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反元

第一卷 第三百六十二章 陳友諒 文 / 悍威

    第三百六十二章陳友諒

    陳友諒,湖北沔陽玉沙縣黃蓬山人,世代打漁為業,父陳普才有五子,友諒行三。幼讀私塾不及三年而輟學操前業。在其父指點下,練就一身超群武藝。

    在正史上,陳友諒曾任縣小吏,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壽輝的部將倪文俊復破沔陽,陳友諒在黃蓬毅然起義,加入紅巾軍,倪文俊給了他簿書掾的官職,陳友諒英勇作戰,以功升元帥。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投奔陳友諒,本來想和陳友諒合夥,重新積聚勢力,不料,反被陳友諒殺了,將其頭顱獻給徐壽輝。陳友諒因此受到徐壽輝信任。陳友諒終於開始了他的篡位計劃,至正十九,陳友諒殺害了在反元戰爭中功勞卓著的天完將領趙普勝。同年十二月,殺徐壽輝左右侍臣,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至正二十年閏五月,殺徐壽輝於採石,自立為帝。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

    陳友諒從來都是桀驁不馴,但是又敢作敢當的,他殺了徐壽輝,篡位建國,但是,年號就叫做大義,誰敢說我陳友諒不講義氣?

    元末三股最重要的勢力,就是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在歷史上,就有友諒最桀,士誠最富的說法。

    但是,由於張陽的穿越,歷史變得有些不同。

    張陽的穿越,加劇了元朝的動盪,使朝廷的百萬大軍灰飛煙滅,更使朝廷最後的支柱,太師脫脫遭到了罷黜和流放,這也是導致朝廷出現皇太子與皇上爭權的危機,因為在太師脫脫的壓制下,太子根本就不會被立,他也就沒有了正當的名分。

    而北方朝廷的混亂,使得南方紅巾軍的勢力急劇發展,倪文俊提前兩年打下了沔陽,陳友諒比歷史早兩年加入紅巾軍,陳友諒雖不懂兵法,卻既勇猛,又善權謀,初為刀筆吏書記,後升任元帥。他利用起義軍將領間的矛盾,先後殺害倪文俊、趙普勝、徐壽輝,掌握了天完政權,

    此時的陳友諒,面臨著一個極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歷史上,阻礙他大業的最大障礙,朱元璋,已經被一塊瓦片砸得失憶,那個最終在鄱陽湖將陳友諒打敗的朱元璋,早已經沒有了歷史上那樣的氣勢。

    陳友諒信心滿懷,江南,乃至全國,都是他的天下,大漢國的旗幟,將最終插上大都的城頭,他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積極整軍備戰,準備向東擴大地盤。

    「木船龍骨使用的原材料,最好是木質堅硬、彎曲性好的老樟木,我們的木材已經晾置了半年,經過烤火去潮,已經可以滿足建造的標準了。」祖晴一邊走,一邊和張陽說道。

    聽著身邊溫柔的聲音,張陽望著旁邊那大堆的木材,那淡淡的身影,居然與這巨大的場地天然地融合在一起,張陽不禁有些心猿意馬。

    但是,他很快就抑制住了內心的某種衝動,接著和祖晴向前走去。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建造?」張陽問道。

    「那邊的船台正在搭建,等到船台搭建完畢,我們就可以開始了。不過,前期的準備工作,比如那些龍骨,已經開始彎制了。」祖晴說著,指了指另一邊,無數的工人,正在那裡施工。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張陽忽然想起了小時上學的這句勸學裡面的話來。

    說到這裡,祖晴停了下來,用她那雙水靈的眼睛望了張陽一眼:「沒想到,張大人生於鹽場,世代販鹽為業,居然還能熟知勸學?」

    「那是當然,我這叫自學成才。」張陽不客氣地說道。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即使又曬乾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這就是剛才那句話的意思。

    而現在,那些工人,正在用加熱的方法,將木材彎曲成合適的形狀,這是一項非常有技巧性的勞動。

    為了抵禦大海上的風浪,寶船上的每條龍骨,必須是由整根的木材彎曲成所需形狀的,這項工作,即使是用現代的工藝,也很有挑戰性,而在這個年代,已經被工匠們解決了。

    「造木船外面所敷的木板,又要以杉木為主原料,輔以麻絲、石灰、桐油等。用天然的老齡杉木,樹齡在30年以上,這樣的木材材質結實、有韌性,而且比較輕,所以造出的船才能浮力大、能載重,輕巧靈敏而且堅固耐用。船造好之後,為了讓船板防腐,保證船體經久耐用必須油船三遍,新船油好經過一段時間,等桐油完全乾透後就可以下水了。」祖晴說道。

