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替天行道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章 開口便笑 文 / 可爭

.    「是」,慧彥居然還是那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繼續合什低首,輕聲答道:「弟子明白!」

    這次就連道信都不由得微微詫異,注目慧彥良久,這才將眼神移了開去,若有所思地說了一句:「原來連我的反應,也早已在人算計之中?」

    「弟子不敢欺瞞師尊,弟子也從未想過欺瞞師尊」,慧彥躬下身去,向道信行禮說道:「師尊法眼,自是熟知以弟子的能力,斷無可能有眼前的成就,弟子能僥倖紮下根基,全賴有位高人指點。」

    「哦?」道信微微皺眉,沉吟了半晌,這才問道:「那你身後的那位高人,此番想讓你告訴我什麼?」

    「他說,師尊心中的困惑,他已盡然知曉」,慧彥按著李子秋教導的話,一句句地說了下去:「只要師尊隨弟子前來,自然能看到所有問題的答案。」

    道信默然良久,忽然展顏一笑,點頭道:「好!」

    李子秋從慧彥與法明那裡,並不能夠得到關於道信的多少信息。畢竟慧彥對他這個師尊敬畏孺慕之念彌深,在他描述中的道信幾乎是僅次於李子秋般的無所不能,而法明原本在少林本院裡卻是身份低微,從來也沒有多少接觸得到道信的機會,更是無從說起。

    是以此次少林本院來的人裡面,李子秋從來就沒把玄難與玄悟當成一回事,他所頭疼的始終還是只有這個道信。而能否征服這個道信的心,對於李子秋今後而言,卻又是極為重要。畢竟李子秋怎麼也不認為自己會在這昌松縣一隅之地,呆上一輩子。而要由這裡走向天下,道信這位禪門大宗,正是他適合借助的力量。

    道信與慧彥沿著山門後那長長的台階,撿級而上。

    昌松縣那些陪著玄難與玄悟一同前來的人,不少都是看著西林寺的面子,來捧場湊趣的,許多都還有著自己的事情要忙,眼見了將人送到了西林寺的門口,便自告罪離去,只留下曹珍與幾位世家子弟,在法明的引領下面,陪著玄難與玄悟也過了山門,向著半山上的西林寺走去。只不過無論是方才談話之時,還是現下登山之際,他們都很有眼色地沒去打擾道信與慧彥,而是自覺地保持了一段較長的距離。

    這些人都是場面上的老手,這幾天接待下來,對於道信喜清靜而惡喧嘩的性格早已瞭然於胸,而從身份地位上講,道信才是此次少林本院來人之中的主客,他們自然也是投其所好。

    在李子秋的干預下面,這西林寺並未曾如原先所想的那般建在昌松縣最中心的坊巷之內,而是撿選了這個離昌松縣城不遠處的山坡之上依山而建。

    在這個時代雖然也有天下名山僧佔多的說法,但一般來講,座落於山間的僧院都是因為在他們草創之時,還未曾得到官方認可與財力支援,這才先在山中將就,而那些有條件的僧院,還是更願意把廟宇蓋到城中繁華之地,畢竟大隋天下僧院林立,施主們有著太多的選擇,若是沒有什麼極為特別的手法可以對香客們構成獨到吸引力的話,那在這個出行不便的時代,距離往往就會成為直接影響到施主們是否經常光顧的重要因素。

    當然,這種威脅對於西林寺而言並不存在,現下除了悟緣的說書之外,李子秋更新開發出了許多對於這個時代來講新奇有趣的項目,現在這個西林新寺,早就已經成為了過往胡漢商隊與有閒的世家子弟們悠遊消閒的重要場所,終日裡都是人流熙攘,自是沒有門庭冷落之虞。

    在幾大世家的慷慨佈施下面,昌松縣還直接由官道之側再修出了一條大路直接通行到西林寺山門之前,更是根本不存在出行不便的問題。

    而這樣一來,西林寺不但所佔的地方遠遠大過了在城中坊巷了的規劃,而且還沒有坊巷鄰里之間耳目交雜的弊端,可以讓李子秋從容活動,方便做事。

    道信徐徐行來,雖然心中還有心事在,也仍是不由暗暗點頭。

    他本來就覺得現世佛門,實在離紅塵太近,如玄難與玄悟之輩,生生將出家之地當成了世俗名利場一般。眼下這西林禪寺,即近在紅塵之側,又與俗世塵囂保持著一份適當的距離,光是這地點的選擇,就頗合道信的心意。

    現在太陽漸高了,暖洋洋的陽光,自道路兩側高大的樹木間灑落了進來,配合著林間鳥囀宛轉,更是別有一番清幽出世之念。

    慧彥領著道信,當先走到台階盡處。一個擺放著香爐的巨大的平台後面,僧院寺門清晰可見。

    放眼處,西林寺廟門大開,正對著廟門擺著的,竟是一個手攜布袋,肥頭大耳,一臉憨態可掬地開懷大笑,竟是一個從來未曾見過的佛像造型。

    「這是彌勒未來佛」,慧彥向道信介紹道:「據傳彌勒王佛行化人間,曾以布袋和尚之像示現世人,這一佛尊造型便是據此而來。」

    自魏晉以來,中土的佛像造型雖然漸漸不似原始佛教的健陀羅風格,但也因著魏晉時代特徵,以清秀峻拔為美,魏晉時期的彌勒阿逸多造像,若是拿到現代社會,恐怕除了專家學者,一般人是不可能聯想得到彌勒佛的頭上。更何況,讓彌勒造像逐漸變得如此肥頭大耳的布袋和尚的傳說,在這個時代尚未曾出現,是以這樣的佛像造型,在這大隋年間,可以說是前所未見。

    但李子秋卻覺得這個造型非常具備心理學上的意義,山門大開之際,有這麼一個滿臉笑容的胖子坐在前台,最容易讓人放鬆身心,從而產生出親近之感來,也正因此,在現代社會,幾乎所有寺廟的格局都是將彌勒佛放在了正對山門的位置,而這位滿臉憨態的笑佛,甚至被許多店舖擺在門口用作招攬生意。

    道信聽著慧彥的解釋,目光卻是落在了廟門兩側那以桃木鏤金,刻寫而成的兩幅大字之上。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現下雖然不少人家也有新春之際在桃符之上書寫春聯的習俗,但多是善頌善禱以求兆應之文,像這種把亦莊亦諧的文字高高懸起在廟門兩側,倒是頗為罕見,自然讓人一眼便注意得到。

    道信咀嚼著這話中的深意,目光再落在彌勒那高高隆起的肚皮與誇張的大笑之上,不由得也是微微莞爾。

    天下僧院,原本大同小異,他方才不知道慧彥想領著他看什麼,但現下卻已是有點漸漸明白了過來。

    「師尊請看」,慧彥當前引路,領著他向殿中走去,指著四周的壁畫說道:「這就是布袋和尚的傳說來由。」

    (筆者註:對聯原本按學界通說,是採用紀昀的說法,認為應當起源於五代時期蜀國孟昶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一聯。但近年來通過對敦煌文本的整理,在敦煌遺書斯坦因0610卷中,就已經發現了唐代較為成熟的春聯稿本,可以證明至遲在唐代便已經有了書寫春聯的習俗,事實上考慮到文化的傳播與成形,這一時間還可以再往上推。而且早至先秦文章之中,就可以散見以對偶形式出現的駢驪體文字,自漢魏以來,更是洋洋而成大觀,筆者書中道信對於這一聯句可以迅速理解接受,應該算得上是合理假設。)

    起早貪黑地求票,另外晚上可能又要晚一點更新了,這歲末年終,紅色炸彈就是多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