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反元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九章 回白駒場 文 / 悍威

    第一百九十九章回白駒場

    按照張陽的計劃,李伯升帶著剛分配給他的船夫,開始了在蘆葦蕩中的改造任務。

    幾個小船,攜帶著從附近砍來的竹子,第一項任務,就是在一些水路中佈置暗樁。

    得勝湖本來就是淺水湖,尤其是這些生長蘆葦的地方,湖底離水面也就幾丈深,將削尖的竹子用鐵錘砸下去,牢牢地插入水底,沒入水中半尺,這樣,不仔細看的話,根本發現不了水底已經暗含機關。

    關鍵的地方,佈置的不是竹樁,也不是木樁,而是鐵樁,現在基地裡面,雖然天闕銃的產量不高,但是,那是缺少熟練的鐵匠,而鋼鐵,則是非常豐富,李伯升特意讓魯興做了一爐鐵樁,這鐵樁插入水中,足以讓那些觸到的船隻船底破裂,失去航行能力。

    而在特意留下的死胡同裡面,他更是興致勃勃地佈置著那些大哥所說的機關,削尖的竹竿,那將是令韃子膽戰心驚的武器。

    而基地裡面的士德和劉老伯,已經將消息傳達到了工人,他們打好了行李,等待著張陽將鹽場佈置好了之後,就搬到鹽場去。

    張陽來去匆匆,帶著來時的一百火銃手,返回殺人港。

    湯和早就在殺人港岸邊等著迎接張陽了,這次痛宰韃子,他並沒有參加,心裡著實癢得不行。

    看到那熟悉的船回來,他立刻迎了上去,望著從船上走下來的大哥,笑呵地說道:「大哥,這次又是一個打勝仗吧!俺老湯在這裡,都能聞到韃子被幹掉的味道。」

    「鼎臣,部隊訓練得怎麼樣了?」張陽問道。

    「大哥,放心吧,道:「有什麼任務,交給我們去做啊?我們第二營,好久沒有打仗了。」

    「還真是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你安排幾個小隊,每天在得勝湖裡面巡邏,再發現有韃子來搗亂,盡快通知我,同時,阻擊韃子,不能讓他們再靠近基地了。」

    「是,大哥,保證完成任務!」湯和說道:「只不過……」

    「不過什麼?」張陽板著臉道:「如果你不能幹,我就調第一營的過來。」

    「不是,不是,大哥,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我的部隊大部分都是長矛手,這在水上巡邏,長矛起不到什麼作用,咱那天闕銃,能不能給我的部隊裝備點?」湯和討好地說道。

    就知道你要這麼說!張陽心中想到,他本來的意思,就是要給每個營裝備三百天闕銃,可是,現在每個營只有幾十桿,少的只有十幾桿,根本不夠使用,在湖面上巡邏,長矛只是擺設,弓箭需要天賦,連擊弩射程太近,還是天闕銃最實用。

    「士信,拿二十桿天闕銃來!」張陽和身後的士信喊道。

    「是,大哥!」這次從基地回來,張陽將這幾天造好的幾十桿天闕銃一股腦地搬上了船,武器造好了就是用的,他可不想像那些敝帚自珍的土財主一樣。

    「這二十桿天闕銃,裝備到你的隊伍,你應該知道發給誰吧?」

    「那是當然,這幾次打仗的戰功,我都記著呢,那些兔崽子們,天天和我要天闕銃,就是,大哥,能再多點嗎?我這裡立了戰功的,有上百人呢!」

    「那就獎給戰功最多的人,讓他們放心,天闕銃,會一步步地發給他們的,但是。」張陽語氣一變:「凡是拿到天闕銃的,必須讓他們嚴格訓練,發揮出天闕銃的威力來!」

    「放心,大哥,這個俺在行。」湯和心裡樂滋的,雖然只有二十桿,但是他也知道,基地天闕銃的產能不高,大哥對自己已經很夠意思了。

    「牽馬過來,準備回鹽場!」張陽和身後的傳令兵說道。

    士兵們得到命令,紛紛去牽自己前幾天拴在這裡的馬,這幾天來,一直靠別的士兵來餵馬,不知自己的馬瘦了沒有?士兵們愛護自己的戰馬,簡直就像愛護自己的家人一樣。在他們心中,最重要的是天闕銃,再其次的,就屬戰馬了。

