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反元

第一卷 第三百零三章 小明王立大宋 文 / 悍威

    碭山,以開鑿紋石而聞名於世,此處,自古以來就著名的石場。在碭山東,有一條夾河,河水清澈見底,潺潺而過。

    一員高大魁梧的猛將,騎著高頭大馬,矗立在河岸旁,一直在向遠方張望著。

    在他的身後,是幾千士兵,人人頭系紅巾,衣著鮮亮,他們排列成整齊的隊伍,一桿帥旗,在冷風中獵獵作響。

    已經十一月了,天氣變得寒冷,但是,這仍然掩飾不住他們內心的火熱。

    自從起事以來,劉福通經歷了風風雨雨,終於盼到了這一天,他的內心,在不住地感歎著。

    自從至正十一年五月起兵,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教主韓山童不幸被捕,沒有看到今天的這個局面。

    起義之後,義軍一路勢如破竹,兵馬像滾雪球似得越來越大,天下響應者更多,四處兵起,眼看韃子就要頂不住了,卻出來了李思齊和察罕帖木兒兩人,再加上韃子宰相脫脫將芝麻李殺害,起義在一瞬間,墜入低谷。

    不甘心,劉福通怎麼也不甘心,還好,天不負人,讓自己終於等到了機會,泰州鹽場的張士誠也起事了,而且,在高郵府,將元朝由太師脫脫親自率領的百萬大軍,打了個潰不成軍,這一仗,沉重打擊了韃子的根擊,四周的義軍,頓時又開始星火燎原。

    劉福通也率領著紅巾軍,漂亮地打了幾個仗,收復了幾處戰略要地,尤其是收復了毫州。

    看著四周的局勢一片大好,劉福通終於按捺不住,認為自己等待的機會終於來到了,該是建立漢人政權的時候了!

    所有的紅巾軍,都應該聽從一個統一的號令,這個號令,只能發自白蓮教的新教主·韓山童之子韓林兒之口!

    必須明確這個口令,劉福通深知,眼下雖然幾處紅巾軍響應,但是,想要徹底推翻韃子的統治,一個統一的政權是必須要確立的·其他的紅巾軍,郭子興,朱元璋,徐壽輝等人,必須遵從韓教主之命。

    而今天局面的開創,讓劉福通更是喜出望外,如今,完全可以建立起一個政權,擁戴韓林兒為皇上·正式地封百官,統一戰線,將其他處的紅巾軍,拉攏在一起。

    現在,他就正在等待著韓林兒和韓林兒的母親楊氏從武安而來。

    終於·遠遠地,看到了夾河上有一條小船漂流而來,站在船頭的瘦削男子,正在眺望著岸邊的將士。

    「是教主來了!」劉福通大喜,上前幾步,迎了上去。

    船靠了岸,韓林兒扶著自己的母親,一起走上了岸邊。

    「屬下恭迎教主前來。」劉福通就勢要下跪。

    「劉將軍請起。」韓林兒說道·「此番能夠立國·劉將軍攻不可沒,這禮就免了吧。」

    劉福通打量著韓林兒·彷彿就看到了當年的韓山童,當時,他是韓教主的忠心信徒,跟著韓教主,傳播白蓮教,進而發動群眾,準備起義,沒想到,卻被韃子提前識破,韓教主被殺,韓林兒和他母親兩人逃到了武安,一晃間,兩年過去了,如今,自己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迎回了韓林兒,輔佐他登基為王·這個時刻,在夢裡出現很.久了。

    只是,和韓山童比起來,韓林兒顯得有些稚嫩,將治國的擔子交付給他,不知他能否挑起這個重擔?總之,自己一定會盡心輔佐的。

    「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看天下,盡胡虜,天道殘缺匹夫補。好男兒,別父母,只為蒼生不為主。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壯士飲盡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頭。金鼓齊鳴萬眾吼,不破黃龍誓不休!」

    在這個時候,幾千紅巾軍一起唱起了嘹亮的軍歌,歌聲劃破了整個蒼穹,刺入了韃子的要害。

    韓林兒扶著楊氏,坐入早已準備在一旁的馬車,向毫州走去。

    在毫州城外,杜遵道、盛文郁、羅文素、劉六等人,已經提前擺好了儀式迎接,他們都將是這個政權中的重要人物。

    「母親,孩兒就要登基為皇上了。」在馬車中,韓林兒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悅,和楊氏說道。

    「是啊,要是你父親在,那該多好啊!」楊氏想起自己的丈夫,再看看眼前的兒子,說道;「林兒·當了皇上之後,一定要勤政愛民,同時,注意把握權力,凡事,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猜力來,你的對手,不僅僅是蒙古韃子。」