    張陽知道,使用木頭制船,需要有這麼多的原材料才行,而且,工藝非常複雜,技術精湛的老師傅,才能幹得了。

    小型寶船是典型的尖底福船,和內河漕船有所不同,首部尖,尾部寬,兩頭上翹,兩舷向外拱,船體上有寬平的甲板、連續的艙口等,具有遠洋航行的能力。

    再加上蒸汽機,大炮,那就是張陽最新式的戰船,他的目標,已經不僅僅是南方的土地,而是,東南亞甚至非洲和美洲洲那大片的土地。

    「我已經仔細研究過你們的蒸汽機船隻,感覺兩側的水輪還有些問題,可以多加一些葉片,而且,帶有這樣的弧度,應該還能夠提高船速。」祖晴一直都在說著,張陽在仔細地傾聽。

    張陽非常高興,這祖晴,簡直就是上天送給自己的禮物,她雖然是女流之輩,卻挑起了船廠的大梁,光是調集這些工人幹活,給他們分配任務,就是一件麻煩的事,但是,祖晴將這裡整理得井井有條,半年的時間,就將開始造船,這簡直是個奇跡。

    「晴晴,這半年來,你辛苦了。」張陽說道。

    聽到張陽這話,祖晴一震:「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也是在實現爺爺的願望而已。」她的腦海裡,回想起當初爺爺提出的條件,就覺得有些害羞了。

    不過,爺爺確實給她找了個好夫君,此人溫文爾雅,雖然一直在管理龐大的行省,卻沒有那種大權在握的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就是田間的老農,他都能過去親切地交談,行省上下,個個都非常感激他。

    而且,他還有著強大的武力,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朱元璋趕回了江北,半年沒有動靜,換作任何一支軍隊,恐怕都沒有這種本事。

    「張大人來了?」一個女聲在後面喊道。

    張陽一回頭:「謝小姐,在這裡過得還習慣嗎?」

    這個人,就是當初謝再興的女兒,謝然。

    當初謝再興身死,只留下她這個女兒,再把她放到自己府上,和若寒等人放在一起,就有些不方便,所以,張陽索性讓她來到了造船廠,給祖晴作伴。

    結果,兩姐妹非常投緣,而且,謝然也對這造船之術感了興趣,時常給祖晴幫忙。

    正在這時,羅貫中匆匆而來。

    「主公,你果然在這裡,可算是找到你了。」羅貫中說道。

    這年代,又沒有個手機,想要找個人,還是非常費事的。

    「貫中,出了什麼事?」張陽問道。

    羅貫中想要說,但是,看著祖晴兩人在此,又不便回答。

    「你們倆說,我們先去看看船台的搭建。」祖晴說完,拉著謝然的手,向前走去。

    「我還沒和張大人說話呢。」不識趣的謝然想推辭,還是被祖晴拉走了。

    羅貫中望著兩位女子遠去的背影,心中暗想,主公真的好艷福啊!看樣子,連這個謝然也恐怕喜歡上了主公。

    張陽沒有注意羅貫中的心思,說道:「貫中,發生什麼事了?」

    「主公,您一直都在讓我注意搜集各地的情況,尤其是徐壽輝所部,果然不出大哥所料,那個陳友諒,也真是個人物,居然將徐壽輝殺了,自立為王了。」羅貫中說道。

    陳友諒自立為王,這可是件轟動南方的大事,通過信鴿系統,得到消息確實後,羅貫中立刻稟報張陽。

    該出來的,還是出來了啊!張陽想到。

    陳友諒,可是亂世梟雄,自己和他,注定會有宿命的一戰,張陽默想到。

    同其他的勢力不同,陳友諒的軍隊,最大的特點,就是水戰能力強。張陽能夠這裡,說到底,除了武器先進之外,恐怕就是水軍厲害了,那蒸汽機大船,已經成了他強悍的標誌。

    所以,打韃子,打朱元璋,水軍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陳友諒就不同了,陳友諒的水軍,更是久經戰鬥,雖然沒有蒸汽機這種先進的動力,但是,陳友諒在長江上游,自己是在長江下游,對方順流而下,這個蒸汽機的優勢,也會抵消掉不少。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水軍家底,到現在為止,還是那些改裝過來的戰船,看來,自己得抓緊了。

    「你回去,立刻召集各位將領,準備商議對策,我和祖晴溝通一下。」張陽說道。

    「是,主公。」羅貫中答道。

    雖然自己憐香惜玉,但是,得催促祖晴加快進度了,她身子那麼虛弱,希望不要被累壞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