    張陽急著返回鹽場,現在,在他的心中,有三件大事,得和各位手下商議。

    第一,就是在已經佔領的興化東面的這些地方,展開分田地的行動,參加自己軍隊的,大部分還是佃農,把土地分給他們,將會極大地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

    第二,就是將幾大鹽場盡快恢復產能,當初打鹽場的目的,就是鹽場巨大的經濟利益,現在,已經再次挫敗了韃子對自己的進攻,高郵府恐怕此刻正在頭疼之中,短期之內,應該不會再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自己要抓住這個機會,將已經到手的地盤上的資源迅速整合,變成自己的印鈔機。

    第三,就是接下來的進攻方向,一旦舉起義旗,唯有一路向前,如果萎縮不前,最終是落得失敗的下場。下一個目標是哪裡?興化?高郵?

    駿馬奔馳,官道上捲起一片灰塵,隨著控馬技術的熟練,剛開始只敢讓馬緩行,如今已經可以收發自如,縱馬飛奔了。

    首先馳向的並不是丁溪場,而是白駒鹽場。

    到達白駒場,已經是暮靄沉沉,已近黃昏。

    遠遠望去,白駒鹽場的裡,士兵們仍在舉著長矛,訓練著隊形與武器的結合。

    士義這個人,無論做什麼事,都非常認真,手下的幾個百戶,也個個都非常嚴厲,隊伍在他們的訓練下,已近脫離了烏合之眾的形象,從氣勢上看,已近是一支正規的武裝。

    「嗒……」馬蹄輕響,士義抬起頭來,是自己的大哥!

    「今天訓練到此結束,第二百人隊第一到第三小隊負責今天晚上的警戒任務。」士義宣佈完了,解散隊伍,自己跑到鹽場門口迎接大哥。

    即使已經解散了隊伍,張陽觀察,他們仍然很有秩序地排隊開始領飯,沒有一絲喧囂,他對士義的訓練非常滿意,隊伍,最強大的戰鬥力,就是紀律,紀律嚴明的隊伍,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士義,隊伍訓練得怎麼樣了?」張陽問道。

    「大哥,隊伍的訓練熱情都很高,我們還給他們發軍餉,所有的士兵,都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但是,咱們只有長矛,太單一了,要是碰上韃子的騎兵,只是弓箭,就能造成很大的殺傷力,咱們是不是配備些盾牌什麼的?」士義倒沒有直接提到要求裝備天闕銃,而是退而求其次。

    盾牌?張陽搖了搖頭:「鑄造盾牌,太沉了,打造盾牌,那得浪費鐵匠,現在的鐵匠,都已經在造天闕銃了,我們勻不出人手,來打造盾牌。」

    盾牌根本就沒有在張陽的考慮範圍之內,只要想法提高產能,裝備了天闕銃,靠著優於弓箭的射程,根本就不給韃子騎兵近身的機會,有了先進的天闕銃,何必要再大規模裝備這種冷兵器時代的防守武器?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士義,你放心,我們的天闕銃,大規模裝備之後,我們將主要使用天闕銃在遠距離上消滅敵人,現在的長矛,只是暫時應急而已。」張陽說道。

    「那什麼時候裝備啊?」士義問道,這才是他最關心的,有了天闕銃,戰鬥力那豈止增加了一倍,十倍都不止,自己這五百人,絕對不敢和二百韃子騎兵死磕,但是,要是有天闕銃,就是兩千韃子騎兵,也統統消滅掉。

    「士信,拿十桿天闕銃過來。」張陽說道。

    士信就像是一個專門給人發火銃的,在鹽場分給湯和二十桿,在這裡,又分給士義十桿。

    「二哥,給,你可得接好了,這東西,大夥兒都搶著要呢。」士信說道。

    「謝謝大哥!」士義說道,本來沒什麼希望,結果,現在有了十桿,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是,總比沒有好吧?