    和丈夫比起來,自己的避個兒子,性格中多了些柔弱,並不是當皇上的料,不過,楊氏仍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一個推翻蒙古韃子,恢復漢河山的好皇帝。

    「母親說的,可否指劉將軍?」韓林兒悄悄問道。

    楊氏看了看外面,輕輕歎了口氣,自己的丈夫,自然能制約得了劉福通,可是,自己的兒子,並沒有那麼大的資歷和威望,說白了,現在的整個局面,都是劉福通打下來的,他能夠擁戴韓林兒為帝,那是他的忠誠,否則的話,他自己黃袍加身,也未嘗不可。

    所有的人,都是劉福通的,韓林兒這個皇帝,目前只能是重用劉福通,逐步籠絡人才,等到全國都打下來了之後,再學當初趙皇帝那樣,杯酒釋兵權。

    「你的父親,為宋徽宗八世孫,你一定要有皇室子孫的氣質,不要墮了家族的威望。」

    「是,孩兒知道了。」

    與前來迎接的眾人相見之後,韓林兒和母親進入了毫州城,來到了自己的宮殿內。

    「韓教主,現在還是戰事連連,實在沒有能力給您修建太多的宮殿,這裡是毫州最大的州尹家的宅子,給您改來的,等到戰事平息之後,再給您多起宮殿樓閣。」劉福通和韓林兒說道。

    「現在還是戰時,一切從簡吧。」韓林兒說道;「等到我軍日後打下大都,自然當以大都作為國都。」

    「對,我們打到大都去!」劉福通看著韓林兒,兩眼放光。他真心擁立韓林兒,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將韃子趕走,恢復漢人河山。

    「請各位大人都到前廳束商議立國之事吧!」韓林兒說道。

    「這···」劉福通說道;「教主路途勞頓,先休息吧,明日我們再商議這些大事吧!」

    韓林兒還想堅持,楊氏在旁邊說道;「那就聽劉將軍的,我們明日再議不遲。」

    「那屬下就告退了。」劉福通說著走了出去。

    「劉將軍深謀遠慮,以後還要多聽劉將軍的。」望著劉福通遠去的背影,楊氏說道。

    「是,孩兒遵從娘的教誨。」韓林兒知道,母親這麼說·是因為旁邊多出幾個伺候的丫鬟和家丁,這些人,肯定都是劉將軍的耳目了。

    第二天,在宅子中部的大殿之上,韓林兒終於開始與各位大人商量立國之事。

    「教主,承先教主的在天庇佑,我們紅巾軍終於有今日的局面,實乃百姓之福啊!」劉福通首先說道。

    「是啊,不過,這一切還都是劉將軍治軍有方,指揮得當,有莫大的功勞,以後,還得倚靠劉將軍啊!」韓林兒說道。

    劉福通聽到這句話,心中高興;「既然教主看得起我劉福通,我定當奮力抗戰,萬死不辭,為了我們大宋國的萬世基業,盡自己的全力。」

    大宋國?韓林兒問道;「劉將軍,我們的國號還是大宋?」

    「那是當然,教主你就是前朝徽宗九世孫,如今再次榮登大寶,反元復宋,國號自然還是大宋了。」劉福通說道。

    「對,國號不可更改,這樣可以讓百姓再次憶及前朝啊!」杜遵道在一旁跟著說道。

    「好,那我們國號還是大宋,年號···」韓林兒說道。

    「年號龍鳳,都已經定好了。」劉福通一開口,就滔滔不絕;「現在在外面正有著「明王出世」的預言,以示黑暗已經過去,光明來到,所以,皇上的號就為小明王,以應天意。」

    韓林兒還沒有插言,劉福通接著說道;「後天就是黃道吉日,我們先到城西去祭天祈谷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然後回到太廟祭祖,再回大殿舉行登基儀式,皇上接受百官朝賀。」

    「那就一切聽劉將軍安排了。」楊氏在旁邊說道。

    「是,太后娘娘,屬下一定會盡力安排好此事的,還有,就是關於各種機構設置,我們應該仿照元朝,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其中,靠近毫州的江南、益都、淮安、遼陽、曹州幾處納入中書省,其餘各地劃分為幾個行省,下設府、州,縣。還有我們的管軍機構,設置統軍元帥府、管軍總管府、管軍萬戶府等,均屬樞密院管轄,各行省另設行樞密院,相應的軍職則有百戶、千戶、萬戶、總管、統軍元帥等。」劉福通侃侃而談。

    韓林兒有了一種窒息的感覺;這皇上,究竟是誰來當?

    「在最高機構,請以杜遵道、盛文郁兩位大人為丞相,罷文素和我兩人任平章,吾弟劉六任知樞密院事,這些人,一定能夠擔當重任,請皇上定奪。」劉福通已經改口稱韓林兒為皇上了。

    韓林兒微笑著說道;「如此甚好。」(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