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替天行道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二章 花開見佛 文 / 可爭

.    慧彥帶著道信沿殿而上,一路緩步行去,道信再沒開過口,但就連慧彥也能感覺得到,道信的心中已然渾沒有了一開初那份許多心念,只是純然地以欣賞而投入的眼光,去體悟眼前的這一切。

    在將佛學引入生活之中日用平常的南宗禪法以及借景談禪的盛唐山水詩出現之前,僧家寺院更多考慮的還是功能性的作用,眼前這種借鑒後世僧家叢林的建築風格,將僧眾生活傳法與自然景觀所營造的超然氛圍溶為一爐的寺廟,出現在這個時代,應該算是絕對的超前了。

    放在曹珍他們這些世家子弟的眼中,這裡也無非就是一處頗顯妙趣的雅致莊園,甚至來的若是其他宗門的佛學宗師,也未必能有如道信感觸這般之深,但道信卻恰好是禪門四祖,而這一整套將禪學溶冶於生活之中的學問,正是沿禪宗的思路一脈相承生發出來的,雖然眼下南宗禪甚至還未曾出現,但道信對眼前這一切景致之中所蘊含的至道妙理,卻仍然有一種其他人所想像不到的震憾與感悟。

    眼見日近午時,一眾人在齋堂用過齋飯,曹珍等人知曉他們接下去也應該到了商量正事的時候,紛紛起身揖讓告辭,只餘下慧彥與法明領著道信他們繼續拾級而上,向著後山修築的借僧人們日常作息的精舍行去。

    精舍選址正在山腰處一塊斜出的山巖峰巒之上,一座與前面精雕細琢完全不同風格的簡易門戶臨山而立,兩邊也懸著一副聯句,「睡到兩三更時,凡功名俱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是古人」,口氣卻與前頭迥異,說不清是佛是道。

    道信忽然駐足,回首。

    這裡雖然不過是昌松城郊的小小山坡,並不見得多高,但回首望去,昌松萬家煙塵,世情百態,還是盡收眼裡。山嵐淡淡,如雲似霧,站在此處憑風而立,便如雲生足底,讓人頓感心中俗障盡去,平添了幾分出塵之念。就連玄難與玄悟這等人物,在斯情斯景之下,默想眼前的聯句之意,也不由得湧起了一陣少有的情懷。

    「玄難,玄悟」,道信淡淡開口:「明日一早,你們便把那封要給少林本院的信送出去吧。」

    玄難與玄悟互視一眼,都是大喜,他們現下對於這個僻處涼州的西林寺,自然已是極為看好,早就存下了傾心結納的心思,若不是道信攔著,昨日他們便飛馬弛報少林本院,現在雖然不知道道信為什麼改變了主意,但也還是忙不迭地點頭答應。

    「如此胸襟,如此手段,無論所持為何,總是我佛門傳法一大助力」,道信有些莫名地歎了口氣,也不回頭,逕自說道:「慧彥,前事種種,我不多追問,將來如何,你且好自為之。」

    他現在已經明白了慧彥方纔的說法,而他現在也確實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無論在慧彥身後的高人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但道信已經覺得他無論對於佛法禪理的理解穎悟,還是對於收拾人心的方便法門,簡直都要遠在自己之上。而更重要的是,道信隱隱從這位未曾謀面的高人身上,看到了一直困惑著他的問題,或許可以有著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

    南宗禪學的出現,本來在很大程度上面,就是對於佛教出世修行與入世傳法之間,對於苦行修煉與方便超脫之間矛盾的一個回應。而也正是因為在這方面的成功,使得千年之後,佛教文化之中流傳得最廣的仍然是即心超脫的南宗禪。

    李子秋這一切佈置,原本就是沿襲經過歷史檢驗的禪宗發展壯大的正確路向,落在道信的眼中,自然是處處合乎心意,甚至可以說是沿著他的思路,但又處處比他要更為想深了一層,就這一趟逛下來,眼前這個仍自將面目隱藏在帷帽之中的和尚,對於那位慧彥背後的高人,已然完全沒有了爭競戒備之心,有的只是深深一種發自內心的服膺。

    如此人物,願意立寺傳法,教化一方,那本來就是佛門之幸,天下蒼生之福,他既然有這個緣法撞見,那當然不能橫生枝節,反倒更應該在所有有幫的地方,都盡力幫上一把手。

    「弟子從來未想過要對師尊隱瞞任何事情」,但讓道信沒有想到的是,慧彥卻是向他合什一禮,向他說道:「弟子原本,也正欲帶師尊前去與他相見!」

    「哦?」這下連道信也覺得大出意料,不由得微微一愕。

    「慧彥師弟」,玄難與玄悟卻是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他們不敢追問道信,卻是向著慧彥問道:「你與道信師伯在說些什麼?我怎麼聽不明白。」

    站一旁的法明卻是連忙接過話,把他們拉到了一邊,解釋了起來。

    李子秋的決定,也是根據道信的反應才最後做出來的,在道信被慧彥領著觀賞寺院的時候,悟緣與其他幾位小和尚雖然都是一副在旁邊做著灑掃伺侯,準備齋飯之類的雜役,但事實上也就是李子秋的眼線,一直向李子秋傳遞著種種所見所聞。是以李子秋在綜合了他們幾個人的消息之後,決定已經可以見一見這個道信,因為他已經差不多可以把摸得準這個和尚的思維模式與心理模型,已經找到了如何應付這個和尚的方法招數。

    而至於玄難與玄悟兩人,他倒從來沒有把他們當成對手,只是這兩人怎麼也是代表少林本院前來,許多事繞過他們也不成模樣,索性一同收拾了,畢竟今後他終歸是要走出這涼州邊陲,少林本院也是一支可以借助的力量。

    這精舍建築,佔地甚廣,足足有數十間僧捨,精舍正中,還有一個樣式規模堪比前面的佛殿正堂,只是現下這一大片精舍,只住著慧彥、法明與他們的幾個弟子,顯得頗為幽靜冷清。風拂葉落,鳥囀蟲鳴,聲聲入耳。

    一行人在慧彥與法明的帶領下面,慢慢來到了精舍正中的佛殿面前。

    慧彥伸手,緩緩地推開了佛殿大門。

    剛剛被法明一番話說得略顯怔忡的玄難,有點兒神不守舍步入佛堂,抬眼望去,卻是不由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回過神來,驚怒交集地喝問了一句:「慧彥師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求票,求點,求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