    張陽接著說道:「士義,我這次來,主要想看看你這裡,訓練得怎麼樣了,我們已經控制了白駒場和丁溪場,但是,北面還有個劉莊場呢。」

    「大哥放心,劉莊場早已經成了一具空殼,派我手下一個百人隊過去,就能不費吹灰之力接收過來。」

    「嗯。」張陽點了點頭,「加緊訓練士兵,下次基地再運來天闕銃,接著會分給你的,我們現在的五大營,按比例分配,以後,那可就是按戰功分配了。」

    「放心吧,大哥,我們第一營,永遠都是第一!」士義倒是很自信。

    「善長呢?」張陽問道。

    「李先生躲在衙司裡面造冊呢,五大營的名單,還有這幾個鹽場的各種庫存,我們的糧食儲備,他都已經做了記錄。」士義說道。

    沒文化的人,對讀書人總是很敬佩,李善長雖然是後加入的,但是,每一個人,都對他非常客氣。

    張陽笑了笑,這個李善長,對自己吩咐的事,總是耐心細緻,簡直挑不出什麼毛病來,絕對是做幕僚的好手,自己能夠得到他,實屬萬幸。

    但是,隨著自己地盤,勢力的擴大,只有他一個文官,顯然還不夠,自己要多籠絡讀書人,當然,那些讀死書的書獃子,就免了。

    「善長!」張陽走進鹽場的衙司,自從打下了鹽場,這裡就成了自己的辦公場所。

    「大哥來了!未能遠迎,望大哥贖罪!」李善長連忙從椅子上下來。

    「善長不必客氣,聽士義說,你最近一直在忙著造冊?」張陽走到桌子前面,看著李善長那雋美的字跡。

    「是的,大哥,這本是隊伍的人員名單,一共是兩千六百一十三人,所有來投奔我們,進入各大營的人,全部都已經登記備案。」李善長說道。

    張陽滿意地點了點頭,這些軍隊建設的細緻之處,由他來完善,自是井井有條。

    「大哥,這兩本是我們的糧食儲備,據我推算,按照我們現在的消耗,也就能吃上一個月,如果我們不想別的辦法,恐怕就要斷糧了。」李善長有些發愁。

    「這個不用擔心,鹽場馬上就要重新開工了,到時候,我們就會有足夠的銀子買糧食,今年收成不錯,糧價不是很高,糧食不會成為我們的問題。」張陽說道。

    兩千六百多人,那可是兩千六百多張嘴啊,將興化的大戶都搜刮了一遍,才能維持一個月的糧食儲備,不過,有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上次說的招些人來鹽場工作,這件事可有眉目?」張陽接著問道。

    「大哥,雖然我們開的工錢很高,可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種田,怕一旦成了鹽戶,就翻不了身,所以,到目前為止,只招了一百多人。

    一百多?張陽已經很滿足了。沒辦法,中國傳統的經濟類型就是種地,能夠讓他們脫離土地,去進行其他工作,都被認為是沒有前途的,有這一百多人,也差不多了,因為,張陽已經在準備引入新的產鹽方式了:曬鹽。

    那些大鐵盤,那些多個灶戶一起燒火熬鹽的歷史,該結束了,有太陽,有海風,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節省人力,提高效率。等士德和劉老伯帶人過來,就正式開始。

    張陽找李善長,還有一個最主要的事:分田地。

    「善長,這次來找你,主要是想同你商量一下,關於如何分田地的問題。」張陽說道。

    「大哥,你真的打算,將興化東面的這些田地都分給農戶們嗎?」李善長小心翼翼地問道。

    張陽知道,李善長這樣問,他是非常不解的。在這個年代,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所有的戰爭,都是圍繞著土地展開的,不像後世,搶石油,搶資源才是主要的。現在,自己已經控制了興化縣東面的大片土地,以鹽場為邊界,向西輻射,西到得勝湖,北到芙蓉寨,南到泰州,都已經被自己收入囊中,每個村子裡,都有人參加了自己的隊伍,那些本來佔有這些土地的大戶,已經被自己搜刮乾淨,不是逃走,就是被村民們已經撕成碎片了。

