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明朝當太子

第二卷 南方 第二卷 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 文 / 淡墨青衫

    今晚更新三章,不為別的,只為月底了大家手中的月票∼

    年過完了,該喝的喝了,該吃的也吃了,下頭該幹點正事了。

    底下是兩章保底。

    [搜索最新更新盡在lvex.]

    三章小驚喜。

    偶爾發神經就寫四章!

    爭取是又快又保證質量吧。

    家宴之時,自然是不便談太多的政務,再說這一堂和睦的景像在皇家來說也是十分難得。

    張皇后在北京時,平時吃齋持素,而且和崇禎姑嫂有別,平時不便經常見面,而崇禎這些年來心緒不好,也很少如萬曆年間那樣,在宮中大張旗鼓的舉行宴席,所以今日雖然地點、寒酸,伺候的太監宮人也很少,但擺了兩張大桌子,倒是比往常顯的更熱鬧親近的多了。

    「好了,我可要先和皇帝告退了。」

    雖是親熱,不過到底皇家規矩大,不到半個時辰,張皇后便先站了起來。

    她一起身,連同崇禎在內,眾人都是站了起來。

    這位皇后,在皇室中十分受人崇敬,此時更有家國兩難之感,在崇禎而言,更是有對不起這位皇嫂的感覺。

    在他心裡覺得天下是天啟阿哥弄壞的!

    在北京時,每次去奉先殿朝拜,路過父親和哥哥的神主時,崇禎都是從不停留,更不參拜。

    但無論如何,看到已經年過中年的皇嫂在自己面前時,崇禎無論如何也會有愧疚之心。

    好在張皇后從不多事,更不干政,她的外家也是嚴厲約束,從來不敢惹事生非。

    所以崇禎對這個寡嫂便更加尊重了。

    「哥兒有空了,到我宮中去坐坐。」

    張皇后自己住在興寧宮,宮室也是破敗不堪,崇禎在修養德齋的時候,原本也要給她重修一下,不過被張皇后堅決峻拒。

    此時一聽她說,崇禎便道:「聽到沒,晚止便去給皇伯母請安。」

    「是,兒臣知道!」

    張皇后一走,周後與袁妃等人也是會意……知道是崇禎父子要談正經政事,當下也是一個個起身告辭,袁妃以下,還有幾個嬪妃,都是對朱慈烺十分客氣,甚至是恭敬,畢竟她們的性命都是靠朱慈烺才能得救。

    然後就是諸皇子,個個都是長袖善舞,十足恭謹。

    對這位大兄,他們一則是年幼,根本沒有什麼想法,二則,這一次也是見識到了朱慈烺的本事,心底更無一點念想了。

    田妃的幾個皇子,現在最多不過十二三歲,當年的事可能記得一些,不要說不敢想奪嫡的事,心底裡面,怕是更害怕朱慈烺找他們報復吧。

    一時間眾人走散,太監宮人們也都退到殿門之外,崇禎目視朱慈烺,微笑道:「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道從何說起了……對了,你帶多少兵馬進的城?」

    在崇禎父子拉開話頭的同時,史可法也是從自己值班的朝房中走了出來。

    現在內閣體制並沒有重立,南京這裡也並沒有內閣朝房,史可法原本是有自己辦公的地方。遇到大事,就和韓贊周等人商量定了再去辦。

    但這原本的體制現在也維持不下去,韓贊周和高起潛這對閹人一進了城就縮在一起,也不知道在弄什麼勾當,至於高弘圖等人,最近也是神神叨叨的,史可法一想起來就是十分的頭疼。

    放眼城中,靠的住的,能辦事的,竟是一個也沒有。

    最近部庫十分困難,而各地也是在不停的請兵請餉,李自成雄兵百萬,山東和畿南、河南一帶空虛,竟然無人去想著經營,當然,史可法對這件事也是有十分的疑慮,唯鞏派人員北上,竹籃打水一場空,徒勞無功。

    至於南方,張獻忠在湖南攪的一團糟,現在正往四川打,左良玉使勁的禍害湖北,把襄陽燒成一團白地……

    一想起這些,史可法也是一腦子漿糊……將來的事怎麼整,大方向怎麼走,他還真的是沒有什麼成算在腦子裡頭……「

    走一步算一步,看看再說說……皇上總得有點說法吧?

