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明朝當太子

第二卷 南方 第二卷 南方第二百三十三章 轉折(13) 文 / 淡墨青衫

    「罷了,由軍務處傳旨嘉獎吧。」

    到底今日聽了不少的好消息,崇禎心氣平和,不和臣下鬧彆扭了。換作往常,就算勉強從之,也非得把左良玉的功勞多壓幾天不可。[搜索最新更新盡在lvex.]

    其實現在朝綱漸漸穩定,左良玉這廝也是會觀風望色的,雖然和東林黨一如往常的走的很近,不過私下對馬士英也頗有致意……既然如此,馬士英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幫他一把。

    「皇上,現在大局到了十分要緊的時候,臣有話要說。」

    軍政大事,一共有三十餘事,眾臣是辰時初刻進來,一眨眼功夫已經是辰時末刻。

    往常此時,軍務們就退下了,然後按廷議好的結果,分頭擬旨,用印,然後用軍務處急遞頒行下去。

    等到了下午三點左右,軍務處就下值回家了,在家中稍微處理一點雜事,晚上七點左右,所有軍務大臣就非得睡下不可。

    若非如此,就算是辰時見面議政,從家裡到宮中也得花費時間,早晨四點左右就得起來,睡晚了,那就是同自己過不去。

    聽了馬士英的話,崇禎面露訝異之色,不過並沒有猶豫,只點了點頭,道:「先生有什麼話,直說就是了。」

    這陣子,馬士英輔佐政務,也是事事用心,雖說,在才具上崇禎覺得此人和楊嗣昌還有一點距離,不過眼下這時候,此人的才具已經算是出色了。

    吃一塹,長一智,如今的這位皇爺用人時已經學會觀察,稍微懂得辨識一個人是否有才學,而且,是否願意實心任勞任怨的做事,而不是巧言令色,在他面前是一套,底下辦事,又是另外一套。

    「臣要請皇上允准派遣使臣北上的事。」

    「臣堅持原議,反對派遣使臣北上!」

    「臣亦反對!」

    馬士英一說話,崇禎尚未答,路振飛和吳偉業就一起上前,兩個文官,一個機敏幹練,一個文學後進,但在此事上,都是受到朱慈烺的面授機宜和諄諄叮囑:北上之事,斷不可行!

    兩人這麼一出來,錢謙益站在原班,無論如何都引人注意。

    當下心中叫苦,只覺好沒來由,但人還是上前一步,躬身道:「此事十分要緊,臣請皇上博采眾議……在朝會上辯論比較妥當。」

    派遣使臣的事,還是四月就已經有人提起來。不過,當是時皇太子沒過多久就在南京誓師拜帥,領了大元帥印出鎮淮上,意氣風發之時,又是誓時北上討虜……那個時候頂風硬上,就是內閣也會鬧個沒臉。

    等到了六月,多爾袞公開表示友好,願意明朝領江左之地的文告被傳抄到了江南,於是被壓制很久的輿論又甚囂塵上,很多士大夫都是一樣的看法:人家要和,咱們幹嗎死氣白咧的要打?又不一定打的過!

    這種論調,當然也影響到了朝官,甚至是影響到了崇禎。

    說要與建州議和,崇禎當然是沒有一丁點的願意。但,時勢比人強。這位皇帝也不是全然愛頂牛的。

    陳新甲雖然被斬,但議和的事可是真的。只是朝官洶洶,如果不斬陳新甲,崇禎懷疑自己經營十來年的形象就會毀於一旦。

    這可是比叫他死還難受的事,某種程度上,崇禎就是一個呆書生,重名聲氣節比自己的性命還要更要緊幾分。

    不然的話,他也不會賴在北京城中不走,最後差點丟了性命了。

    當初是朝官們反對,名聲有礙,現在卻是眾口一詞,除了皇太子那邊,願意與建州議和的卻是佔了大多數。

    如此一來,崇禎心思活泛,也就不足為怪了。

    「兩位大人,且容學生把話說完。」兩個軍務大臣反對,一個打醬油,皇帝也只是沉吟著不說話……這些原本就是在馬士英預料之中。

    他仍然是滿臉微笑,看著路振飛與吳偉業,和聲道:「派遣使團,只是本朝與虜示好之舉,並不是公然議和。且,今有消息傳來,東虜將與流賊大戰,如此要緊關頭,咱們又何必以敵視之,徒惹戰端?」

    說到這,馬士英又目向崇禎,神色也是十分懇切:「本朝之所以失神京,並非敵不過流賊,亦非敵不過東虜,實是這兩家此消彼長,本朝左右受敵,因而左右支拙,難以兩全。今雖困守江左,不過流賊與虜相爭,正好也是一解前恨,皇上,以為如何?」

    這話,簡直是說到了崇禎的骨子裡頭。

    對流賊和東虜,他當然是恨之入骨,沒有哪一家能得到他的原諒。而且馬士英的話說的十分明白,奴賊相爭,可坐觀彼此互鬥,何樂而不為之?

    「不過,」雖然面露贊同的意思,崇禎還是猶豫道:「今既然彼此相安,又何必勞派使團,有多此一舉之感。」

    「不然。」馬士英立刻反駁:「東虜破流賊是必然之事。再過數月,東虜必定力量大增,與其到那時兵戎相見,不如早做打算。今皇太子於淮上練兵尚未有成,各地裁撤兵馬尚未成功……各地解來的折色雖多,京營與諸鎮一取軍餉,戶庫存銀便蕩然無存。皇上,最多再過半月,臣恐怕連官俸都要發不出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