺得遇到的人物說話總是能出乎他意料,倒似比他這禪門宗祖還要更為玄奧。

    他的武學修為可稱絕頂,普天之下若說有他想去卻還進不得的地方,只怕卻也不多,但也直到他順著那人所指的大路,行到了這西林寺山門之前,方才真正明白了那人剛才說那句話的意思。

    眼下的西林寺,哪怕以他的本事,也還真是沒有把握能夠在無聲無息之間進去。自轉過了那條路口,出現在道信面前的,就是那滿坑滿谷擁擠的人群。

    自西林寺那高大山門以上,幾乎每一級台階都擠滿了狂熱的人群,以道信的眼力隱隱望去,也只能望見似乎在西林寺廟門面前空出了一塊地位,正有人在開壇說法一般。

    這西林寺依山而建,但此時幾乎臨近寺門的山頭上也都有許多人擠著不知道在看些什麼,更有甚者,就連山門兩側許多大樹上都有不少年輕人掛在上面,還時不時發出幾聲叫喊,也不清楚到底是在做些什麼。

    當今天下佛門大興,道信身為禪門宗祖,所參與的盛**會不知凡幾,但眼下分明卻只是尋常時候,又只是在涼州邊境的昌松小縣,然則若是只看眼前的熱鬧情況,比之在帝都的一些法會都不見遜色。

    道信卻是不知,這昌松地處胡漢邊境,正是胡漢商隊往來必經之路,也正因此每日裡商隊交卸轉運之時,也就多了許多能偷得半日閒的漢子,其餘中原州縣,雖然盡多比這昌松繁華百倍的大城,但尋常百姓卻大多終日奔忙於固定的營生,倒是不可能如西林寺這般幾乎日日有此盛況。

    這西林寺佔地甚廣,非但山上僧院林立,就在這山下路旁也拓出了老大的空地,有著不少建築,抬眼望去,卻是也有不少人一堆一堆地簇擁著,道信信步行去,卻見不少人正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正中一尊滿臉悲憫的佛像,坐在刻著「尋聲救苦」四個大字的石台上面,頭向下探,似在俯瞰眾生,而站在佛像下方中正說著話的人卻不是西林寺的僧人,而是一身商隊夥計的打扮,在那仰著頭,滿臉愁容地對著那尊佛像訴苦。

    「我也不知道這東西價格變得這麼快啊」,他滿臉鬱悶地講著:「辦貨運貨,這都已經是趕到最急了,現在一下價落了這麼多,東家倒還要怨我。」

    旁邊圍著的人雖然多,卻沒有人出言打斷他的話,就這麼聽他絮絮叨叨地說著。

    「我那點錢也都給搭進去了」,那夥計說到傷心處,抱著頭蹲了下來:「這日子可還怎麼過。」

    大傢伙看著他沉默下去了,這才有人開口,卻是紛紛溫言相勸。

    「小伙子有手有腳,年紀輕輕,辛苦點就是了,有什麼關坎過不去的!」

    「就是,商隊裡幹不下去了,來我的那裡好了,工錢是說不上多少,起碼兩餐溫飽還是有的。」

    「都是跑商的兄弟,這事多了,別愁了,晚上一起沽壺酒,我請你。」

    那夥計被大家說著,也是愁容稍解,有些不好意思地摸著頭笑了起來,向著大家行了個禮,卻是走了下去向剛剛那幾個人道謝,又稍待了一會之後,卻又有人走了出來,到場中訴起了苦來。

    這也是李子秋設計出來的西林寺日常節目之一。

    自西林寺日漸坐大以後,當然也不可能那樣僅靠悟緣的說書來留住回頭的香客,而且隨著新寺落成,以原先那他們幾個的人力,就算守著這麼大片寺廟都已經感到人手不足,更遑論開發出什麼新項目。

    是以李子秋把眼光放在了發起群眾自發組織的宗教活動上面,而眼前這場景,是引自漢末五斗米教的神前告白己過的儀軌與現代基督教向牧師告解的儀式,再加上李子秋結合心理學上一些知識,所設計出來的。

    無論在哪個時代,升斗小民,柴米油鹽,都免不了日常生活的挫磨與煩瑣,總也想著能有一個盡情傾吐心聲的地方,這尊佛像是仿照李子秋記憶之中觀世音菩薩的事跡所設計出來的,在藉著說書的形式向大眾傳播了幾段關於相關的傳說故事之後,這位大慈大悲的菩薩形象已經傳揚了開來,而且迅速地深入人心。

    只是李子秋畢竟是心理學者而不是宗教徒,雖然不得已使用了佛陀轉世的身份,但對於普羅大眾卻沒有什麼高高在上的心態,是以他這一番設計並沒有做成那種神恩赦罪的形式,而是採用了這樣開放式場景,目標只是想讓大家談談消解大眾心中塊壘。

    在西林寺門口,無論什麼活動都能引來密集的人群圍觀,開初的時候,自是大家都不好意思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說些什麼,也就是法明在李子秋的臨急培訓之後,來這裡著實客串了不少時日引導者的角色,勸導民眾,溫言撫慰,慢慢倒也就蔚然而成風氣。

    剛剛起始之際,自然也免不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只是在這樣濃烈的宗教氛圍下面,在這樣慈悲的菩薩充滿悲憫的注視下面,哪怕只為出於積福行善的目的,大家總歸也還是出言勸解的多,而積習浸染,久而久之,所有到得這裡的人,也都自動會換上了溫言細語的模樣,也都會更容易地就觸碰到了自己與他人心底裡頭的那份柔軟。

    誰也有煩惱的時候,誰也有挫折的時候,誰也有心情苦悶的時候,誰也有需要人支持與安慰的時候,李子秋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提供了這樣一個氣氛,這樣一個場所,讓他們能夠放開原先那些束縛,讓他們在真正遇上不想遇上的事情時,能夠在這裡獲取得到心底裡頭最需要的東西。

    或許轉過身去他們會繼續老奸巨滑,會繼續爾虞我詐,但在這一刻,在這尊佛像面前,他們的心,他們的笑,卻都是最真誠的。

    道信若有所思地看著眼前的場面,良久無語。

    一闡提人,俱可成佛。眾生皆有如來威德福相。有些佛經中的道理,有些幾十年懸而未決的佛學難題,原本在道信眼中只代表著一句句的理論辯梳,但現在卻忽然無比地真實而清晰起來。

    「時辰到啦」,忽然之間,不知道誰喊了一句,然後所有人都動了起來,不少人都一齊叫著:「快走快走,時辰到了!」

    來了來了,求票求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