    自己正想的頭疼,猛一打眼,卻是瞧見趙之龍和劉孔昭兩人,都是梁冠在頭,身上是伯爵的服飾,華彩耀眼,十分的漂亮。

    「兩公來顧,可有什麼見教?」

    重新回到房中,叫雜役上雜,每人手中一個成化窯的青花小茶碗捧在手中,藉著裊裊茶煙,史可法打量著兩人的臉色,慢慢開腔詢問。

    趙之龍和劉孔昭兩人相視一笑,劉孔昭將手中蓋碗高高舉起,慢慢啜飲一臉傲慢……」……他瞧不起史可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整個南京城都是知道,這位誠意伯和馬士英同穿一條褲子,一心想的就是把老馬弄進來和史可法爭內閣首輔的權位,現在這會兒,表面上當然還是揖讓從容,政囉治人物,打生打死還得擺出哥倆好的模樣,可這眼神中的傲氣和鄙薄之意,卻是怎麼也藏不住的。

    好在趙之龍和史可法還敷衍的過,當下便將手中蓋碗一放,趙之龍吹鬍子瞪眼的道:「史公,不是我來多嘴,你也忒軟弱了!」

    史可法眉頭一皺,道:「學生不明所以,還要請伯爺明示。」

    「一個小小的鳥副將,就敢和你那麼挺直腰桿子說話,史公你也能容得?換了我,當場便叫人拿下,剝了褲子打四十,然後開革了事……哪會如史公這麼好脾氣!」

    提起這個,史可法卻不便開口,他與南京勳戚之間算不上相處融洽,特別是擁立之事以後,基本上就是水火不容的感覺。

    既然如此,也不必太過敷衍了。

    感受到史可法這種冷淡的態度後,趙之龍也就不兜圈子了,他直截了當的道:「史公,現在城中內外防禦,究竟算是怎麼回事?」

    「京營歸內守備府,長江南北,則歸操江……」史可法很不解的問道:「此言何意,學生殊不可解。」

    現在南京城內的禁軍和操江兵相加,賬面上報名數字可能超過二十萬,但所有人都明白,真實兵力是不可能這麼算法的。

    真正額兵下來,夠資格領餉的人數,當在六萬左右。

    這麼一支兵,打仗不行,守城也夠嗆,只是平時維持南京城和四周州縣的治安和防禦,還有長江航道的安全。

    真要是有大兵前來,京營和操江肯定都不夠看的,完全用不著。所以史可法向來不大重視,反正交給這些勳臣掌握,彼此分權,適合大明的大小相制之道。他史可法在理論上節制南方的所有軍隊,最少長江沿線的十幾個強鎮在內,全部歸他直接指揮。

    而拱衛南京和長江的部隊則由勳臣掌握,不會歸他直接掌握。

    「皇城和宮城,究竟是重新建立親軍諸衛,還是由內守備派禁軍護衛?」趙之龍還未及答,劉孔昭便道:「現在是天津撫標的兵守宮城,老實說,我不大放心!而且人數也太少,只有兩千來人,拱衛聖上和皇城、宮城,這麼點兵馬怎麼夠?而且,聖上抵南都,都督府也得有掌事的都督不是?現在皇上一直不曾召見群臣朝會,只有史公能日常見駕,此等大事,關係極大,當然也只能仰仗史公了!」

    到這會子,史可法才大約明白過和……這兩位伯爺,原來是搶權來了。

    按大明經制,原本是兵部和都督府各有職掌,但中期之後,特別是土木之後,勳臣武臣勢力被文官打壓侵削,都督府只剩下個空殼子,不過破船還有三分釘,都督府給勳臣們加頭銜還是夠的,一般一個勳臣加到掌左府事,或是掌前府事,再負責京營,就算是勳臣生涯到了頂了,剩下的,也就是一些身後謚號之類的事了。

    現在趙之龍拉土劉孔昭一起來,兩人的心思也是昭然若揭。

    趙之龍想的是能全盤掌握京城,括皇城和宮城在內,最少,他要保持相當大的影響力。

    而劉孔昭想的則是以操江勳臣的身份掌都督府前府事,身份土更土一層。

    「兩位所說,確有道理。」史可法想了再想,最終慢吞吞的道:「然而以學生的身份,不便建言,只好樂見其成了。」

    這個態度就是不出頭,也不反對,反正你們勳臣的事,自己折騰去吧。

    他的反應也是在劉孔昭的預料之中,史可法是不大可能來搶奪軍權的,特別是京營和皇城宮城的防禦問題,涉及太深,而且向來不是文官的職掌範圍,而是勳臣和太監們的事,既然如此,他當然不會出頭攪事,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當下兩人便是一併站起,相視一笑,然後便一起拱手道:「既然如此,叨擾了。」

    「不敢,不敢,學生惶恐。」

    送走了兩個十分難伺候的伯爺,外頭台階下已經等了一地的人,轎夫長隨跟班,棒著各式物品,正眼巴巴的等著史可法出來,一見他的身影,一個小廝就捧著拜匣趕上來,在史可法跟前跪下,低聲稟道:「老爺,戶部的高老爺說張老爺、姜老爺等都在他府上,請老爺過府一會。還有,魏國公徐公爺派人送帖子來,說有要緊事,請老爺到國公府去一下,還有……」

    「唉,別說了,我都知道了!」

    此時已經是日影西斜,史可法遙望宮禁,但見一片淒惶落魄的景色,到處都是斑駁陸離的殘破景像,到處都是灰與黑相連成片,就連極少數穿著元青和天青色曳撒的太監們,在這大片的灰黑色中,也成了一個個意義不分明的小小黑點。

    「天黑了……」史可法輕輕搖頭,嘟囔著走下石階,在他身後,只留下一片斜影,顯的軟弱無力,飄忽不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