    這些土地,都已經變成了無主土地,或者說,已經變成了自己的土地,靠著河流的滋潤,除非是碰到災荒年份,這些土地的糧食產量,還是非常不錯的,現在有兩種方法:把這些土地都據為己有,然後租給農戶們耕種,這樣收益很大,另一種,就是直接將土地分給農戶,自己只收一定的賦稅。

    而張陽的意思是,土地分給農戶,而且,免除他們三年的賦稅,在這個承諾下,整個興化東面的農戶們都沸騰了,他們不遺餘力地參軍,支持張陽,也是因為這個政策的緣故。

    可是,作為一個幕僚,李善長卻覺得這樣非常不妥,將土地分給農戶,而且,免除三年賦稅?那這些軍隊如何維持?

    也難怪李善長會這麼想,再這個年代裡,所有人的眼睛,都緊緊盯著土地,他們沒有想過,除了農業,工業和商業更加具有潛力,有了鹽場,就是一個聚寶盆,做販鹽的買賣,足以養得起自己的軍隊。而且,將土地分給他們,也就相當於分給了軍人的家屬們,他們為了保衛自己的革命果實,肯定會勇敢作戰的,這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善長,只有土地在農戶自己手中,他們才會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生產當中去,他們才會看到希望,才會更加有力地支持我們。」張陽說道。「而且,整個江南的農戶聽到我們的政策之後,都會舉雙手歡迎我們。」

    「是,大哥。」李善長見大哥如此堅決,自己也不再好意思提別的意見了。

    「雖然土地發給他們了,但是,等收穫後,所有的糧食,他們自己吃可以,如果想要賣的話,必須賣給我們,發現私自賣給商人的,沒收回土地,驅逐出我們的領地。」張陽加了一條。

    李善長心中一喜,自己的大哥,果然是個精明的人,雖然沒有收租,但是,他們想要賣糧食的話,只能通過自己來進行,這樣,在價錢上,就可以壓低一點,那個地租,無形之中,就已經回來了。

    他不禁想給大哥豎起大拇指:這個想法真高!

    「善長,現在馬上要入冬了,趁著這個時候,我們盡快將土地分給農戶,不耽誤他們來年的耕作,所以,我想讓你把這件事抓起來。將土地分到農戶手中。」張陽說道。

    「大哥,我們分給農戶田地,按照什麼樣的分法?」李善長問道。

    「初步的設想,是按人頭,每戶一共有幾個人,每個人分五畝地,家中有人參加我們隊伍的,每戶多分給五畝田地,作為鼓勵。」張陽說道,這是考慮了大多數村子裡的情況,經過這幾年的災害,人丁稀少,每個人五畝地,已經是他們能夠勞作的極限了。

    「大哥,如果村子裡的土地要是太多分不完,或者太少不夠分怎麼辦?」李善長問道。

    「土地不能閒置,統籌規劃,多的可以分給少的,反正土地大部分都是地主的,也沒有確定就是哪個村子的,多的太多的,可以考慮給每人增加一兩畝。」張陽說道。「可以和各個村子裡比較有威望的老人聯繫,總之,這分田地的工作,第一要快,第二要公平,可以採取抓鬮的形式,這件事幹得漂亮了,就會獲得廣大農戶的支持,我們就有了立足的根本。」

    「是,大哥。」李善長知道,這是考驗自己的時候了,將這件事辦好了,大哥的威望會如日中天,甚至超過朱元璋,徐壽輝。

    「讓士義派一個十人隊,時刻保護著你,雖然韃子已經被我們打怕了,也不能掉以輕心。」張陽說道。

    「大哥,那個沈家的土地,也要分了嗎?」李善長接著問道。

    沈家?張陽忽然想起來,這是個頭疼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