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明朝當太子

第二卷 南方 第二卷 南方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亂(3) 文 / 淡墨青衫

    「有心,你有心了,陳臥子,你真是……」

    朱慈娘看著笑的跟一個老農民似的陳子龍,眼中也有一種酸酸熱熱的東西,若不是這種場合,這種心境,恐怕他也不會如此激動。[搜索最新更新盡在lvex.]

    一邊是拚命給自已人搗亂,一邊是自已殫精竭慮卻效果不鄣,而在北京已經盤踞了中華文明最危險的敵人,張牙舞爪,隨對都可能猛撲過刺

    這段時間,每一天都可能是惡夢。

    江南繁盛又如何,文明悠久又如何,人口眾多又如何?

    惡狼嘴下,一切都成虛妄。

    所以他在拚命和時間賽跑,除了練兵之外,簡直什麼事都不願理會。

    很多候方域和龔鼎孳都能瞧出來的東西,他卻置之腦後了。

    此時此刻,看著一臉憨厚的陳子龍,再想想自身處境,朱慈娘又豈能無動於衷?

    皇太子對幾個蕃薯大為動容,在場的人都是看的呆了。便是陳子龍自已,都是稍覺意外,不過,他也是十分欣喜,抱著手中的毒薯種子,咧著嘴道:「殿下,給我五千畝的土地,正好也夠試種了,殿下與我討論的提蔓之法,先師也曾經提起來過,只是蕃薯試種不過十餘年,先師在對才數年,實在沒有試過,這一次,若是真的能種出畝產五六千斤的番著來,我國朝百姓,就再也無凍餓之苦了!」

    這一番話,才是叫眾人動容。

    當時沒有化肥,蟲害也較嚴重,加上水利不修,所以畝產極低,江南平均是三四石的產董,遼東就只有兩石左右,到了西北一帶,風調雨順不過一兩石,稍有災害,連種子糧也來必能收的回來。

    而蕃薯一物,三個月就能收穫,不怎麼需要雨水,深植於地,病蟲害也少,進入中國不過十幾二十年,種值的人已經不少。

    只是現在不得其法,農人百姓以為根莖越多越好,所以蕃薯生的極小,產量自然就很低。再加上水利和施肥除單去蟲都不到位,所以產量並不高。

    就算如此,也是漸漸推廣開來,因為畢竟優勢很大,就算是在兩季作插之間種了,也來的及,養養地力也很不錯。

    最不濟,還能餵養牧畜,短短時間,國人就已經知道此物是好東西了。

    若是如陳子龍所說,一畝能收到五六千斤,那是何等令人鼓舞之事?

    到了此時,鄭元勳和候方域,龔鼎孳等人,看向朱慈烺和陳子龍的眼神,不外乎也就是敬佩二宇而已了!

    「怪不得臥子兄那陣子天天啃徐閣老的農書……」,暗夜之中,候方域攤手笑道:「若是我知道此時能派這麼大用場,能立這麼大功,我也啃去。」

    「現在也未晚!」鄭元勳仍有很深沉的心事,不過也是忍不住笑道:「太子殿下最喜歡這些雜學博覽的,朝宗不怕你家老爺子將來仗青你,只管去學。」

    「哼當年就有人說徐鬧老學術不純……」,龔鼎孳也冷笑道:「這『不純』的學術,現在看來,倒是不妨多一點好!」

    若是在數月之前,這三人怕是打死也不曾想到,自已居然能口出如此離經叛道之語!

    要知道,復社中人都是學術高深之輩,方以智一生有數百卷書傳世,候方域更是驚才艷艷,王悻書法海內無雙,吳梅村詩才明詩中有名的人物,而陳子龍與鄭元勳,也都是有大學問的人物。

    也不知道明末是怎麼回事,國家乏力,財政崩潰,軍隊無能,異族入侵的威脅迫在眉睫,流賊禍亂大半個中國,可偏偏文運卻如此昌盛,東林復社和明末文人中,沽名釣譽的當然不在少數,可文才也好,思想也罷,都是遠超後世,其後一直利清末民初,才又大師頻出,國家氣運,與文運正好相反,可不奇哉!

    不過,學問高深也不代表思維靈活,學問好而食古不化的,也是大有人在。正學之外,別的學問一律是小道,這種見解,在晚明時也是大行其道,像徐光啟,天文幾何物理學的水平連那些傳教士都佩服,這麼一個人物,在不少當時的儒士眼中,就是一個雜家,根本上不得台盤的。

    神策

    黯然**

    玄幻

    簡介:

    武道、戰靈、心相,勝者為王。

    王策的第二次生命,以穿越到特務集團作為開端。憑李白、岳飛、蓋聶、李師師、秦始皇等戰靈,開創武道神話!

    ……

    朝廷、宗派、世家,權勢稱雄。

    王策將率領復活的暴秦軍團、強漢軍團、盛唐軍團,重現橫掃千軍的絕世風采,鑄就權勢王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